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出師表〉:諸葛亮教你如何任用私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知道標題很驚悚,但卻是事實!
  以往我們總囿於傳統對諸葛亮忠君愛國以及《三國演義》鞠躬盡瘁的形象,然而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無法盡善盡美。因此,這次就從高中國文課本選文〈出師表〉第三段,找出證據,加以說明。
  至於寫作呢?就埋個伏筆,讓大家繼續看下去......



來源:網路圖片

來源:網路圖片

一、我們犯了「確認偏誤」的毛病

  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曾引用安子順之說:「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不孝,讀韓愈〈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不慈。」諸葛亮〈出師表〉、李密〈陳情表〉、韓愈〈祭十二郎文〉不愧為中國三大抒情文之作。

  以上說法想必大家不陌生,常常出現在老師的上課補充或者參考書。不過,姑且不論這段話只是謝枋得的讀書筆記,重點是他還引用別人(安子順)的看法,不是自己的見解!結果竟然讓後代莘莘學子受害(笑~

  坦白說,謝枋得是誰?安子順是誰?不知道吧!是啊!比起李白與杜甫、韓愈與柳宗元,他們一點都不重要。

  問題來了,為何會變成我們常見的補充資料呢?

  我以為重點在「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不忠」,裡面的「忠」字。

  是為了與國文課本作者欄的孔明相互輝映,共同營造出忠君愛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要救百姓於水火,要使天下不再生靈塗炭......(喴~夠了!

  換言之,就是創造出諸葛亮鞠躬盡瘁,忠貞不二的愛國形象,如此而已。

  然後呢?我們就不知不覺犯了心理學上「確認偏誤」的毛病。有關確認偏誤的解釋,且看維基百科:

是個人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設的趨勢,這種偏見尤其顯見於帶有強烈情緒的問題和傳統觀念上。

  很拗口嗎?白話文一點:「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例如我們常常會相信跟我們立場一致的人,也就造成「同溫層現象」,不同政黨的支持者,很難彼此說服,就是這個緣故。大家不要覺得聰明如諸葛亮,怎麼會犯這種低級的錯誤,很抱歉,行為經濟學家Olivier Sibony《不當決策:行為經濟學大師教你避開人性偏誤》研究指出,這種偏誤現象無關乎智力。

  因此,諸葛亮大公無私,公正廉明,戮力從公(好了!再說下去都快變包公了~)的形象,深植心中,我們便會以這個被塑造出來的形象,解讀〈出師表〉。

二、諸葛亮用人的缺失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出師表〉第三段。給大家看一下原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 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這一段大家都知道寫的是「親賢遠佞」,親近賢臣,遠離小人,於是孔明開始推薦人選給劉禪,真是展現一位老臣,為國為民,竭盡心力,苦口婆心的一面。然而,真相呢?

  重點就在這裡。

  我們把人才羅列一下:「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侍中(郭攸之、費禕)、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有看出重點嗎?

  我猜沒有,你們可以查查相關資料後,再歸納一下:

  1. 郭攸之,南陽人
  2. 費禕,江夏人
  3. 董允,南郡人,原劉璋部下
  4. 向寵,襄陽人
  5. 陳震,南陽人
  6. 張裔,成都人
  7. 蔣琬,零陵人

  這下總該發現了吧!

  郭攸之、陳震,南陽人,〈出師表〉第四段孔明自己說:「躬耕於南陽」,原來是諸葛亮同鄉。而南陽、江夏、襄陽、零陵、南郡,均屬荊州,換言之,郭攸之、費禕、向寵、陳震、蔣琬、董允跟孔明都是荊州人,人不親,土親!

