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的閱讀分享.PART VI

原子習慣的閱讀分享.PART V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六章 激勵被高估了,環境往往更重要

人們選擇某樣產品,往往不是因為那樣產品是什麼,而是因為產品在哪裡。

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

我們去星巴克,因為每個街角都有。人類的感知是受感覺神經系統引導。我們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感知這個世界。所有感覺能力中最強的一項,是視覺:人體擁有一千一百萬個感覺受器,其中將近一千萬個獻給視覺。因此,所閱稍有不同,就可能造成所為的巨大變動。

吉他被塞在櫃子裡,就很容易不練吉他;書櫃擺在客房的角落,就很容易不閱讀;維他命放在食物櫃裡看不見,就很容易不吃維他命。

反之,創造明顯的視覺提示可以把你的注意力引至你想要的習慣。

重新設計環境,並讓觸發你想要的習慣的提示更為明顯,可以這樣嘗試:

●想要每天晚上記得吃藥,就把藥罐直接放在浴室洗手臺的水龍頭旁。

●想要更常練習吉他,就把吉他立在客廳正中央。

●想要寄送更多感謝函,就在書桌上擺放一組文具。

●想要多喝水,就每天早上把幾個瓶子裝滿水,分別放在家裡幾個你常待的地方。

情境是觸發習慣的提示

我們會在心理上把習慣指派給發生的場域:家裡、辦公室、健身房。每個地點都會發展出與某些習慣和例行公事的連結。

你可以訓練自己把一個特定習慣與特定情境連結在一起。

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請失眠者只在疲憊時上床。如果睡不著,就起來到另一個房間坐到想睡。時間一久,受試者開始把上床這個情境與睡眠連結於是上床之後就比較容易快速進入夢鄉。他們的大腦知道睡覺是那個房間唯一會發生的事。

一個空間,一個用途

創業初期,詹姆斯常常在沙發或廚房餐桌上工作,到了晚上,他發現很難讓自己下班。廚房餐桌到底是辦公桌,還是用餐之處?沙發是放鬆的地方,還是寄送電郵之處?所有事情都在同一個空間裡發生!幾年後他終於搬到比較大的房子,每個房間都有一個主要用途,廚房用來煮飯,辦公室用來工作。

假如你的空間有限,就把空間分割成「活動區塊」:

閱讀專用的椅子、寫作專用的書桌、進食專用的餐桌。

電子空間也一樣:有位作家,他的電腦只用來寫作,手機只用來上社群媒體與收發訊息,平板只用來閱讀。

一個凡事各安其位、各司其職的穩定環境,就是可以輕鬆養成習慣的環境。

●第七章 自制力的祕密

1971年,美國的兩位國會議員發現越戰的美軍中有15%的人對海洛因上癮,這項發現在華府引起一陣騷動,許多措施紛紛出爐用以推廣預防和勒戒。後來李.羅賓斯的研究發現,吸食海洛因的士兵回家後只有百分之五的人在一年內再度上癮。因為待在越南時士兵們整天都被激發海洛因吸食的提示圍繞:毒品很容易取得、他們被持續的戰爭壓力吞噬、結交同樣吸食海洛因的士兵、離家數千里。然而一旦重新踏上美國國土,他們就發現自己身處的環境全無這些提示了。

在最近的研究中認為,所謂「自律者」只是擅長建構生活,好讓自己不需要展現超凡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換言對之,他們不常讓自己處於充滿誘惑的環境。當你不需要常常動用自制力,就比較容易自我克制。

因此,要剷除一項壞習慣,最實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減少接觸會激發此惡習的提示

●浪費太多時間看電視,就把電視搬出臥房。

●似乎總是無法把一件工作好好做完,就把手機留在另一個房間幾個小時。

這就是自制力的祕密: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讓壞習慣的提示隱而不現。




創造好環境!

現在我們家把水果類的東西放在餐桌上的水果籃裡,好讓大家都記得吃。我把薑黃粉放在兩個熱水瓶中間,這樣每天早上泡麥片時,就會記得把它加進麥片裡,增強記憶力、減少發炎。每天早上一起床,做完三頂禮後,我就脫掉睡衣睡褲、離開寢室,這樣就不會又想倒回床去睡。

為了活出更好的自己,創造環境、改變環境,一起來做做看吧!



