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兒童版《公禱書》給我的啟蒙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作為次級禱告,耶穌禱文在思想層面的特質尤其顯著,繼承始於五世紀的屬靈操練觀念,有扎實的東正教靈修學基礎;更獲得西方教會的肯定,天主教教理透過新約聖經,闡述禱文的聖經神學內涵。《公禱書》則在教會生活層面,塑造普世聖公宗基督徒的崇拜生活,讓不同年紀、種族、文化、神學知識、屬靈成熟度的會友,藉著穩定一致、非個人化(有公共意味)的禱文、禮儀、詩篇等,靈命漸漸成長。

雖然我父母是基督徒,且從小在教會長大,但我真正有意識地學習禱告的地方,是童年時期就讀的聖公會小學。母校歷史超過一百四十年,算是那地區的第一志願。承襲教會辦學傳統和殖民地色彩,小男生冬天上課,無論天氣有多冷,也只能穿西裝短褲,上身穿厚重但不擋風的西裝外套。上課前進行早會,我們睡眼惺忪、萬分不情願地在禮堂列隊。禮堂是三面牆構成的開放式空間,乾燥的冬季季風從沒有牆的一面灌進來,倒帶來一點提神作用。早會開始,宗教主任在台上指示我們打開《崇拜手冊》――拿在小學生手上有點累贅的手冊,封面白色底中間是醒目的彩色塊;裡面是單色、設計死板的詩歌譜、啟應敬拜禱文、主題式禱文。

打開手冊,我們先唱一首西方原創、二十世紀初翻譯成華文歌詞的詩歌(歌詞的白話文對小學生而言像文言文),然後翻到啟應禱文。所謂「啟應」,就是照著手冊內容,一字一句地唸,老師唸「啟」的部分,同學唸「應」的部分。我們覺得這比唱詩歌輕鬆多了,不是唸「我們讚美你」,就是「我們感謝你」,或「我們懇求你」。最後,配合當時的教會節期、華人傳統節日,或學校行事曆,老師會選擇一段禱文,例如聖誕節禱文、農曆新年禱文,或為預備期末考試的禱文。我們乖乖地照本宣科,然後早會結束,魚貫前往教室。

受到《崇拜手冊》的潛移默化,禱告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充滿「儀式感」的:穿著整齊制服,服從老師指示,齊聲誦讀禱文。群體響亮的禱聲在禮堂迴盪,從我聲帶振動出來的一句「我們讚美你」雖微不足道,但幾百位同學齊聲共鳴,簡單的禱文彷彿添上形體、更有分量 。群體的儀式和力量,讓我感覺禱告比我自身的存在更實在,比我所處的日常空間更廣闊。第二個印象,禱告是神聖的空間,與世俗空間有別。翻開《崇拜手冊》的一刻(雖然行禮如儀般),我意識到自己跨過門檻,進入一個由神學和經文所構造的神聖空間:上帝創造的浩瀚世界,取代因為背單字比不上鄰座同學而耿耿於懷的內心小劇場;耶穌十架上的救恩和饒恕,取代小學生之間剪不斷的稚氣恩怨。聖經經文所構築的神聖空間更豐富多元:箴言的智慧訓誡、先知書澎湃的宗教情感、保羅書信的信徒生活守則等,在在提醒我,神聖與世俗有別,我作為基督徒的身分與非基督徒有別。和合本聖經的用字、語氣,對小學生而言毫不親切,用粵語唸出來有一本正經的喜感;某些經文配上曲,用粵語唱出來的時候像髒話的諧音,把人小鬼大的同學逗樂。雖然如此,經過小學六年的耳濡目染,聖經的修辭形成我禱告最親切自在的修辭。後來長大,在教會聽到說基督徒應該分別為聖,是「神聖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彼前二9),我直接聯想到的畫面,是禱告的神聖空間。

