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情升級的一些想法#6:媒體治國/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基於服務普羅大眾的需求,媒體記者們只能提問有關實行措施、管制辦法、個案等問題;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就只能隨著媒體提問而起舞,談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問題,而沒有人關心中長期的目標和策略。這變成了媒體記者指派任務給疫情作戰的最高權力機構,不就是「媒體治國」嗎?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新聞發表會中,各大媒體記者的提問多半是一些個案、或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讓我們這些電子製造業出身的人看得很著急。
我無意對媒體不敬,因為這些媒體的提問,都是老百姓關心的問題,也是媒體應盡的責任。但是民眾關心的事情,大部分還是與疫情管控實施細則有關;一則關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二則擔心違反規定會受罰。
但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提升到台灣跨部會抗疫的最高權力機構,應該將時間和資源放在此次抗疫戰爭的「短中長期目標與策略」上,而非只是「疫情管控實施措施」、「疫苗接種的分類」等等的細節上。

策略規劃

在本系列第一篇文章〈關於疫情升級的一些想法#1:短中長期的規劃中,我建議台灣應該有短中長期的策略規劃:
  • 短期目標:「疫情控管」,將確診、重症、死亡人數壓下來,斷絕傳染鏈;
  • 中期目標:加速「疫苗取得和接種」,以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 長期目標:從醫療產業、國安、經濟的發展,將危機化為轉機。
這三個短中長期策略必須同時進行,缺一不可。
因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組織,除了衛福部之外,必須包含經濟、科技、國防、內政、外交等各部會的首長,才能專注在最高的策略規劃上。
例如中期目標是加速「疫苗取得和接種」,以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這也是對新新冠肺炎病毒作戰的最終解決方案;那麼就應該聚焦在「目標疫苗供應商」的技術分析與合作策略,疫苗的取得、分配、接種、儲存、物流、迭代、研發、生產等等的策略規劃。
例如長期目標,則是藉由醫療產業、國安、經濟的發展,將危機化為轉機。
那麼就「醫療產業」來說,不僅是發展國產疫苗技術研發與生產製造,還應該包括醫療產業生態、配套措施、優惠政策、引進不同技術與人才、國際合作、技術和經驗交流等。
從「國安」的角度來看,如何建立疫苗產業的生態系統?如何掌握產業的制高點?如何從半導體產業取經?如何建立規模?讓台灣的盟邦關注到台灣的安全?讓台灣的疫苗和醫療產業,不能出意外、不能夠有風險。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哪些國家是台灣經濟所依賴的主要市場?哪些國家又是台灣的盟邦?如何和他們談判,共構泡泡經濟圈?如何共同建立疫苗護照制度?如何掌握這次的轉機,建立經濟合作聯盟?

媒體治國

從疫情在台灣爆發開始,疫情管控提升到三級警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下午兩點召開新聞發佈會,對疫情發展及管制措施,對媒體做最新的報告;並且在所有廣播電視台節目上,做疫情控管的廣告,以教育老百姓正確的衛生習慣。
隨著疫情的失控,將各地的即時訊息、疫調、管制措施、個案、企業社區和醫療機構的群聚感染等,都交由地方政府召開記者會來發佈。
一時之間,各大媒體記者們疲於奔命,參加各種記者會、準備各種提問,而老百姓也整天被疫情新聞淹沒,看的霧煞煞。
基於服務普羅大眾的需求,媒體記者們只能提問有關實行措施、管制辦法、行政規定、耳語八卦、個案等問題。
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例行記者會,就只能隨著媒體記者的提問而起舞,談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問題,而沒有人關心中長期的目標和策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當然無法瞭解所有的個案、實施細節;通常都是媒體提出問題以後,指揮中心也很有耐心的每個問題都回答,對於沒有考慮到的細節或個案,標準的回答就是:「這個問題,我們在接下來的內部會議裡面會討論。」
這就變成了媒體記者們,指派任務和工作,給全國疫情作戰的最高權力機構去研究、討論與執行。這不就是「媒體治國」嗎?

