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數位移民、原住民,還是難民:《數位癡呆症》《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華氏451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把電腦和網路好比母奶一樣接受並理解的數位原住民,他們的觀念在仔細檢查之下被揭發為一種迷思。對學習而言不可或缺的心智工作深度,被數位的膚淺化所取代。——《數位癡呆症》
點擊可還原高清圖片
本篇選書人,針對數位成癮現象,精選三本推薦:
  • 《數位癡呆症》——釐清數位媒體成癮對心智的影響
  • 《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開啟眼球之外的身體感知
  • 《華氏451度》——消防隊不救火、只焚書的世界
三本分別為資訊心理學、社會哲學、反烏托邦小說;作者分別為德國精神病學家、日本文學博士、美國作家。三本類型看似迥異,卻反應了同一個脈絡下的三種反思,建議像三明治一樣交錯閱讀:《數位癡呆症》為中間主餡料,另兩本作為軟性的反向觀點。

癡呆比健忘更糟糕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個狀況是不是常常發生在你的生活中:
「誒,你記得上次我們去信義區吃的那間餐廳嗎?店名是啥?」
「就那間啊⋯⋯(掏出手機打開 Google)對啦,太和殿啦!」
怎麼想都想不起來的______ ➜ 流利又順暢的開啟手機搜尋 ➜ 取得答案的理所當然⋯⋯恭喜你,數位痴呆症的徵兆之一,已發生在你身上。
為什麼總是想不起來那些名詞呢?因為大腦從頭到尾 都 沒 有 記 住。
事情處理的越有深度,在記憶中的儲存也越好
腦會經由使用而發生永久的改變,於是我們耗費在數位媒體的時間,也會慢慢刻在大腦中,使其不再因為接受思考刺激而演化,最終讓人越來越無法專注,甚至什麼都記不住。
《數位癡呆症》翻譯文筆流暢、章節目的明確,即使跳著看,思緒也不會迷路;此書除了以數據、實驗分析人類的成癮現況,最主要的訴求,是讓我們發現自己數位癡呆的程度之後,想辦法就地挽救,以及提早避免此症狀發生在我們的下一代:
早在年少時期就花很多時間在螢幕媒體上的人,就錯失了教育自己大腦的門票:一段正常的語言發展。相反的,在雙語的環境下長大且畢生都使用這兩種習得語言的人,在教育方面會有較高的程度。所以難怪,相較於只說一種語言的人,說雙語者平均晚三、四年罹患失智症。——《數位癡呆症》
承接上面這句引述,成癮現象造成的心智衰退到了極致之後的狀態,《華氏451度》這本小說,已描繪好了完整的模樣給大家。
《華氏451度》作者為美國科幻小說作家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此書於1953年出版,至今仍為長銷經典。
「五分鐘看完《全面啟動》」、「三分鐘看完《傲慢與偏見》」、「十點分聽完《國富論》」⋯⋯長期沈迷於電視節目的人類,對於知識的汲取越來越粗糙、流於書摘式的淺層接收,極端之下演變成閱讀/思考即犯罪的新世界。
小說主角為一位消防員,工作內容為焚書,如果現在大家腦中浮現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畫面,請先等等,脈絡有點不太一樣。小說中是如何焚書的呢:消防員直接衝進私藏書本的民宅,將屋主抓出門外,接著放火燒光屋內的一切,流程就如清理雜物般的理所當然。
中文版書封,取自麥田出版
「很久以前消防員是在滅火而不是放火,這是真的嗎?」
「不對。房子一直都是防火的,相信我。」
華氏451度(攝氏232度)為紙張的燃點,然而,起火的從來都不是政策,更非極權,是由沈溺於螢幕世界、惰於思考的人類所點燃。看到這邊,是否覺得作者在七十年前預想的世界,離我們如此之近?
