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on】醫學生不太會做筆記?對醫學生筆記方式的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做筆記的意義

做筆記的意義是什麼呢?

人們可以利用筆記將知識記錄起來、轉化成自己看得懂的脈絡、也可以方便在日後從筆記中提取忘記的知識。

因此選擇的筆記方法應該要達到下面這些要求:

1. 可以快速提取知識

2. 方便以自己的脈絡紀錄知識

在讀醫學系這四年期間,我發現到一件事情:我自己和大多數醫學生採用的筆記方法其實有著很大的缺陷,尤其在「快速提取知識」這一點上是完全不及格的。

發現的契機

讓我發現自己的筆記方式有很大不足的契機是PBL課程。


讓我來為非醫學系的人解說一下什麼是PBL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醫學系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課程中,我們會收到醫師編寫的教材,而教材大多是以故事的方式去呈現醫師看診的一個過程。教材裡面呈現的東西包括有:患者的社會背景、症狀、醫學檢查的結果等等。

醫師會將教材切分成三到四份、每次只交給學生一份,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可以模擬看病的流程,從線索中推導出患者的疾病。在這個過程中也能藉由自己尋找線索進而發現自己知識的不足之處,並且去查找相關資料補充自己的不足。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多少都會碰到一些之前教過、但現在忘記的知識。這時候就可以檢驗大家能不能從筆記中快速提取知識了。

目前大多數醫學生採用的筆記格式不外乎兩種:

1. 手寫:寫在紙上 or 寫在Ipad中的筆記軟體(Goodnote, Notability)

2. 打字:利用Word整理資料 or 用Onenote整理(支援手寫和打字)

在進行PBL課程查找過去資料時,最先陣亡的會是使用紙本筆記法的同學。通常你可以看到他們皺著眉頭、嘗試從腦海搜尋知識,大概幾分鐘之後他們就會放棄這件事情、直接轉向Google求助了。要隨時隨地記得所有知識或是帶著所有紙本筆記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個陣亡的會是用Word整理資料的人。雖然我有打出「整理」這兩個字,但是大部分選用這種方法的人都沒有將資料依照自己的邏輯重新編排、整理過。他們的「Word資料」其實就是由系上同學分工合作整理出來的共同筆記(每堂課都會有一本共同筆記,其中會紀錄課堂中的重點、知識)。

一來沒有整理資料,二來無法確定知識在哪本文件中。這些人的最後就會在資料夾中東翻西找、徒勞無功。

最有餘裕的是使用ipad筆記軟體或是onenote的同學。因為上述這兩種方式都能讓人使用搜尋、快速找到東西。即使如此,我也發生過幾次在ipad筆記軟體中找不到筆記的經驗,原因是因為軟體中的字跡辨識並非能完美的運作(這點不管Goodnote或是Notability都一樣)。

上述的四種筆記方法存在一個更大的麻煩:資料無法相互聯結

只要今天PBL的教材同時牽涉到多種疾病,就能立刻看到資料間無法連結是多麼麻煩的事情。

比如說:今天PBL課程在討論心跳停止(Cardiac arrest)。

心跳停止有可能是因為缺氧(Hypoxia)、張力性氣胸(Tension pneumothorax)、酸血症(Acidosis)、急性心肌梗塞(AMI)等疾病帶來的。這些疾病橫跨多個身體系統,因此醫學生不一定能熟記所有疾病的背景知識。這時候就可以看到大家不停地從疾病的筆記中提取疾病知識、再把背景知識補充在新的筆記中。這種重複的「查找、複製、貼上」只要進行五次就足以耗盡大家的耐力、心力。但是不補充背景知識又沒辦法理解新的內容,於是只好犧牲自己的心力在這件事情。這種兩難的局面就會造成寫筆記的效率低落。

好笑的是如果今天教學的主題換一下,變成:急性心肌梗塞會導致怎麼樣的症狀。你又可以再度看到大家進行「打開筆記、貼到另一本筆記」的動作,只是這次打開的會是心跳停止的筆記、而貼上則是貼到心肌梗塞的筆記中。

只要資料之間無法進行快速的連結,這種浪費生命的複製貼上情節就會一再地出現。

看到這裡就能理解為何我會說這些筆記方法都存在著巨大的缺陷。

如果在模擬臨床的課程中,你的筆記法幫不到你。那你覺得在未來能幫到多少?