  我稍微說明一下,當年蜀漢集團內部,其實分為四派:

  1. 元老派(蜀漢尚未建立前,一直跟在劉備身邊的),代表人物有:關羽、張飛、趙雲等。劉備崛起於荊州,經營多年,頗有人脈,故此派與荊州派較為親近。不過在北伐的此刻,幾乎已凋零殆盡。
  2. 荊州派(主要組成份子為荊州人),代表人物有:諸葛亮、郭攸之、費禕、陳震、蔣琬、馬謖,最受重用。
  3. 東州派(當年隨著劉焉、劉璋來到益州的將士或其部下),代表人物有:董允、李嚴、法正。他們是迎劉備入蜀取益州的重要人士,也為劉備倚重。是故白帝城託孤時,除了諸葛亮外,另一位便是李嚴,只是他向來與諸葛亮不合。不過董允、張裔卻與孔明親近。
  4. 益州派(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代表人物有張裔、王平、譙周,不過不受重用。劉焉、劉璋時期被東州派打壓,劉備入蜀後,又為荊州派壓制,無法取得較高的權位。

  由這裡可以發現,諸葛亮用人明顯是偏向自己的荊州派,東州、益州派則推薦與自己關係不錯的董允、張裔。

  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合稱「蜀漢四相」,蔣琬、費禕、董允先後繼承諸葛亮丞相的職位或權責,荊州派佔了四分之三,東州派僅有一席,益州派甚至不在名單內。費禕、陳震更是當年諸葛亮派去東吳和談、拉攏「孫劉聯盟(實現隆中對)」的外交官。可見諸葛亮推薦的人才,基本上與其政治理念或想法是比較雷同的。

  身為人數最多的當地人益州派,反而被冷落了,幾乎不在推薦名單上。例如當年街亭之戰,至關重要,萬一失守,北伐定會功敗垂成,可是諸葛亮竟不是挑選最有作戰經驗的益州派王平,而是任命同為荊州派愛將的馬謖防守街亭,初出茅廬,毫無作戰經驗,直接當主帥,反而王平只是他的副將,難怪最後失守,眾人兵荒馬亂,只有他王平鳴鼓自守,使張郃懷疑漢軍有伏兵不作追擊,完美撤退。再如當年曹爽率十多萬步騎攻向漢川,前鋒已到達駱谷。當時王平守禦漢中,守兵不滿三萬,即使是諸葛亮軍事上的繼承人姜維,都打算退兵,可王平他老兄卻利用漢中崎嶇地貌優勢,成功阻止敵軍來犯,個人覺得他「蜀漢防守王」,當之無愧。

  由此可知,諸葛亮印證〈出師表〉第四段所言:「先帝知臣謹慎」,一位謹慎的人,行事作風上相對保守,反映在用人上,或者是選拔人才上,一定是任用自己熟知、能夠掌握的自己人,這是他的一大缺失。無怪乎《三國志》作者陳壽對他的評語是:「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確實無法審時度勢,通權達變能力不足。

三、諸葛亮如何培養私人勢力

  既然想要任用自己人,卻又不被發現,怎麼辦呢?個人以為:「名正言順,大公無私。」

  怎麼說呢?仔細看完〈出師表〉第三段的句式後,會發現有點雷同。沒錯!諸葛亮推薦文臣、武將方式,有一定的套路。大抵不出:

人名+品德+背書+作用  

  我們先來看文臣部分:「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這是提出推薦的人名。「此皆良實,志慮忠純」說明他們的品行。「是以先帝 簡拔以遺陛下」把先帝劉備拉出來背書,有問題問你死去的爸爸奧斯卡影帝漢中王,不關我的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闡釋任用他們的好處。

  至於武將部分也是按此邏輯操作:「將軍向寵」先告訴你誰是我推薦的人,岔題一下,這個人如果真的好棒棒,為何不帶去北伐?又何以關於他的歷史資料這麼少?「性行淑均」一樣德行優良。「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這裡孔明更厲害了,除了把織席販履之徒兼中山靖王之後的劉玄德當墊背外,更說是大家一起討論,一致推舉向寵擔任中部督的,不是我孔明的意思喔(明明就是)。「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按照慣例陳述任用我推薦的人會有什麼好處。(感覺像在賄賂~咦

  好啦!大家有發現了吧!簡言之,諸葛村夫最主要就是把劉禪(阿斗)的爸爸抬出來背書,有種你就違逆先帝,有種你就嗆你老爸,有種你就觀落陰把長臂猿大耳賊劉備請出來啊!甩鍋甩得相當徹底,佩服佩服。

  這就是我說諸葛亮假先帝之名,行培植私人勢力之實,真是「名正言順,大公無私」。

四、竟然可以運用在寫作!

