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課子,不能外包的親子時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父母深度關心孩子的功課,是儲存可貴的親子存款,走到青春期時才夠提領。
太太對著大兒子皓的怒罵聲,從書房裡陣陣傳出;皓剛進入國中,太太常教到冒火氣,方才告別童年,變調的不是男孩的聲帶,而是媽媽焦慮的腦袋。
「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類補教名言,向來與我們絕緣;兒子學齡前,我們不急著他們學國語注音,國小不急著學電腦、英文或其他學科。兩個兒子國中小時的功課我們沒交給安親或補習班代勞,一路上都是媽媽親自細心關照。小三開始,教他們研擬讀書計畫,大小兒子分別從國小高年級與國中之後,可獨自在房間裡安靜讀書寫作業。
在家自己教小孩功課的溫暖舒爽,上了國中開始颳起淒風苦雨。
皓數學計算能力較差,又固執於自己的方法,考試成績常常探底;盡管壓縮掉讀書時間,我們仍支持他用心投入自然科學社團,「這是孩子一個重要的探索階段」,我們是這麼想的。只是國中爆增的課業與考試,孩子的學習面臨前所未見的壓力,媽媽替孩子很焦急。在家一邊教他數學一邊衝擊著母子雙方的心智,多次的怒罵伴隨皓的啜泣聲,我幾度想易子而教,外包給補習班或請家教。但太太不放棄並反省:「我察覺到自己的焦慮過給了皓」,勤於閱讀求知,再調整態度與方法。一個學期後,燈下桌前的氣氛慢慢恢復平和,皓的數學像換過電池也有了起色。
從國中後段到高中,我們能教的越來越有限,但對他們功課上的關心並未遞減。不因孩子的考試分數高低而有所賞罰,但我們相信孩子從小養成做好功課的習慣,不只是養成責任感,也等於預習將來工作上學習能力的態度及方法。而父母親自教,更是在儲存可貴的親子存款,走到青春期時才夠提領
作家蔡穎卿主張父母要深度關心孩子的功課,她認為這些親子互動,將來自然會變為對彼此工作的關心。但許多父母為了親子關係的「和諧」,卻主張不要自己教孩子功課,有些全職媽媽寧可在姊妹淘裡七嘴八舌交流補習心得,也不願意花些心思熟悉與輔導孩子的課業。其實家長不必是教育高手或要犧牲工作,在連絡簿簽名與給錢之外,只要父母願意多陪伴,並關注功課內容與在校情形,這些親子時間是可以盡量避免外包
在為人父母的教室中,
教孩子的過程需要不怕麻煩地持續學習。
太太放下事業,在家全心教養年幼的孩子,她始終肯定這份價值。孩子長大後,她重回國中任教,更多了媽媽的智慧與洗練。太太的用心與關愛,在孩子心裡已扎根,即使到現在,偶有青春期的衝撞,母子下一小時即可談笑風生,兩兒子對媽媽仍是幾乎無話不說,有時甚至爭相發言。在我們家的教養舞台上,媽媽像是無所不能的主角,但我也不敢只是跑跑龍套,偶有兄弟或母子的衝突,我也會適時介入、各自溝通。
良好的親子關係如同鑽石般珍貴,尤其是在國小畢業前的階段,父母的愛心可使它更加璀璨。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這份不能外包的親子時間,燈下課子其實是機不可失。
感謝《國語日報》刊於2019/3/15家庭版
avatar-img
152會員
141內容數
「HomeBa」是我29歲在布里斯本遊學時,同校的台灣小女生給我的暱稱。從2000年起在家工作至今,也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爸,當時的綽號到現在也很貼切。教養的長路上我與太太拿全勤獎,「成績」還看不到,但我們努力去做好。連同自己的成長經驗,這裡有許多家庭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詹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讚美好像甜食,吃多了容易上癮,甚至造成虛胖危害健康;但鼓勵如同蛋白質,能提供熱量、修復組織並調節生理機能。若要讚美,也要真心讚美孩子的行為內容,而不是因為他符合你的期待。讚美結果容易,但讚美孩子的付出才是鼓勵。