閉上雙眼的頭腦體操
我開始覺得,既然看得見的人也可能看錯,那麼我就算看不見,也不需要太自卑;看得見的人所說的話,也不必全然信任,可以自己選擇相信或不相信。
上面這句引述,是讓我買下《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這本書的原因。當雙眼只為了獲得螢幕的「餵養」而存在,我們還能說自己比看不見的人更有識讀能力嗎?此書透過視障者/後天失明者的經驗,以貼近生活的範例,展開不可見/可見之間對同一事物的感受探討。
閉上眼想想:你腦中的富士山,是圓錐體還是三角形?
這本感覺跨界的知識讀物與《華氏451度》作為三明治的上下兩片吐司,形式不如《數位癡呆症》的濃厚、快節奏,而是在心理層面緩慢疊加思考的層次。
《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目錄

知識的獲取既不是靠搜尋,也不是靠瀏覽,而是對內容的積極探討、心智上的反覆思考和不斷摸索、質疑。[...]數位原住民並不進行這種認識上的詮釋循環:它們漫無目的地到處點擊一陣子,卻從來不回到好的資料來源。他們以水平方式(俗話就是膚淺),而不是以垂直方式(進不到深處)搜尋。 ——《數位癡呆症》 
三本書同值性不高,翻譯的風格也不同,大家可以從熟悉的文體進入閱讀。只要翻開第一頁,無論讀快讀慢,知識到頭來都會回歸到自身!
三級警戒的這個月,我們因為不能出門,面對螢幕的時間也更久,然而重要的不是我們能透過感官取得多少資訊,而是取得資訊之後,如何根據需求轉化成對自己有用的意義。
我們無法控制疫情,但可以抓好心與情緒的步調,這件事唯有自己才辦得到。閱讀是帶得走的避難所,避這世上帶來的紛擾與喧囂,在看似平常的表象之下,建立自己的文明。

  • 作者: 曼福瑞德.施彼策(Manfred Spitzer)
  • 譯者: 李中文
  • 出版社:暖暖書屋
  • 出版日期:2015/07/29
  • 分類:資訊心理學、網路使用行為
  • 作者: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
  • 譯者: 徐立妍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9/06/01(全新譯本/新版)
  • 分類:美國文學、科幻小說
  • 作者:伊藤亞紗
  • 譯者: 楊詠婷
  • 出版社:仲間出版
  • 出版日期:2019/09/18
  • 分類:社會哲學、社會學理論

有任何想分享的事情,都歡迎留言給我,或透過以下管道聯繫:
OR MAIL ME annahan12@gmail.com
照片版權|韓筠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K會員
139內容數
身為一位攝影創作者的同時,我喜歡看書更勝於攝影展;對文學、社科、科普、商業、藝術書籍抱有永無止盡的好奇心。唯有閱讀,方能讓我在創作的同時預視畫面中的各種可能性。專欄以書籍推薦為主,不分類別,是我先替大家選好的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筠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的層次高低並不是來自財富多寡,取決於在面對比自己弱勢的人散發出什麼樣的姿態。——《賣窮》
閱讀到底能不能賺錢,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閱讀跟你會不會賺大錢不一定有關係,但,跟將來會不會更糟糕一定有關係。——《賣窮》
當我們褪去工作、褪去職稱、褪去社交,躺在床上放空時,從心中湧出來的那份力量,就是核心,也就是自己。
小說裡的對話、季節,甚至種什麼樹都很要緊,只有少數細心的讀者才能察覺其中的刀光劍影與美學意義。
書目治療指使用圖書及相關資料於病患之治療。它是一種選擇性活動。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採用計畫、指導、控制的閱讀方式,藉由讀者與文獻的互動,以減輕其心理或其他方面的問題。
一個人的層次高低並不是來自財富多寡,取決於在面對比自己弱勢的人散發出什麼樣的姿態。——《賣窮》
閱讀到底能不能賺錢,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閱讀跟你會不會賺大錢不一定有關係,但,跟將來會不會更糟糕一定有關係。——《賣窮》
當我們褪去工作、褪去職稱、褪去社交,躺在床上放空時,從心中湧出來的那份力量,就是核心,也就是自己。
小說裡的對話、季節,甚至種什麼樹都很要緊,只有少數細心的讀者才能察覺其中的刀光劍影與美學意義。