新的方法

我想到的新方法是用Notion將學過的醫學知識整理成一個資料庫。

我們先略過Notion是什麼軟體。先來談一下為什麼是用資料庫?

資料庫好處在於可以快速地提取知識,也可以有效的連結每筆資料。

下面的連結是我整理腎臟系統之後建立的資料庫,大家可以點進去體會一下資料庫的美好XD


raw-image
raw-image

這個頁面中包含了兩個資料庫:疾病資料庫、症狀資料庫,並且兩個資料庫之間是相通的。

疾病資料庫中包含了:疾病定義、致病機轉、組織學特徵、症狀(只要點擊該項目就能直接連接到症狀資料庫中)、預後狀況...

症狀資料庫則是包含了:症狀定義、相關的疾病、要先想到的疾病(點擊該項目就能直接連結到疾病資料庫)、鑑別診斷...

raw-image
raw-image

在Notion中你也可以將位在頁面A中的文字連接到位在頁面B中的另段文字,這種連接方式就能避免花時間在兩份筆記中紀錄一樣的事,這也是上面的四種筆記方法做不到的。

raw-image
raw-image

把疾病、症狀相互連結的這種方式,能讓人更加清楚醫學知識之間的對應關係。除此之外,這套方法也能在使用中幫助你回想知識。

比如說:在教糖尿病時有提過糖尿病會導致慢性病變(CKD)。於是我在紀錄糖尿病知識時,順便創立了一個慢性腎病變的頁面、並把它連接到糖尿病的伴隨疾病中。下次要記錄慢性腎臟病相關知識的時候,就會發現之前創立的頁面並且發現「糖尿病會導致慢性腎臟病」。

在資料庫中,搜尋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在搜尋欄中打上想要找的疾病名稱就可以在1秒內找到對應的資料。

如果透過Notion軟體開啟這個頁面的話,按著Cmd+P(in Mac) or Ctrl+P(in Windows)就能直接搜尋任何關鍵字,幾秒內就會跳出包含此關鍵字的所有頁面。

raw-image

只要簡單試用一下,就可以明顯地看出這套方法不管在「提取資料的速度」或「表達醫學知識的關聯性」都有著很明顯的優勢。

製作資料庫的邏輯

在介紹我使用的軟體(Notion)之前,我們先來談談:製作資料庫時該怎麼分類知識呢?

只要能了解資料庫的製作邏輯,你也能試試看用其他軟體建立出相同的資料庫。

我會把知識分成兩類,並建立兩個不同的資料庫來收納。原因是因為在學醫學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兩種教學模式:

以疾病為主的教學(Ex:氣胸的機轉?預後?治療方式?)

以症狀為主的教學(Ex:胸口痛該如何處理?要先做什麼檢查?)

這兩種方法教授的知識如果不分開會讓資料十分混雜、不好整理。

raw-image
raw-image

兩個資料庫之間同時也必須相互連接。因為疾病會導致症狀的產生,而要了解某些症狀為何產生也需要先了解疾病。

raw-image

建議用的軟體

看完上面資料庫的架構之後,你也可以選擇其他軟體去嘗試。

市面上有類似功能的軟體有:Notion, Obsidian, Roam research, Evernote(但聽說最近更新之後有出現一些問題)。我會推薦用Notion來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好處和壞處分別列在下面。

好處

1. 能滿足上述的使用需求(建立資料庫、允許資料庫之間可以連通)

2. 只要註冊帳戶就可以免費使用

3. 資料會傳到雲端伺服器上保存,任一台電腦打開Notion網站後都能立刻取用資料P.s. 之前有國外使用者反映過Notion的加密方式並非端到端加密(End-to-end    encryption),因此對安全有疑慮的人可以考慮一下是否要相信這家廠商