  講完負面的,該說說好的一面。

  如果把諸葛亮這套推薦私人的寫作公式學起來,將來運用在寫推薦信函、面試的自我介紹、大學推甄自傳,都相當有用喔!

  再複習一下推薦人才的公式:「人名+品德+背書+作用」。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要寫推薦信,你可以這麼寫:

  1. 推薦的人是誰,像諸葛村夫一樣寫出職稱,證明他的偉大與厲害,例如昭烈皇帝兼摔兒男
  2. 說說他有什麼個性上的優點,例如遲到早退、使命必達(慣老闆愛的奴役性格)
  3. 有沒有得過什麼獎項,有沒有考取什麼專業執照,例如曾經當過志工可以先打疫苗
  4. 加入公司或團隊後,會有什麼貢獻、生產力、好處,例如可以幫老闆擋酒  

  如果是口頭自我介紹與自傳書寫,你可以拋開以往身高、血型、星座、體重、家庭成員等無關緊要的介紹,直指核心:

  1. 自己的大名,如果是學生,不建議加上職稱,你的稱號對教授們來說,都不夠偉大,就省省,別丟人現眼
  2. 個性上的優點,最好是普遍性的,這樣能夠適用在各個科系,不用每次推不同科系就重寫,例如責任感,不論是就讀哪個科系,這應該都是教授們喜歡的人格特質
  3. 如果說上一段個性是主觀的撰寫,這一段就是客觀的呈現。有沒有幹部經歷、相關獎狀、證照、服務學習等經驗,一方面印證上段所言不假,二來證明自己適合就讀此科系
  4. 我希望在這個科系培養什麼能力,以應用所學,完成自我,甚至回饋社會。