書目治療指使用圖書及相關資料於病患之治療。它是一種選擇性活動。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採用計畫、指導、控制的閱讀方式,藉由讀者與文獻的互動,以減輕其心理或其他方面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其實我在認知功能下降、社交退縮以前大概在國一時曾經很沉迷各種講外星人的文章,還有什麼地心人,我還想說地下有一個美好的世界我可以去那邊生活。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一個我開始想逃避這個社會的一個心情吧,到後來國三就突然執著一件跟家人的事情而嚴重失眠,到現在沒好過,也社交退縮,成了繭居族,認知功能則是下降,雖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避免失智症及管理認知衰退的方法,特別適合50歲左右的讀者。內容包含了對認知衰退症狀的釐清,以及十個重要的管理認知衰退的要點。作者透過故事分析個案問題,以及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認知問題,不妨先做好自我鍛鍊和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積極面對問題。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過這種情況,感到無聊就滑短視頻,一感到迷茫,就去刷心靈雞湯,一感到空虛就去打遊戲,用低密度的信息讓你的空虛、迷茫迅速得到滿足,讓你放棄自我提升,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流失.....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篇有關2040年發生的一種高度傳染性失憶症的報導,發病者會逐漸忘記自己,世界各國陷入警戒。文章充滿懸疑和未知的氛圍。
Thumbnail
該是面對手機成癮的壞習慣吧!看似一機掌握全世界,殊不知是越來越脫離現實。 「自己明明從以前就很愛看書,現在卻變得愈來愈不容易專注。一讀到需要聚精會神的篇章,便把書丟在一旁。」
我們說對一個東西「成癮」,通常帶有負面意涵,而過度使用手機有多種實例及研究顯示其確實對人體有害,除了注意力下降之外,手機世界會令有些人大感壓力,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可能產生的問題涵蓋睡眠品質低落、容易焦慮或憂鬱、嫉妒和比較等等。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
其實我在認知功能下降、社交退縮以前大概在國一時曾經很沉迷各種講外星人的文章,還有什麼地心人,我還想說地下有一個美好的世界我可以去那邊生活。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一個我開始想逃避這個社會的一個心情吧,到後來國三就突然執著一件跟家人的事情而嚴重失眠,到現在沒好過,也社交退縮,成了繭居族,認知功能則是下降,雖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避免失智症及管理認知衰退的方法,特別適合50歲左右的讀者。內容包含了對認知衰退症狀的釐清,以及十個重要的管理認知衰退的要點。作者透過故事分析個案問題,以及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認知問題,不妨先做好自我鍛鍊和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積極面對問題。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過這種情況,感到無聊就滑短視頻,一感到迷茫,就去刷心靈雞湯,一感到空虛就去打遊戲,用低密度的信息讓你的空虛、迷茫迅速得到滿足,讓你放棄自我提升,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流失.....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篇有關2040年發生的一種高度傳染性失憶症的報導,發病者會逐漸忘記自己,世界各國陷入警戒。文章充滿懸疑和未知的氛圍。
Thumbnail
該是面對手機成癮的壞習慣吧!看似一機掌握全世界,殊不知是越來越脫離現實。 「自己明明從以前就很愛看書,現在卻變得愈來愈不容易專注。一讀到需要聚精會神的篇章,便把書丟在一旁。」
我們說對一個東西「成癮」,通常帶有負面意涵,而過度使用手機有多種實例及研究顯示其確實對人體有害,除了注意力下降之外,手機世界會令有些人大感壓力,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可能產生的問題涵蓋睡眠品質低落、容易焦慮或憂鬱、嫉妒和比較等等。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