4. 一旦用習慣之後用途多元、不限於做筆記,比如我就拿來寫作文章、建立自己的任務清單、管理自己的任務進度

5. 支援markdown格式,並且排版和格式都非常自由

壞處

1. 需要上網才能使用。(現在應該到處都有網路,這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小技巧:離線前先打開想要使用的頁面,則該頁面依然可以離線使用。資料會在下次聯網時自動上傳

2. 有一點學習成本,要完全摸透要一段時間

3. 教學文章的部分可以看電腦玩物Esor的介紹,他把功能、使用方式等介紹的非常詳盡(推薦可以從這篇下手)。許多Youtuber也拍了Notion的教學影片,比如說:Papaya電腦教室

4. Notion的使用頁面是全英文(但基本上單字、文法都很簡單)

5. 完全以打字為主,因此如果要手寫的話可以先用手寫軟體寫出來再截圖插入Notion

建立資料庫要付出的成本

建立資料庫會花上你一段時間!因為除了要背誦知識之外,還要花額外的時間用自己的邏輯知識、歸納進資料庫中。因此我的建議是:不要想著把每一個基礎科目(Ex:生理、藥理、組織...)都整理進去,最好是以病理&內科為主。

整理其他科目雖然對國考有幫助,但是以臨床實習的角度來看我覺得CP值應該很低(我目前大四,歡迎已經實習的學長姐在留言打我臉XD)。因為這些科目的複雜程度比較低,大部分應該不用特別整理就可以直接從共筆吸收。

