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妹妹,
我上次不是跟妳提到我最近在看的親近落語連續劇《龍與虎》嗎?是的,最近又開始日劇/漫畫的治(ㄊㄠˊ)療(ㄅㄧˋ)身(ㄍㄨㄥ)心(ㄗㄨㄛˋ)術了。《龍與虎》是2005年開始上映的星期五22點連續劇,關鍵字是「落語」、「(日本)黑社會」、「虎」與「龍」。就算像我這樣很偶而才看日劇的人,點進去都會發現很多硬底子熟面孔;他們的演出精彩到,我想跟整組編劇、鏡頭、剪接、配樂、美術、燈光的安排都設計很精緻有關,還有主題曲超蝦趴的啦天哪。雖然表現手法總是脫離不了日式的誇張極大化,但我認為這實在跟他們生活習慣「以禮為貴:想要讓對方感受到一個不小的回饋」這樣的文化有關,拜託一定要去看。
《Tiger & Dragon》,Crazy Ken Band, 2002。
電視上真的播出了漫才跟落語的話,我肯定是會跟阿北兩人手抱胸釘坐著看的,即便真材實料的落語實在不是我的日語程度所能完全理解的,那些收吐剛剛好的語句和細紋拉得剛剛好的表情,真的好精彩!就期待那之後我可以把雙關都真的聽懂了而不是剛好氣氛好笑的時候!這幾天聽/看好幾集,相當有助於我在自己咬字的精確度,和重新把發話者的每個字聽清楚的專注度。偷聽日本人講話也越來越有成就感(?)學習了!
題外話,「學習」這兩個字,我最近愛用著,喜歡用的是跟中國大陸留學生朋友們學來的說法。他們把「學習」這兩個字,比起在臺灣習慣的learning(?),簡化說起來用得像是臺灣在講的「念書」或「功課」。
「我得先走了啊,先去『學習』了我。」
「唉喲我從小這『學習』就不好,他們講的什麼我是一個字都聽不懂。」
「诶,你看他一臉學霸樣的,肯定那『學習』是特別厲害。」
和著我自己對「學習」這兩個字從小的認知和體驗,這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除了學業之外,我看待「學習」是非常生活的;在課堂之後,在老師以外,隨時隨地隨人隨喜都是可以讓我學到很多事情的。「隨便什麼事」其實一點都是不隨便的。現在資訊交流快速的時代,要GOOGLE或是翻論文都比以前要容易許多,也讓生活更無時無刻更充滿獲得新知的喜悅。
關於師法谷歌、油管,這我們可以改天再寫一封信聊,畢竟我自己好多事情都是從網路上學來的,但沒有經過驗證,也不確定經不經得起驗證。我的這些過去究竟算不算「學習」呢?又算不算得上是有「真正的學習」呢?常常我自己也摸不著頭緒。好像當我被問到「喜不喜歡看漫畫」,我一定會說喜歡,但我看得不深不多又不夠遠,究竟能不能夠稱得上是喜歡呢——這舉例似乎不夠好,背景假設不一樣。先欠著,我下次想一個完整的說法。
忍不住去在意的是:當我想要簡單地將中國的用法翻譯成臺灣比較好親近與理解的句子的時候,我想到最貼近的竟然是「念書」或「功課」。「學習」在我之中,可以說是付諸整個宇宙星體運行的動力,這些動力可不盡然是被迫的,但「念書」或「功課」是不是比起主動的意識之外多了好多框架呢?
也可能是我過於截彎取直地去理解「學習」這個詞在中國的用法,畢竟它已經把很多意義都涵蓋起來了,隨著每個使用者的個性,這些詞便跟著被賦予了很多不同的語氣;又或是我對於臺灣的「念書」或「功課」看法太過消極與悲觀,直接削去了所有從自身去喜歡這些事情的學生們的主體性呢?這麼說來,日文裡的漢字「勉強」倒是跟中國「學習」一詞乾硬的部分ぴったり剛剛好呢。
祝 睡醒來所有功課都會自己完成,
20210218,
蜜子。
#是說learning本身就包含了念書功課授業學與習的意思啊 #親愛的妹妹 #醒醒吧你沒有妹妹 #睡前一封信 #學習 #勉強
後記:一開始人家推我說《龍與虎》很好看,我翻翻日劇照評分排列的清單:「欸,有《タイガー&ドラゴン》欸我印象那個誰說很好看!」
結果我看的《タイガー&ドラゴン》根本就是《虎與龍》!笑壞我!但也真的是誤打誤撞看到好劇哈哈哈哈真的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