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習慣會遺傳?孫堅與孫策之死和亞伯拉罕與以撒的謊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次說到東漢末年東吳的孫策是「撞鬼」而死的,但那是間接死因,直接死因則是受傷的地方破裂。問題是:他為何受傷和受了甚麼傷?
話說孫策起兵攻略江東,佔領吳郡後,原本的吳郡太守許貢逃亡,躲在一個叫許昭的人那裡。由於孫策敬重許昭,所以沒有把他們趕盡殺絕。但後來許貢密函曹操,獻計暗算孫策,不幸被孫策截獲,許貢最終被孫策處死。
但故事未完。如之前提及,孫策打算突襲曹操,期間性喜狩獵的孫策於某日獨自出去打獵,卻被許貢三個家臣伏擊射傷。結果,孫策沒有被許貢的計策暗算到,卻始終因為許貢而死。
故事,還未完,不過不是講下去,而是講上去。情節的主角,由孫策換成他的父親 - 孫堅。
所謂虎父無犬子,孫策之父孫堅,的確有「江東之虎」的諢號。如果說《三國演義》描寫的已足以令人覺得他厲害的話,正史《三國志》所載的戰功就更多,比如說斬華雄的,就不是關羽,而是孫堅。
好了,這位驍勇善戰的將軍,人生最後一場仗,就是攻打荊州的劉表,劉表則派部下黃祖迎戰。孫堅先在野戰擊破黃祖,追擊至劉表所在的主城襄陽。
就在戰況一片大好之際,孫堅卻於某日一個人騎馬至峴山。據《三國志》的注釋所載,孫堅是為了追擊劉表的部將而一個人騎馬上山,可是在山上遇到敵軍埋伏,終於被亂箭射殺,死時只有37歲。(故事出自《三國志》〈吳書一˙孫堅傳〉)
老爸一個人上山而遭敵軍射殺,做兒子的也不引以為戒,最後同樣落得因一個人去打獵而被仇家射死。難怪《三國志》作者陳壽也忍不住在這對父子的傳記最後,評論他們都是「輕佻果躁,隕身致敗」,成為一對英年早逝的父子。
不過說到「兩仔爺一擔擔」,《聖經》裡也有一對父子,不但做錯的事一模一樣,甚至連說的話都幾乎相同。
話說以色列人的祖宗,有「信心之父」美譽的亞伯拉罕,曾經因為原居的地方有饑荒,於是遷移到埃及。在差不多到達埃及時,就對他的妻子撒萊說,因為她很美麗,恐怕埃及人會殺了他來搶妻,便吩咐她說,要是埃及人問起,就答自己是他的妹妹吧(事實上撒萊的確是亞伯拉罕同父異母的妹妹)。
後來埃及人果然垂涎撒萊的美貌,知道她只不過是亞伯拉罕的妹妹,就將她帶入王宮獻給法老。但之後法老遭到神的多番懲罰,追查之下,才發現亞伯拉罕只說了「另類事實」,卻沒有將最重要的事實說出來。結果法老知道撒萊是亞伯拉罕妻子這個完整事實後,即放走她。
後來,到亞伯拉罕和撒萊的兒子以撒,都有類似遭遇。
話說他亦有個非常漂亮的妻子,叫利百加,他們住在一個叫非利士人的外族地區。當非利士人問他們是甚麼關係時,以撒都會說利百加是他的妹妹,因為以撒怕他們為搶利百加而殺了他。
後來非利士王發現他們的真實關係,便查問以撒。以撒和盤托出,非利士王也實話實說,告訴他有不少非利士人幾乎要搶利百加為妻。然而這樣是有罪的,於是下令所有人民不准招惹以撒和利百加,否則會被處死。(故事出自《聖經》〈創世記〉第12及26章)
亞伯拉罕去埃及時,早在以撒出世前起碼二十年,所以以撒應該不是受了老爸的「身教言傳」而曉得說老爸曾經撒過的謊。這樣難道壞習慣都會「遺傳」?抑或這其實是一種人類的共性?
7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歷史叔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在科學昌明,遇見行為異常的人,多數人會認為那是精神出問題,而很少想到是「撞鬼」。相反在古代,沒有精神病這概念,行為異常的人就多數被認為是「撞鬼」。
雖然說夢境是虛幻,不過未必完全是子虛烏有。正如上一篇說預知夢,就顯示夢有預知之能。即使沒有預知之能,有時夢境也能反映一個人的過往經歷或心理狀況,所以夢是心理學家經常研究的對象。
有沒有試過,在現實中遇到某些情景時,覺得曾經在夢中見過?這個狀況,一般稱為「預知夢」。 不過絕大多數預知夢,都是生活的日常,所以有心理學家認為,所謂預知夢,其實不過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只是情節太平常,容易與後來現實的情景相似,才以為有「預知」效果。
如果問:你寧願有一個跌宕精彩還是平淡如水的人生,多數人可能不曉得選擇,或許亦覺得輪不到自己選擇。但無論如何,跌宕的人生才有好故事,先苦後甜就更勵志。 歷史上,就曾經有兩個本身被賣作奴隸,後來卻成為一國宰相的人。這樣起伏的人生,應該連他們自己也想像不到。
談中國歷史,不少人的即時反應是:悶;說要讀《聖經》,可能連信徒都有這個感覺:悶。 如果將中史和《聖經》拿來一起讀,直覺當然會認為是「悶上加悶」。然而,有沒有可能「負負得正」,將中史和《聖經》同時讀,而讀得饒有趣味呢?
