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與反操控:帶你看懂三大認知偏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2=5

2+2=5

今天來分享一本書

raw-image


操控與反操控:德國法律人都在使用的日常修辭邏輯與謬誤偵知法

作者是名律師,也是劍橋英式議會制辯論賽冠軍,在書裡提到很多辯論時的防衛與攻擊技巧,但我對於第二章提到的認知偏誤更感興趣,所以抓了三個跟大家分享。






1.優於常人的幻覺:

大部分人會覺得自己比其他人優秀

書裡作者的親身經驗:2008年的時候,他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在參加這場比賽前,他已經長年的在練羽毛球、贏過多場比賽,並且有固定練球的習慣,所以接到參賽邀請時,他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他心想:「我的體力應該還不錯吧!這我一定辦得到!」而且他還有提前四週訓練,結果比賽當天,跑到30公里時,他開始休息了,從37公里開始舉步維艱,最後跑了5個多小時,全身虛脫。

優於常人效應在智力領域最為明顯,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比其他人聰明,而這不只是現代社會才有的現象,過去時代的哲學家也有提到這樣的論點,笛卡兒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像認知能力一樣分配的這麼公平,因為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擁有足夠的認知能力」

這又可以延伸另一個偏誤:樂觀偏見。

樂觀偏見

跟大多數人相比,我們會覺得自己比較不會遇到不好的結果

這兩個偏誤的共通點就是覺得自己就是跟別人不一樣啦!

舉幾個例子:

  • 人們在開車的時候會覺得,自己發生車禍的機率較低
  • 證券交易員相信自己比較不會受到市場低迷的影響
  • 我們去買刮刮樂的時候總覺得自己一定會刮中的吧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樂觀呢?

因為這樣我們感覺會比較好,所以就會產生在面對風險的時候,因為不想要風險發生,所以風險就不會發生這樣的癡心妄想!




2.注意力偏誤:

人們只會將注意力放在自己想感知的事物上

然而我們所感知到的只是現實的一小部分,並非全面。

有一個關於選擇性感知的經典實驗:大猩猩實驗,影片開始之後你只要數穿白色衣服的女生們,總共傳球多少次就可以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你可以先過去做個實驗,等等要記得回來啊!

沒什麼,只是阻擋你滑得太快

沒什麼,只是阻擋你滑得太快

好,我要爆雷囉!

其實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沒有數傳球數,所以有看到畫面中的大猩猩,但!我沒有發現舞台後方的窗簾有變色!連看第二次都!沒!有!我超驚!

窗簾變色超明顯的啊!但我真的沒發現,這就是注意力偏誤;有時候會跟別人吵架,有可能其實雙方都是對的,只是你們注意到的細節不同而已。

之前聽過一個故事,細節我有點忘記,但大致上是這樣,就是有兩個人在討論,他們家路口的商店招牌是什麼顏色,一個人說是紅色、另一個人說是黃色,兩人吵得不可開交,結果他們到路口一看,他們全是對的,因為招牌的正面跟反面有不同的顏色,但他們每天經過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角度不同。




3.認知失調:

內心感到矛盾

當一個人的認知(感知、想法、意見、態度、願望或意圖)彼此沒有處在協調的狀態,矛盾就會出現,並且讓我們有不舒服的感受,促使我們去調整自己的態度或行為,以消除矛盾。

認知失調有個經典的實驗,實現發明人:費斯廷格跟卡爾史密斯,請兩組學生各做一件很無聊的任務一個小時,就是把平板上的小木塞逐一旋轉90度。

差別在於:其中一組能拿到20美金,另一組只有1美金。

結束之後,這些學生必須跟在外面等待的其他學生說這任務很好玩,你們要試試!並且要填問券評估自己覺得這項任務多好玩,結果,說這項任務好玩的,竟然是只拿1美金的學生。

結論就是這組受試學生說謊,因為他們想降低腦中形成的認知失調感。

  1. 他們已經做了這個無聊的實驗
  2. 也對其他學生說了謊
  3. 所以只能再繼續改變自己對這無聊的實驗改觀,讓自己好過一些

至於得到20美元的學生為什麼沒有感受到認知失調?因為這些錢對這個無聊的任務起了彌補的作用。

我們會透過重新詮釋外界情況來消除內在的認知失調,這樣的重新詮釋等同於自我欺騙。

跟這個偏誤相關的還有一個安道拉效應。


安道拉效應

人會調整自己去適應社會賦予它的評價,不管評價是否正確

有一個有名的實驗,是心理學家津巴多在1971年進行的,它在史丹佛大學的地下室蓋了模擬監獄,受試者分成守衛跟囚犯,原本預計兩週的實驗,在第六天就被迫結束,到底發生甚麼事呢?

