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現場#2:感受安定及被全然接納之後各展其才的孩子們】

【實戰現場#2:感受安定及被全然接納之後各展其才的孩子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進教室後的15分鐘,做自己想做的事當作暖身,為數學課揭開序幕。

進教室後的15分鐘,做自己想做的事當作暖身,為數學課揭開序幕。

關於本班

這一個班有六個學生,是小學二年級的孩兒,組成的學習年資分三部份。
三個是一下寒假進班的學生;一位是小班就來的思達寶寶,中間跳級,學齡快要一個小學畢業的年份;一個是別班待了半年的轉班生,二年級才轉來我們班。最後一個是姐姐來上中班的時候,媽咪才要生妹妹,其間斷續出現在我各年齡層的教室裡,穩定待下持續學習是一上開始。


課前暖身玩一下,可以是相互模仿的出題也可以是自由創作。

課前暖身玩一下,可以是相互模仿的出題也可以是自由創作。

班風的獨特性:由親師生三方一同創建

班風形成的走向,與孩兒的氣質和家長進班共學參與度及親師間信任程度都有關聯。簡介一下班員訊息還是覺得這樣的實戰現場能呈現這樣的學習結果,完全也可能是獨立性的個案發生。每一班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現場,沒有公式,用心即是。

本班組成狀態,六比一的師生比例,家長又幾乎高達八成每堂進班共學(坐後面不干涉不出聲但能陪孩子看孩子整堂課跟著老師學習回到家裡如何陪伴),綜觀以上各條件,與自己的帶班能力相乘,是最能發揮各種可能性的學習火花(相互討論及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時間)又能顧及品質(各自需要陪伴引導或身心放鬆的界限收放)的比例。


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式前進。真的很美。

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式前進。真的很美。

自由選擇後珍貴的學習群像:
各自發展又同時投入其中

一節數學課的時間是六十分鐘,進主題的速度通常是在第十五分鐘後才開始。
自由放鬆的身心梳理,還是自己在意的小時光,或許不一定每個孩子都需要,但我覺得準備上課前的那一點餘裕,是我想要給體制內下課後的孩子,一點的小空閒。
而往往這一刻鐘的時間,可以決定續航的四十五分鐘的狀態品質。
我其實想要照顧的,是或許沒時間被讀懂的一顆心。
更多時候我其實也沒有讀懂,但我想要讓彼此都有一個時空,去「被接納」這個「有時有有時候也沒有」的「什麼」。
聊一下今天的學校生活;畫一下白板;玩個什麼我準備的積木;什麼不做想發呆...都好。
小孩也是有很多壓力的,而通常一天之中,能讓孩子自由選擇的時間與機會實在太有限了,幾乎是根本沒有。所以,能讓孩兒在我的教室裡,彼此界限裡都可以接受與舒服的範圍內,試著拉開一些些空間,讓他們可以為自己決定什麼,學著不只要大人開心(服從),也可以自己開心(保有自我),同學也可以開心(尊重他人)。三贏。
自由決定的項目也包括,今天用什麼學習方式讓自己進入數學課裡。不只有課前的一刻鐘而已。
只要大人小孩都沒有不舒服,就通通都可以。

這班帶了快二年,學習動機及自我信心培植與上數學課的身心愉快程度,都在一個很適宜的狀態,身為一位教育者的能見証生命一路翻土沃壤育苗到長成各自的美好,這個歷程內心真的充滿感謝。

下課前的小時光,是努力投入後的小休息:學著不影響別人但同樣可以滿足自己。

下課前的小時光,是努力投入後的小休息:學著不影響別人但同樣可以滿足自己。

大人的身心自我照顧之必要:才能看見孩子的困境

也有一種狀況是,投入後的疲乏,這時候也要適時的停下來,我總是說生氣大怒是沒辦法學好數學的,真的卡住就是要「休息一下」啊! 孩兒在休息後就等同充了電可以再投入解題中,但當然也有再也回不來的......;但我想說的是,如何保胃口願意再進食,亦或願意再相信自己是能夠完成達到超越自己,都是要大人們「用心計較」(台語)的啊!也就是要「用計用腦但不動氣」的應對現下的狀況。

