方格精選

懊惱的失智者SEAC四大行為模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張媽在已經被診斷失智症一段時間了,兒子阿遠經常為著他重複為同樣的問題而懊惱。
不是問:「今天是民國幾年幾月幾日?」
要不就是問:「不是要去看病,怎麼還沒帶我去?」
或是問 : 「今天你不是要去上班? 怎麼還沒去?」
這樣事情經常用不同的方式出現,讓阿遠煩不勝煩。
而與爸爸同住的小嵐在照顧失智症的父親時卻遇到不同的問題,洗一個澡幾乎都要花至少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上個廁所也不知道在做甚麼要花一個小時,做事情的時間單位幾乎都是以小時起跳的,這樣的時間還不算中間有突發狀況發生的情形。一旦中間有遇到什麼事情時,又可能要再追加至少一個小時以上。
失智症的確有許多不容易處理的問題,這些行為紛紛困擾著照顧者,影響他們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影響了照顧者與失智者間的關係。
圖片|來源
失智者在不同階段會面臨不同的症狀,然而歸納的起來有四個不同類型的行為模式造成照顧者苦不堪言,分別是緩慢(Slow) 、錯誤 (Error)、煩擾 (Annoying)、 紊亂 (Chaos)稱之為 SEAC。
緩慢(Slow) :思考會因為失智症的病程逐漸的衰退,當思考變慢或是不容易有清晰的思路以便分析事情的時候,便很容易宛如斷片一樣,做事情做到一半慢下來了或是停下來了。此時照顧者只會趕著失智者「為什麼不繼續做?」、「 你停在那裏做甚麼?」、「就穿這個就好了,幹嘛還在選?」,殊不知他的腦子還在繼續蒐集他所能找到的資源去做下一個動作。
錯誤 (Error) :做錯事情也是照顧者常常會抱怨病患的問題,他們在廁所裡挖糞圖牆(參考6法減少「挖糞塗牆」的失智行為)、用馬桶裡的水還是魚缸中的水洗手、把冰箱裡的生食拿來吃、把衛生紙塞在口袋裡等等。因為失智者的思考已經無法與正常人一樣,錯誤的判斷衍伸出錯誤的行為會經常的發生。
煩擾 (Annoying):「都跟他說過幾月幾日我們要去看病,兩個小時後又問同樣的問題 ! 」、「告訴他不要出去外面,他還是一樣出去 !」同樣的問題一問再問,狀況一再的發生,不是才跟失智長輩說過,不要這樣做,還是已經跟長輩說過多少遍,他還是不聽。
紊亂 (Chaos ):失智者的行為經常是捉摸不定的,有些人一直喊著要出門,有些人卻只喜歡待在家中,有些人整天不睡覺,又有另一群人是睡整天的,半夜又不睡起來要做這個做那個。他們不按牌理出牌,該做甚麼事情卻不做,不該做的卻做得很勤。這些問題又因為常常跟照顧者不一致,導致照顧者身心俱疲。
這些問題模式可以用COS法則來處理:
COS法則:冷靜 (Calm)、觀察 (Observe)、分隔 (Separated)
冷靜 (Calm):冷靜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事,所以需要經常訓練,才能夠快速第一時間便有能力冷靜下來。許多照顧者自責的原因多半在這個時候沒辦法冷靜,罵了、還是打了失智症長輩讓他們一直耿耿於懷,為減少內疚首先便要冷靜。冷靜的方法可以離開現場,做其他的事情包括聽音樂、看電視,就是別做與失智者有關的事情。
觀察 (Observe):觀察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急迫型,還是純粹踩到自己的地雷? 許多問題多在沒有讓自己該休息的時候可以休息,原本預計的事情卻因為失智者的突發狀況耽擱了,有些事情並非那麼急迫也不重要,但出現了就是會讓自己心煩、憤怒。
分隔 (Separated):把事情與失智者分開,這是照顧者最困難的行動,本來就是他做的事怎麼能把事情分開,其實不是他闖的禍,而是他的疾病讓他這樣的,如果他是正常人也不會想在魚缸裡面洗手,所以該憤怒的對象應該是疾病,但照顧者往往卻對病患發脾氣,這樣的行為無可厚非,千萬別再落入愧疚的輪迴中,只要繼續練習讓自己冷靜下來,觀察所有的事情,最後把人與問題行為分開,相信一次會比一次更快速地讓照顧者能夠調適好自己的反應,並且做出適切的行為。
當照顧者知道有緩慢 、錯誤 、煩擾、 紊亂可能會造成自己的情緒波動;輔以冷靜自己的情緒、觀察事情的脈絡、分隔失智者與問題行為,便可以在問題行為出現的當下,做出適切的反應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而《漫畫讀懂如何跟失智者零障礙溝通》中便以漫畫的方式分析這些問題該怎麼處理: 首先,將照顧者會遇到的失智症常見症狀以漫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包括症狀在那些情境可能會出現。 其次,當症狀出現時,用失智症者與照顧者雙方的視角...
