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021 曾子殺彘 出處:《韓非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曾子1之妻之2,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34,5反,為女殺6。」妻7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8與嬰兒910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11也;待父母而學也,聽父母之12,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13彘也。

注釋:
1. 曾子:曾參,孔子的學生。 2.市:市集、市場。 3.女:你,通「汝」。 4.還:回去。 5.顧:回頭。 6.彘:豬。 7.適:往、至。 8.特:只不過。 9.嬰兒:此指小孩。 10.戲:開玩笑。 11.知:智慧。 12.教:教導、教育。 13.烹:殺。

隨課練:
1文中,「子隨之而泣」是因為 ?
2曾子殺彘是為了?
3本文的主旨是?
4「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句中兩個「子」字,指的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咕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高繚仕1於晏子2,晏子逐3之,左右諫4曰:「高繚之事5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6,而逐之,其義7可乎?」晏子曰:「嬰仄陋8之人也,四維9之然後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10吾過11,是以逐之也。」  
   蠹魚1蝕書滿腹,龐然2自大,以為我天下飽學3之士也,遂昂頭天外,有不可一世之想。出外遊行,遇蜣螂4,蜣螂欺之;遇蠅虎5,蠅虎侮之。蠹魚忿6急,問人曰:「我滿腹詩書,自命7為天下通儒8,何侮我者之多也?」人笑之曰:「子雖自命為滿腹詩書,奈皆食而不化者,雖多何用?」  
   吳王浮1於江,登乎狙2之山,眾狙見之,恂然3棄而走4,逃於深蓁5。有一狙焉,委蛇6攫搔,見7巧乎王。王射之,敏給8搏9捷矢10。王命相者趨11射之,狙執死。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1汲2,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3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4。」有聞5而傳6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7。」國人道8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9,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謝太傅1寒雪日內集2,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3雪驟4,公欣然5曰:「白雪紛紛何所似6?」兄子胡兒7曰:「撒鹽空中差8可擬9。」兄女10曰:「未若11柳絮12因風起。」公大笑樂。     注釋: 1. 謝太傅:東晉名臣謝安,死後封贈為太傅,故世稱「謝太傅」。  2.內集:家庭聚會。 3.俄而
      郢1人有遺2燕3相國書4者,夜書5,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6而過7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  燕相受書而說8之,曰:「舉燭者,尚9明也;尚明也者,舉10賢而任11之。」燕相白12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高繚仕1於晏子2,晏子逐3之,左右諫4曰:「高繚之事5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6,而逐之,其義7可乎?」晏子曰:「嬰仄陋8之人也,四維9之然後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10吾過11,是以逐之也。」  
   蠹魚1蝕書滿腹,龐然2自大,以為我天下飽學3之士也,遂昂頭天外,有不可一世之想。出外遊行,遇蜣螂4,蜣螂欺之;遇蠅虎5,蠅虎侮之。蠹魚忿6急,問人曰:「我滿腹詩書,自命7為天下通儒8,何侮我者之多也?」人笑之曰:「子雖自命為滿腹詩書,奈皆食而不化者,雖多何用?」  
   吳王浮1於江,登乎狙2之山,眾狙見之,恂然3棄而走4,逃於深蓁5。有一狙焉,委蛇6攫搔,見7巧乎王。王射之,敏給8搏9捷矢10。王命相者趨11射之,狙執死。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1汲2,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3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4。」有聞5而傳6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7。」國人道8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9,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謝太傅1寒雪日內集2,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3雪驟4,公欣然5曰:「白雪紛紛何所似6?」兄子胡兒7曰:「撒鹽空中差8可擬9。」兄女10曰:「未若11柳絮12因風起。」公大笑樂。     注釋: 1. 謝太傅:東晉名臣謝安,死後封贈為太傅,故世稱「謝太傅」。  2.內集:家庭聚會。 3.俄而
      郢1人有遺2燕3相國書4者,夜書5,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6而過7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  燕相受書而說8之,曰:「舉燭者,尚9明也;尚明也者,舉10賢而任11之。」燕相白12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去,——先去向阿妧她賠不是去!」趙娘子見孫宜像丟了魂似地呆愣著,硬扯著她胳膊便要把人往薛妧跟前拽。   「......不要。」孫宜掙扎著,臉色越發陰沉。   「欸,——妳個沒心肝的臊丫頭,良心都餵狗喫了不是?這強脾氣是誰給妳的膽氣使得!」   「賊婆,有本事妳便打死我!薛
次生人演幼慈思考不亦樂乎⋯ 幼慈思考孕育人類未來光明,裡應加持,孩子王心法出現幼惡一說法,被奪去的善良也可以學習,演化愛的政策是有效的。嗔恚教育反常是孕育幼惡的根源。 點覺一:要教育幼惡,嗔恚不是最好的教育指南。家裡有幼惡,一定要有一個嚴厲的父親,這樣幼惡的氣勢就會壓下來,幼惡才有學習愛的機會和
公子最近一個族人小孩出國去念書 她跟我說,她教育小孩 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教他會感恩 我覺得這媽媽很棒   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太多人以自我我中心 完全忘了社會的運作 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互利互惠 或是我之前說的曾國藩的處世重點,利他   利他,你才會有所得 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貞觀十一年,被任命為安州督都的吳王李恪為唐太宗第五子,因為喜好打獵,常常使人民的田產作物受損,被言官彈劾,因而削官罰俸,太宗對於兒子受到這樣的懲處,心中頗為不快,有一次對大臣說: 「長史權萬紀侍奉吳王,他不能指
Thumbnail
鄭厲公與大夫雍糾合謀殺死祭仲,祭仲的女兒雍姬知道後向父親告密,祭仲先下手為強,殺死雍糾,把屍體拋棄在周氏之池⋯⋯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去,——先去向阿妧她賠不是去!」趙娘子見孫宜像丟了魂似地呆愣著,硬扯著她胳膊便要把人往薛妧跟前拽。   「......不要。」孫宜掙扎著,臉色越發陰沉。   「欸,——妳個沒心肝的臊丫頭,良心都餵狗喫了不是?這強脾氣是誰給妳的膽氣使得!」   「賊婆,有本事妳便打死我!薛
次生人演幼慈思考不亦樂乎⋯ 幼慈思考孕育人類未來光明,裡應加持,孩子王心法出現幼惡一說法,被奪去的善良也可以學習,演化愛的政策是有效的。嗔恚教育反常是孕育幼惡的根源。 點覺一:要教育幼惡,嗔恚不是最好的教育指南。家裡有幼惡,一定要有一個嚴厲的父親,這樣幼惡的氣勢就會壓下來,幼惡才有學習愛的機會和
公子最近一個族人小孩出國去念書 她跟我說,她教育小孩 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教他會感恩 我覺得這媽媽很棒   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太多人以自我我中心 完全忘了社會的運作 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互利互惠 或是我之前說的曾國藩的處世重點,利他   利他,你才會有所得 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貞觀十一年,被任命為安州督都的吳王李恪為唐太宗第五子,因為喜好打獵,常常使人民的田產作物受損,被言官彈劾,因而削官罰俸,太宗對於兒子受到這樣的懲處,心中頗為不快,有一次對大臣說: 「長史權萬紀侍奉吳王,他不能指
Thumbnail
鄭厲公與大夫雍糾合謀殺死祭仲,祭仲的女兒雍姬知道後向父親告密,祭仲先下手為強,殺死雍糾,把屍體拋棄在周氏之池⋯⋯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