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社會新鮮人的誠實豆沙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給工作的建議

工作不是做慈善

開宗明義,工作的目的是賺錢,如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追求理想抱負、自我實現、創造社會價值,那叫做興趣。

別將興趣當工作

消磨興趣最快的方式就是量化它,在學生時期稱為成績,工作後稱為考績、KPI,當興趣成為工作,便將從自己想要什麼,變成客戶想要什麼,由金主直接或間接來決定你的價值,當金主不再青睞,則會開始對自己興趣的價值產生自我懷疑,從黑暗面來說,這也是業界想磨鈍或摧毀新銳的方式之一。

別將工作帶進生活

粗略將一天24小時分割為: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生活,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要了解後半輩子大部分的日子將是如此,而8小時生活中扣除通勤、加班、例行家事等,其實真正擁有自己的時間只有幾小時,如果在乎生活而不是生存,那找一份上、下班都不需加班的工作,例如輪班或開始盛行的零工經濟,能比較容易將工作與生活分開。

別和同事聊心事

人心隔肚皮,尤其主管找你談心千萬別傻傻的一股腦爆料,就像廖老大教的管理員工法,出包時先全部罵一遍,在一個個私下叫來摸頭,而如果是辦公室生態,那更是腥風血雨,有過之無不及,職場上不乏看見原本閨密好友,在其中一人晉升主管後,往往反目成仇。記得工作的目的:出售自己的時間換錢。

別努力工作

社會新鮮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努力工作,對工作犧牲自己、來者不拒,但往往落得同事、老闆兩邊不討好的窘境,俗稱「擔屎大師」,對老闆而言,會要求其他員工效仿擔屎大師,導致遭同事排擠,而當犧牲自己過度後,卻遭老闆認為想偷懶,之前剛進公司不是能做得更好嗎?而對職場老司機而言,這又是另一種玩法,例如在離職前成為擔屎大師,跟新進員工做屎桶的交接,導致這個職位流動率增加。

別提供意見

就像女友詢問哪件衣服好看,較佳的回覆是:「妳覺得呢?」,或者詢問晚餐吃什麼?隨便。飯呢?不要。麵呢?不要。吃完後又抱怨你決定吃的這間又貴又難吃。主管會引導員工說出他心中想要的目標,並讓員工自己許下承諾,就像老師詢問同學:「教室好髒有沒有人有建議?」,如果有人滿腔熱血那老師就順水推舟讓他成為衛生股長,之後如果教室髒就叫衛生股長處理。所以當兵五字訣:推拖閃躲飄,拿錢辦事、無用之用才是職場生存哲學。


給生活的建議

將力竭組留給工作

社會新鮮人常常將一天最佳的心力、體力留給工作,要知道工作只是賺錢,目的是生活與興趣,也就是說,應將一天最佳的心力、體力留給生活與興趣,例如上班族早點睡,凌晨起來用最清醒的頭腦與體力來做自己的興趣,之後再上班,而輪班與零工經濟的時間分配更為自由,工作只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存、生活、興趣,能生存才進一步能談生活,能生活才有時間培養興趣,生存其實不難,開源與節流,如果開源的時間成本太高,那就處理節流,也就是降低物欲,也就是本主題一直再談得如何管理慾望,而不是壓抑,人會活著因為他有最基本的求生欲,而食欲、性欲、物欲、到自我實現都是在這基礎之上疊加的,而這又是另一主題了。

社會價值觀的催眠術

「易受暗示性」是防不勝防的機制,就像售價200改成199,以前在新時代圈有種找客戶法,例如免費送光、送靈氣,但要寫心得,然後主辦者什麼都不用做,只要等心得就好,那些心得中腦補強烈者便是潛在客戶,也就是易受暗示性,而社會價值觀就是場大型催眠秀,讓人不斷腦補「應該」如何,應該買房、應該買車、應該結婚、應該賺錢、應該花錢等等,當沒達成「應該」就會產生焦慮,而許多產業也孕育而生,例如保險,以癌症保單為例,保險公司一定在精算發病率與保單金額是穩賺不賠下才販售,但銷售時則必須掩蓋實際狀況而不斷製造癌症焦慮。當然還有新興的知識焦慮產業,與撫平知識焦慮的冥想、舒緩產業等等。