現在科學昌明,遇見行為異常的人,多數人會認為那是精神出問題,而很少想到是「撞鬼」。相反在古代,沒有精神病這概念,行為異常的人就多數被認為是「撞鬼」。
雖然說夢境是虛幻,不過未必完全是子虛烏有。正如上一篇說預知夢,就顯示夢有預知之能。即使沒有預知之能,有時夢境也能反映一個人的過往經歷或心理狀況,所以夢是心理學家經常研究的對象。
有沒有試過,在現實中遇到某些情景時,覺得曾經在夢中見過?這個狀況,一般稱為「預知夢」。 不過絕大多數預知夢,都是生活的日常,所以有心理學家認為,所謂預知夢,其實不過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只是情節太平常,容易與後來現實的情景相似,才以為有「預知」效果。
如果問:你寧願有一個跌宕精彩還是平淡如水的人生,多數人可能不曉得選擇,或許亦覺得輪不到自己選擇。但無論如何,跌宕的人生才有好故事,先苦後甜就更勵志。 歷史上,就曾經有兩個本身被賣作奴隸,後來卻成為一國宰相的人。這樣起伏的人生,應該連他們自己也想像不到。
談中國歷史,不少人的即時反應是:悶;說要讀《聖經》,可能連信徒都有這個感覺:悶。 如果將中史和《聖經》拿來一起讀,直覺當然會認為是「悶上加悶」。然而,有沒有可能「負負得正」,將中史和《聖經》同時讀,而讀得饒有趣味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話說我前一陣子終於補完全部以後,又繞回來從頭看起。現在回想起來,我當年第一次跟著出版進度看的時候,是在第四集脫落的,但其實是因為第三集的劇情對我就打擊太大了。 以下有第三集劇透。
Thumbnail
前幾天我參加了出版社舉辦的作家餐會,當天出席的來賓臥虎藏龍,餐會結束後,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聯想到曾經在職場上遇過的同事,他的待人處事態度與價值觀與那天的作家們是完全反向的負面例子,後來那個人讓我避而遠之,值得寫出來給大家引以為戒。
Thumbnail
和屍體喝茶?召喚鱷魚群來懲罰吃人的鱷魚?這不是科幻小說的虛構情節,而是在現代發生的真實事件。印尼領土涵蓋萬餘島嶼,擁有超過三百個種族,身為太平洋最大島國,卻經常被忽略。它複雜的組成造就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而一位外國人的出現,也揭開了這些神秘面紗。
Thumbnail
幾次自我傷害過後,我發現我找不到我的罪惡感。沒有悔意,沒有抱歉,覺得一切理所當然。遺失罪惡感沒有讓我產生焦慮,反而冷漠疏離的想著自己就是如此差勁而無可救藥。看診時,我平淡的跟醫生說我找不到我的罪惡感,當然更不會保證自己不會繼續反覆自殘。醫生微笑地對我說,罪惡感不需要尋找,罪惡感本來就一直都在我們身上
Thumbnail
完整標題:church 與「學校」、「學習」、「學習會」、「學而時習」等及「教堂」、「教會」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長久以來學生都很習慣透過「上課」去學習,而老師也習慣透過縝密的課程來「教學」,但我最近在想──大人透過引導的方式,或是積極邀請,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了東西,這樣的寫作經驗可以延伸到他日常的寫作嗎?
Thumbnail
楊逵是日本時代著名的社會運動者與文學家,以〈送報伕〉進軍日本中央文壇。戰後,他曾再次燃起參與社會運動的熱誠,最後卻換來牢獄之災。在牢獄之中,他苦練華語,創作不輟,在〈新生筆記簿〉中,我們看見他在政局轉換之際,重新適應新的政治規則,在各種言論限制下,從事可能的抵抗。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話說我前一陣子終於補完全部以後,又繞回來從頭看起。現在回想起來,我當年第一次跟著出版進度看的時候,是在第四集脫落的,但其實是因為第三集的劇情對我就打擊太大了。 以下有第三集劇透。
Thumbnail
前幾天我參加了出版社舉辦的作家餐會,當天出席的來賓臥虎藏龍,餐會結束後,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聯想到曾經在職場上遇過的同事,他的待人處事態度與價值觀與那天的作家們是完全反向的負面例子,後來那個人讓我避而遠之,值得寫出來給大家引以為戒。
Thumbnail
和屍體喝茶?召喚鱷魚群來懲罰吃人的鱷魚?這不是科幻小說的虛構情節,而是在現代發生的真實事件。印尼領土涵蓋萬餘島嶼,擁有超過三百個種族,身為太平洋最大島國,卻經常被忽略。它複雜的組成造就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而一位外國人的出現,也揭開了這些神秘面紗。
Thumbnail
幾次自我傷害過後,我發現我找不到我的罪惡感。沒有悔意,沒有抱歉,覺得一切理所當然。遺失罪惡感沒有讓我產生焦慮,反而冷漠疏離的想著自己就是如此差勁而無可救藥。看診時,我平淡的跟醫生說我找不到我的罪惡感,當然更不會保證自己不會繼續反覆自殘。醫生微笑地對我說,罪惡感不需要尋找,罪惡感本來就一直都在我們身上
Thumbnail
完整標題:church 與「學校」、「學習」、「學習會」、「學而時習」等及「教堂」、「教會」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長久以來學生都很習慣透過「上課」去學習,而老師也習慣透過縝密的課程來「教學」,但我最近在想──大人透過引導的方式,或是積極邀請,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了東西,這樣的寫作經驗可以延伸到他日常的寫作嗎?
Thumbnail
楊逵是日本時代著名的社會運動者與文學家,以〈送報伕〉進軍日本中央文壇。戰後,他曾再次燃起參與社會運動的熱誠,最後卻換來牢獄之災。在牢獄之中,他苦練華語,創作不輟,在〈新生筆記簿〉中,我們看見他在政局轉換之際,重新適應新的政治規則,在各種言論限制下,從事可能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