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玩動森,學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大家如果手上有台switch,是否會忍不住手癢就買下了動物森友會(以下簡稱「動森」)遊戲卡?或者,你是否本來沒有switch,但看到左鄰右舍都在玩,就因此好奇買下switch跟動森遊戲卡,一頭栽入動森的世界?

  今天本獅不是要勸敗或業配動森,不想用心理學理論硬梆梆地分析動森讓人廢寢忘食的魅力,也不談遊戲成癮的原因,而是要從個人感受出發,談談在疫情之下,本獅宅在家一個月以來,當我沉浸在動森的世界中時,我感受到了什麼?以及動森讓我有哪些感觸與啟發?

第一, 動森滿足我的掌控感、自主性。

  動森以外的世界常常是失控混亂的,疫情要何時才能趨緩到三級警戒解除?不曉得!也沒人可以預知未來、改變未來。反觀動森的世界,我希望在哪裡種樹、在哪蓋房子、製作怎樣的家具、我的理想家要布置成怎樣、整個島嶼會變成什麼樣子,這些都是我可以決定的。裡面沒有疫情、沒有頻頻傳入耳中的救護車聲,只有山川河流、草地花朵,與海浪輕柔拍打的聲音。

第二, 動森讓我更深刻體會到與朋友連結的美好。

  動森裡有許多動物居民,我都會主動找動物居民聊天,本來不熟的居民也透過每天聊一次,漸漸熟稔起來,甚至成了死黨!在動森中,與動物居民聊天、被動物居民關心、互贈禮物、互相寫給對方卡片的感覺真的很棒,每次收到禮物或卡片時,心裡真的會暖暖的,更提醒了我,遊戲中有居民可以連結很開心,現實中與人連結更是要緊。即便在疫情之下,透過遠距通訊與朋友聊聊,不時關心一下朋友,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關心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他人的關心啊!

第三, 動森刺激我逐步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長什麼樣子?」

  動森裡,自己就擁有一整個島嶼,就如同我在上述第一點提到的,我可以決定這座島嶼會被我形塑成什麼風格、什麼模樣,我可以決定跟怎樣的居民相處,要跟哪位居民關係更好或關係更遠。動森裡的世界,也是我對理想社會的投射,所以一邊玩動森,就一邊更清楚:我喜歡跟怎樣的人接觸?我居住的房子想布置成怎樣?我對賺錢的興趣比較大,還是對於探索世界的興趣比較大?一邊玩,我一邊就自然而然在心中規劃未來的生活藍圖。

第四, 動森讓我感受到自己對美麗事物的追求與渴望。

  在現實世界中,可能都要先滿足馬斯洛需求金字塔(詳見備註一)最底層的「生存」需求,才有辦法、有餘裕逐一考慮更上層、更上上層的需求,對美感的需要已經高達第六層了,在現實世界中,或許只能先管「能不能吃飽?我有沒有地方住?」比較沒空也沒能力管「三餐食物擺盤美不美?我居住的地區街道、公共建設有沒有美感?」但在動森,你可以隨時追求更高一層的視覺饗宴,舉凡:公共建設要用什麼建材?要擺放在哪裡?餐具要用哪一種風格?大至公領域的城市美學,小至私領域的居家風格,都可以逐步達成對美的要求與期盼。

第五, 動森讓我模擬「自己做」、「自己種」東西時創作的滿足感與自給自足成就感。

  現實生活中,我算是「手拙」的類型,沒想到自己在動森中可以自己製作各式家具,還可以蒔花弄草,實行農耕、捕魚生活,覺得實在太神奇了!在動森中,去採集貝殼、木材、石頭、竹子等原料,在一一組裝加工成生活用品,需要、想要什麼器具就自己採集原料、自己手做改裝,完全自給自足、自己的生活用品自己創造、搭建,真是太有成就感跟滿足感了!

第六, 動森讓我體認到:享受大自然很療癒!

  因為疫情關係,所以我已經一個多月無法親近實體的大自然,無法去任何風景區感受大自然的療癒,更遑論出國或在國內旅遊感受不同風土民情的美好。而動森就滿足了我被大自然療癒的渴望,看看動森島嶼中的山川、高地與海洋,飛到另個島嶼欣賞不同的自然景觀,聽聽動森裡的蛙鳴、蟲鳴、海浪聲,即便是虛擬的體驗,也促發我再度提取、喚起自己過往接觸大自然的經驗,再度感受自己被大自然療癒到了!