人的價格

以供需法則而言,產量越多,價格越低,把人當成產品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所謂人口紅利、人力資源,就是把人量化為數字來計算,當應屆畢業生越多,老闆的選擇就越多,開的價錢也可以越低,就像香蕉產季價格崩跌一樣,而其他產業如何控盤呢?每天、每季都有完好的食物、全新的商品被銷毀,就算浪費也不能給其他人,就是為了控盤。而以此類推,人口的減少也讓人的價格提高,企業缺工只能提高薪水,當然政府解法便是引進外籍勞工,維持人口紅利。但對個人而言,想提高人的價格很簡單,就是不生產「人」。

零工經濟

未來趨勢逐漸走向零工、外包、派遣,也就是不以人為導向,而以事件為導向,就像張貼任務讓人來接,畢竟現在中小企業常常活得比人短,培養人才費時又怕跳槽,將工作事項分割SOP化,再分派出去應會是未來常態,但這也造就人雖然熟悉自己工作、但卻不知道自己在幹麻,而且取代性高,也間接導致不敢買房、買車、結婚,就像之前訂外賣,到公司門口小聊才知道司機原本是韌體工程師,因為身體操壞休養後,原職位已被取代,年紀也有了也不想再操壞身體,只能跑跑外送。如果對未來感到變數極大,怎麼有勇氣去房貸、車貸,先透支未來而生活呢?


