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華氏451度:你可以殺死一個人,但你殺不死一個理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故事背景設定於一個閱讀、藏書是犯法,壓制思想和自由的未來世界。根據作者自述,其實描寫的是電視如何影響人類的閱讀習慣、急速的社會如何導致碎片化的閱讀、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反科技與過度娛樂的影響等。如《美麗新世界》作者赫胥黎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擔心真理、知識被淹沒在無聊瑣碎的世事中,我們將會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

華氏451度|雷·布萊伯利

華氏451度|雷·布萊伯利

🧯媒介即訊息

麥克魯在《媒體即訊息》中認為任何一種新的媒介,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將是尺度變化、速度變化和模式變化,這種變化本身,就是媒介的「訊息」。

而新媒體的興起,除了打破了空間的界線,也改變了對話的形式 - 資訊追求的不再是嚴謹的論證或內容的準確性,而是速度。就好像近日社會不同報社連環發生炒車時間,為了搶先報導未經證實便已發佈於網絡。但資訊互相矛盾,讓市民無所適從、並開始反思一直以來所獲取資訊的真確性。

而電視,是在二十世紀後半,本書著作當時產生另一波新的公共論述形式,而所有資訊必須要以最適合電視的方式來呈現,而電視追求的是娛樂。「書本變薄、然後是濃縮、消化過的版本,最後成了摘要,摘要的摘要的摘要,兩句話…」故事中人們只談論一些無意義的事,快樂成為最高指標,思考會帶來不必要的煩惱,而書則是擾亂平靜的怪獸。

為了符合電視這樣媒介,不過內容是什麼都必須經過娛樂化。它們必須使用聳動且簡短的標題吸引你的注意,好讓它從眾多的資訊中脫頴而出。而科技的進步,電視已成為了過往的載體,各種社交媒體的興起,短影片更是成為了新的媒介。每段影片都是碎片化的資訊,不需要連貫性。在這裡重要的是資訊的傳遞,而不是理解、分析、批判思考,它甚至不希望你會有反思的時間和空間。

🧯娛樂至死?

「用滿滿的「事實」將他們塞到快要該死的窒息,讓他們覺得自己大腦填滿了東西,知道許多資訊,絕對「聰明」。然後,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在思考,覺得自己一直在前進,即使只是在原地打轉。」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探討對於資訊傳遞的隱憂,簡單來說可以分為歐威爾(資訊都被執政者掌控,所有關於政府的負面報導要不是被刻意淡化就是轉移焦掉甚至抹殺蒸發)和赫胥黎兩派(只要資訊的流量夠龐大,那些真正重要的資訊就會被人們無視)。而令人擔心的是現實世界並不是簡單的二分法,而是摻雜了兩種論述的特點。有心求的真相的卻沒辦法從被過濾的訊息中得到正確的真相;而其他則忙於被各種訊息充斥著腦袋。

🧯多閱讀

在後記中紀錄了蒙塔格發現隊長藏有大量書籍,但卻從不曾閱讀它們。擁有書本並不是罪,而是閱讀。

「書只是一本容器,儲存許多我們害怕自己可能遺忘的智識。書本身並沒有魔力,完全沒有,魔力只存在於書中記載的內容,它能拼湊起整個宇宙的人,成為我們的衣裳。」

大眾是自己停止閱讀的,至少在焚書成為主流之前。「即使在很久以前,在我們手上還有書本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好好運用從書上學來的知識。」我們笑着但我們腦袋已經隨着知識與真理的消逝而死亡。

或許禁書的數目會日益增加,但我們可以成為內容的載體。你可以殺死一個人,但你殺不死一個理念,因理念沒有死活可言,只有續存與否。

「如果有人問我們在做什麼,你可以回答,我們在記得,長此以往,我們總會獲勝。」

‧̍̊˙· 𓆝.° 。˚𓆛˚。 °.𓆞 ·˙‧̍̊

𖤘 書籍資訊

書名:《華氏451度》| Fahrenheit 451

作者:雷.布萊伯利 |Ray Bradbury

譯者:徐立妍 出版社:麥田

‧̍̊˙· 𓆝.° 。˚𓆛˚。 °.𓆞 ·˙‧̍̊

工餘時間持續創作並不容易嗚~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愛心|

🔮|對內容感興趣請按下 追蹤|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 贊助|

任何一種支持都給我敲大動力!(´▽`ʃ♡ƪ)