但大人要如何看見這些小細節呢?「身心健全」就可以看見了。
WHAT?!身心健全?!
也就是當大人自己把自己的狀態照顧好的時候,就可以看見了。
教育者與照顧者,都是大人,大人的狀態不好,是沒有餘裕去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理由的,所有反應出的言語與行為,更多其實都很無效,但卻因為沒有招只能重複使用,情緒與方法都只能任由它高高低低的在生活中無力的循環。
這部份,我也還在練習,練習「自我身體壓力點的放鬆與照顧」,在現場一再的身體壓力點的反應,感受自己對什麼事會「很有反應」,先讓自己身體發現的當下,回到「深呼吸」的狀態把壓力點盡可能的放鬆下來,我就比較能看到「新的情勢」,那些關於孩兒的行為真正想要得到的協助為何,「新的方法」就能生成,運用到現場中,解決引導中的困境。


謝謝尤達北鼻的金玉良言。把身心照顧好,才能看見。

謝謝尤達北鼻的金玉良言。把身心照顧好,才能看見。

什麼是我理想中的數學課呢?
就是不只是在學數學而已,大人小孩都可以因為一堂課,學習與自己相處,看見人我的需要與界限,我們可以溝通可以表達自己的喜與悲,可以在溝通後,用自己能接受的狀態,待在這個空間裡,為自己努力,也被接納自己的努力,還有同時慢慢感受別人的感受,尊重別人的感受後同時可以滿足自己。
這是一個會讓大人小孩一直會想再回來的空間。
可以好玩,可以產出,可以喜歡這樣學習的自己。
六十分鐘根本太夢幻的短暫了呀!(笑)
但我盡可能在努力達到平衡中哦。(眨眼)





avatar-img
阮靖婷(婷婷老司)數學暖坊陪伴心沙龍
44會員
27內容數
我心中想望教育理念實踐場的縮影,都在這些圖文裡。即使停更,但現場自己還第一線行動著!在這個AI社群過曝的時代,高品質的陪伴有方向性的觀察孩子特質給予適性的引導,是無可取代的珍稀。如果剛好妳和我在乎一樣的事,數學力的啟蒙是我的強項,我在這之中盡可能的給予上述我想要實現的一切~請與我相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別停下來,它會成為注入你討生活時的能量,說不準還能為你的工作現場帶來不一樣的化學變化!爆炸?點亮?總之喜歡的,都給自己來一點。 我覺得自己喜歡做的事,也是這樣的回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工作。請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請保有自己愛的事物去持續感知持續享受的能力,那會是你的光你的能量!
/骰子的二三事/數學教具分享。 每個人需求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使用起來才會持久。孩子也是,可以試著與孩子討論他們的使用感受,啟動學習的方式最前端就是「沈浸」在「想要學習」的「氛圍」中。祝福大家能夠在操作的過程中,獲得親子共玩的美好回憶,找到自己投入其中的樂趣。進而發展自己對數學更多的想像與喜歡。
/從小玩積木摸索創造出自己空間視圖的轉換力/ 圖形空間的敏感度,每個人先天各有能力強弱的分別。只要創造給孩子的「感知經驗」足夠,啟發學習適當,幼兒時期到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特質接收器多是「視覺」與「體覺」,引導者能注意吸引力法則是如此的話,學習動機被啟動,創造成功經驗,七上的桌遊小班玩起來也很可以哦!
如果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別停下來,它會成為注入你討生活時的能量,說不準還能為你的工作現場帶來不一樣的化學變化!爆炸?點亮?總之喜歡的,都給自己來一點。 我覺得自己喜歡做的事,也是這樣的回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工作。請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請保有自己愛的事物去持續感知持續享受的能力,那會是你的光你的能量!
/骰子的二三事/數學教具分享。 每個人需求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使用起來才會持久。孩子也是,可以試著與孩子討論他們的使用感受,啟動學習的方式最前端就是「沈浸」在「想要學習」的「氛圍」中。祝福大家能夠在操作的過程中,獲得親子共玩的美好回憶,找到自己投入其中的樂趣。進而發展自己對數學更多的想像與喜歡。
/從小玩積木摸索創造出自己空間視圖的轉換力/ 圖形空間的敏感度,每個人先天各有能力強弱的分別。只要創造給孩子的「感知經驗」足夠,啟發學習適當,幼兒時期到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特質接收器多是「視覺」與「體覺」,引導者能注意吸引力法則是如此的話,學習動機被啟動,創造成功經驗,七上的桌遊小班玩起來也很可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