五、結論

  我個人以為〈出師表〉第三段寫得相當精采,讓人看到諸葛亮培養私人勢力卻又不著痕跡的謹慎個性,同時我們也得向他學習,將這個寫作公式運用在自己實際的生活中,我覺得這是讀古文最大的收穫,與大家分享。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育界走跳的沙龍
346會員
104內容數
國文課大家都上過,國文課本大家都讀過,但你真的有讀懂嗎?或者說你讀的到底是作者要告訴你的資訊?還是編者要你知道的訊息?又或者是國文老師要教你的東西?大家常說求學時最廢的科目就是國文了?真的是如此嗎?這此你可以找到對課文不同的詮釋以及生活上的應用。
2025/04/21
本文提供高中生作文教學,以廖鴻基〈鬼頭刀〉為例,講解並演練散文寫作中「情境法」的技巧,包括時間推移、情境呼應、心境轉變等,並輔以登山、旅行、跑步等主題的範例,最後分析一篇關於大隊接力的例文,說明情境法的運用,並提出改進建議。
Thumbnail
2025/04/21
本文提供高中生作文教學,以廖鴻基〈鬼頭刀〉為例,講解並演練散文寫作中「情境法」的技巧,包括時間推移、情境呼應、心境轉變等,並輔以登山、旅行、跑步等主題的範例,最後分析一篇關於大隊接力的例文,說明情境法的運用,並提出改進建議。
Thumbnail
2025/04/08
從經典選文〈劉姥姥進大觀園〉中,探討劉姥姥展現的三個理財智慧:一、有錢人並非如想像中豪奢,節儉才是致富關鍵;二、計算「真正時薪」,評估消費價值;三、區分消費層次(想要、需要、必要),避免衝動消費。本文並以現代案例佐證,提供實用理財技巧。
Thumbnail
2025/04/08
從經典選文〈劉姥姥進大觀園〉中,探討劉姥姥展現的三個理財智慧:一、有錢人並非如想像中豪奢,節儉才是致富關鍵;二、計算「真正時薪」,評估消費價值;三、區分消費層次(想要、需要、必要),避免衝動消費。本文並以現代案例佐證,提供實用理財技巧。
Thumbnail
2025/03/06
這部2018年中國電影巧妙運用重複技巧,透過對比手法刻畫角色轉變,值得深度欣賞。本文深入分析「老呂的橘子」與「程勇與曹斌互毆」兩個重複意象,闡述其象徵意義和劇情作用,並結合相關文學作品,如賴和的〈一桿稱仔〉、紅樓夢、〈馮諼客孟嘗君〉、〈虯髯客〉等,探討重複的文學技巧在電影與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Thumbnail
2025/03/06
這部2018年中國電影巧妙運用重複技巧,透過對比手法刻畫角色轉變,值得深度欣賞。本文深入分析「老呂的橘子」與「程勇與曹斌互毆」兩個重複意象,闡述其象徵意義和劇情作用,並結合相關文學作品,如賴和的〈一桿稱仔〉、紅樓夢、〈馮諼客孟嘗君〉、〈虯髯客〉等,探討重複的文學技巧在電影與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舉措之政,謂舉直措諸枉也。」 舉直的「舉」很好理解,舉用起用。 為什麼說「直」?孔子說過「以直報怨」嘛,你要起用的不是好的人,有德行的人,而是正直的人。 好壞賢能,本身有很多主觀性的判斷。同樣是說話很直,我們身為聽者會因為自己的情況去判斷好壞。 不要,諸葛亮的意思就是先不要判斷,是直男就先用了再說
Thumbnail
「舉措之政,謂舉直措諸枉也。」 舉直的「舉」很好理解,舉用起用。 為什麼說「直」?孔子說過「以直報怨」嘛,你要起用的不是好的人,有德行的人,而是正直的人。 好壞賢能,本身有很多主觀性的判斷。同樣是說話很直,我們身為聽者會因為自己的情況去判斷好壞。 不要,諸葛亮的意思就是先不要判斷,是直男就先用了再說
Thumbnail
納言篇很簡單,其實就是順著視聽篇,講究「廣納諫言」。 四個字就講完,諸葛亮為什麼要寫一篇? 就讓我們繼續來扮演諸葛亮的弟子吧!
Thumbnail
納言篇很簡單,其實就是順著視聽篇,講究「廣納諫言」。 四個字就講完,諸葛亮為什麼要寫一篇? 就讓我們繼續來扮演諸葛亮的弟子吧!
Thumbnail
諸葛亮如何從一個魏朝「劇賊」,轉變成兩晉值得效仿的偶像? 東漢末年分三國,最後的勝利者,是司馬家? 還是諸葛亮?
Thumbnail
諸葛亮如何從一個魏朝「劇賊」,轉變成兩晉值得效仿的偶像? 東漢末年分三國,最後的勝利者,是司馬家? 還是諸葛亮?
Thumbnail
是非成敗轉頭空的亂世之中,以盡己來回應自我生命的期待以及厚待我者的恩情,也不失為一種英雄的豪氣,若只以成敗論英雄則不免流於庸俗。若按照安子順讀〈出師表〉墮淚的原因在於忠的詮釋,忠不是忠義也非忠君,而是所謂的「盡己之謂忠」來回應自我與他人跟時局,才顯得悲壯,不流於悲哀。
Thumbnail
是非成敗轉頭空的亂世之中,以盡己來回應自我生命的期待以及厚待我者的恩情,也不失為一種英雄的豪氣,若只以成敗論英雄則不免流於庸俗。若按照安子順讀〈出師表〉墮淚的原因在於忠的詮釋,忠不是忠義也非忠君,而是所謂的「盡己之謂忠」來回應自我與他人跟時局,才顯得悲壯,不流於悲哀。