第七, 動森讓我感受到不被評價或比較的快樂。

  在動森中,每個人都可以創建屬於自己風格的島嶼,怎麼創建、怎麼設計端看個人,不同玩家也無權干涉你如何創建、設計你的島嶼。如果你曾在動森中進入夢境,遨遊於不同玩家的島嶼中,就會發現不論每個島嶼風格、島民個性如何,都別有一番特色,這是一種無須比較也無須評價的狀態,每個人都可以打造並擁有自己的夢想新天地,並開放他人進入自己創建的島嶼世界,不禁讓人感受到一種保有個人獨特性,又可以分享自己的世界,享受被他人欣賞、不被評價與比較的快樂。

第八, 動森讓我「重拾」簡單的快樂。

  有研究顯示重複性的動作常讓失智長輩覺得有趣甚至療癒,另外也有研究提及像編織這類重複性的活動,會讓身心感到專注並放鬆。本獅雖不是失智的長輩,但不曉得為何,光在動森中進行重複性的撿拾物資(包括:貝殼、樹枝、木材等)的活動,本獅就覺得無比療癒!(或許之後應該來研究這是什麼心理機制XD)我目前想到的是,或許藉由小小的、簡單的、重複性的活動,會讓我有「哇!我這麼快就收集到這麼多材料!」的成就感,以及「這些材料可以做成什麼呢?」的期待感,才讓我這麼開心吧!

第九, 動森讓我備受肯定:我所做的每件小事都會被看見。

  有玩動森的玩家一定知道,在遊戲中每做一件事情,不管是跟居民抬槓,還是去砍柴,重複多做幾次,可能你的手機就會響起,提醒你:你又解開一個小任務,可以得到里程數的獎勵了!連你在動森中,完成某個任務,身邊的居民都會幫你拍手。我認為這就是現實社會中很缺乏的東西:獎勵與肯定。如果現實社會中,身為下屬,只要做完工作的一小部分,你的主管幫你拍拍手,大肆讚賞你:「做得好!」如果現實生活中,身為小孩,每寫完一個作業,或每吃完一頓飯,幫忙把碗盤收到水槽裡之後,家長就大力稱讚:「好棒喔!完成一個作業咧!」「好棒喔!你幫忙收碗盤耶!」我想下屬啊、小孩啊應該都會很有成就感、很開心。可惜現實往往事與願違,現實中不管達成什麼任務,好像都被視為「這是你的本分」或者「不是本來就應該要這樣嗎?」當事情完成都被視為「理所當然」時,很可能就不太有動力繼續努力達成下個目標了!難怪不少人會埋首進動森的世界獲得獎勵!(誤)

第十, 動森映照出我內心尚未被滿足的需要。

  之前爬文,就有人說動森之所以在疫情之下風靡各國,就是因為在現實世界裡,玩家們必須跟親友保持實體的社交距離,除非購買生活必需品,否則不能出門,而動森的出現,給人們一個重返尋常日常的機會。行文至此,回頭看看我上述所列的九點,的確發現動森滿足了我在疫情之下種種無法滿足的願望,像是:對生活有所掌控、出門享受大自然等,也滿足了我就算疫情過去,也始終在現實生活中滿足不了的若干渴望,像是:添購屬於自己的房地產與家具、在現實中不管達成多小的目標或完成多小的事情都被肯定,這也難怪我會沉浸在動森中!

  科技始於人性,我覺得動森之所以會風靡於各國,熱潮至今不退,就是因為它設計的遊戲原理都順應著人性與心理需求。也滿足了每個人追求心中烏托邦的慾望,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將自己的生命經驗或對生活的渴求化為島嶼中的風景,讓島嶼映照出自己的內心世界與自己的理想人生模樣。


備註一: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從底層到最高層分別有:生理、安全、愛與歸屬感、自尊、求知、美感、自我實現、超自我,前四個是屬於「匱乏需求」,後四個是屬於「成長需求」。理論本身概念是,要先逐一滿足從底層到中層的生理→安全→愛與歸屬感→自尊等需求,才會能繼續追求更上層的成長需求,包括:求知→美感→自我實現→超自我等。

