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篆文的考察(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說文解字》篆文的考察(1/4)
《說文解字》篆文的考察(3/4)
《說文解字》篆文的考察(4/4)

第二節 《說文解字》篆文部首的相關考察

前面一節,我們比較了十種版本說文部首的構形差異,此節將就『陳氏一篆一行本說文解字』單一版本進行詳細的構形分析考察。以下開始的說文小篆形體,都是此版本,不再另外註明。

凡例

.本次考察『說文解字』部首構形使用『陳氏一篆一行本說文解字』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陳昌治本。
.表格由「商周文字」、「秦簡」、「蒼頡篇」、「摹本」、「說文」等項目組成。若該欄位中非本字,或非「秦簡」或「蒼頡篇」等欄位內容,將以「*」符號註記。
.「商周文字」以商至西周的甲骨文或金文為主。
.「秦簡」包含『青川木牘』,以及戰國晚期的『睡虎地秦簡』、『嶽麓書院藏秦簡』、『里耶秦簡』等秦代簡牘。
.「蒼頡篇」是指北京大學收藏的西漢竹『蒼頡篇』,為更清晰且精確的對比,另有「摹本」提供清晰構形參照。
.若查無可對照之字例,將以相關或接近「部件」字例替代,以利研究說明。


『說文解字』 五四〇部首構形考察結果

『說文解字』 五四〇部首構形考察結果
說文篆形研究分類象限圖
以說文部首為主體與各時代文字仔細比對,依秦簡與說文小篆構形差異分成一至四類,分別是:一、說文部首構形正確;二、說文部首構形規整化(美化);三、說文部首構形錯誤;四、說文部首構形錯誤並規整化(美化)。

一、說文部首構形正確

說文部首構形正確
部首構形正確
部首構形正確

二、說文部首構形規整化(美化)

經考察,部首構形規整化(美化)的共有一五〇種,以代號「×b」作為辨識,列舉部份部首說明。
說文部首構形規整化(美化)
說文部首構形規整化(美化)
已規整化部首字例
已規整化部首字例


三、說文部首構形錯誤

經考察,部首構形錯誤的共有七十三種,以代號「×a」作為辨識,列舉部份部首說明,其餘字表於最後列出。
說文部首構形錯誤
說文部首構形錯誤


四、說文部首構形錯誤並規整化(美化)

經考察,部首構形錯誤,並有規整化(美化)的共有一二〇種,以代號「×ab」作為辨識,列舉部份部首說明,其餘字表於最後列出。
四、說文部首構形錯誤並規整化(美化)
四、說文部首構形錯誤並規整化(美化)-字例
四、說文部首構形錯誤並規整化(美化)-字例
四、說文部首構形錯誤並規整化(美化)-字例