Thumbnail
✐ 當然是「躬耕於南陽」囉! (就是為了好好活到被劉備邀請, 必須努力種田養好自己唄) 上篇說到我為了想弄清楚 在三顧茅蘆以前諸葛亮究竟在做什麼 於是從機場書店買了本「諸葛亮傳」 瞬間就讀完的我 恍然大悟 關於那個「等待被邀請」的投射者策略 可說是隱去了一萬八千字的解說(並不是) – – – –
Thumbnail
✐ 當然是「躬耕於南陽」囉! (就是為了好好活到被劉備邀請, 必須努力種田養好自己唄) 上篇說到我為了想弄清楚 在三顧茅蘆以前諸葛亮究竟在做什麼 於是從機場書店買了本「諸葛亮傳」 瞬間就讀完的我 恍然大悟 關於那個「等待被邀請」的投射者策略 可說是隱去了一萬八千字的解說(並不是) – – – –
Thumbnail
✐ 好幾年前,我剛剛認識人類圖 對許多專有名詞都還停在課本、講義、「老師說」的認知 沒有太多屬於自己的觀察或體驗 隔年到蘇州出差 回程在機場無事可做就逛到機場書店 大量的簡體出版品看得我眼花撩亂 翻到一本全面解讀諸葛亮的專書 想到當時都用諸葛亮作為解釋投射者的樣本 就毫不猶豫的買了 – – – –
Thumbnail
✐ 好幾年前,我剛剛認識人類圖 對許多專有名詞都還停在課本、講義、「老師說」的認知 沒有太多屬於自己的觀察或體驗 隔年到蘇州出差 回程在機場無事可做就逛到機場書店 大量的簡體出版品看得我眼花撩亂 翻到一本全面解讀諸葛亮的專書 想到當時都用諸葛亮作為解釋投射者的樣本 就毫不猶豫的買了 – – – –
Thumbnail
三國志中,不管哪一國的記錄中,都有著叛臣大傳這個分類。 魏書在第二十八,以淮南三叛的領袖為主角,附帶鍾會鄧艾。 蜀書在第十,由劉備的兩個乾兒子開頭,終於魏延楊儀。 即使沒有一起看過蜀書篇章的朋友,只要對三國稍有了解,就會發現一個事實。 這些人雖然都被以「叛國罪」行刑,但他們並不是那麼罪證確鑿……
Thumbnail
三國志中,不管哪一國的記錄中,都有著叛臣大傳這個分類。 魏書在第二十八,以淮南三叛的領袖為主角,附帶鍾會鄧艾。 蜀書在第十,由劉備的兩個乾兒子開頭,終於魏延楊儀。 即使沒有一起看過蜀書篇章的朋友,只要對三國稍有了解,就會發現一個事實。 這些人雖然都被以「叛國罪」行刑,但他們並不是那麼罪證確鑿……
Thumbnail
為什麼《昭明文選》選了〈出師表〉呢? 昭明文選是南朝梁召明太子蕭統當主編,集合了文士們共同編輯的文選,這是目前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會被昭明文選選上的篇章,必須要能「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也就是要寫得有內涵又有文采,就像我們今天的大考作文一樣,必須能清楚地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而且能適當的運用流暢
Thumbnail
為什麼《昭明文選》選了〈出師表〉呢? 昭明文選是南朝梁召明太子蕭統當主編,集合了文士們共同編輯的文選,這是目前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會被昭明文選選上的篇章,必須要能「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也就是要寫得有內涵又有文采,就像我們今天的大考作文一樣,必須能清楚地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而且能適當的運用流暢
Thumbnail
  我知道標題很驚悚,但卻是事實!   以往我們總囿於傳統對諸葛亮忠君愛國以及《三國演義》鞠躬盡瘁的形象,然而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無法盡善盡美。因此,這次就從高中國文課本選文〈出師表〉第三段,找出證據,加以說明。   至於寫作呢?我就埋個伏筆,讓大家繼續看下去...... 一、
Thumbnail
  我知道標題很驚悚,但卻是事實!   以往我們總囿於傳統對諸葛亮忠君愛國以及《三國演義》鞠躬盡瘁的形象,然而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無法盡善盡美。因此,這次就從高中國文課本選文〈出師表〉第三段,找出證據,加以說明。   至於寫作呢?我就埋個伏筆,讓大家繼續看下去...... 一、
Thumbnail
對我來說,看三國是為了趙雲孔明才看的。好不容易熬到唐國強飾演的孔明初次登場時,我的小小少女心中滿是對「神仙哥哥」的讚嘆。 但後來我才知道,羅貫中你騙我!!!!
Thumbnail
對我來說,看三國是為了趙雲孔明才看的。好不容易熬到唐國強飾演的孔明初次登場時,我的小小少女心中滿是對「神仙哥哥」的讚嘆。 但後來我才知道,羅貫中你騙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