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不教與不能教

更新於 2018/12/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向大家介紹我們是自學家庭時,通常都會得到:「媽媽好辛苦啊!」 這樣的反應。但其實我們家的教育策略是爸爸制定的,媽媽負責記錄而已。而且爸爸是學習計畫的幕僚長,只負責提建議,不負責衝鋒陷陣上戰場廝殺的。他明確的讓小孩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該怎麼學就怎麼學,至於爸媽的日子該怎麼過就怎麼過,一家人分工合作,減少很多親子教與學的衝突
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的確,身為自學生的老師,爸媽自覺有很大的責任,必須親自完成許多教學的工作,才不會耽誤了小孩的終身大事。於是很多爸媽會很積極地參加親職進修班、家長成長課程、讀書會⋯做為自學家長的在職訓練。
我們也是這樣ㄧ路走來,這要非常感謝各個教育團體給予家長許多協助和鼓勵,我們才能在短期內快速的成長。但在參與這許多的父母成長課程後,我們同時也深深地感覺到,雖然社會對教育的定義逐漸多元開放,許多教養的理論還是很需要經過個別的整理內化之後,才能快速上手,真正適用於親子互動的現場。
比方說,我們家就不曾想要將品格和道德做為一個主題,來做為教學課程。原因在於,我們認為華人社會總是要強調孝順和慈愛,當成ㄧ個非常重要的倫理議題。在西方社會則認為,親情是發乎自然天性,禮儀是合乎平等心而行諸於外的行為,並不特別需要強調,這樣的作法正好呼應了道家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至深至微的道理是沒有辦法用語言文字加以定義,更不是用道德規範來教學,而是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應該做的就不可以強加干預,應該做的倒是去除環境的不平等、人為的介入,也就是「自由、平等、博愛」,這些給予每個人公平選擇、成長空間的人道精神。
所以與其說花費時間在教學上,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氣力在革除自己從小習慣比較、習慣被動的思維,檢視爸媽在權力位置轉換後,是否還記得自己童年時無從選擇、渴望自由的那種心情。
我們不應該默許政府以國家公器劫掠特定人的土地、話語、自治權,再以管理、經濟強者的身分去「救贖」這些受害者,或是假推動公益事業為名,以消費弱勢族群、消費無私奉獻的合作團隊為實,來成就某些個「公益領袖」、「志工菁英」的風氣,這種教育更是一整個欺世盜名的荒謬。
真正的平等要像許多公益平台(例如均ㄧ教育平台)一樣,從致力於教育資源分配的平等出發,協助學生站在公平的機會上受教。或是像臉書也突破了媒體的壟斷,讓個人有快捷便利的自媒體,為弱勢發聲。
這是個翻轉話語權、主控權的資訊時代,同樣的,爸媽也不應該認為自己可以為孩子做好所有的選擇,替孩子負全部的責任。獨立自主,本來就是要從小能夠真正的為自己做一些決定,直到完全可以自我負責。
那自學是不是真的什麼都不教、也不能教?
當然不是。看似不教,其實是因為有所教、有所不教。
我們只有被自學生要求幫忙時,才會開始評估是否應該幫忙,這樣才不會被孩子們依賴;不想當孩子的豬隊友,必須了解孩子卡住的點要如何突破,延續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及時幫對了忙,對孩子的學習才是有貢獻。
爸媽就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無所不在,也不因為存在而感到多餘。那麼孩子就能向綠葉一樣自行光合作用,自在成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翠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目前自學的學生比率,仍然是非常小眾。但是由於適性教育的前進思維,加上疾病流行、治安惡化、環境污染等外在條件的急遽惡化,自學的實踐,也許會是在家長意想不到時突然的到來。
    有時候我們會藉由聽話的形式,彷彿試圖安頓個人在群體的中間(例如:任由收音機、電視機打開放送,人卻呼呼大睡,或是心不在焉的做家事),這也還是單向的說話,而且傾向一種安撫式的呢喃,好像有人ㄧ直在身邊陪伴著我們。 學生在課堂內,難道也是抱著這種有拜有保庇的心態嗎?
    由於自學生學習的速度非常的快,有時候我們也不禁會問,究竟是國民教育課程比我們想像的簡單,還是我們都誤會了小孩子的能力,所以給他們的進度太慢?又或者根本是我家自學生的智商來就比較高?也有可能,其實自學生並沒有真正的學會,他只是以為他會了,往下一個進度發展,還有很多的地方都不懂?
    說到我們的自學計畫書,只能用「陽春」、「最低完成目標」的基本原則來形容⋯作計劃,本來就常發生「紙上畫畫,牆上掛掛」的悲劇,更何況是「適性發展」、「量身定做」的自學計畫?樂在學習的孩子,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都會在某些特定領域ㄧ直保持高昂的興趣啊!
    實驗教育做了五年之後,我們越來越體會到自學能力的重要! 但是小孩的自學能力不是從小就能夠自己發生,我們一開始也是從設計教案來教學,經歷慘痛的失敗,重新檢討、觀察小孩的行為,發現小孩會模仿大人的工作模式,來幫自己學習,才漸漸脫離教與學的苦海。
    孩子小,開車、搬行李,累的都是我們大人,最好笑的是我們發現,小孩其實只是喜歡簡單的快樂,要溜滑梯或是玩水,在家附近的公園也ㄧ樣嗨,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跑那麼遠去花錢做同樣的事呢?
    目前自學的學生比率,仍然是非常小眾。但是由於適性教育的前進思維,加上疾病流行、治安惡化、環境污染等外在條件的急遽惡化,自學的實踐,也許會是在家長意想不到時突然的到來。
    有時候我們會藉由聽話的形式,彷彿試圖安頓個人在群體的中間(例如:任由收音機、電視機打開放送,人卻呼呼大睡,或是心不在焉的做家事),這也還是單向的說話,而且傾向一種安撫式的呢喃,好像有人ㄧ直在身邊陪伴著我們。 學生在課堂內,難道也是抱著這種有拜有保庇的心態嗎?
