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週日是我自己帶兒子的時間,通常我倆就是睡到自然醒,還好我兒子從嬰兒時期就是晚睡晚起型寶寶,週日平均起床時間大約是10點,起床後簡單吃個早餐,兒子喝完牛奶,我們就會出門去家附近的公園讓兒子曬曬太陽,放一下電力。
幼兒時期每個階段會喜歡做不一樣的事情,1歲多開始會走路時期,就是過個馬路到對街公園玩溜滑梯,這時候的小孩還不善於跟其他小朋友互動,就是自己玩自己的,主要是探索。2歲多之後就可以到遠一點的公園,大約是過兩條街的公園,有水泥溜滑梯,高度高一些速度當然也就快一點,滿足小小孩追求刺激的感受。3歲之後兒子比較不害羞跟陌生小朋友互動,這天兒子在溜滑梯上遇到一個小姐姐,目測應該大他個1-2歲,小姐姐身上背著一個玩具相機,不曉得兒子跟他說了什麼,擺了招牌比YA動作讓她拍照,然後我聽到兒子跟小姐姐說「分享」,我猜應該是兒子想要玩玩看這台玩具相機。
在家裡阿嬤總是會提醒兒子玩具要「分享」,當兒子的兩個堂姊(她們分別跟他差1歲多及3個月)假日回來玩,三個爭搶玩具時,我就會聽到婆婆告誡大家要「分享」。平日我要上班,所以白天都是婆婆幫我們帶兒子,基本上對於阿公阿嬤的教育方式我跟我先生是不太干涉,我們心知肚明小孩拜託公婆照顧,就不要囉哩叭唆,儘管有時候心裡會有一些OS,儘管兒子在家裡就是個被寵壞的小霸王,但我還是秉持多說多錯的相處模式,不說不做讓時間一起考驗大家......
對於「分享」的定義每個人都不一樣,公婆長久在大家庭中生活,不論是每日三餐或者買個水果什麼的,都得考慮左右鄰居、親戚朋友夠不夠分,這次我分享一些東西給你,下次你也會分享一些東西給我,這就是他們的分享之道。
就我的觀察,兒子現在才剛剛從嬰兒慢慢變成嬰幼兒,在他的世界裡「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必須跟我分享」,因此假日只要他的兩個堂姊回來,就會不斷上演爭奪跟哭鬧。對於這些小孩重複的互動戲碼,我不加入調停,我覺得這是他們小小世界裡的一種社會化過程,你們得自己去體會跟成長。未來去到幼兒園,還得跟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小朋友相處,再大一點到青春期,還得學習跟不斷長大的自己調停;離開學生時期進入社會,仍得經歷種種的體驗跟妥協,不論是人與人之間的、跟環境之間的,以及跟內在的自己,未來要學習的「分享」是很多面向的,每個人也在各自的嘗試跟經驗中去定義屬於自己的「分享」。
我認為不用急著去劃清「分享」的原則,分享應該是自然而然的,很多時候不見得需要分享。過去要分享一篇文章、一個看法得到處投稿,找發表的平台,現在想要分享一瞬間的心情、一張照片,只要滑開手機,編寫傳送就能快速呈現在社群平台上。打開電腦,打開手機都可以接收到成千上萬的分享文,不論是炫富、曬恩愛、討拍...任何"分享"玲瑯滿目,已經讓人分不清是"分享"還是"宣洩"。甚至有些人沉溺在"分享泡泡"的似是而非中,當「分享」已經不再是"互助"原則,更多是倒出自己不要的垃圾情緒,或者是為了分享而分享的虛幻訊息。
我認為「分享」是先愛自己,了解自己,通常是得到之後,才能釋出更多的愛,產出更多對這個世界有意義的元素,這樣的分享才值得被定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會員
    42內容數
    「你有多自律 就有多自由」是我的座右銘 喜歡潛水,喜歡空中瑜珈,這兩樣興趣都可以讓我短暫的離開地球表面,我很珍惜和同伴們在相互信任下,度過放電又紓壓的時光。 我是塔羅占卜師「零度」,大學時期開始學習塔羅,累積多年占卜經驗,涉獵吸收各種心理學知識,透過塔羅牌探索生命的奧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零度寫作 的其他內容
    過年前老公的阿公,已經97歲的阿公摔倒,需要開刀住院。3-4年前兒子還沒出生,那時候阿公都還可以騎腳踏車外出買東西,直到有一次騎腳踏車摔倒,雖然沒有大礙只有一些擦傷,但後來他的兒孫們就不讓他騎腳踏車外出了。
    2010/8/26 在家裡,爸媽給了我一個女兒的位置,弟弟給了我一個姊姊的位置。 在教室裡,每個小朋友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上課就乖乖地坐在座位表的位置上。在大學裡,教室裡不會有標示姓名的位置,愛坐哪裡就坐哪裡,可以每天換位置,也可以期中、期末考再來佔位置;於是那個位置可能已經不在教室裡了。
    最近有一部黑色愛情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整部劇情裡用童話故事還有兒童繪本串聯,帶出每個人在小時候父母給予的陰影,以及童年中的遭遇,會帶給成人怎麼樣的後遺症。劇中知名童話作家的女主角,創作出暗黑系繪本,她也在”沒關係病院”裡開課,給院裡的病人講授知名童話要帶給人的另一面寓意。
    小檸檬2歲7個月,是家裡唯一的小男孩,在他的小小世界裡應該覺得自己是老大,特別是有阿公在,他就特別盧;每每都會聽到他拿著飲料或零食,說「阿公要吃」「阿公要喝」,這就是他打的如意算盤,說服阿公打開零食分他吃一口。
    我已經忘記兒子做了什麼,阿嬤示意要處罰他,兒子就回阿嬤說「阿嬤喜歡你」。我可以想像當下婆婆應該就被這話語給折服了吧,聽在阿嬤心裡會覺得我真沒有白疼這孫子,而這2歲半的小孩也真是機靈,居然能在”對”的時間講出”對”的話,讓自己及時的逃過被責罵或被處罰的處境。