結語

總而言之,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存、以至於生活、以至於興趣,別相信工作可與興趣結合,除非目的不是賺錢。檢視一天中工作、生活、睡眠的比例,別為了工作而失去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16會員
50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02
新文章將轉移至馬特市,新專題暫定為《不焦慮的簡樸生活》,開啟下個階段,歡迎移駕:子非魚 Matters。
Thumbnail
2023/05/02
新文章將轉移至馬特市,新專題暫定為《不焦慮的簡樸生活》,開啟下個階段,歡迎移駕:子非魚 Matters。
Thumbnail
2023/03/14
有時候在想,所謂的修行、療癒、哲思等,是否只是中產階級的庸人自擾?對於無產階級而言,只能煩惱下一餐在哪裡,快樂對於無產階級而言似乎簡單許多,說的現實點,所謂的修行、療癒、哲思等,是否只是中產階級吃飽太閒的精神自慰?對無產階級而言吃不飽、穿不暖都成問題,哪有時間思考。
Thumbnail
2023/03/14
有時候在想,所謂的修行、療癒、哲思等,是否只是中產階級的庸人自擾?對於無產階級而言,只能煩惱下一餐在哪裡,快樂對於無產階級而言似乎簡單許多,說的現實點,所謂的修行、療癒、哲思等,是否只是中產階級吃飽太閒的精神自慰?對無產階級而言吃不飽、穿不暖都成問題,哪有時間思考。
Thumbnail
2023/03/14
朋友說最近被推薦一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在推薦文留言中又找到另一書《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雖然還沒看,但原來以前思考的「是否能主動選擇死亡」已有前人分享經驗。
Thumbnail
2023/03/14
朋友說最近被推薦一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在推薦文留言中又找到另一書《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雖然還沒看,但原來以前思考的「是否能主動選擇死亡」已有前人分享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他們對現在的工作很不滿意,希望能做自己有熱情的事。 我跟他們聊起他的天賦、興趣、和特質等等,通常很快的就能找到他有熱情的事。 他會開始跟我說,做這個太理想化、不切實際、不太可能…… 又說,這些想做的事情、幫助別人的事,是要等到財務自由、退休之後,才能去做……
Thumbnail
他們對現在的工作很不滿意,希望能做自己有熱情的事。 我跟他們聊起他的天賦、興趣、和特質等等,通常很快的就能找到他有熱情的事。 他會開始跟我說,做這個太理想化、不切實際、不太可能…… 又說,這些想做的事情、幫助別人的事,是要等到財務自由、退休之後,才能去做……
Thumbnail
★為什麼要工作?意義在哪裡? ●「浪擲大半輩子的時間來謀生,沒有比這更無腦的事情了。」美國詩人梭羅、公民不服從的信徒,在其知名講稿〈沒有原則的生活〉(Life without Principle)中,為想要奉行道德生活的人擬訂了一系列準則,其中不包含為了賺錢而工作,度過時間應有更明智的方式。 從人們
Thumbnail
★為什麼要工作?意義在哪裡? ●「浪擲大半輩子的時間來謀生,沒有比這更無腦的事情了。」美國詩人梭羅、公民不服從的信徒,在其知名講稿〈沒有原則的生活〉(Life without Principle)中,為想要奉行道德生活的人擬訂了一系列準則,其中不包含為了賺錢而工作,度過時間應有更明智的方式。 從人們
Thumbnail
我們應該捍衛這樣的觀念,訓練自己不管身在何職,都不影響你的自我,工作只是你選擇參與社會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我們應該捍衛這樣的觀念,訓練自己不管身在何職,都不影響你的自我,工作只是你選擇參與社會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開宗明義,工作的目的是賺錢,如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追求理想抱負、自我實現、創造社會價值,那叫做興趣。
Thumbnail
開宗明義,工作的目的是賺錢,如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追求理想抱負、自我實現、創造社會價值,那叫做興趣。
Thumbnail
「朋友說興趣玩玩就好,做喜歡的事情真的能賺錢嗎?」 「家人說公務人員比較穩定,可是我考好久都沒考上,要繼續考嗎?」 「我不喜歡我的工作,每天上班都好痛苦,又不知道該換什麼工作?」 曾經,我的心中也有上述的疑問,不如換個角度思考,與其說是賺錢,把視野拉到更高的地方!
Thumbnail
「朋友說興趣玩玩就好,做喜歡的事情真的能賺錢嗎?」 「家人說公務人員比較穩定,可是我考好久都沒考上,要繼續考嗎?」 「我不喜歡我的工作,每天上班都好痛苦,又不知道該換什麼工作?」 曾經,我的心中也有上述的疑問,不如換個角度思考,與其說是賺錢,把視野拉到更高的地方!
Thumbnail
事實上,大家想要逃避的工作,是逃不掉的,沒有不工作就能存活的道理,如果想要投機取巧,最終還是會遇到一個哲學命題:「你想要怎樣的理想生活?」 套一句上一輩很愛說的話:「你的興趣無法賺錢,你還是去考公務人員吧」。 我們要的生活難道一定會跟工作衝突嗎?而工作一定是痛苦的嗎?
Thumbnail
事實上,大家想要逃避的工作,是逃不掉的,沒有不工作就能存活的道理,如果想要投機取巧,最終還是會遇到一個哲學命題:「你想要怎樣的理想生活?」 套一句上一輩很愛說的話:「你的興趣無法賺錢,你還是去考公務人員吧」。 我們要的生活難道一定會跟工作衝突嗎?而工作一定是痛苦的嗎?
Thumbnail
這篇是以工作者的角度來切入思考的,現在許多人仍然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有的人取得很好的平衡,而有的人卻失衡,讓自己的生活、健康和家庭關係失去了圓滿的狀態。
Thumbnail
這篇是以工作者的角度來切入思考的,現在許多人仍然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有的人取得很好的平衡,而有的人卻失衡,讓自己的生活、健康和家庭關係失去了圓滿的狀態。
Thumbnail
工作裡應該有很多複雜的東西吧,舉凡:金錢、權力、名望、成就感、意義、價值等,人之所以這麼汲汲營營,所要追求的,有時候或許早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初衷。如果此刻靜下心來,問問自己的努力究竟為了什麼呢?或許可以明白一二,當然,每個人答案都不同,也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只是那個階段的選擇而已。
Thumbnail
工作裡應該有很多複雜的東西吧,舉凡:金錢、權力、名望、成就感、意義、價值等,人之所以這麼汲汲營營,所要追求的,有時候或許早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初衷。如果此刻靜下心來,問問自己的努力究竟為了什麼呢?或許可以明白一二,當然,每個人答案都不同,也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只是那個階段的選擇而已。
Thumbnail
學生時期有固定的敵人,就是把成績搞好,要上台大、政大就是那個分數,目標很明確;出了社會以後,目標一樣在那裡,但是要考量的事變多了,資源分配、主管心情、團隊績效,面對的不再是單行道,大人要面對的是兩難問題。
Thumbnail
學生時期有固定的敵人,就是把成績搞好,要上台大、政大就是那個分數,目標很明確;出了社會以後,目標一樣在那裡,但是要考量的事變多了,資源分配、主管心情、團隊績效,面對的不再是單行道,大人要面對的是兩難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