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導致濁水漂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就在《濁水漂流》正式上映當日,我急不及待前往觀賞這套期待已久的電影。
《濁水漂流》電影宣傳海報
相信有不少人都應該知道,《濁水漂流》是根據2012年深水埗露宿者因城市發展被強行掃蕩的事件改編(1)。雖然這件事只是冰山一角,但無論事件本身還是這套電影,都揭示了露宿者一直以來所面對的不足為外人道的困境。因為各種原因,四處流浪,居無定所,顛沛流離。因為無法靠自己覓得工作,拾荒、討乞成為他們的日常,在極端情況下甚至鋌而走險。在電影中,大勝與阿木,為了維持自己與其他宿友的基本生活,不惜在街上偷走放在小店門口的貨物。亦有些宿友,長年染上毒癮,主角輝哥在出獄後,就算一度參與戒毒計劃,並勸過其他宿友別沾上毒癮,他本人最終還是因為其他原因,敵不過毒品的誘惑。因為逃離越戰到香港,卻因為犯法鋃鐺入獄的老爺,出獄後以來一直視金魚缸與裏面的魚兒為自己的心靈寄託。他心中一直惦掛著自己那身在外國的兒子,在一次視像通話過後,父子從此永遠無法再見面。
這一眾露宿者,長年都與環境、社會及命運搏鬥。作為露宿者的輝哥口中所說,「深水埗本來就是窮人的居住地」,這點其實從我讀書時期早就知道。那裏唐樓林立,到處都有劏房甚至籠屋的足跡,居民平均收入偏低,他們的生活狀況亦可想而知。隨著那裏陸續發展高尚住宅項目,舊區重建,在無止境等待政府賠償及安置,卻久久得不到進一步消息下,加上各種不同原因,一些舊區的居民被逼流落街頭,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群露宿者,生活長期得不到法律保障,又徘徊在「就算於公共空間露宿沒被指犯法,卻又會被以各種隨時成為『犯法』的理由驅趕」之間,然則他們一直被世俗歧視及嫌棄;儘管面對遭粗暴驅趕,甚至連僅有的私人財物都被強行充公,都只能默默忍受目送,無從反抗,就算透過民事訴訟,除了有機會獲得微薄賠償,就得不到政府的道歉,更遑論他們日後仍然要繼續與命運搏鬥。他們正是社會中只有被不斷剝削,沒有實際話語權的弱勢社群,要爭取公義,距離似乎比一般人還要遠……
「明明自己有得選擇,為何偏要選擇這條令自己慘情的道路?」這句說話不禁令我有點唏噓。如果我們有得選擇,有誰不想安分守己地度過平凡的日子? 可惜的是,一個極權政府偏要將我們逼往絕路。到底誰導致濁水漂流? 真正的濁水其實是指哪一方?
《濁水漂流》在我而言是一套誠意度相當高的電影,就算沒誇張的暴力場面,整體的描寫相當平實,當中每一個角色的演繹更能夠赤裸揭示社會的陰暗面,的確值得推介給普羅大眾觀看。要是因為粗口橫飛,甚至控訴政府不公義而被列為三級片,未免對該電影太不公平。
題外話:一看到露宿者這議題,我驀地想起自己最近幾乎看完的《好城市》。當中提及到美國西雅圖有民間團體出版了一份名為《Real Change》,針對貧窮議題發聲的民間週報,安排一些街上的拾荒者及露宿者等以$1美金售賣給大眾,每份週報可以賺取65分錢。儘管只賺取微薄的收入,但足以令這群弱勢社群獲得應有的尊嚴,同時亦能夠藉以向大眾宣傳關注社會上的弱勢階層,不失為一件有意義的工作。這種方式,其後亦陸續有其他文明的國家效法及跟隨。其實香港亦可以效法這種方式,倒是只有靠民間團體推動。
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蒼穹下》這套電影,講述了一位積犯釋囚如何面對重投社會時的各種波折。實際上,電影所描述的,在現實中又是否如此簡單?
「Big Brother」是否真的猶如便利店一樣,總有一個在自己左近?
電影《毒水曝光》除了宣揚環保訊息,亦反映捍衛真相的重要......
不幸地,《被消失的公義》再次在香港重演......
到底防疫系統是真的以抗疫作主要出發點,還是實行現實版《白金數據》計劃?
《當《虛假的共犯》現象是現實中的照妖鏡……》 在今時今日的社會,捍衛第四權的道路已經愈來愈艱澀。因為,第四權隨時因為其他因素而變質,甚至淪喪……
《東京蒼穹下》這套電影,講述了一位積犯釋囚如何面對重投社會時的各種波折。實際上,電影所描述的,在現實中又是否如此簡單?
