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閱讀改變了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重讀了去年初看的書「回家吧!迷失在數位閱讀裡的你」,這是認知神經學家寫給螢幕時代讀者的幾封信,書中收集了這些年有關數位閱讀對人類認知影響的所有研究,再次重讀,仍然令人心驚。

其實不需要太多的研究來佐證,從自己的經驗與習慣就可以知道,我們閱讀紙本與在螢幕上閱讀,大腦所採取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簡單講,在螢幕上閱讀,因為「一去不回頭」的媒介特性,且預期後頭會有無數的資訊量,而且那些無窮的訊息具有看過即更新,轉瞬即逝的特性,所以大腦會忽略細節,直衝結論,並且放棄記住任何細節。

當我們越來越少看紙本書,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在螢幕上,久而久之,我們的注意力、記憶力、深刻思考力甚至大腦的認知結構都被改變了。

二千多年前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就很擔心──年輕人以為自己知道真相,而事實上是,他們根本還沒有開始賣力尋找。

是的,真相的複雜與多元性,不是懶人包可以代勞的。

當年他的擔心,在數位閱讀干擾下,已形成這個時代嚴重的後果。數位閱讀讓我們習於略讀,對一切訊息的認知都簡化再簡化,我們不只已沒有耐心讀長篇大論,也沒能力體察字裡行間細微的情感與思想,破碎的專注能力已沒辦法讓我們進行深刻的思考,一旦語言及思考能力衰退,複雜的事物就消失了,只剩非黑即白的結論,每件事愈來愈像,兩極化的同溫層把一切的異議或他者(非我族類者)都視為無物,這也是近年來宗教或政治極端分子愈來愈多的原因吧。

當然,數位時代就像人類學會使用火一樣,是回不去了,因為數位生活實在太方便,也的確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但是身為閱讀者,我們必須體察每個閱讀載具與媒體的不同作用,在不同媒介中悠游,除了工作,娛樂與學習外,並能利用適當的工具與機會,將訊息轉化成我們的知識,並且有能力思考與判斷。

紙本與螢幕閱讀形式的差異

近年來在不同國家都有許多比較紙本與螢幕閱讀差異的研究,不管對象是大學生還是小學生,結果很一致,紙本閱讀的記憶與理解力,遠比螢幕閱讀來得好。

這些研究都是遵循嚴格的實驗程序,比如受測對象的學力一致,而且是隨機分組,螢幕組與紙本組用同樣時間看同樣的內容,之後用同樣的考題測驗。

對於如此的結果,研究人員推測,我們在螢幕閱讀時會有略讀、跳讀的傾向,而且螢幕天生缺乏書本的具體性和空間性,而人類大腦在演化過程中,對具有空間感的實體世界辨認與記憶性較好。

而且對於小學生閱讀故事的測驗中發現,讀紙本的學生在重新依照時間順序建構情節的能力遠勝過讀螢幕的同學,換句話說,螢幕閱讀很容易忽略訊息的排序及細節的記憶。

進一步以超高速攝影機拍閱讀中的眼球發現,紙本閱讀時我們眼球會不時停頓並且不自覺地往回看,有的學者解釋,我們在紙本閱讀時會依著自己的理解速度停頓思索並且回顧確認,因此文本的理解力與閱讀深度較佳。有的學者講得比較玄一點,認為書本的物理真實性能幫助我們進入並使用人類這個物種努力演化出的思想與多層次的情感,而且閱讀如同人生,人類需要「路徑」感,也就是知道自己身處哪個時空,而書本的物質性提供了實體可觸知的東西。

因為工作必須大量接觸不是簡短訊息的文字工作者,比如編輯就會發現,螢幕閱讀欠缺專注力與理解力,因此會把作者的稿子列印成紙本來閱讀,有位編輯這麼說:「紙本幫助我真正讀進文字,更專注、充分投入作者訴說的故事,在閱讀時與他同在。我的工作要求我在意書上故事的深度、品質、細微處和真義。也是因為身為作家,我知道創作要花多少心力。作家值得我鉅細靡遺地關注:我以聚精會神,在邂逅時全心投入聊表敬意。」

