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說書?

為什麼想說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筆者看過不少的書籍,然而因為時間、精力有限,原則上會先閱讀該領域的經典書籍,吸取大師的經驗和觀點,以建立自己的見解、世界觀。

當大部分經典看完後,如果還想更進一步研究,會選擇從經典中推薦的書籍、付梓時所引用的參考書目進行學習,因為就是這些書籍的知識淬鍊、形成養分讓大師寫出經典。

以投資為例,訪間太多投資、理財的書籍,像股票如何操作、支撐線怎麼看,少買一杯咖啡可以多存多少錢,擇時進出市場的訣竅,我覺得都太駁雜,而很多被世人推舉的書籍,或許真的不錯,但因看過的書籍較多,這些書籍從經典中擷取片段,再搭配一個好故事,吸引讀者爭相購買,卻不知有時經典的內容可能在過程中被部分曲解,因此閱讀起來卻激不起什麼共鳴,有時甚至覺得好笑。

閱讀過程中看過一些書(好書讓人欣喜、當中也不乏有不少浪費時間、金錢的書籍),只是當時日一久,書的部分內容漸漸忘記,因此動念想藉由網路平臺紀錄自己的閱讀痕跡,同時分享好書的內容。

落筆前幾經琢磨,覺得單純寫寫簡介無新意,直接網路書城看就好;而書摘僅節錄書中部分內容,擔心日後因記憶殘缺回顧時易造成誤解;書評則會因時間點不同、閱歷漸增而有不同想法,用較稚嫩的思緒走筆,恐會影響讀者閱讀書籍的慾望,若該書是本經典,筆者豈不罪過。因此,最後決定用「說書」的方式,提醒自己文中不要加入自己的想法,試著用字跡重新講述書中的內容,盡可能保留原汁原味,讓讀者能用另一種方式閱讀書籍,也講給未來的自己聽。

raw-image
avatar-img
Mr. 啄木鳥的沙龍
7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r. 啄木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指數化投資的市場蓬勃發展,這套策略的思考盲點逐漸浮現
用金融的觀點看待自己的工作、職涯,並審視自己的資產配置
隨著指數化投資的市場蓬勃發展,這套策略的思考盲點逐漸浮現
用金融的觀點看待自己的工作、職涯,並審視自己的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