各項需求詳細定義可參考https://kknews.cc/zh-tw/psychology/k6ppoar.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170會員
288內容數
2025/05/04
因著大家對我專業上的信任,越來越多複雜性創傷(C-PTSD)的個案會來找我。 首先,在此致謝,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與肯定。我自覺自己是一名很渺小但還算可以陪伴一些複雜性創傷個案的諮商師,想透過兩篇文章(分上集與下集),分享一下就我的實務經驗,我看到這類型個案在面對人生各種挑戰時的哀愁、絕望與希望。
Thumbnail
2025/05/04
因著大家對我專業上的信任,越來越多複雜性創傷(C-PTSD)的個案會來找我。 首先,在此致謝,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與肯定。我自覺自己是一名很渺小但還算可以陪伴一些複雜性創傷個案的諮商師,想透過兩篇文章(分上集與下集),分享一下就我的實務經驗,我看到這類型個案在面對人生各種挑戰時的哀愁、絕望與希望。
Thumbnail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彷彿在遊戲中,重現了社會體制下的現實生活。也或者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一場不停追逐、永不滿足的迴圈遊戲吧!
Thumbnail
我彷彿在遊戲中,重現了社會體制下的現實生活。也或者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一場不停追逐、永不滿足的迴圈遊戲吧!
Thumbnail
哇、回頭來看這一關的挑戰居然有種很不一樣的感覺,老實說值得坐下來好好品味忖度一會,過去的我執著於區分「需要」與「想要」,如今這兩者已經沒有分別、合而為一,因此現在若要思索自己「喜歡」的事物,就讓我一邊浸入於對這個詞語的感覺,一邊娓娓道來吧。
Thumbnail
哇、回頭來看這一關的挑戰居然有種很不一樣的感覺,老實說值得坐下來好好品味忖度一會,過去的我執著於區分「需要」與「想要」,如今這兩者已經沒有分別、合而為一,因此現在若要思索自己「喜歡」的事物,就讓我一邊浸入於對這個詞語的感覺,一邊娓娓道來吧。
Thumbnail
小時候喜歡玩養成遊戲,劇情中主人翁照表操課,技能值穩定增加,經歷故事中的種種事件和抉擇,最後得到了某種身分,達成特定角色。 真實的人生,不只花錢,還費心費力。上課要花交通時間,課後不複習也會忘記,技能值的頂點似乎不存在,只能不斷進步、持續追尋。 喔對了⋯⋯結局不好說
Thumbnail
小時候喜歡玩養成遊戲,劇情中主人翁照表操課,技能值穩定增加,經歷故事中的種種事件和抉擇,最後得到了某種身分,達成特定角色。 真實的人生,不只花錢,還費心費力。上課要花交通時間,課後不複習也會忘記,技能值的頂點似乎不存在,只能不斷進步、持續追尋。 喔對了⋯⋯結局不好說
Thumbnail
你有注意到多數知名遊戲的場景都在戶外嗎?為什麼冒險總是發生在戶外,甚至場景或浩瀚或優美,讓人玩得不亦樂乎,極其享受? 我常常在想,很多人會清楚表明自己喜歡宅在家,但他們真的那麼喜歡嗎?宅在家的定義是指除了購買生活用品和食物之外,連踏青、逛街、旅遊、參加免廢市集、看電影都沒有興趣嗎?不過電影院不是戶
Thumbnail
你有注意到多數知名遊戲的場景都在戶外嗎?為什麼冒險總是發生在戶外,甚至場景或浩瀚或優美,讓人玩得不亦樂乎,極其享受? 我常常在想,很多人會清楚表明自己喜歡宅在家,但他們真的那麼喜歡嗎?宅在家的定義是指除了購買生活用品和食物之外,連踏青、逛街、旅遊、參加免廢市集、看電影都沒有興趣嗎?不過電影院不是戶
Thumbnail
今天本獅不是要勸敗或業配動森,只是想從個人感受出發,談談在疫情之下,本獅宅在家一個月以來,當我沉浸在動森的世界中時,我感受到了什麼?以及動森讓我有哪些感觸與啟發?
Thumbnail
今天本獅不是要勸敗或業配動森,只是想從個人感受出發,談談在疫情之下,本獅宅在家一個月以來,當我沉浸在動森的世界中時,我感受到了什麼?以及動森讓我有哪些感觸與啟發?
Thumbnail
今年上半年台灣討論度最高的莫過於是動物之森 動森的核心精髓 這幾天打開FB、IG、Youtube 一堆人在分享動物之森佈置家、抓狼蛛、週日賣大頭菜 被洗頻洗到好奇心都被激起了 但無奈實在買不下去價格飆到上萬塊的Switch 所以我只好先玩手機版的動物之森 這也算是第一次玩動森 手機版一玩下去也是
Thumbnail
今年上半年台灣討論度最高的莫過於是動物之森 動森的核心精髓 這幾天打開FB、IG、Youtube 一堆人在分享動物之森佈置家、抓狼蛛、週日賣大頭菜 被洗頻洗到好奇心都被激起了 但無奈實在買不下去價格飆到上萬塊的Switch 所以我只好先玩手機版的動物之森 這也算是第一次玩動森 手機版一玩下去也是
Thumbnail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可說是近期最火紅的遊戲,創造了發售三天內在日本賣出188萬套的佳績。本遊戲是一款生活模擬遊戲,讓玩家從零開始打造一座無人島,遊戲氣氛休閒溫馨,沒有任何競爭元素,但玩家的慾望無求無盡,有慾望的地方就有商人,動森的虛擬道具交易市場正以令人想像不到的方式在遊戲裡、遊戲外快速發展。
Thumbnail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可說是近期最火紅的遊戲,創造了發售三天內在日本賣出188萬套的佳績。本遊戲是一款生活模擬遊戲,讓玩家從零開始打造一座無人島,遊戲氣氛休閒溫馨,沒有任何競爭元素,但玩家的慾望無求無盡,有慾望的地方就有商人,動森的虛擬道具交易市場正以令人想像不到的方式在遊戲裡、遊戲外快速發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