原來是扮演守衛的受試者已經完全內化,以為自己真的是警衛,不斷利用他們的權力地位折磨囚犯,逼迫囚犯脫光衣服;禁止他們上廁所,只能在水桶裡解決,還把囚犯的床搬走等等。

守衛為甚麼這麼快融入角色?因他們不僅以守衛的形象出現,還擁有自訂規則的權力,關鍵因素就是認知失調,他們認為自己是守衛,必須要用嚴厲的懲罰來管理囚犯,最後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我是為了管理秩序!」

不管守衛的行為外人看起來有多殘忍,他們仍覺得自己是對的!

聽起來是不是非常難以置信!

但反過來說,我們也可以對自己說些正向的語言,為了避免認知失調,或許可以漸漸的變成那個樣子喔。


※最好的知己是個Podcast節目,Apple Podcast、Spotify、Firstory上皆可收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最好的知己
9會員
108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最好的知己的其他內容
2025/02/21
醫院的任務不只是救人,還得營利才能救更多人。 而外傷重症中心的硬傷,正是救越多人、賠越多錢,因為要動用非常多資源。 所以當白江赫(白教授)做的事情,無法為醫院帶來「實際可見」的收益時,所有人都想把他踢掉! 即便他醫術高明、救人心切,幫醫院的死亡率降了很多,在利益面前,也只被眾人稱為"瘋子"
Thumbnail
2025/02/21
醫院的任務不只是救人,還得營利才能救更多人。 而外傷重症中心的硬傷,正是救越多人、賠越多錢,因為要動用非常多資源。 所以當白江赫(白教授)做的事情,無法為醫院帶來「實際可見」的收益時,所有人都想把他踢掉! 即便他醫術高明、救人心切,幫醫院的死亡率降了很多,在利益面前,也只被眾人稱為"瘋子"
Thumbnail
2025/02/07
朋友來找我訴苦。 :「昨天我爸媽又吵架了,唉~」 :『吵什麼啊?』 反正我爸最後說了一句: 「再吵我就打你!」 :『這麼誇張?你媽什麼反應?』 : 「當然覺得委屈啊!」 :『然後呢?』 : 「就沒有然後了...」
2025/02/07
朋友來找我訴苦。 :「昨天我爸媽又吵架了,唉~」 :『吵什麼啊?』 反正我爸最後說了一句: 「再吵我就打你!」 :『這麼誇張?你媽什麼反應?』 : 「當然覺得委屈啊!」 :『然後呢?』 : 「就沒有然後了...」
2024/12/27
在《永夜星河》中,我們重新思考愛的真正意義,不再偏重於兩性之間的依附或犧牲,而是強調愛自己、自我和解的重要性。 角色子期的成長過程讓我們明白,只有直視自己的脆弱,才能開始自我救贖,並在此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愛。
Thumbnail
2024/12/27
在《永夜星河》中,我們重新思考愛的真正意義,不再偏重於兩性之間的依附或犧牲,而是強調愛自己、自我和解的重要性。 角色子期的成長過程讓我們明白,只有直視自己的脆弱,才能開始自我救贖,並在此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有沒有在做決策時,只看到支持你現有想法的資訊,卻忽略了相反的證據,這可能導致思考偏誤,使你沒有全盤考量呢?你有沒有受到同儕的壓力或被集體思維的影響,而忘了自己獨立思考,導致在沒有充分思考的情況下,跟隨大多數人的決策,忽略了其他可能的選擇呢?
Thumbnail
你有沒有在做決策時,只看到支持你現有想法的資訊,卻忽略了相反的證據,這可能導致思考偏誤,使你沒有全盤考量呢?你有沒有受到同儕的壓力或被集體思維的影響,而忘了自己獨立思考,導致在沒有充分思考的情況下,跟隨大多數人的決策,忽略了其他可能的選擇呢?
Thumbnail
工程師環遊世界的書,給我很大的激勵,當時就是這本書,讓我訂下人生旅遊目標,把馬丘比丘 和 PCT (太平洋屋脊步道) 列入人生清單。 雖然更魯蛇的我,到現在來出國都沒有過,不過倒是沒想到 竟然先徒步環島了,這也可以說是為以後的 西班牙朝聖之路、PCT 先做練習吧~~~~~
Thumbnail
工程師環遊世界的書,給我很大的激勵,當時就是這本書,讓我訂下人生旅遊目標,把馬丘比丘 和 PCT (太平洋屋脊步道) 列入人生清單。 雖然更魯蛇的我,到現在來出國都沒有過,不過倒是沒想到 竟然先徒步環島了,這也可以說是為以後的 西班牙朝聖之路、PCT 先做練習吧~~~~~