《禱告:宗教歷史與心理學研究》把禱告簡單區分為原始禱告和次級禱告。原始禱告是個純粹心智現象,是靈魂單純、自發的說話,直接表達靈魂原始且深刻的經驗;次級禱告則是對活生生禱告經驗的模仿或被塑造。(頁354)套用到我和妻子關於聖餐禱告方式的爭論,我所參考禮儀手冊的禱文屬於次級禱告,而童年在學校禱告的經歷,造就我對於次級禱告的肯定,並質疑妻子的原始禱告「言不及義、辭彙貧乏,神學亂七八糟」。相反,妻子在聖餐禮當中的禱告,是原始禱告,她也比較肯定原始禱告,認為我的次級禱告「機械式、生硬嚴肅,一點溫度都沒有」。問題是,誰對誰錯?原始禱告和次級禱告孰優孰劣?海勒在《禱告:宗教歷史與心理學研究》比較原始禱告和次級禱告,沒有把兩者對立,也沒有區分對錯優劣,反而指出兩者對於幫助我們認識禱告的本質,各有不同角色。畢竟我和妻子的爭論,大概是意氣之爭,即興的原始禱告可以是言辭精準、神學正確的,照本宣科的次級禱告,也可以承載真摯的屬靈情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K傳道神學社科通識課
55會員
133內容數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2025/04/28
我們可以參考傅士德的建議,在居所為自己設計一個獨處與安靜的角落,也許是房間掛了聖經經文的一面牆,或者是放著聖經和十字架的書桌,定時在那裡禱告、讀經、安靜。我們也可以規畫定期退修,例如像傅士德建議一年四次,用上半天的時間,在主面前安靜,省察自己生命景況,尋求上帝的引領,校正人生方向。
Thumbnail
2025/04/28
我們可以參考傅士德的建議,在居所為自己設計一個獨處與安靜的角落,也許是房間掛了聖經經文的一面牆,或者是放著聖經和十字架的書桌,定時在那裡禱告、讀經、安靜。我們也可以規畫定期退修,例如像傅士德建議一年四次,用上半天的時間,在主面前安靜,省察自己生命景況,尋求上帝的引領,校正人生方向。
Thumbnail
2025/04/21
我們可以參考以上馬可福音所記載耶穌獨處與安靜的典範。當我們處於別人給我們的期待、壓力之下,也許就是我們抽身出來、獨處與安靜之時。在此期間,我們可以透過禱告,察驗自己現在的學業、事業、家庭,以及教會生活,正落在天國事工藍圖的哪一個位置上,正處於基督徒成聖旅途的哪一個階段中。
Thumbnail
2025/04/21
我們可以參考以上馬可福音所記載耶穌獨處與安靜的典範。當我們處於別人給我們的期待、壓力之下,也許就是我們抽身出來、獨處與安靜之時。在此期間,我們可以透過禱告,察驗自己現在的學業、事業、家庭,以及教會生活,正落在天國事工藍圖的哪一個位置上,正處於基督徒成聖旅途的哪一個階段中。
Thumbnail
2025/04/14
尤蘭諾與丈夫在書中提醒我們,主耶穌親身示範如何順服上帝的旨意(而不是己意)、與恐懼共存(而不是逃避)。我們能夠做的是禱告,讓己意趨近上帝的旨意,把恐懼交託予祂。
Thumbnail
2025/04/14
尤蘭諾與丈夫在書中提醒我們,主耶穌親身示範如何順服上帝的旨意(而不是己意)、與恐懼共存(而不是逃避)。我們能夠做的是禱告,讓己意趨近上帝的旨意,把恐懼交託予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公禱書》在教會生活層面,塑造普世聖公宗基督徒的崇拜生活,讓不同年紀、種族、文化、神學知識、屬靈成熟度的會友,藉著穩定一致、非個人化(有公共意味)的禱文、禮儀、詩篇等,靈命漸漸成長。
Thumbnail
《公禱書》在教會生活層面,塑造普世聖公宗基督徒的崇拜生活,讓不同年紀、種族、文化、神學知識、屬靈成熟度的會友,藉著穩定一致、非個人化(有公共意味)的禱文、禮儀、詩篇等,靈命漸漸成長。
Thumbnail
前言 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題, 是針對在教會中有關司會的音樂服事經驗談。 無論是你想了解、正在學習或已在教會司會的人, 都可以提供給你一些幫助或是參考. 一、什麼是司會? 廣義定義: 在整場主日禮拜的流程中擔任帶領者(主領) 狹義定義: 帶領會眾用詩歌來敬拜親近神(又稱領唱或帶敬拜
Thumbnail
前言 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題, 是針對在教會中有關司會的音樂服事經驗談。 無論是你想了解、正在學習或已在教會司會的人, 都可以提供給你一些幫助或是參考. 一、什麼是司會? 廣義定義: 在整場主日禮拜的流程中擔任帶領者(主領) 狹義定義: 帶領會眾用詩歌來敬拜親近神(又稱領唱或帶敬拜
Thumbnail
Ad te, Dómine, levávi ánimam meam.  上主,我向祢把我的心舉起 
Thumbnail
Ad te, Dómine, levávi ánimam meam.  上主,我向祢把我的心舉起 
Thumbnail
 Initium sapientiae timor Domini  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始  聖詠百十10 
Thumbnail
 Initium sapientiae timor Domini  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始  聖詠百十10 
Thumbnail
Sweet Hour of Prayer 禱告良辰 中文版本+羅馬拼音 1) 禱告良辰 禱告良辰 Dǎogào liángchén dǎogào liángchén 在此我將世慮推辭 zài cǐ wǒ jiāng shì lǜ tuīcí 我今俯伏天父座前 w
Thumbnail
Sweet Hour of Prayer 禱告良辰 中文版本+羅馬拼音 1) 禱告良辰 禱告良辰 Dǎogào liángchén dǎogào liángchén 在此我將世慮推辭 zài cǐ wǒ jiāng shì lǜ tuīcí 我今俯伏天父座前 w
Thumbnail
一名曾在天主教堂長大的人,雖然曾經對離開教會懷有憧憬,但卻在多年後重回教會。他重新翻閱聖經,對聖經記載的內容充滿好奇,決定從聖瑪竇福音作為切入點來探索聖經的題材。
Thumbnail
一名曾在天主教堂長大的人,雖然曾經對離開教會懷有憧憬,但卻在多年後重回教會。他重新翻閱聖經,對聖經記載的內容充滿好奇,決定從聖瑪竇福音作為切入點來探索聖經的題材。
Thumbnail
閲讀了《雙翼展翅上騰的健康教會》〔激勵人心的崇拜 〕〔充滿熱忱的靈性 〕兩個章節之後,對於教會的崇拜,以及如何建立充滿熱誠的靈性,有了全新的認識。
Thumbnail
閲讀了《雙翼展翅上騰的健康教會》〔激勵人心的崇拜 〕〔充滿熱忱的靈性 〕兩個章節之後,對於教會的崇拜,以及如何建立充滿熱誠的靈性,有了全新的認識。
Thumbnail
主顯節後第三主日的專用經文    
Thumbnail
主顯節後第三主日的專用經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