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工作的建議
工作不是做慈善
開宗明義,工作的目的是賺錢,如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追求理想抱負、自我實現、創造社會價值,那叫做興趣。
別將興趣當工作
消磨興趣最快的方式就是量化它,在學生時期稱為成績,工作後稱為考績、KPI,當興趣成為工作,便將從自己想要什麼,變成客戶想要什麼,由金主直接或間接來決定你的價值,當金主不再青睞,則會開始對自己興趣的價值產生自我懷疑,從黑暗面來說,這也是業界想磨鈍或摧毀新銳的方式之一。
別將工作帶進生活
粗略將一天24小時分割為: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生活,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要了解後半輩子大部分的日子將是如此,而8小時生活中扣除通勤、加班、例行家事等,其實真正擁有自己的時間只有幾小時,如果在乎生活而不是生存,那找一份上、下班都不需加班的工作,例如輪班或開始盛行的零工經濟,能比較容易將工作與生活分開。
別和同事聊心事
人心隔肚皮,尤其主管找你談心千萬別傻傻的一股腦爆料,就像廖老大教的管理員工法,出包時先全部罵一遍,在一個個私下叫來摸頭,而如果是辦公室生態,那更是腥風血雨,有過之無不及,職場上不乏看見原本閨密好友,在其中一人晉升主管後,往往反目成仇。記得工作的目的:出售自己的時間換錢。
別努力工作
社會新鮮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努力工作,對工作犧牲自己、來者不拒,但往往落得同事、老闆兩邊不討好的窘境,俗稱「擔屎大師」,對老闆而言,會要求其他員工效仿擔屎大師,導致遭同事排擠,而當犧牲自己過度後,卻遭老闆認為想偷懶,之前剛進公司不是能做得更好嗎?而對職場老司機而言,這又是另一種玩法,例如在離職前成為擔屎大師,跟新進員工做屎桶的交接,導致這個職位流動率增加。
別提供意見
就像女友詢問哪件衣服好看,較佳的回覆是:「妳覺得呢?」,或者詢問晚餐吃什麼?隨便。飯呢?不要。麵呢?不要。吃完後又抱怨你決定吃的這間又貴又難吃。主管會引導員工說出他心中想要的目標,並讓員工自己許下承諾,就像老師詢問同學:「教室好髒有沒有人有建議?」,如果有人滿腔熱血那老師就順水推舟讓他成為衛生股長,之後如果教室髒就叫衛生股長處理。所以當兵五字訣:推拖閃躲飄,拿錢辦事、無用之用才是職場生存哲學。
給生活的建議
將力竭組留給工作
社會新鮮人常常將一天最佳的心力、體力留給工作,要知道工作只是賺錢,目的是生活與興趣,也就是說,應將一天最佳的心力、體力留給生活與興趣,例如上班族早點睡,凌晨起來用最清醒的頭腦與體力來做自己的興趣,之後再上班,而輪班與零工經濟的時間分配更為自由,工作只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存、生活、興趣,能生存才進一步能談生活,能生活才有時間培養興趣,生存其實不難,開源與節流,如果開源的時間成本太高,那就處理節流,也就是降低物欲,也就是本主題一直再談得如何管理慾望,而不是壓抑,人會活著因為他有最基本的求生欲,而食欲、性欲、物欲、到自我實現都是在這基礎之上疊加的,而這又是另一主題了。
社會價值觀的催眠術
「易受暗示性」是防不勝防的機制,就像售價200改成199,以前在新時代圈有種找客戶法,例如免費送光、送靈氣,但要寫心得,然後主辦者什麼都不用做,只要等心得就好,那些心得中腦補強烈者便是潛在客戶,也就是易受暗示性,而社會價值觀就是場大型催眠秀,讓人不斷腦補「應該」如何,應該買房、應該買車、應該結婚、應該賺錢、應該花錢等等,當沒達成「應該」就會產生焦慮,而許多產業也孕育而生,例如保險,以癌症保單為例,保險公司一定在精算發病率與保單金額是穩賺不賠下才販售,但銷售時則必須掩蓋實際狀況而不斷製造癌症焦慮。當然還有新興的知識焦慮產業,與撫平知識焦慮的冥想、舒緩產業等等。
人的價格
以供需法則而言,產量越多,價格越低,把人當成產品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所謂人口紅利、人力資源,就是把人量化為數字來計算,當應屆畢業生越多,老闆的選擇就越多,開的價錢也可以越低,就像香蕉產季價格崩跌一樣,而其他產業如何控盤呢?每天、每季都有完好的食物、全新的商品被銷毀,就算浪費也不能給其他人,就是為了控盤。而以此類推,人口的減少也讓人的價格提高,企業缺工只能提高薪水,當然政府解法便是引進外籍勞工,維持人口紅利。但對個人而言,想提高人的價格很簡單,就是不生產「人」。
零工經濟
未來趨勢逐漸走向零工、外包、派遣,也就是不以人為導向,而以事件為導向,就像張貼任務讓人來接,畢竟現在中小企業常常活得比人短,培養人才費時又怕跳槽,將工作事項分割SOP化,再分派出去應會是未來常態,但這也造就人雖然熟悉自己工作、但卻不知道自己在幹麻,而且取代性高,也間接導致不敢買房、買車、結婚,就像之前訂外賣,到公司門口小聊才知道司機原本是韌體工程師,因為身體操壞休養後,原職位已被取代,年紀也有了也不想再操壞身體,只能跑跑外送。如果對未來感到變數極大,怎麼有勇氣去房貸、車貸,先透支未來而生活呢?
結語
總而言之,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存、以至於生活、以至於興趣,別相信工作可與興趣結合,除非目的不是賺錢。檢視一天中工作、生活、睡眠的比例,別為了工作而失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