建立好習慣

建立好習慣


avatar-img
Peilin Tsai的佛法、醫者與育兒生活分享
23會員
90內容數
匯集了島內和島外的各種旅行心得,分享各地值得一遊一探的事物,帶給大家輕鬆悠閒的愉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第五章  開始一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 2001年,英國研究人員為了讓248個人打造更好的運動習慣,將他們分成3組。第三組除了獲得激勵外,還要寫下這個句子:「下週,我會於某日的某時在某處進行至少二十分鐘的激烈運動。」 這就是所謂的「執行意向」,一份你要在何時何處行動的預先計畫,也就是你打算如何執行某一特
    嗨,去過高雄嗎?     這個南台灣最熱情的大城市,是我阿嬤所居住的地方。阿嬤已八十六歲嵩壽了,依然精明健朗,精神奕奕地逐日穿梭在她小小房子的廚房和客廳之間。為了去陪伴她,我們每隔三個月左右會從臺中開車去高雄看她。     這次我們最開心的是:順道造訪了壽山動物園,和旗津。 壽山動物園,顧名
第四章 讓提示顯而易見-行為改變始於覺察 習慣記分卡幫助你覺察自身習慣。因此,為自己建立一張習慣記分卡吧! 先記下一天裡每一項常做的行為: ●起床 ●關鬧鐘 ●看手機 ●去浴室 ●量體重 ●淋浴 ●刷牙 ●用牙線 ●穿衣服 ●泡一杯茶 整張列完後審視每一個行為,問自己:這是好習慣、壞習慣、或是不好不
大家是否看過肯.羅賓森的「讓天賦自由」? 這本書非常激勵人心,說明了我們每個人都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其實,他還有一本續作,叫做「發現天賦之旅」。裡面詳實地記錄了你該如何採取步驟找到你的「天命」--我稱為「樂意職」。 延俊赫在「富人不說但默默在做的30件事」一書裡,建議大家「不喜歡的事,再多做三分鐘
第三章  四個簡單的步驟,讓你建立更好的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重複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始於試誤try and error。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一個新的狀況,大腦就必須做個決定:我該如何回應?不斷探索中,有時候你碰巧遇上解決之道---感覺焦慮,然後你發現出們跑步可以讓心情平靜;一天的工作心力
第二章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改變習慣之所以具有挑單性,原因有二:一、我們試圖改變的東西不對;二、我們試圖改變習慣的方法不隊。 行為改變分成三層次。可以想成是洋蔥的三層皮。 第一層是改變結果:減重、出書、奪冠軍。你設立的目標多半跟此層次有關。 第二層是改變過程:是改變習慣和系
第五章  開始一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 2001年,英國研究人員為了讓248個人打造更好的運動習慣,將他們分成3組。第三組除了獲得激勵外,還要寫下這個句子:「下週,我會於某日的某時在某處進行至少二十分鐘的激烈運動。」 這就是所謂的「執行意向」,一份你要在何時何處行動的預先計畫,也就是你打算如何執行某一特
    嗨,去過高雄嗎?     這個南台灣最熱情的大城市,是我阿嬤所居住的地方。阿嬤已八十六歲嵩壽了,依然精明健朗,精神奕奕地逐日穿梭在她小小房子的廚房和客廳之間。為了去陪伴她,我們每隔三個月左右會從臺中開車去高雄看她。     這次我們最開心的是:順道造訪了壽山動物園,和旗津。 壽山動物園,顧名
第四章 讓提示顯而易見-行為改變始於覺察 習慣記分卡幫助你覺察自身習慣。因此,為自己建立一張習慣記分卡吧! 先記下一天裡每一項常做的行為: ●起床 ●關鬧鐘 ●看手機 ●去浴室 ●量體重 ●淋浴 ●刷牙 ●用牙線 ●穿衣服 ●泡一杯茶 整張列完後審視每一個行為,問自己:這是好習慣、壞習慣、或是不好不
大家是否看過肯.羅賓森的「讓天賦自由」? 這本書非常激勵人心,說明了我們每個人都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其實,他還有一本續作,叫做「發現天賦之旅」。裡面詳實地記錄了你該如何採取步驟找到你的「天命」--我稱為「樂意職」。 延俊赫在「富人不說但默默在做的30件事」一書裡,建議大家「不喜歡的事,再多做三分鐘
第三章  四個簡單的步驟,讓你建立更好的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重複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始於試誤try and error。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一個新的狀況,大腦就必須做個決定:我該如何回應?不斷探索中,有時候你碰巧遇上解決之道---感覺焦慮,然後你發現出們跑步可以讓心情平靜;一天的工作心力
第二章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改變習慣之所以具有挑單性,原因有二:一、我們試圖改變的東西不對;二、我們試圖改變習慣的方法不隊。 行為改變分成三層次。可以想成是洋蔥的三層皮。 第一層是改變結果:減重、出書、奪冠軍。你設立的目標多半跟此層次有關。 第二層是改變過程:是改變習慣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