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4歲的女兒和3位同班同學在公園玩耍,一位男同學忽然大叫:「煩死了,我好不想上班喔!」男孩的媽媽尷尬地笑:「我們常常一大早會這麼抱怨。」原來他那月薪六位數的父親,有時早上會先喝酒,才能踏出家門。
很多父母以為,堅持在一個月薪六位數的崗位上,最大的意義就是為孩子換取溫飽,甚至更廣闊的未來。錯了!社畜這個職位是會世襲的!這種不快樂和壓抑感都會一併傳承下去。
一位4歲的孩子就能感覺到父母上班時的痛苦,觀察到大人日復一日的強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孩子不但會以為只有這種方式才能賺錢,更可怕的是,孩子長大後需要當社畜才會有安全感,因為這是他從小熟悉的場景。那要怎麼打破這種死循環?
為什麼有才華的廣告行銷人員不過社畜生活?
行銷思維圍繞著產品、受眾、目標、預算。一個白領,或是打工人,所提供的產品是服務、受眾是企業、目標是賺錢。我們提供的996或965的勞動契約,對應產品價格和分眾市場。
以一位月薪20萬的白領為例,965一個月的工時大約等於160小時,換算時薪1,250元;996一個月的工時約288小時,換算時薪695元。換句話說,我們的工時和月薪換算,代表我們的市場定位,也就是我們瞄準了哪個分眾市場。根據這個市場,我們要提供的服務一定和其他市場不同。
如果我們隨意加班又不收加班費,這是對組織忠誠?不!這就像是Porsche Cayenne大特價,賣TOYOTA C-HR的價格一樣,違背市場倫理,不能接受。
最後是預算。如果你想得夠透徹,一位白領的成本,不只是交通、伙食等直接支出的費用,對白領來說,最昂貴的成本是時間。
白領上班族的時間包含兩個意義:生命和機會成本。你可以浪費時間,但不能浪費生命。
生命絕對是最昂貴的代價,這是民主社會的普世價值;而我們選擇了這份工作,則需要捨棄其他的賺錢機會、生活方式或喜好,這是機會成本。白領該怎麼用這兩種成本槓桿人生?
用行銷預測模型優化工作價值
「這公司好爛、主管好無能,我應該再忍一下還是換工作?」
當白領轉職猶豫不決時,也可以利用行銷預測模型算一下,是否還需要維護現有客戶;或者想要最大化工作價值,也可以利用行銷預測模型,為自己加薪。
行銷預測模型包含了客戶行為的預測建模、潛在客戶評分、客戶定位和分眾市場以及客戶生命週期價值估算。客戶生命週期就是從客戶認識我們到完全離開我們的旅程,而客戶生命週期價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 CLV)是指從該客戶獲得的淨利潤。
客戶生命週期價值 CLV =客戶提供的價值-獲取該客戶所需要花費的成本
白領的客戶就是公司,從上述的公式得知,當一位白領上班族,比創業公司划算。對白領而言,客戶所提供的價值除了他直接貢獻給我們的薪水以外,還有透過口碑行銷帶來的新的商業機會。所以,除了升遷加薪,白領獲取收入的方式還有其他商業機會。
由於大部分的公司都會限制私下兼職,因此白領要更光明正大的兼職。要能光明正大的兼職,我們的其他商務機會也要能讓公司受惠,達成雙贏的商業局面。例如,作為產業代表出去演講,我們賺演講費、公司獲得免費宣傳機會。網路及自媒體時代快速催生了各種新行業,大家把勞動契約翻出來仔細看一下,絕對存在契約沒有涵蓋到的商業模式。
剛畢業正要找工作、離職正準備轉換跑道、當獵頭聯繫我們新機會的時候,如何透過預測模型提供決策參考?
我們首先要獲取歷史CLV,從我們個人經驗或是其他前輩的經驗。歷史CLV純粹基於客戶先前在企業/員工身上的消費來計算CLV,通過預測性CLV,白領可以結合預期的保留率來估算客戶的當前價值及其隨時間的價值。預測性CLV還可以說明哪種類型的客戶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最賺錢,購置支出趨勢可帶來最高的ROI(投資回報率,推薦閱讀:
行銷人員不能保證成效是不道德的),以及哪些客戶特徵可驅動保留率。有了以上的分析洞察,白領可以了解更多訊息。
白領是知識工作者,為了坐上這個位子我們努力學習,甚至在職場上持續更新我們的技能,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我們幫公司談生意,幹嘛不幫自己談生意?我們能在公司做管理職,又為什麼不能好好管管自己?把所學所會的技能貢獻給自己,當我們開始為自己工作,不論有沒有那紙勞動契約,我們都已經不是社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