你父母親有出現下面的情形嗎? 整天家中的電燈都不開,當你回到家中只看到電視機畫面是亮著的,其他的地方都是烏漆嘛黑的。 還是會撿一些回收物回家囤積再過一段時間拿去賣嗎? 還是吃了連續好幾天重覆熱過的食物? 在你想要阻止爸、媽之前,可以先看看這篇文章,再想想看可以怎麼做喔!
返鄉後,面臨腳色的轉換,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家人相處的時間也變多了,會遇到甚麼狀況呢? 臨床心理師黃耀庭分析,台幹回台若就業不順、待在家,就要面對跟老婆、小孩重建關係的課題,然而,中高齡男性卻也是最吝於尋求協助的族群,沒處理好,問題很快浮出檯面。 文章出處: https://www.busin
憂鬱在成年人身上與高齡者的憂鬱症常呈現出不一樣的樣貌,高齡者的憂鬱症狀反而與失智症極為類似,較為不熟悉的照顧者往往很容易把這兩個問題混在一起,在本文中我們將跟大家分享如何區分老人憂鬱的問題以及照顧者可以怎麼做。
「為什麼,要他動動腦筋、不要常常坐著看電視,要常常出去運動,這些大家都知道該做的事情,為什麼長輩就是不願去做?」 你是否也覺得要帶長輩活動很困難呢? 這本書推薦給你! 《明日的記憶,靠今日的練習:現在開始訓練大腦、防失智、不健忘》
隨著年齡越長,記憶力越差,這是一個正常老化的過程;然而有一些人,卻是因為「環境助長」,他才表現出記憶力不好的樣子。
而《漫畫讀懂如何跟失智者零障礙溝通》中便以漫畫的方式分析這些問題該怎麼處理: 首先,將照顧者會遇到的失智症常見症狀以漫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包括症狀在那些情境可能會出現。 其次,當症狀出現時,用失智症者與照顧者雙方的視角...
你父母親有出現下面的情形嗎? 整天家中的電燈都不開,當你回到家中只看到電視機畫面是亮著的,其他的地方都是烏漆嘛黑的。 還是會撿一些回收物回家囤積再過一段時間拿去賣嗎? 還是吃了連續好幾天重覆熱過的食物? 在你想要阻止爸、媽之前,可以先看看這篇文章,再想想看可以怎麼做喔!
返鄉後,面臨腳色的轉換,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家人相處的時間也變多了,會遇到甚麼狀況呢? 臨床心理師黃耀庭分析,台幹回台若就業不順、待在家,就要面對跟老婆、小孩重建關係的課題,然而,中高齡男性卻也是最吝於尋求協助的族群,沒處理好,問題很快浮出檯面。 文章出處: https://www.busin
憂鬱在成年人身上與高齡者的憂鬱症常呈現出不一樣的樣貌,高齡者的憂鬱症狀反而與失智症極為類似,較為不熟悉的照顧者往往很容易把這兩個問題混在一起,在本文中我們將跟大家分享如何區分老人憂鬱的問題以及照顧者可以怎麼做。
「為什麼,要他動動腦筋、不要常常坐著看電視,要常常出去運動,這些大家都知道該做的事情,為什麼長輩就是不願去做?」 你是否也覺得要帶長輩活動很困難呢? 這本書推薦給你! 《明日的記憶,靠今日的練習:現在開始訓練大腦、防失智、不健忘》
隨著年齡越長,記憶力越差,這是一個正常老化的過程;然而有一些人,卻是因為「環境助長」,他才表現出記憶力不好的樣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腦運作分為直覺快速的「系統一」與理性深思的「系統二」。系統一讓我們高效應對日常,但也容易受認知偏誤影響。系統二則在複雜問題時開啟邏輯。我們應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學習與培養思考習慣,以優化系統一的準確性,同時適時啟動系統二,讓決策更加理性而高效
Thumbnail
這本書《**This Is Why You Dream: What Your Sleeping Brain Reveals About Your Waking Life**》(《這就是為什麼你會做夢:你的睡眠大腦揭示了清醒生活的奧秘》)由**Rahul Jandial**所著,探討了夢境的奧秘和重要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致在感情路上成長的我們:感情上你是理智派還是感性派?有一對姐妹用一本小說的時間,分別做了實驗,理智派和感性派的對決,且看珍•奧斯汀的《理性與感性》的結果,一起學習好好戀愛吧。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每個星期二跟星期四我都要去醫院照顧的洗腎的阿公,這邊的病患平均年紀都60以上,而我照顧的阿公也已經80多,阿公本身有失智症,除了嚴重的健忘外,也搭配著虛幻,就像老小孩一般,至於要怎麼照顧呢,因為他常常會拔管子,我的任務就是防止他拔管子,必須轉移他對管子的注意力,這是一個方法,也可以套用自閉症的患者,
