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的...宗教改革好精采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聽了一些宗教改革時期的歷史故事,總算搞懂當年覺得荒唐不懂的原因。身為現代東亞台灣人,無法理解基督教信仰對當時的人有多重要,自然無法搞懂之間的千絲萬縷。整理一下到目前為止我很主觀的想法,歡迎討論。
Part1 宗教改革之前的情況
  1. 基督教怎麼變得重要的?(時間順序)剛開始福音在窮人間流傳,仕途不順的知識份子也加入其中。羅馬宗教寬容,中上層的階級雖然不信也不管基督教的傳播,之中基督徒也經歷過被栽贓視為異端丟去鬥獅子的時期。羅馬的三世紀危機(北方蠻族入侵),窮人變多信徒增加也傳到中上層階級。雖然察覺到基督教動搖國本的戴克里先"禁止、迫害基督教(將領因為教義不肯服從軍令)。但打仗不順利的君王尋求新興的神祉保佑,順利打贏的君士坦丁讓基督教合法。到四世紀末信徒基礎穩定,狄奧多西讓基督教定為國教。
  2. 國王為什麼接受基督教?戴克里先因為基督徒不聽軍令認為動搖國本而打壓之,後面西羅馬的法蘭克的國王卻接受之。有一說是外來征服者不善統治,與教會結合以治國。或是教會太努力,讓未開化的蠻族相信信教是對的。也有打勝仗的君主相信勝利是神的保佑而信仰之。也聽過是統治基礎不穩定,由教會凝聚之並賦予統治者正當性(矮子丕平推翻墨洛溫王朝就是受到教宗的,提點?)。結果是王權因教權而穩固,教會與國王成為兩股勢力。
  3. 基督教為什麼被一般人接受?中世紀人平均壽命好像是28左右,懂事沒多久就要面對死亡,病死意外死就是日常。基督教詳盡描述死後恐怖的地獄世界,並鼓吹信教上天堂,讓人嚮往進而相信。姆,中二的時候你跟我這樣講我要信的機率也很高,而且當年又沒有教育系統應該更好說服(騙)。題外話,教會在黑死病流行後聲望下降,也是因為病死太快。說是上帝的懲罰,但信不信、虔不虔誠都不被饒恕,教會也死一片。馬上就要死了的強烈求生欲,讓人把握住活著的當下,而不是聽教會的話(專注在禁慾捐獻禮拜等等)。
  4. 教會對一般人的生活多重要?洗禮(嬰兒洗去原罪)、聖餐(領受耶穌血肉)、懺悔(告解所犯的錯並受到原諒)、聖膏(賜給堅信者)、婚禮、臨死前的膏油禮(消除能被寬恕的罪過)、葬禮。出生到死去,幾乎都需要教會協助才能洗去罪惡接近天堂。教宗有權關閉某地區以懲罰不聽話的國王或領主,人民不能得到教會幫助=要下地獄,給世俗領導者帶來極大的民意壓力。教會掌握上天堂的唯一途徑。
  5. 教權,教會有什麼權力?決定人是不是能上天堂。這超重要,幾乎是中世紀人們存在的目的。除了掌握死後的未來,教會更掌握人在世俗間"是否能被當人看"的權力。人有原罪骯髒污穢,需要受洗信教服從主。是教友就是弟兄姊妹,互信互愛互相尊重。是異教徒就能當對方不是人,殺沒關係。1077年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被教宗”絕罰",開除教籍不再是教徒,皇帝跑去卡諾沙悔罪請求原諒。教權大過王權,因為如果王不是教徒,貴族沒有義務遵守任何承諾。被開除教籍可能連交易都是問題,因為契約精神基於雙方是教友(像是美國的in God we trust.)。先是個教徒,才是個人。
  6. 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eror。因為"神"而值得尊敬(聖)的羅馬帝國,一開始就跟神脫不了關係,整個歐洲都和基督教脫不了關係。