五、規整化的分類

目前似乎沒有學者針對《說文》構形錯誤的數量進行詳細的考察與統計。我們使用近年學界使用率較高,中華書局出版的「一字一行本」(陳昌治本)作為底本,從五四〇部首與單字進行二個階段的分析考察。(研究範圍僅針對篆文,「籀文」、「古文」並不列入考察的範圍,特此說明)
I 第一段階(五四〇部首)
由商周文字、『説文』、秦簡文字三方對照考察,第一階段篆形正誤的部首數量與字數如下所示:
正確的部首構形(一九九個)、四千零四十一字。
錯誤的部首構形(三四一個)、五千七百九十二字。
考察後,如果符合字形演變的規律,我們會使用「○」作為標記,如果沒有,則使用「xb」、「xa」、「xab」等符號作為標記。考察設定的標準很嚴格,所以符合率只有36%左右,主要的原因是大半包含了所謂的規整化(b)的字例,如果把規整化的部份(150種)都算是符合的話,那麼符合率就會高很多,達到64%左右。考察的結果為便於檢索參考利用,再製作成「說文五四〇部首考察資料庫」。
說文五四〇部首考察資料庫
II 第二階段(單字・部件)
第一階段,從五四〇部首的錯誤構形中可以知道實際的字例有五千七百九十二字。又從裘錫圭、李家浩、杜忠誥、林進忠先生等學者說文的考察研究中,又可加上「卑」、「孛」、「畀」、「曹」、「巢」、「帶」、「斗」、「番」、「非」、「尃」、「畐」、「高」、「行」、「曷」、「叚」、「京」、「丂」、「留」、「龍」、「婁」、「翏」、「矛」、「卯」、「臱」、「旁」、「皮」、「睘」、「升」、「畏」、「攸」、「酉」、「帚」、「耑」、「專」、「𠦝」等字。這些偏旁部增加之後,會再增加四百一十七字,總數達到六千二百零九字。
字形考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構形有規整化的現象,而我們所謂的「規整化」並不是說像春秋至戰國時期特有的「鳥蟲文字」那般美術化、造形誇張的裝飾,有些甚至弱化了文字形體只剩造形紋飾,所以說,這或許有程度上的差別。
林素清『春秋戦国美術字體研究』云:「文字使用,經常處於演變狀態,商周以來,繁簡訛亂,變化不小,然而,基本上仍一脈相承,漸趨定型。直到春秋戰國之際,漢字形體上又有重大轉變,就是於傳統之外,明顯地重視字體美化,有瘦長體、鳥蟲書,各類型繁飾的增添,以及字體筆畫作多種變化等等,其裝飾和美化意味十分濃厚。這類型字體可說是由純粹記錄語言的功能,逐漸演變為兼具文飾作用的藝術品了」(註1)
II 第二階段(單字・部件)說明
III 規整化的字形分類
分類之前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是「規整化」的認定標準是什麼?我們從說文的小篆構形開始分析,在文字的書寫與識別上若有不必要的筆畫或彎曲變形等,再經由商周文字、秦漢文字等變遷過程的對照之後,就可以判斷該字是否有規整化。
I 第一段階(五四〇部首)-說明
從《說文》部首與篆形字例的考察中,大致整理出有十五種規整化的分類項目,依序排列如下:
十五種規整化的分類項目
十五種規整化的分類項目
目前所見的《說文解字》是後人刊刻的版本,我們經過二階段詳細的考察,發現錯誤的構形數量相當的多,所以當中的小篆形體,並不能夠真實的反應秦漢時代的文字狀況。至於構形產生錯誤的時間點在那一段?(漢、唐、宋、晚清…)就需要就單字個別去探究理解,所以研究中需要引用說文小篆時,版本、構形就必須特別注意。