    由於自學生學習的速度非常的快,有時候我們也不禁會問,究竟是國民教育課程比我們想像的簡單,還是我們都誤會了小孩子的能力,所以給他們的進度太慢?又或者根本是我家自學生的智商來就比較高?也有可能,其實自學生並沒有真正的學會,他只是以為他會了,往下一個進度發展,還有很多的地方都不懂?
    說到我們的自學計畫書,只能用「陽春」、「最低完成目標」的基本原則來形容⋯作計劃,本來就常發生「紙上畫畫,牆上掛掛」的悲劇,更何況是「適性發展」、「量身定做」的自學計畫?樂在學習的孩子,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都會在某些特定領域ㄧ直保持高昂的興趣啊!
    實驗教育做了五年之後,我們越來越體會到自學能力的重要! 但是小孩的自學能力不是從小就能夠自己發生,我們一開始也是從設計教案來教學,經歷慘痛的失敗,重新檢討、觀察小孩的行為,發現小孩會模仿大人的工作模式,來幫自己學習,才漸漸脫離教與學的苦海。
    孩子小,開車、搬行李,累的都是我們大人,最好笑的是我們發現,小孩其實只是喜歡簡單的快樂,要溜滑梯或是玩水,在家附近的公園也ㄧ樣嗨,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跑那麼遠去花錢做同樣的事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分享」是傳遞自己的經驗,我曾經怎麼做過,並獲得什麼樣的收獲?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通通可以告訴你。因為只是「分享」,心情就輕鬆很多。再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每個人的天資、吸收程度不同,在分享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得到很好的收獲,那也很好;如果沒有,因為是「分享」,沒有期待,雙方就沒有傷害。
    Thumbnail
    大家都想自學,但你是絕對不適合自學的人嗎?
    Thumbnail
    「你在大學所上過的課當中,哪一堂課最廢?」不用懷疑,「國文課」絕對榜上有名。最根本的原因是:國文課只教「輸入」,不教「輸出」,學生上完後看不到自己能產出什麼,也不知道國文要怎麼樣跟自己的人生及未來接軌,自然當它是廢課。因此,我在我的國文課程裡,嘗試涵蓋這五個方針,試圖打破「國文是廢課」的迷思。
    Thumbnail
    三歲的孩子問﹔「為什麼人要穿內褲?」十幾歲的青少年問﹔「為什麼要上學?」 四、五十歲的大人問﹔「人活著是為什麼?」。你會怎麼回答呢? 過往的教育方式讓我們學會了服從、接受指令,習慣了這樣的模式後,漸漸的大腦不喜歡思考了,太累了! 我們開始看我們想看的、聽我們想聽的、只相信我眼前看到的事物,一個不會
    學習的初期,不在於教授專業科目,所以,媽媽不需要專業技巧。媽媽不用具備專業教學技巧也可以開始的原因,是因為重點放在【預備好你手上這個像海綿吸收力的學習器皿】。 學習上媽媽擔任領航者,引導孩子的學習,教導孩子 1如何觀察 2如何思考 3陪他找資料 4引導他學習分析自己的現況 5向他提問「還需要突破甚麼
    直到最近,有個人提出了個問題,他是這樣說的「明明000有XXX性質,為甚麼學校沒教?」,而底下的留言也是五花八門,有人說到了課綱的刪減,有人說到了台灣學生的惰性,有人更扯到了政治議題,而我的一個同學則簡單的留了句「請自學」。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分享」是傳遞自己的經驗,我曾經怎麼做過,並獲得什麼樣的收獲?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通通可以告訴你。因為只是「分享」,心情就輕鬆很多。再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每個人的天資、吸收程度不同,在分享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得到很好的收獲,那也很好;如果沒有,因為是「分享」,沒有期待,雙方就沒有傷害。
    Thumbnail
    大家都想自學,但你是絕對不適合自學的人嗎?
    Thumbnail
    「你在大學所上過的課當中,哪一堂課最廢?」不用懷疑,「國文課」絕對榜上有名。最根本的原因是:國文課只教「輸入」,不教「輸出」,學生上完後看不到自己能產出什麼,也不知道國文要怎麼樣跟自己的人生及未來接軌,自然當它是廢課。因此,我在我的國文課程裡,嘗試涵蓋這五個方針,試圖打破「國文是廢課」的迷思。
    Thumbnail
    三歲的孩子問﹔「為什麼人要穿內褲?」十幾歲的青少年問﹔「為什麼要上學?」 四、五十歲的大人問﹔「人活著是為什麼?」。你會怎麼回答呢? 過往的教育方式讓我們學會了服從、接受指令,習慣了這樣的模式後,漸漸的大腦不喜歡思考了,太累了! 我們開始看我們想看的、聽我們想聽的、只相信我眼前看到的事物,一個不會
    學習的初期,不在於教授專業科目,所以,媽媽不需要專業技巧。媽媽不用具備專業教學技巧也可以開始的原因,是因為重點放在【預備好你手上這個像海綿吸收力的學習器皿】。 學習上媽媽擔任領航者,引導孩子的學習,教導孩子 1如何觀察 2如何思考 3陪他找資料 4引導他學習分析自己的現況 5向他提問「還需要突破甚麼
    直到最近,有個人提出了個問題,他是這樣說的「明明000有XXX性質,為甚麼學校沒教?」,而底下的留言也是五花八門,有人說到了課綱的刪減,有人說到了台灣學生的惰性,有人更扯到了政治議題,而我的一個同學則簡單的留了句「請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