Thumbnail
學會如何控制情緒,冷靜地處理情緒,讓你不做被洗腦的聰明人。
Thumbnail
學會如何控制情緒,冷靜地處理情緒,讓你不做被洗腦的聰明人。
Thumbnail
我一開始沒想過 有那麼多事情違反常理 我會發現是因為 我每次無聊在思考事情邏輯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 跟其他人想法 不是略有不同 是...不同 所以 我想來一項一項列出來 記錄下來 到底有多少邏輯 跟一般"常理"不同 我自己也很好奇 1. 想提升工作技能 未必代表"只"提升工作能力 我覺得這是一
Thumbnail
我一開始沒想過 有那麼多事情違反常理 我會發現是因為 我每次無聊在思考事情邏輯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 跟其他人想法 不是略有不同 是...不同 所以 我想來一項一項列出來 記錄下來 到底有多少邏輯 跟一般"常理"不同 我自己也很好奇 1. 想提升工作技能 未必代表"只"提升工作能力 我覺得這是一
Thumbnail
嘿 大家好 我是小飛 各位有想過,我們的思考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嗎?又或者我們如何做出決定呢?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心理學家 — 康納曼在他的著作《快思慢想》中,將思考歸納為兩種模式: 第一種:系統一,又被稱為快思,思考快速且不費力,但多為直覺,思考比較不周全。 第二種:系統二,又被稱為慢想,需要經過深
Thumbnail
嘿 大家好 我是小飛 各位有想過,我們的思考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嗎?又或者我們如何做出決定呢?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心理學家 — 康納曼在他的著作《快思慢想》中,將思考歸納為兩種模式: 第一種:系統一,又被稱為快思,思考快速且不費力,但多為直覺,思考比較不周全。 第二種:系統二,又被稱為慢想,需要經過深
Thumbnail
《正面思考的假象》書名聽起來像是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樂觀」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像是:為什麼明明股票一直虧損,卻還是勇敢買下去?為什麼離婚率居高不下,但新婚佳偶都相信自己是打敗數據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平均的人好?這一切不是我們天生喜歡跟命運作對,而是跟我們的大腦構造有關。
Thumbnail
《正面思考的假象》書名聽起來像是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樂觀」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像是:為什麼明明股票一直虧損,卻還是勇敢買下去?為什麼離婚率居高不下,但新婚佳偶都相信自己是打敗數據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平均的人好?這一切不是我們天生喜歡跟命運作對,而是跟我們的大腦構造有關。
Thumbnail
最近看了本書英文名叫做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文名則叫做快思慢想(覺得中文書名取的非常巧妙,把這本書的精髓一語道破),書中用心理學解釋了很多商業社會中無法用經濟學解釋的現象,讓我對工作上很多現象有了新的體悟 ..............
Thumbnail
最近看了本書英文名叫做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文名則叫做快思慢想(覺得中文書名取的非常巧妙,把這本書的精髓一語道破),書中用心理學解釋了很多商業社會中無法用經濟學解釋的現象,讓我對工作上很多現象有了新的體悟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