結語

經驗沒有捷徑,而我完全沒有政治方面的經驗、對政治的瞭解大都來自媒體報導,因此這又是一篇從企業界角度提出的「野人獻曝」。
企業重視短中長期平衡兼顧的「策略規劃」,也會重視「戰略」和「戰術」的銜接,也必須要有「策略」和「執行」的分工合作。
政府的規模遠大於企業,但經營管理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一樣的;企業的經營管理要強調透明化,無論是公司治理、營運模式、公開財報、財務預測、審計報告等,都有監管機構來監督管理。
至於政治,則有許多明規則和潛規則,致使許多重大決策無法為外人道。
企業界重視終身學習、與時俱進,因此許多學校和公協會紛紛組織EMBA、商學院、總裁班、二代大學等,給企業經營管理者進修、交流。
坊間似乎較少讓政治人物進修、交流、學習的課程;所以,希望我這幾篇用案例分析的文章,可以促進政府與企業界的交流與合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場戰役是跨部會的總體戰,而不只是「病疫管控」,所以防疫指揮中心應該打破限制,讓多方人士貢獻專業、共同討論和制定策略;不能像現在一樣,只以來賓身份應邀出席或回答記者提問。防疫也是一樣:跨界才能創新,專業和經驗是沒有捷徑的。
在疫苗採購這件事情上,如果政府可以跟產業界交流,就可以瞭解問題的本質、和彼此的長處與優勢,產生1加1大於2的結果。除了簽合約之外,我們還做了哪些事呢?如果沒有採取各種保險措施,那就只是把生命托付在命運之神的手裡了。
所謂「同溫層」,就是遮蔽在你眼前的小點點;它們造成的結果,就是改變了你看到的圓球顏色。在同溫層裡面,你看得到「事實」嗎?你追求得到「真理」嗎?或是,如同溫水裡面的青蛙,水的溫度不重要了?
Jobs的這項改革,在往後的10年之間挽救了Apple;在後來至今的持續成長之中,新制度也還扮演著基礎的角色。但天底下沒有每家公司都適合的完美制度,企業的體質、產品力、以及領導者的遠見與信心,才是真正的關鍵。
全球多數產業的競爭狀態都有地域性。然而以行動裝置作業系統、以及附帶的應用市場為例,其雙頭壟斷現象幾乎是全球性的;而這也是近代科技產業的「規模經濟」與「網路效應」對市場監理所帶來的全新挑戰。​
這個社會並不是非黑即白,不同立場的人也不是全錯或全對;但是,「求同存異」已經越來越難,因為大家都只看到對方的「異」。然而,給對方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也是給這個撕裂的社會一個機會;如果可以,當我們從困境走出來的時候,台灣就會更加強大。
這場戰役是跨部會的總體戰,而不只是「病疫管控」,所以防疫指揮中心應該打破限制,讓多方人士貢獻專業、共同討論和制定策略;不能像現在一樣,只以來賓身份應邀出席或回答記者提問。防疫也是一樣:跨界才能創新,專業和經驗是沒有捷徑的。
在疫苗採購這件事情上,如果政府可以跟產業界交流,就可以瞭解問題的本質、和彼此的長處與優勢,產生1加1大於2的結果。除了簽合約之外,我們還做了哪些事呢?如果沒有採取各種保險措施,那就只是把生命托付在命運之神的手裡了。
所謂「同溫層」,就是遮蔽在你眼前的小點點;它們造成的結果,就是改變了你看到的圓球顏色。在同溫層裡面,你看得到「事實」嗎?你追求得到「真理」嗎?或是,如同溫水裡面的青蛙,水的溫度不重要了?
Jobs的這項改革,在往後的10年之間挽救了Apple;在後來至今的持續成長之中,新制度也還扮演著基礎的角色。但天底下沒有每家公司都適合的完美制度,企業的體質、產品力、以及領導者的遠見與信心,才是真正的關鍵。
全球多數產業的競爭狀態都有地域性。然而以行動裝置作業系統、以及附帶的應用市場為例,其雙頭壟斷現象幾乎是全球性的;而這也是近代科技產業的「規模經濟」與「網路效應」對市場監理所帶來的全新挑戰。​
這個社會並不是非黑即白,不同立場的人也不是全錯或全對;但是,「求同存異」已經越來越難,因為大家都只看到對方的「異」。然而,給對方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也是給這個撕裂的社會一個機會;如果可以,當我們從困境走出來的時候,台灣就會更加強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電信信令爭議案件是一個正反說法資訊量級差別很大的案例,和以前疫苗、雞蛋、光電案例類似,用催毁正常產業的力量在抹黑。 雖然最終結果仍需由王義川出來說明,但吳崢的說明已經解決了 95% 的疑點,但是沒有什麼聲量,媒體報導民進黨方的說法也就幾篇而已。
Thumbnail
我們正面對著偉大的接管-全球治理/新世界秩序「大重置」 【第 1 階段】 △ 模擬威脅、製造恐懼 (2019年12月-2020年3月) > 在中國爆發疫情> 增加病例和死亡人數 > 從一開始就把「疫苗接種」作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 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 Covid-19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除軍事、外交等全國性重要事項,由中央政府統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處理的事項,如工農業、商業等,均由地方政府負責。有的如交通、財政等項,則由中央與地方分管。在該制度下,中央和地方之權力均由憲法規定,各有其範圍。 自治政治是民主政治最高形態。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總統大選將近,近日又剛好收到國家級警報,指出中共發射衛星,引起民眾熱議;台灣媒體政治立場明顯,造成報導播送內容偏頗,這些行為都被民眾認為是選前操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電信信令爭議案件是一個正反說法資訊量級差別很大的案例,和以前疫苗、雞蛋、光電案例類似,用催毁正常產業的力量在抹黑。 雖然最終結果仍需由王義川出來說明,但吳崢的說明已經解決了 95% 的疑點,但是沒有什麼聲量,媒體報導民進黨方的說法也就幾篇而已。
Thumbnail
我們正面對著偉大的接管-全球治理/新世界秩序「大重置」 【第 1 階段】 △ 模擬威脅、製造恐懼 (2019年12月-2020年3月) > 在中國爆發疫情> 增加病例和死亡人數 > 從一開始就把「疫苗接種」作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 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 Covid-19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除軍事、外交等全國性重要事項,由中央政府統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處理的事項,如工農業、商業等,均由地方政府負責。有的如交通、財政等項,則由中央與地方分管。在該制度下,中央和地方之權力均由憲法規定,各有其範圍。 自治政治是民主政治最高形態。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總統大選將近,近日又剛好收到國家級警報,指出中共發射衛星,引起民眾熱議;台灣媒體政治立場明顯,造成報導播送內容偏頗,這些行為都被民眾認為是選前操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