更多的我:InstagramVocusMediumMatters:@aaaaalvarea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再多一頁 one more page
22會員
35內容數
人生就是由無數一頁頁構成的書。 當感覺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再翻多一頁吧。
2024/12/23
《#平面國》寫於1884年,表面上他像是對於空間維度的探索與思考,但裏層卻能滲透出反烏托邦與對社會階級、封閉思想諷刺的意味。書中詳細描述了二維世界的種種,因此我們也能藉著這種思維類比四度或更高維度看我們三維世界的視覺。而這種「壓扁」的二維世界,卻把社會階級、宗教議題、極權統治的議題更立體的反應出來。
Thumbnail
2024/12/23
《#平面國》寫於1884年,表面上他像是對於空間維度的探索與思考,但裏層卻能滲透出反烏托邦與對社會階級、封閉思想諷刺的意味。書中詳細描述了二維世界的種種,因此我們也能藉著這種思維類比四度或更高維度看我們三維世界的視覺。而這種「壓扁」的二維世界,卻把社會階級、宗教議題、極權統治的議題更立體的反應出來。
Thumbnail
2024/08/15
火光與硝煙退卻後,這些矛盾所帶來的憤怒、迷失、失望、無力、罪疚和迷茫,最終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塑造出一個屬於這個時代的獨特靈魂面貌。這一部作品捕捉了這些幽微的傷害,讓這些傷害被看見。
Thumbnail
2024/08/15
火光與硝煙退卻後,這些矛盾所帶來的憤怒、迷失、失望、無力、罪疚和迷茫,最終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塑造出一個屬於這個時代的獨特靈魂面貌。這一部作品捕捉了這些幽微的傷害,讓這些傷害被看見。
Thumbnail
2024/02/13
這是一個「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的故事。十三歲那年的房思琪被一直崇拜著的補習老師李國華誘姦,她小心翼翼的試探著身邊不同人對性的看法,她明白她不會得到理解 - 於是她嘗試著以愛之名,合理化這難以忍受的一切。
Thumbnail
2024/02/13
這是一個「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的故事。十三歲那年的房思琪被一直崇拜著的補習老師李國華誘姦,她小心翼翼的試探著身邊不同人對性的看法,她明白她不會得到理解 - 於是她嘗試著以愛之名,合理化這難以忍受的一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據說,雷根競選時的講稿其實是劇作家們寫的,我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是否隱喻影星雷根比起其他候選人,更容易掌握閱聽人的關注,並渲染閱聽人的情感 ?
Thumbnail
據說,雷根競選時的講稿其實是劇作家們寫的,我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是否隱喻影星雷根比起其他候選人,更容易掌握閱聽人的關注,並渲染閱聽人的情感 ?
Thumbnail
故事背景設定於一個閱讀、藏書是犯法,壓制思想和自由的未來世界。根據作者自述,其實描寫的是電視如何影響人類的閱讀習慣、急速的社會如何導致碎片化的閱讀、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反科技與過度娛樂的影響等。如《美麗新世界》作者赫胥黎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擔心真理、知識被淹沒在無聊瑣碎的世事中,我們將會毀於我們熱愛
Thumbnail
故事背景設定於一個閱讀、藏書是犯法,壓制思想和自由的未來世界。根據作者自述,其實描寫的是電視如何影響人類的閱讀習慣、急速的社會如何導致碎片化的閱讀、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反科技與過度娛樂的影響等。如《美麗新世界》作者赫胥黎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擔心真理、知識被淹沒在無聊瑣碎的世事中,我們將會毀於我們熱愛
Thumbnail
「華氏451度」是作者Ray Bradbury認為紙張的燃點。故事發生在一個打火員不以滅火為志,而是將舉報而來的書全數燃成灰燼的世界。主角蒙塔格盡職於每次的出勤,在某次下班返家路途結識新搬來的鄰居少女克萊莉絲。
Thumbnail
「華氏451度」是作者Ray Bradbury認為紙張的燃點。故事發生在一個打火員不以滅火為志,而是將舉報而來的書全數燃成灰燼的世界。主角蒙塔格盡職於每次的出勤,在某次下班返家路途結識新搬來的鄰居少女克萊莉絲。
Thumbnail
讓書中人物感到痛苦的,並不是他們用發笑來取代思考,而是他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發笑,還有為什麼自己不再思考。By赫胥黎 美麗新世界
Thumbnail
讓書中人物感到痛苦的,並不是他們用發笑來取代思考,而是他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發笑,還有為什麼自己不再思考。By赫胥黎 美麗新世界
Thumbnail
如果要講到最常被誤解的詞語,「非暴力抗爭」、「公民抗命」等一定榜上有名。而最近被濫用得最多的名詞,就是「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要正確演繹「娛樂至死」,首先必需理解作者Neil Postman 身處在一個什麼的年代。
Thumbnail
如果要講到最常被誤解的詞語,「非暴力抗爭」、「公民抗命」等一定榜上有名。而最近被濫用得最多的名詞,就是「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要正確演繹「娛樂至死」,首先必需理解作者Neil Postman 身處在一個什麼的年代。
Thumbnail
身在數位媒體時代,以下這些行為應該是大家的共同生活: 每天接收雪片般飛來的即時新聞快訊、每天在社群媒體接收片段的圖文訊息(通常粉絲數眾多的都是圖片勝於文字)、每天坐下來就是想看電視、聽廣播、滑手機、滑平板、開電腦、很久沒有看長篇大論的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勵志書、教科書、輕小說、圖文書)。
Thumbnail
身在數位媒體時代,以下這些行為應該是大家的共同生活: 每天接收雪片般飛來的即時新聞快訊、每天在社群媒體接收片段的圖文訊息(通常粉絲數眾多的都是圖片勝於文字)、每天坐下來就是想看電視、聽廣播、滑手機、滑平板、開電腦、很久沒有看長篇大論的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勵志書、教科書、輕小說、圖文書)。
Thumbnail
麥克魯漢在《認識媒體》說道 「新媒體(媒介)永遠不會只是舊媒體的擴充,也不會放著舊媒體不管。它會不停的壓迫著舊媒體,直到他為舊媒體找到新的形態和定位。」
Thumbnail
麥克魯漢在《認識媒體》說道 「新媒體(媒介)永遠不會只是舊媒體的擴充,也不會放著舊媒體不管。它會不停的壓迫著舊媒體,直到他為舊媒體找到新的形態和定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