Part2 宗教改革
  1. 兩個教宗?1309教宗(非自願)從羅馬搬到亞維儂受制於法國國王,亞維儂之囚。之後1378-1417在羅馬和亞維儂各自有各自的教宗。亞維儂分裂,我覺得雖然稱不上改革或什麼的,但是兩個教宗的存在本身,就是權力鬆動的表象。
  2. 聖彼得大教堂。麥第奇家的教宗為了修繕聖彼得大教堂,派人去德意志地區大賣贖罪券,1517馬丁路德寫了《九十五條論綱》貼在威登堡大教堂門口反對贖罪券。
  3. 馬丁路德反對了什麼?開始是單純的神學上的辯論,援引聖經指出教會賣贖罪券不應該。結果因為快速傳播+教會不想檢討=發展成政治事件。教會讓步=權威掃地,馬丁路德讓步=死路一條。壓力促使馬丁路德發展出完整的理論,主張人因天主的愛而得救,上天堂之路直接跳過教會。不只動搖教會存在的根本,更因為他要大家自己看聖經,開始一本聖經各自表述的時代。
  4. 誰支持?國王、商人和教會的知識分子。社會結構的變化產生了支持改革的人。國內根基逐漸穩固的君王討厭教會來分享權力和錢。之前王權不穩需要教會支持,逐漸走向中央集權後逐漸排斥教會。貿易興起的商人階級因為教義不允許放貸而有不滿。知識水平高的信徒對教會提出的議論越來越多想法,也對教會內部的腐化不滿。教會管理土地收錢蓋教堂等等,缺乏教育制度與監督,神職人員貪腐與私德不彰的情況日漸嚴重。教會在十世紀時貴格利大改革振作過,但是又問題叢生,內部改革的聲音未曾間斷,馬丁路德之前也有被視為異端燒死的胡思。掌握世俗權力和信仰權力的教會,受到國王們和內部知識份子們夾擊。
  5. 新舊教分裂。因為1517宗教改革,天主教(cathiloc)教會和新教(protestant)教會分家。在台灣把新教的各個教派稱作基督教。在日文是基督教分裂成天主教和新教,兩個都可以稱做是基督教,我覺得這樣好理解很多。
  6. 分裂了又怎樣?你不信我的解釋=異教徒,戰。除了百姓對信仰不同的人厭惡忌憚甚至會被煽動產生殺意,君王領主也不時將自身的意圖包裹在宗教的大義之下行動。國家間的戰爭除了爭奪土地、支持各自中意的繼承人、打壓敵對勢力,現在多了宗教的理由。各式各樣的宗教戰爭從此開打。
  7. 當時的信仰對人們來說重要程度不亞於今天的錢。我們今天沒上教堂沒拜神明可以過日子,當時的人可不行。不同的信仰簡直像不同的鈔票不能流通一樣,都說對方拿偽鈔。
  8. 為什麼新教有很多派?馬丁路德主張自己看聖經,各自解釋的情況下就產生很多教派(到現在都還在新增)。天主教會雖然也有耶穌會等組織,但都由羅馬教宗領導。
  9. 農民起義。農民拿聖經質疑為什麼自己要被領主壓榨然後叛亂。馬丁路德表示:我拿聖經說的是信仰,跟世俗農民要不要服從領主沒有關係。雖然結果是起義被鎮壓,但由此可見已埋下了之後革命的火種。
  10. 商人抬頭。本來聖經上商人的地位很低,不待見累積財富也不允許放貸。所以搞金融的大多是猶太人,然後被當異教徒討厭。喀爾文教派的預選說提到,上天堂與否早已被上帝決定,人無從更動。可以上天堂的人他的生活上可能很端正。端正的生活不是進修道院,是好好地做天主安排給你的工作。讚揚工作的立場提高商人的自我認同和社會地位。
  11. 印刷術。以前也很多人說過要改革,都被教會壓下去。這次馬丁路德沒被壓下去的原因除了支持者眾(國王商人知識分子),還有印刷術幫忙。兩周傳遍德意志地區,四周傳遍全歐,教會擋不下來。印刷術還幫助知識流通讓更多人變成支持改革的知識分子(當然也是教徒)。
Part 3宗教改革然後呢?