結語

一個系統性的筆記法應該要能讓你輕鬆地紀錄知識(還有知識之間的關聯)、還要能讓你快速的提取知識,這正是這個方法的初衷。

希望上面分享的這個方法能給各位一些啟發,如果對於這個方法有其他的想法、或是有其他的筆記方式也可以留言和大家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還不是醫生的沙龍
82會員
14內容數
2021/06/05
在我們的心流第一篇文章有提到,如果想要完成白天工作以外的樂趣,在每天的下班前(或一週的開始)事先規劃好並執行即可。然而有一個bug存在於文章背景中,丹尼假設了人”一天注意力毫無限制”的前提。根據很多文獻研究都指向同一個事實:我們一天的注意力極其有限。 延伸閱讀:【心流】| №1|利用
Thumbnail
2021/06/05
在我們的心流第一篇文章有提到,如果想要完成白天工作以外的樂趣,在每天的下班前(或一週的開始)事先規劃好並執行即可。然而有一個bug存在於文章背景中,丹尼假設了人”一天注意力毫無限制”的前提。根據很多文獻研究都指向同一個事實:我們一天的注意力極其有限。 延伸閱讀:【心流】| №1|利用
Thumbnail
2021/05/29
上一篇文章(連結)丹尼埋了伏筆打算要解決行程表外的突發狀況,但沒想到真正出現的突發狀況是疫情爆發等級的嚴重。 於是丹尼想借題發揮:探討如何在家也能打造原本的心流體驗。 丹尼目前認為有兩大方向可以嘗試:如何盡量保持原有的生活節奏 & 如何在家解決社交壓力。
Thumbnail
2021/05/29
上一篇文章(連結)丹尼埋了伏筆打算要解決行程表外的突發狀況,但沒想到真正出現的突發狀況是疫情爆發等級的嚴重。 於是丹尼想借題發揮:探討如何在家也能打造原本的心流體驗。 丹尼目前認為有兩大方向可以嘗試:如何盡量保持原有的生活節奏 & 如何在家解決社交壓力。
Thumbnail
2021/05/15
丹尼最近在實驗嚴格的早9晚5讀書/工作計畫(但目前仍只能早10晚5.5): 早上九點開始讀書、努力衝刺到下午五點後直接收工吃晚餐,後面附贈的的七小時是我完整的休閒放鬆行程。 這套流程實行到目前的感觸良多,整體心得是:欸!這不就是Work hard Play hard嗎? 定義Work hard &
Thumbnail
2021/05/15
丹尼最近在實驗嚴格的早9晚5讀書/工作計畫(但目前仍只能早10晚5.5): 早上九點開始讀書、努力衝刺到下午五點後直接收工吃晚餐,後面附贈的的七小時是我完整的休閒放鬆行程。 這套流程實行到目前的感觸良多,整體心得是:欸!這不就是Work hard Play hard嗎? 定義Work hard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用錯誤方式筆記 以前在念書的時候往往也會做筆記,但筆記的方式就是打字照抄課本內容,主要原因是害怕自己miss掉關鍵字,所以採用這種方式把內容背下來。 但後來發現,要''回溯''記憶的時候,腦內常常一片空白 原因除了''打字''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外-往往不被大腦認知到需要長期記憶 還有一個原因是-
Thumbnail
用錯誤方式筆記 以前在念書的時候往往也會做筆記,但筆記的方式就是打字照抄課本內容,主要原因是害怕自己miss掉關鍵字,所以採用這種方式把內容背下來。 但後來發現,要''回溯''記憶的時候,腦內常常一片空白 原因除了''打字''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外-往往不被大腦認知到需要長期記憶 還有一個原因是-
Thumbnail
每一個科目就需要一本筆記本,是不是讓你覺得超級麻煩,尤其是還要找到筆記本對應的課本內容。 以下直接教你一個我已經用了10多年的筆記方式,是多年總結下來目前最好的筆記方式。 首先你必須有課本(當然的),接著你必須有便條紙(必須是可掀開式的),便條紙大小隨著科目不同會有所調整,這邊只簡單說明一下採重點式
Thumbnail
每一個科目就需要一本筆記本,是不是讓你覺得超級麻煩,尤其是還要找到筆記本對應的課本內容。 以下直接教你一個我已經用了10多年的筆記方式,是多年總結下來目前最好的筆記方式。 首先你必須有課本(當然的),接著你必須有便條紙(必須是可掀開式的),便條紙大小隨著科目不同會有所調整,這邊只簡單說明一下採重點式
Thumbnail
我不算是聰明的學生(我曾經是後段班的大學),我是自己用盡各種方法苦讀到現在的狀態(苦讀翻身前十名國立大學)。 這本書談很多學習的方法,每閱讀一個方法,我腦海中就會出現一個自己實際的案例。
Thumbnail
我不算是聰明的學生(我曾經是後段班的大學),我是自己用盡各種方法苦讀到現在的狀態(苦讀翻身前十名國立大學)。 這本書談很多學習的方法,每閱讀一個方法,我腦海中就會出現一個自己實際的案例。
Thumbnail
「講一講就離題了,你一開始要問我什麼?」她問道。 「我讀書時一直遇到頻頸,那些複習講義、考卷、題本我都看過、寫過很多了,但是我總覺得進步有限。」 「別急,你先回答我三個問題。」
Thumbnail
「講一講就離題了,你一開始要問我什麼?」她問道。 「我讀書時一直遇到頻頸,那些複習講義、考卷、題本我都看過、寫過很多了,但是我總覺得進步有限。」 「別急,你先回答我三個問題。」
Thumbnail
買筆記可以考好嗎,我大概會回答「有點難」,主要在於:那通常不是最適合你體質的理解產物。
Thumbnail
買筆記可以考好嗎,我大概會回答「有點難」,主要在於:那通常不是最適合你體質的理解產物。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在閱讀文章、聽課、看演講等等情況下,需要進行筆記來幫助我們記住重點和要點。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筆記,那麼你可能很難回想起之前的內容。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在閱讀文章、聽課、看演講等等情況下,需要進行筆記來幫助我們記住重點和要點。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筆記,那麼你可能很難回想起之前的內容。
Thumbnail
你總是讀書、上課總是抓不到重點,也不知道怎麼寫甚麼筆記嗎? ♟筆記的重點是「新觀念」
Thumbnail
你總是讀書、上課總是抓不到重點,也不知道怎麼寫甚麼筆記嗎? ♟筆記的重點是「新觀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