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2 | 當日常的照顧變成是稀缺的光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二十四孝–親嚐湯藥(來源:每日頭條)
我曾經接待過美國、加拿大的高中生,當時他們跟我分享與家人間的互動,每次都讓我感到羨慕,怎麼會一家人之間如此沒有隔閡,就像是跟朋友互動一樣。來自喬治亞州的Lawrance 跟我提到,「有次媽媽在紐約生病了,我立刻跟學校請假買了機票去紐約探望她。」我當時非常感動而說:「你媽肯定很照顧你吧!」令我驚訝的是,Lawrance 只是回應我「我覺得這沒什麼,因為我很愛我媽而且也很在乎她呀!」我不禁感到疑惑,這樣純粹的愛是如何產生的?
我一直到了最近在跟阿嬤相處的時候才想通了這東西方社會的差異。是「位階」開始了這一切。在西方的家庭當中,家庭的成員並不會有這麼強烈的輩分區隔;這也許是因為基督教的關係,就如當時耶穌在佈道時所說:
去愛你們的親人,如同我愛你們一樣
維繫基督教家庭和諧的是弟兄姊妹(教會裡我們以弟兄稱呼男性,以姊妹稱呼女性)之間彼此緊密的愛,在這無條件的愛的前提下,家庭成員之間是水平的關係,輩分、位階很自然地被抹除了。然而,在東方的社會,深受儒家「長幼有序」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愛稱為「照顧」,孩子對父母的愛稱為「孝順」。延續了千年至今,我們依舊認為兒女須盡孝順父母的責任;而且不僅如此,我們經常會過度抬舉孝順這件事(光是從中國24孝的故事我們漸能略知一二)
從小學到高中,不乏有過道德楷模、道德模範、現代孝子... 的說法來「嘉獎」那些盡孝的孩子們。在過年期間,我的媽媽想帶我和我弟回去跟阿姨聚一聚,但是我發現如果這麼做,家裡只會剩下阿嬤一個人;在過年這樣團圓的日子,讓阿嬤獨自一人待在家中讓寂寞侵蝕她,這不免讓我難以接受。於是,那時候我便婉拒了去阿姨家的想法。當時阿姨是這麼跟我說:
「你願意這樣照顧阿嬤,阿姨真的好高興。阿嬤有你這個孫子真的很有福氣,她肯定上輩子有燒好香!」
當下我並沒多想些甚麼,就如同Lawrance 那時候跟我說的,「因為我很愛我阿嬤所以我不希望讓她一個人呀。」想想在交往時的人們,會自發地想陪伴、關心、安慰、擁抱另一半;可是為甚麼同樣的舉動放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就被定義為孝順了呢?東方社會用位階去劃分了愛,以道德之名束縛家庭;然而,這樣的關心、照顧只會成為情感綁架的枷鎖,在成員的互動來往間讓愛扭曲。我們照顧家人的那原始且純粹的心情淪為一種道德上的「還債」,因為每個孩子在出生時就成了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下的債務人。
債務被清償後,你我將不相往來。但「愛」這件事本身並沒有期限,也不是一場百米賽跑;相反地,讓愛脫去道德的外衣,在彼此之間流淌,「照顧」這件事才能成為彼此相互提攜的人生長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1會員
223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適逢過年期間,在外地的親戚都在初二這天回來了;在這日子,通常我們家會準備一整桌的辦桌料理,換得那些親戚口中單板且劃一的恭維。這樣的團員往往只有那幾分鐘的存在感,
適逢過年期間,在外地的親戚都在初二這天回來了;在這日子,通常我們家會準備一整桌的辦桌料理,換得那些親戚口中單板且劃一的恭維。這樣的團員往往只有那幾分鐘的存在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觀音山在父親節前夕舉辦「報父恩──長壽三尊祛病聚福增壽法會」,最主要目的在於喚起大眾對孝道的重視。如果無法返家,也別忘了打電話跟父母聊一聊天,他們最需要的是兒女們的關心。現在的我們重視孝道,同時也是為子女做好榜樣。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在社區大廳放空喝咖啡時,我遇到一位關心人的長輩,我們談起了照顧家人的話題。我分享了我對照顧家人的看法,認為照顧人是出自內心的想法,並不是相欠債的行為。這篇文章探討了照顧家人的心情和情感,希望能引起大家對照顧的重新思考,不要再用相欠債的說法來劃分關係。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孝順父母是最大的福田,這句話已經應徵不少,只不過為什麼只有極少數的人做到呢?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呵護」所愛,是因為那一份愛入骨了,甚至超越愛自己,父母呵護孩子,孩子呵護父母,細心照看保護,猶如珍惜一件稀世珍寶。 一位上年紀的老太太,做了一二十年的志工,不管天陰晴月圓缺,一定出門做回收。然而,畢竟是凡夫肉胎,無法與歲月對抗,一場疾病讓老太太的身體加速衰敗,沒多久就無法出門做公益了。老太太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觀音山在父親節前夕舉辦「報父恩──長壽三尊祛病聚福增壽法會」,最主要目的在於喚起大眾對孝道的重視。如果無法返家,也別忘了打電話跟父母聊一聊天,他們最需要的是兒女們的關心。現在的我們重視孝道,同時也是為子女做好榜樣。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在社區大廳放空喝咖啡時,我遇到一位關心人的長輩,我們談起了照顧家人的話題。我分享了我對照顧家人的看法,認為照顧人是出自內心的想法,並不是相欠債的行為。這篇文章探討了照顧家人的心情和情感,希望能引起大家對照顧的重新思考,不要再用相欠債的說法來劃分關係。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孝順父母是最大的福田,這句話已經應徵不少,只不過為什麼只有極少數的人做到呢?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呵護」所愛,是因為那一份愛入骨了,甚至超越愛自己,父母呵護孩子,孩子呵護父母,細心照看保護,猶如珍惜一件稀世珍寶。 一位上年紀的老太太,做了一二十年的志工,不管天陰晴月圓缺,一定出門做回收。然而,畢竟是凡夫肉胎,無法與歲月對抗,一場疾病讓老太太的身體加速衰敗,沒多久就無法出門做公益了。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