    過年前老公的阿公,已經97歲的阿公摔倒,需要開刀住院。3-4年前兒子還沒出生,那時候阿公都還可以騎腳踏車外出買東西,直到有一次騎腳踏車摔倒,雖然沒有大礙只有一些擦傷,但後來他的兒孫們就不讓他騎腳踏車外出了。
    2010/8/26 在家裡,爸媽給了我一個女兒的位置,弟弟給了我一個姊姊的位置。 在教室裡,每個小朋友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上課就乖乖地坐在座位表的位置上。在大學裡,教室裡不會有標示姓名的位置,愛坐哪裡就坐哪裡,可以每天換位置,也可以期中、期末考再來佔位置;於是那個位置可能已經不在教室裡了。
    最近有一部黑色愛情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整部劇情裡用童話故事還有兒童繪本串聯,帶出每個人在小時候父母給予的陰影,以及童年中的遭遇,會帶給成人怎麼樣的後遺症。劇中知名童話作家的女主角,創作出暗黑系繪本,她也在”沒關係病院”裡開課,給院裡的病人講授知名童話要帶給人的另一面寓意。
    小檸檬2歲7個月,是家裡唯一的小男孩,在他的小小世界裡應該覺得自己是老大,特別是有阿公在,他就特別盧;每每都會聽到他拿著飲料或零食,說「阿公要吃」「阿公要喝」,這就是他打的如意算盤,說服阿公打開零食分他吃一口。
    我已經忘記兒子做了什麼,阿嬤示意要處罰他,兒子就回阿嬤說「阿嬤喜歡你」。我可以想像當下婆婆應該就被這話語給折服了吧,聽在阿嬤心裡會覺得我真沒有白疼這孫子,而這2歲半的小孩也真是機靈,居然能在”對”的時間講出”對”的話,讓自己及時的逃過被責罵或被處罰的處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人生裡,不管經歷了什麼,也許當下會有悲傷與苦痛,甚至感受到失去的遺憾,但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這些經歷都將化為生命裡的愛與智慧,成為心中美麗的彩虹。 很喜歡波斯13世紀的詩人-魯米,雖然從伊斯蘭教出發,但詩的內容與精神卻超越了宗教、族群、文化與國家的藩籬,理解到生命的本質,即是存在於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份
    徜徉在自我的海洋中 找到一份寶藏 試圖  傳達給你
    我買了一個有著很美的名字的麵包-雪山。 圓圓胖胖的法國麵包體上頭挖空了,裡面填滿了雲一般的香草奶油。 小女兒一雙大眼直勾勾地盯著麵包,魂兒已經飛到雪山頂。 我把麵包送到她面前後便去忙別的事,一會兒回來後,發現她用手指頭挖奶油,一指一指小口小口舔著,奶油滿臉滿手…陶醉的不得了…
    每個人知道的事情, 多半來自生活經驗, 與經驗所帶來的智慧。 凡人經驗有限, 智慧更是膚淺, 因此需要閱讀, 得到更多指引── 例如:蘇格拉底、孔子、釋迦摩尼……, 或者林肯、胡適、愛因斯坦……。   我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 與他們的人生智慧裡, 發現了一些事情, 或許寫下來分享, 對人是有幫
    Thumbnail
    有位朋友曾問我: 「幾乎都是你在群組、社團上PO訊息不會覺得很乾嗎?」 我在乎的不是沒有回應吧! 很單純是為分享而分享 即使回應少的可憐也無所謂......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人生裡,不管經歷了什麼,也許當下會有悲傷與苦痛,甚至感受到失去的遺憾,但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這些經歷都將化為生命裡的愛與智慧,成為心中美麗的彩虹。 很喜歡波斯13世紀的詩人-魯米,雖然從伊斯蘭教出發,但詩的內容與精神卻超越了宗教、族群、文化與國家的藩籬,理解到生命的本質,即是存在於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份
    徜徉在自我的海洋中 找到一份寶藏 試圖  傳達給你
    我買了一個有著很美的名字的麵包-雪山。 圓圓胖胖的法國麵包體上頭挖空了,裡面填滿了雲一般的香草奶油。 小女兒一雙大眼直勾勾地盯著麵包,魂兒已經飛到雪山頂。 我把麵包送到她面前後便去忙別的事,一會兒回來後,發現她用手指頭挖奶油,一指一指小口小口舔著,奶油滿臉滿手…陶醉的不得了…
    每個人知道的事情, 多半來自生活經驗, 與經驗所帶來的智慧。 凡人經驗有限, 智慧更是膚淺, 因此需要閱讀, 得到更多指引── 例如:蘇格拉底、孔子、釋迦摩尼……, 或者林肯、胡適、愛因斯坦……。   我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 與他們的人生智慧裡, 發現了一些事情, 或許寫下來分享, 對人是有幫
    Thumbnail
    有位朋友曾問我: 「幾乎都是你在群組、社團上PO訊息不會覺得很乾嗎?」 我在乎的不是沒有回應吧! 很單純是為分享而分享 即使回應少的可憐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