  1. 民族國家更加成熟。英國法國從教會拿回世俗權力,民族國家王權大增,君權神授(不用透過教宗)。德意志地區各個領主侯爵區域內主權增加。教宗政治影響力大幅衰弱。
  2. 建立現代國家的雛型與國際秩序。為了信仰(和土地還有血緣)宗教戰爭開打,1648簽西發里亞條約。主權國家對領土和國內事務有主權;大小國家皆平等;不干涉他國內政(教隨國定)。
  3. 天主教海外傳教活動。新教(protestant)教會分裂出去以後,天主教(catholic)教會改革。重申教宗至上、列禁書、重視傳教士教育、海外傳教活動熱烈展開。中南美洲、菲律賓、日本,耶穌會傳教士到處傳教。
  4. 識字率提升。新教要自己讀聖經,方言聖經(英語德語等非拉丁語)印刷通行,識字率飆漲。
  5. 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拿掉教會對聖經的詮釋,自己讀自己想讓思想活躍,知識也因印刷術流通,各式各樣的想法碰撞激發出了火花。
很喜歡歷史這種環環相扣的感覺。為什麼發生這事,發生了什麼事,又影響了什麼事,深深感受到現在和過去的連結。提出問問題好難,適切的問題能把軸線清楚的拉出來,然後編織下去。現在還沒這個功力,主要是聽別人的podcast借用問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會員
    53內容數
    會儘量(希望有)符合角色們在我心裡的樣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iom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典杯子蛋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失戀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0 dance 6 心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0 dance 6 心得+劇透 part 2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10 dance 6 心得+劇透 Part 3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送親友最後一程:神祕的宗教力量身為一個沒什麼宗教信仰,從小到大只是跟著拜拜的人,時常認為身邊老一輩人多是太過迷信。但經過這次體驗後,我對於宗教信仰好像又有了不同的理解,沒想到宗教的力量,也是某些人用來沉澱自我、紓解壓力的方式之一。 到現在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每當帶領的師父起音時,那宏亮的梵音穿透我的內心,響徹雲霄。
    Thumbnail
    avatar
    珈娜菜菜子
    2021-09-21
    宗教信仰:家中供奉神尊,安神位真正用意及神明是否安在的問題?安家神或家中供奉神尊、菩薩、法尊 只是代表這個家受到供奉的神明保護及庇祐 或被納入神明的管轄巡邏勢力範圍 同時成為家中心靈及保祐的寄託 神明、神佛都是來來去去,不會一直呆在家中或金身裡 (整天都呆在金身裡,那神明都不用做事幹活了,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有事或定時才會過來巡視或派兵將、兵員過來巡視
    Thumbnail
    avatar
    談天說地、講古論道
    2021-08-18
    神棍宗教犯罪的防範我們在之前的文章曾經討論過刑法第221條的強制性交罪,不管是肢體上的抗拒還是心中的反對,只要「違反本人意願」都包含在內。但遇到宗教信仰上的問題,某些信眾知道只要發生性行為就可以消除災厄,高興都來不及了,何來抗拒的想法?既然得到對方「爽快的答應」,那不就是合意性交嗎?
    Thumbnail
    avatar
    律師咖啡廳
    2021-04-28
    宗教神衹的信仰價值觀 宗教不是科學,無法實驗證明,所以才稱『信仰』,它是建立在「相信」而不是「證實」。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雖信奉科學但也說道:「自然法則是上帝的思想」、「我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Baruch Spinoza),當萬物處於自然規律的和諧狀態時,上帝自己㑹出現,上帝不是用來控制人類命運
    Thumbnail
    avatar
    阿曹師
    2021-04-07
    電影《末代浩劫》宗教意象的精美碎片::小戲鬼泣泣樣樣論〉【科幻疫情電影系列】主題意念看來是涉及深廣的宗教哲學,例如重生與救贖、母性等等,最後我們看來卻失望了。導演表現仿如一個很有運動細胞的人卻不擅溝通那樣... 導演的音樂靈感成為小戲鬼的最大發現...
    Thumbnail
    avatar
    麥璇子~
    2020-03-13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二):好的宗教與壞的宗教<p>台灣人對宗教的道德面還是有一些交集的看法。多數人認為應該保有「宗教自由」,接受多元宗教的存在,但是可能對社會有威脅的「邪教」,則應該加以限制、控管。那客觀上來講,學理上來看,有「好教」和「壞教」嗎?</p>
    Thumbnail
    avatar
    人渣文本
    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