註1 林素清:〈春秋戰國美術字體研究〉,刊《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一本第一分,29-75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0年3月。
avatar-img
2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信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節 《說文解字》的體例與刊印版本 篆書是漢字當中,年代最早的字體,廣義的篆書包括秦代以前所書寫使用的文字。因古代簡牘材質易於腐朽,不易保存,故秦以前的篆書,原始墨跡傳世甚少。所幸在紙張普及應用廣泛的時代,古文字透過描摹得以傳佈流傳,尤其紙張在青銅器或刻石等拓印的應用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青銅銘
簡牘名蹟選1 湖南篇(一)-68頁 釋文: 卅四年十月以 盡四月、吏曹 如果把這樣的字稱為「篆書」,而其他同時期的文字稱為「古隸」或「隸書」其實是錯誤的。兩者其實並無差別,差別只有大小,會形成粗細一致的線條,也祇是相同毛筆書寫大字的物理特性。而且這樣「大字」在秦漢墨跡文字上並不多,若用「特例」來代
現在我們所見的《說文解字》,作者是東漢許慎,當中的小篆字形,有人一生奉為圭臬,努力學習模仿,也有人說:「一些字有錯誤,不能全部相信。」 到底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真要區別得好好的個別詳細的考察才行。就字形來說,我們可以先做三件事。做完後基本上就可以區分哪些是許慎的問題,哪些字例的錯誤不能怪罪於許慎。
第一節 《說文解字》的體例與刊印版本 篆書是漢字當中,年代最早的字體,廣義的篆書包括秦代以前所書寫使用的文字。因古代簡牘材質易於腐朽,不易保存,故秦以前的篆書,原始墨跡傳世甚少。所幸在紙張普及應用廣泛的時代,古文字透過描摹得以傳佈流傳,尤其紙張在青銅器或刻石等拓印的應用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青銅銘
簡牘名蹟選1 湖南篇(一)-68頁 釋文: 卅四年十月以 盡四月、吏曹 如果把這樣的字稱為「篆書」,而其他同時期的文字稱為「古隸」或「隸書」其實是錯誤的。兩者其實並無差別,差別只有大小,會形成粗細一致的線條,也祇是相同毛筆書寫大字的物理特性。而且這樣「大字」在秦漢墨跡文字上並不多,若用「特例」來代
現在我們所見的《說文解字》,作者是東漢許慎,當中的小篆字形,有人一生奉為圭臬,努力學習模仿,也有人說:「一些字有錯誤,不能全部相信。」 到底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真要區別得好好的個別詳細的考察才行。就字形來說,我們可以先做三件事。做完後基本上就可以區分哪些是許慎的問題,哪些字例的錯誤不能怪罪於許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三 現在回到朱自清的序文。 詞 (非《詞源》中說的作為文學體裁的詞) 就是虛字,又稱「助字」,詞例就是虛字的用法。難得的是,他竟然有「虛字一方面是語句的結構成份,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語氣﹑關係的成份」的觀察。顯然,朱自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二 朱自清為王力的《中國現代語法》寫了一個序,起首的見解頗為透徹獨到,可惜這個見解被現今的漢語語言學者束之高閣,因而有關漢語語法的論述繁多,卻總是不見梗概。朱自清雖然不是語言學家74,對漢語的觀察卻相當有意思。下面引述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一 北宋錢塘僧人文瑩撰寫了一部筆記體野史《湘山野錄》,凡三卷,記載了一段不知真假的趙匡胤和趙普的對話﹕ 太祖皇帝將展外城,幸朱雀門,親自規畫,獨趙韓王普時從幸。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九 屈折變化沒有標誌句子成份如何構成句子的規則﹗這是我們的另一個觀察。句子成份屬規範性的操作指引。現再返回《文通》的意見。《文通》將詞分成七種便是語法上的規範性指引。就句讀而言,《文通》說﹕ 「夫文者,集句以成,如錦繡然,故謂之文。欲知文,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八 中國語的確有一個悠長的文字學傳統,但因其不重視結構,便又不可與梵語的語法傳統和希臘的語法傳統同日而語了。眾多的文獻證據顯示這個傳統綿延至十九世紀末,未有斷絕,但亦沒有超越方塊字的框框。 按上文的敘述觀點,所有古老的語法傳統,包括中國語的「語法」傳統,都集中論述語言
Thumbnail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家歆按:這是我第一本書《楚辭九章集釋》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本書依王逸本次序分為九章,各章均先校字,次注解,後釋義。校字以四部叢刊之明覆宋刊本為底本,參以洪興祖、朱熹及近人校補,擇其正確者,寫於譌字之下,並以括弧標明。注解採古今之注,並間及東瀛學者岡松辰之《楚辭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三 現在回到朱自清的序文。 詞 (非《詞源》中說的作為文學體裁的詞) 就是虛字,又稱「助字」,詞例就是虛字的用法。難得的是,他竟然有「虛字一方面是語句的結構成份,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語氣﹑關係的成份」的觀察。顯然,朱自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二 朱自清為王力的《中國現代語法》寫了一個序,起首的見解頗為透徹獨到,可惜這個見解被現今的漢語語言學者束之高閣,因而有關漢語語法的論述繁多,卻總是不見梗概。朱自清雖然不是語言學家74,對漢語的觀察卻相當有意思。下面引述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一 北宋錢塘僧人文瑩撰寫了一部筆記體野史《湘山野錄》,凡三卷,記載了一段不知真假的趙匡胤和趙普的對話﹕ 太祖皇帝將展外城,幸朱雀門,親自規畫,獨趙韓王普時從幸。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九 屈折變化沒有標誌句子成份如何構成句子的規則﹗這是我們的另一個觀察。句子成份屬規範性的操作指引。現再返回《文通》的意見。《文通》將詞分成七種便是語法上的規範性指引。就句讀而言,《文通》說﹕ 「夫文者,集句以成,如錦繡然,故謂之文。欲知文,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八 中國語的確有一個悠長的文字學傳統,但因其不重視結構,便又不可與梵語的語法傳統和希臘的語法傳統同日而語了。眾多的文獻證據顯示這個傳統綿延至十九世紀末,未有斷絕,但亦沒有超越方塊字的框框。 按上文的敘述觀點,所有古老的語法傳統,包括中國語的「語法」傳統,都集中論述語言
Thumbnail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家歆按:這是我第一本書《楚辭九章集釋》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本書依王逸本次序分為九章,各章均先校字,次注解,後釋義。校字以四部叢刊之明覆宋刊本為底本,參以洪興祖、朱熹及近人校補,擇其正確者,寫於譌字之下,並以括弧標明。注解採古今之注,並間及東瀛學者岡松辰之《楚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