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 梁武帝 《楊叛兒》
桃花初發紅,芳草尚抽緑。南音多有會,偏重叛兒曲。
這首,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詩句,梁武帝,南朝梁的開國皇帝,甚有才情,少時與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等八人同遊,時稱『竟陵八友』。其與周捨的對話:『何謂四聲?』捨曰:『天子聖哲』是也,成為後人區分平、上、去、入四聲的標準,這個音,不能用國音念,要用閩南音,天 thian1、子tsu2、聖sing3、哲thiat4,分別代表 平,上,去,入(1,2,3,4)四聲。
叛兒,為樂府歌曲名,曲名由來:南朝蕭齊隆昌年間,有個太后守寡,但她喜歡一個女巫的兒子,這個人叫楊旻。楊旻從小生在宮中,太后看著他長大,越長越好,長成了一個蓮花般的少年,就和他 好上了。太后愛上了女巫的兒子,但這種愛情是不能長久的。紙包不住火,最後事情敗露,太后失去了楊旻。所以民間童謠就唱:「楊婆兒,共戲來所歡!」可能因為小朋友吐字不准,大家訛傳成了「楊伴兒」,或「楊叛兒」。而後《楊叛兒》演變為西曲歌的樂曲之一。因此,這個曲多為描繪男女情愛的詞句。原生歌詞為:
楊叛兒 樂府曲
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 君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
西門為當時南京的西城門,西方五色屬白,故稱白門。為當時男女幽會談情之處。以沉香與博山爐譬喻男女,兩者於爐中交融燃燒譬喻情愛的炙熱歡好。在這天暖花開,綠草如茵的春天,男女趁機相約出遊,相互調情,所歌所唱多為楊叛兒曲。
「儂」,為吳語,人,或我的意思。永嘉之亂,晉室衣冠南遷,與江東豪族共治成東晉王朝,有些吳語衍化進入成為官方語言,不足為奇!至於台語中人的語音,lang5,是不是出自吳語中的nong5,還是由當時官話音變則不可考,不過,人,jin5, lang5兩者互為訓讀,應該不成問題。
我們偉大的詩人李白,也曾改寫同名的詩作,ㄧ齊來欣賞,看何者更為技高一籌:
《楊叛兒》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 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
何許最關人,烏啼白門柳。
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
回過頭,來說今天的主題。 「南音多有會」,這是甚麼意思啊? 這個跟後面的「叛兒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