當了兩個兒子的爸,對照自己成長中與哥哥的學習記憶,深有所感。兄弟姐妹間本來就是個體,父母對孩子的關注與了解如果足夠,就不會用一個標準或方式,套用在兩個孩子身上。
兩隻小男孩的勇腳,有老爸我的遺傳,從小帶他們勤走山林,大自然是我們全家共同最愛的場域。站在三千多公尺的峰頂,盡享無限遠的壯闊視野與連綿山景,深深吸著高山獨特的清新低氧氣,從頭到腳無比暢快,這是旅行中對自己的身心最有價值的犒賞。
比出國還好玩,費用省一大半。 一次豐盛滿足的旅行,全家人的歡顏像墾丁豔陽般燦爛。 夜宿海生館活動館方已有多年經驗,活動內容與工作人員熱程都很值得肯定,最適合小學階段的幼童,費用有些貴,但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次這樣的親子活動我們還是認為相當值得。
 「我覺得人生有幾件事是絕不可炫耀的:一是財富的多寡,二是婚姻的美滿,三是兒女的成就。」
在我年輕時的旅行記憶中,武陵和雪山是我很得意的兩塊美麗拼圖。高二那一年的寒假參加救國團「雪山登峰隊」,之後對武陵農場的美懷念不已,睽違二十多年,我終於帶著妻小再次來到這塊美麗淨土。 
讚美好像甜食,吃多了容易上癮,甚至造成虛胖危害健康;但鼓勵如同蛋白質,能提供熱量、修復組織並調節生理機能。若要讚美,也要真心讚美孩子的行為內容,而不是因為他符合你的期待。讚美結果容易,但讚美孩子的付出才是鼓勵。
當了兩個兒子的爸,對照自己成長中與哥哥的學習記憶,深有所感。兄弟姐妹間本來就是個體,父母對孩子的關注與了解如果足夠,就不會用一個標準或方式,套用在兩個孩子身上。
兩隻小男孩的勇腳,有老爸我的遺傳,從小帶他們勤走山林,大自然是我們全家共同最愛的場域。站在三千多公尺的峰頂,盡享無限遠的壯闊視野與連綿山景,深深吸著高山獨特的清新低氧氣,從頭到腳無比暢快,這是旅行中對自己的身心最有價值的犒賞。
比出國還好玩,費用省一大半。 一次豐盛滿足的旅行,全家人的歡顏像墾丁豔陽般燦爛。 夜宿海生館活動館方已有多年經驗,活動內容與工作人員熱程都很值得肯定,最適合小學階段的幼童,費用有些貴,但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次這樣的親子活動我們還是認為相當值得。
 「我覺得人生有幾件事是絕不可炫耀的:一是財富的多寡,二是婚姻的美滿,三是兒女的成就。」
在我年輕時的旅行記憶中,武陵和雪山是我很得意的兩塊美麗拼圖。高二那一年的寒假參加救國團「雪山登峰隊」,之後對武陵農場的美懷念不已,睽違二十多年,我終於帶著妻小再次來到這塊美麗淨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家長之間在育兒過程中亦須「溝通協調」,以有效率、有目標地使事務順利運作。身為母親經常扮演主要照顧者,但父親相較於母親,對於訂下的規則較能夠徹底執行,父母應做好示範。這篇文章強調共同配合的重要性。
Thumbnail
(剛剛看到,有人轉PO洪蘭寫的「沒有輸在起跑點這事兒」,趕快丟出我的壓文) . 身為父母尤其是新手爸媽,到了孩子開始上學,整個情緒是亢奮的,一直想要孩子規劃什麼課程,幫孩子做些什麼事情。但是,時間拉長之後,回首親子教養這條來時路,自己盤點一些「家長要做與不做的事情」。先說說「不要做的事情」。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家長之間在育兒過程中亦須「溝通協調」,以有效率、有目標地使事務順利運作。身為母親經常扮演主要照顧者,但父親相較於母親,對於訂下的規則較能夠徹底執行,父母應做好示範。這篇文章強調共同配合的重要性。
Thumbnail
(剛剛看到,有人轉PO洪蘭寫的「沒有輸在起跑點這事兒」,趕快丟出我的壓文) . 身為父母尤其是新手爸媽,到了孩子開始上學,整個情緒是亢奮的,一直想要孩子規劃什麼課程,幫孩子做些什麼事情。但是,時間拉長之後,回首親子教養這條來時路,自己盤點一些「家長要做與不做的事情」。先說說「不要做的事情」。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