當我們都逐漸放棄紙本閱讀,習慣用愈來愈快的速度在螢幕上瀏覽時,文字的細緻,精煉會不會隨之消失?那種沉浸在思想中忘我的樂趣是否也不復存在?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9
對於生命之旅,不管選擇怎麼過,我總覺得人是不可能迷路的,只要我們對於很快速的達到某個特定目標不是太在乎的話。   只可惜大部份的人從小經過無數次的考試,習慣萬事萬物都有標準答案;長大進入社會工作,也被月報表、季報表、年度目標給追著跑,我們的人生就在完成一個又一個績效中過完。   
Thumbnail
2025/05/09
對於生命之旅,不管選擇怎麼過,我總覺得人是不可能迷路的,只要我們對於很快速的達到某個特定目標不是太在乎的話。   只可惜大部份的人從小經過無數次的考試,習慣萬事萬物都有標準答案;長大進入社會工作,也被月報表、季報表、年度目標給追著跑,我們的人生就在完成一個又一個績效中過完。   
Thumbnail
2025/05/08
  卡珊德拉是特洛伊戰爭時代的女巫,命運讓她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但是天神卻又詛咒她,將沒有人會相信她的預言。     或許這就是身為先知的痛苦,當然,在這個時代,先知也許是化身為科學家,記者,或者關心社會的革命家或環保人士吧!面對即將來臨的災難大聲示警,卻沒有人相信或理睬,這種心理壓力與折磨,從古
Thumbnail
2025/05/08
  卡珊德拉是特洛伊戰爭時代的女巫,命運讓她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但是天神卻又詛咒她,將沒有人會相信她的預言。     或許這就是身為先知的痛苦,當然,在這個時代,先知也許是化身為科學家,記者,或者關心社會的革命家或環保人士吧!面對即將來臨的災難大聲示警,卻沒有人相信或理睬,這種心理壓力與折磨,從古
Thumbnail
2025/05/07
英國愛丁堡大學曾經彙整了近年世界上有關學習成就的兩百多個研究來加以分析,發現影響學業成績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與勤奮盡責,這兩個在課堂上常被忽略的特質,我們最看重的智力不是唯一的關鍵。     所謂勤奮盡責意思是指能夠準時上課與完成作業。     好奇心是有效學習的動力,可惜的是,很多老師為了趕進
Thumbnail
2025/05/07
英國愛丁堡大學曾經彙整了近年世界上有關學習成就的兩百多個研究來加以分析,發現影響學業成績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與勤奮盡責,這兩個在課堂上常被忽略的特質,我們最看重的智力不是唯一的關鍵。     所謂勤奮盡責意思是指能夠準時上課與完成作業。     好奇心是有效學習的動力,可惜的是,很多老師為了趕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遷的世界中,數位轉型已經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數位化的需求不僅僅是跟上潮流,而是為了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和可持續性。但數位轉型往往伴隨著挑戰,所以需要以明確的願景和戰略來指引這個過程。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遷的世界中,數位轉型已經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數位化的需求不僅僅是跟上潮流,而是為了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和可持續性。但數位轉型往往伴隨著挑戰,所以需要以明確的願景和戰略來指引這個過程。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科研工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學術論文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研究領域的交叉和融合日益頻繁。如何在海量的文獻中迅速找到對自己研究有價值的信息,成爲了科研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科研工作的複雜性也在不斷提高,從文獻閱讀到數據分析,從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
Thumbnail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科研工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學術論文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研究領域的交叉和融合日益頻繁。如何在海量的文獻中迅速找到對自己研究有價值的信息,成爲了科研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科研工作的複雜性也在不斷提高,從文獻閱讀到數據分析,從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昨天早上睡到三點多被地震搖醒之後就睡不太著了,索性起來學習 看了阿比買回來讓我眼睛一亮卻一直還沒翻的「數位遊牧」 ​ 我也是很嚮往數位遊牧的生活。像書裡面所說的,我也是個閒不下來的人,即使我在很美的風景區好好玩樂、不需要擔心生存問題,玩了一陣子後,我應該也會開始覺得無聊、想要找些事情來做。
Thumbnail
昨天早上睡到三點多被地震搖醒之後就睡不太著了,索性起來學習 看了阿比買回來讓我眼睛一亮卻一直還沒翻的「數位遊牧」 ​ 我也是很嚮往數位遊牧的生活。像書裡面所說的,我也是個閒不下來的人,即使我在很美的風景區好好玩樂、不需要擔心生存問題,玩了一陣子後,我應該也會開始覺得無聊、想要找些事情來做。
Thumbnail
該是面對手機成癮的壞習慣吧!看似一機掌握全世界,殊不知是越來越脫離現實。 「自己明明從以前就很愛看書,現在卻變得愈來愈不容易專注。一讀到需要聚精會神的篇章,便把書丟在一旁。」
Thumbnail
該是面對手機成癮的壞習慣吧!看似一機掌握全世界,殊不知是越來越脫離現實。 「自己明明從以前就很愛看書,現在卻變得愈來愈不容易專注。一讀到需要聚精會神的篇章,便把書丟在一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