「Big Brother」是否真的猶如便利店一樣,總有一個在自己左近?
電影《毒水曝光》除了宣揚環保訊息,亦反映捍衛真相的重要......
不幸地,《被消失的公義》再次在香港重演......
到底防疫系統是真的以抗疫作主要出發點,還是實行現實版《白金數據》計劃?
《當《虛假的共犯》現象是現實中的照妖鏡……》 在今時今日的社會,捍衛第四權的道路已經愈來愈艱澀。因為,第四權隨時因為其他因素而變質,甚至淪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作者︰程諾 一、導言 導演李相日早於《惡人》與《怒》中,已顯露對社會邊緣者的關注,2022 年推出的《流浪之月》,同樣離不開相關內容。這部電影,改編自凪良汐同名小說。一直以來,凪良汐以筆觸細腻見稱,並喜以男性同性愛為題。她於 2019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流浪的月》(註1),看似敘述不一樣的故事,
Thumbnail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首看改編自凪良汐同名長篇小說的電影《流浪的月》,有點消化不良,買回DVD一看再看,終於能沉澱思緒。影像有時比文字更難消化,故事涉及的「少數族群」際遇正反映人類社會的偽善,面對特殊差異時,經常會以「善良話語」掩飾自負與無知,為當事人帶來二次傷害。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旅人說:「哪有不想回頭的浪子,可是...岸在哪裡?」 這句話,是我進監獄服務時,在某次團體中一位學員講的話,短短的幾個字卻化為許多尖銳的針戳進我的心,酸酸刺刺痛痛的;而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家族極道物語》,使我回想起當時的話及感受。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選擇奉公守法、安穩過一生,有些人則鋌而走險,盤旋於利益和良知間;出於選擇,有的則出於無奈。而於2023年上映的韓國電影《神鬼海底撈》便講述了一段為生存而被迫從事非法事業的故事,故事背景發生於1970年代的韓國小漁村,隨著經濟發展,工業廢水的排放,海中生物出現痛痛病而逐漸死去,那些仰賴漁獲而
Thumbnail
獨念海之大,願隨天與行。——范伯子     浪海拍擊,洶湧、吞噬,而使人怖畏!……為了逃避戰火、砲彈、血洗與屠戮,無數人類寧可一賭滄海,將性命與希望,拋擲於囚獈、簡陋的「難民船」中(此所謂「難民船」,也不過就是纖薄的橡皮艇和破舊的小漁船罷了)……書寫此際,近一個多月來,難民潮襲捲了歐陸,震撼了世界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作者︰程諾 一、導言 導演李相日早於《惡人》與《怒》中,已顯露對社會邊緣者的關注,2022 年推出的《流浪之月》,同樣離不開相關內容。這部電影,改編自凪良汐同名小說。一直以來,凪良汐以筆觸細腻見稱,並喜以男性同性愛為題。她於 2019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流浪的月》(註1),看似敘述不一樣的故事,
Thumbnail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首看改編自凪良汐同名長篇小說的電影《流浪的月》,有點消化不良,買回DVD一看再看,終於能沉澱思緒。影像有時比文字更難消化,故事涉及的「少數族群」際遇正反映人類社會的偽善,面對特殊差異時,經常會以「善良話語」掩飾自負與無知,為當事人帶來二次傷害。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旅人說:「哪有不想回頭的浪子,可是...岸在哪裡?」 這句話,是我進監獄服務時,在某次團體中一位學員講的話,短短的幾個字卻化為許多尖銳的針戳進我的心,酸酸刺刺痛痛的;而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家族極道物語》,使我回想起當時的話及感受。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選擇奉公守法、安穩過一生,有些人則鋌而走險,盤旋於利益和良知間;出於選擇,有的則出於無奈。而於2023年上映的韓國電影《神鬼海底撈》便講述了一段為生存而被迫從事非法事業的故事,故事背景發生於1970年代的韓國小漁村,隨著經濟發展,工業廢水的排放,海中生物出現痛痛病而逐漸死去,那些仰賴漁獲而
Thumbnail
獨念海之大,願隨天與行。——范伯子     浪海拍擊,洶湧、吞噬,而使人怖畏!……為了逃避戰火、砲彈、血洗與屠戮,無數人類寧可一賭滄海,將性命與希望,拋擲於囚獈、簡陋的「難民船」中(此所謂「難民船」,也不過就是纖薄的橡皮艇和破舊的小漁船罷了)……書寫此際,近一個多月來,難民潮襲捲了歐陸,震撼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