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和B2C最大的不同在於,在B2B的領域中,有時候不是只有面對客戶,客戶的客戶也很重要,當你手上的客戶群彼此都是競爭對手,有時候市場上廝殺是在所難免,但要小心別任意選邊站,反而讓自己莫名成為廝殺中的陪葬者。
L又接到C客戶的來電議價,這已經是C兩天內打來的第五通電話,議價的對象從L到L的主管H,又回到L,雖然大家聽不到話筒那頭C是怎麼說的,但從L的回應中,不難聽出這就是個鬼打牆的對話,就是C和對手E的市場廝殺,因為C和E都是L的客戶,一直圍繞價格議題,其實就C想拉著L一起陪葬的手法,這場廝殺和L無關,選哪邊站都不對,而L的明哲保身就是提供C和E同樣的價格。
在B2B業務中,最常遇到這種情形,手上的客戶彼此是競爭對手,一不小心在市場上廝殺起來,就會要我們選邊站,但這時候選哪邊就是準備得罪另一邊,而且萬一遇上奧客,還會在市場狹怨報復,這樣一來我們就得不償失。
幾年前我也遇到相似的情況,甚至遇上更糾結的狀況,某個客戶出現在展場上向我詢問產品,他需要整廠輸出的生產線,我告訴他我只做關鍵零件,不做整廠輸出,但可以幫他推薦不錯的公司,只見他悠悠地拿出一個A4 的file夾,然後拿出一份份的報價單來,一共四份報價單攤在我眼前,他問我說:「這四家公司報給我一樣規格的生產線,最高和最低相差高達30%,更有趣的是他們都標榜關鍵主零件是用你們公司的,那你告訴我,那家比較好?」我看了一下四個報價公司,一種複雜的心情湧上來,的確都是我們公司的客戶,知道他們都把我們的品牌當成sales point,其實是挺高興的!但更多尷尬的是都是我負責的客戶,這下我若是選了四分之一,就得罪了四分之三,這比二選一更為難,但眼前這個客戶正在等我的回應,而我並不知道他跟這四家的關係如何,他選擇的依據又是如何,我那沈默思考的三秒鐘簡直是天人交戰,因為任何一個我都無法得罪,但我又不能說的太含糊,這樣眼前這個客戶是不會饒過我的。
雖然是既得利益者,但每一個利益背後都還是必須小心翼翼處理細節,面對客戶的客戶,每一個回答都很重要,不僅要幫自己加分也要替客戶加分,但也要讓客戶的客戶覺得真誠安心,才能把既得利益穩穩放入口袋。
雖然不管客戶跟哪一家下訂,我都是既得利益者,但我知道在既得利益背後,說不準客戶不會拿我當擋箭牌去拒絕另外三家,因此在所有的回答中,絕對不可以留下會被當擋箭牌的話語證據。
於是我只好選擇最安全的回答方式,我告訴他,我的關鍵主零件不管是成本或是產能貢獻都佔生產線的30%~40%, 其他的部分還包含產線前後段的其他機構、產線設計、安裝與技術支援,還有最重要的售後服務,所以他們之間的價差我無法解釋,我只知道我給的是同樣的價格,客戶聽著我的回答點點頭,這是個好的開始,一但客戶點頭,就代表有機會往前挺進一步。
至於四家的好壞,這很難評估,但我建議你可以從二個點去評估:第一個點是否符合你的需求。因為這攸關實際面的產能、預算以及回收獲利的時間,說實話產線設計不是我的專業,他們在設計上都有不同,他們在市場上也有不同的口碑,各有專長,但我不知道那個最符合你需求的產能,所以我建議你可以先從這個實際點去考量,而我只知道他們的口碑都還不錯。適度的為自己的客戶背書保證,等於在幫客戶安他們客戶的心。
第二個點則是洽談過程。這攸關之後可能發生的技術支援和售後服務,在洽談過程中,你們一定會跟他們交流很多,那個團隊對你們團隊來說,溝通上最愉快,最能值得你們信任這也只有你們團隊才知道。我也無法得知,因為我跟他們都合作的很愉快。讓客戶的客戶覺得我沒有一味的稱讚自己的客戶,也說中買方通常在下決定時,想不想跟對方交易是個重要的關鍵點,而我得適當的推客戶的客戶下單,也好讓我的訂單快一點入袋。
我說完後,客戶點點頭笑著跟我說:「我知道該選哪家了,謝謝你。」看著客戶離開的身影,我鬆了好大一口氣,幾天後我接到四家中的某家下單了,客戶還特別謝謝我推薦他們,因為他說客戶告訴他有到展覽上找我聊產品,也順便了解一下我們產品的細節,客戶告訴他跟我聊得愉快,我雖聽著客戶得讚美,但心裡冷汗直流,慶幸這個客戶沒把我當擋箭牌,還幫了我一把,在互利的生意模式下,這樣的結局大家都能獲利也算是一種happy ending吧!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之不要輕易選邊站
#客戶很重要客戶的客戶也很重要
#業務還得幫客戶做業務你說我容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