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口經濟學》自發行以來已經歷經了第15年,第15刷的發行量,是臺灣首創以市井小民經濟觀點的科普經濟學,以下是《巷子口經濟學》第五版的自序:
序
當出版社主編通知我《巷子口經濟學》須進行第五版的增修時,我才意會到,這本書從成書到現在,已經過了十五年。當年第一版首刷的高中讀者到現在,歲數上應該已經超過三十歲了。一本通俗的經濟學出版物,能夠在臺灣一直再版且再刷到現在,不曉得是不是一場奇蹟?
十年紀念版後,經濟上原以為沒什麼大風大浪,只是沒料到二○一九年末的新冠肺炎(Covid-19),一場如現代黑死病的疫情從中國開始,席捲至全球。根據統計,截至二○二三年三月十日,全球已累計報告逾六.七六億例確診病例,其中逾六八八.一萬人死亡,死亡率約為百分之二.○九,是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流行病之一。最後,我也在疫情的末期確診,後遺症讓我在醫院的診間裡,用了近半年的時間進行疫後治療,免疫力的下降,血壓一度急速下降,昏厥也讓我一度差一點住進病房。
主編提醒,這一次再版增修,應該要記錄我對於疫情經濟的看法。但當我成文後,二○二二年發生了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加上二○二三年的生成式AI橫空出世,這五年來光是發生這三件大事,還真的得再加進這一版的內文中。疫情在臺灣的發展,弔詭的防疫政策一度讓我在新聞評論上振筆批評,〈疫情經濟學〉這篇文章,我從「分配」的角度思考,政府的防疫資源,有必要用管制與分配的方式進行嗎?而事實上,最後的結果其實印證了我當初在新聞媒體評論上的看法,政府管制與分配,是為了怕市場失靈,但市場並未失靈,而是政府失靈。
二○二二年遭逢全球性通貨膨脹,當然,部分原因來自於政府對於疫情的財經政策後遺症,從美國開始的升息與貨幣緊縮,幾乎讓全球經濟全亂了套,也讓金融體系差一點面臨如二○○八年金融海嘯的過程。這次的通貨膨脹會延續多久?沒人說得準,但最怕落入如一九七○年代的停滯性通膨,而我相信,這一版的書籍定價,還是會反映這波通貨膨脹。但這次的內文,也比以往更膨脹了許多。我把這次通貨膨脹的觀察,寫進︿通貨膨脹再現﹀這篇中。
二○二三年生成式AI橫空出世,未來會不會影響就業市場?我相信部分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如chatGPT這類生成式AI一出現,我卻對知識市場開始擔憂,未來如我們這類的知識工作者,該如何面對這一場AI革命?如果AI像理性經濟人,決策的結果又會是如何?
〈AI革命〉來了,把我對於AI與勞動經濟的看法,做了一次基本的分析。這本書十五年來進行五次的改版與編修,幅度每次不一,每每都會陷入行為經濟經濟學中的﹁損失厭惡﹂與﹁稟賦效應﹂的雙重影響。第五版也必須選擇將部分因時代演變而失去了時效性的文章刪除,正因為年輕的讀者恐怕沒有經驗可以體會,所以,刪除了第四版的〈廣告的威力〉與〈MP3與唱片公司的戰爭〉這兩篇文章;同時,也因為篇幅的關係,相當不捨的將〈愛情是不是一場交易〉、〈情人節的玫瑰花〉及〈男人,凡是美文你就追吧!〉這三篇也一併刪除了,我相信,有機會愛情經濟學的相關分析與論述可以獨立出書!
感謝各位讀者在過去十五年來的支持,我相信,應該還有二十年紀念版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