Thumbnail
全球肥胖流行的爆發對健康體系構成了威脅,引發了許多嚴重疾病的風險,包括認知功能障礙。研究表明,體育活動有助於減輕跨越壽命的肥胖相關認知缺陷的不良影響。鑒於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強大神經保護作用,以及運動訓練作為其水平調節劑的已知角色......
流感急診時 發現他變得不喜歡說話 一直以為是因為A流造成的精神不濟 失禁、無法自理、沈默… 原本以為A流造成的影響 似乎是失智的預兆 出院回家後 把大便沾滿浴室的牆面 擦拭過後的衛生紙丟滿地 才意識到… 我的爸爸…好像失智了… 好想哭 但是又要忍著不能哭 因為我的媽媽還在
Thumbnail
你的室友經常做事有頭沒尾嗎?本文分析爛尾現象背後的原因,提供建議和方法,如何與爛尾人相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作者從行為生態學、認知靈活性等角度深入分析,並提出溝通、共情、設立紅線等有效工具,解決爛尾現象帶來的困擾。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腦運作分為直覺快速的「系統一」與理性深思的「系統二」。系統一讓我們高效應對日常,但也容易受認知偏誤影響。系統二則在複雜問題時開啟邏輯。我們應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學習與培養思考習慣,以優化系統一的準確性,同時適時啟動系統二,讓決策更加理性而高效
Thumbnail
這本書《**This Is Why You Dream: What Your Sleeping Brain Reveals About Your Waking Life**》(《這就是為什麼你會做夢:你的睡眠大腦揭示了清醒生活的奧秘》)由**Rahul Jandial**所著,探討了夢境的奧秘和重要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致在感情路上成長的我們:感情上你是理智派還是感性派?有一對姐妹用一本小說的時間,分別做了實驗,理智派和感性派的對決,且看珍•奧斯汀的《理性與感性》的結果,一起學習好好戀愛吧。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每個星期二跟星期四我都要去醫院照顧的洗腎的阿公,這邊的病患平均年紀都60以上,而我照顧的阿公也已經80多,阿公本身有失智症,除了嚴重的健忘外,也搭配著虛幻,就像老小孩一般,至於要怎麼照顧呢,因為他常常會拔管子,我的任務就是防止他拔管子,必須轉移他對管子的注意力,這是一個方法,也可以套用自閉症的患者,
Thumbnail
全球肥胖流行的爆發對健康體系構成了威脅,引發了許多嚴重疾病的風險,包括認知功能障礙。研究表明,體育活動有助於減輕跨越壽命的肥胖相關認知缺陷的不良影響。鑒於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強大神經保護作用,以及運動訓練作為其水平調節劑的已知角色......
流感急診時 發現他變得不喜歡說話 一直以為是因為A流造成的精神不濟 失禁、無法自理、沈默… 原本以為A流造成的影響 似乎是失智的預兆 出院回家後 把大便沾滿浴室的牆面 擦拭過後的衛生紙丟滿地 才意識到… 我的爸爸…好像失智了… 好想哭 但是又要忍著不能哭 因為我的媽媽還在
Thumbnail
你的室友經常做事有頭沒尾嗎?本文分析爛尾現象背後的原因,提供建議和方法,如何與爛尾人相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作者從行為生態學、認知靈活性等角度深入分析,並提出溝通、共情、設立紅線等有效工具,解決爛尾現象帶來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