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本好書 ] 不用記憶的記憶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by 樺澤紫苑


raw-image


作者是一名日本精神科醫師,每年持續出版三本書籍、每日更新部落格及發表文章,主張”輸出”的重要性,例如每讀完一本書,常常過了一段時間後會容易忘記書中的內容,這個時候就要透過與他人分享,或是寫出心得感想來加強記憶﹐所謂"輸出"。

其實讀了樺澤紫苑的《精準用腦》、《最高學習法》、《不用記憶的記憶術》後發現內容其實大同小異,以下整理出幾點,有幫助到我的小方法:

1 一三七日複習計畫: 就是吸收完相關知識後﹐可以於三天、七天後再看一次,產生不斷在腦內重複出現的相同資訊,此時大腦比較容易判讀為"重要資訊"並且儲存在長期記憶中

2 分類單字卡:許多人會將想背的單字寫在小卡上以利複習,若此時將小卡在加以分類為[ 正在背 ] 、 [ 已背完 ] 、 [ 難題 ],將已經背誦過的單字分門別類以減少重複背到已經非常熟的單字之時間,將一直背不起來的單字放入難題區,每日加強背誦。

3 輸出比輸入更重要:讀了三本書但是卻不記得內容,不如減少為讀一本的時間好好的吸收並進行輸出。

4 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與發現或是寫日記,但書中提到寫日記的方式比較特別,是寫兩天前的日記!這樣的方式能有助於增強記憶預防失智症。對許多人而言要記起前天晚餐吃什麼需要花上一段時間!

5 提升運動的複雜度:不要只在跑步機上跑步,可以改為河堤、山林間等不同的環境運動,對大腦有幫助。也可以運動時背誦單字或是算簡單數學!

以上幾點是一直有或想試看看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iana的沙龍
4會員
16內容數
我覺得人跟書很像﹐要去閱讀才會知道這本書對不對你的胃﹐ 不喜歡﹐就放下﹐ 每個人的taste不一樣﹐ 對我而言"好書"的定義不一定是人人必讀的經典或者哪個文學大鉅作﹐ 只是那些對我有"影響"的書 、 有"共鳴"的書﹐也可能是激發求知慾 、去思考 、想去探索更多的書
Dian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10
如提書中提到許多會影響學習的因素,令人印象較深刻的有: 1) 其實我們無法多工,只是快速的切換注意力
Thumbnail
2021/09/10
如提書中提到許多會影響學習的因素,令人印象較深刻的有: 1) 其實我們無法多工,只是快速的切換注意力
Thumbnail
2021/08/24
工作不代表你,銀行存錢多少不代表你,你開的車不代表你,皮夾裡裝的東西更不代表你 這本書主要幫助讀者尋找/釐清自己喜歡做的事、想要過的生活、什麼是對自己來說一份"好"的工作,而不是一昧的教你怎麼投資賺大錢
Thumbnail
2021/08/24
工作不代表你,銀行存錢多少不代表你,你開的車不代表你,皮夾裡裝的東西更不代表你 這本書主要幫助讀者尋找/釐清自己喜歡做的事、想要過的生活、什麼是對自己來說一份"好"的工作,而不是一昧的教你怎麼投資賺大錢
Thumbnail
2021/08/18
沒錯,用錢可以買到更多快樂! 書的一開始探究金錢與快樂的關係,我們並不知真的清楚知道,什麼事能讓我們快樂 金錢可以買到快樂,但不如我們想像的多,影響快樂的因素有太多太多並非擁有單一定義的簡單概念,例如快樂是比較出來的結果,
Thumbnail
2021/08/18
沒錯,用錢可以買到更多快樂! 書的一開始探究金錢與快樂的關係,我們並不知真的清楚知道,什麼事能讓我們快樂 金錢可以買到快樂,但不如我們想像的多,影響快樂的因素有太多太多並非擁有單一定義的簡單概念,例如快樂是比較出來的結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這本書是《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的 系列續作! 裡頭教會我最重要的幾件事: 1. 克服資訊焦慮-透過有方向有目標的學習 2. 高效閱讀的技巧 3. 有效聆聽該注意的事 4. 如何強化記憶力 符合科學且我實際運用之後對學習效率有顯著提升,值得推薦
Thumbnail
這本書是《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的 系列續作! 裡頭教會我最重要的幾件事: 1. 克服資訊焦慮-透過有方向有目標的學習 2. 高效閱讀的技巧 3. 有效聆聽該注意的事 4. 如何強化記憶力 符合科學且我實際運用之後對學習效率有顯著提升,值得推薦
Thumbnail
我們每天有一大部分的訊息來源是從手機或電腦上網而來,不管是新聞、部落格文章或是Youtube影片,一天平均至少接收二十條訊息,所以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思考,大家也可以拿出紙跟筆把答案寫下來。題目是:請列出在過去一周用網路看到的情報,你現在記得的,越多越好,請問列出了幾則呢?
Thumbnail
我們每天有一大部分的訊息來源是從手機或電腦上網而來,不管是新聞、部落格文章或是Youtube影片,一天平均至少接收二十條訊息,所以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思考,大家也可以拿出紙跟筆把答案寫下來。題目是:請列出在過去一周用網路看到的情報,你現在記得的,越多越好,請問列出了幾則呢?
Thumbnail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困擾, 從小不論是看什麼樣的訊息資訊,大多很容易忘記 (特別是課本,漫畫除外XD) 可能看了一本書只會記得其中1%,剩下99%幾乎都忘了... 甚至有時候可能更慘? 就在去年底,特別苦惱這個問題的時候,便遇到了這組套書, 《INPUT最高學習法》與《OUTPUT最高學以致
Thumbnail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困擾, 從小不論是看什麼樣的訊息資訊,大多很容易忘記 (特別是課本,漫畫除外XD) 可能看了一本書只會記得其中1%,剩下99%幾乎都忘了... 甚至有時候可能更慘? 就在去年底,特別苦惱這個問題的時候,便遇到了這組套書, 《INPUT最高學習法》與《OUTPUT最高學以致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Thumbnail
作者樺澤紫苑在第一章〈輪出的基本法則〉中指出,想要能把所讀到的內容有效的記下來,必需要 1.有進(輸入)有出(輸出),有進沒出無法成長 以閱讀來說,讀進來的內容必須要能運用,才能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成為不容易忘記長期記憶,幫助自己成長的養分與動力。 2. 牢記的方法就是動起來 的基礎。
Thumbnail
作者樺澤紫苑在第一章〈輪出的基本法則〉中指出,想要能把所讀到的內容有效的記下來,必需要 1.有進(輸入)有出(輸出),有進沒出無法成長 以閱讀來說,讀進來的內容必須要能運用,才能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成為不容易忘記長期記憶,幫助自己成長的養分與動力。 2. 牢記的方法就是動起來 的基礎。
Thumbnail
這本書每一篇的篇幅 2-4 頁,很適合通勤的時候閱讀。書中有蠻多作者獨到的看法,統合作者自身的「流派」,加上與他人共通的學習方法,綜觀來看,CP值相當高。
Thumbnail
這本書每一篇的篇幅 2-4 頁,很適合通勤的時候閱讀。書中有蠻多作者獨到的看法,統合作者自身的「流派」,加上與他人共通的學習方法,綜觀來看,CP值相當高。
Thumbnail
曾經記錄讀完的書名,看著清單越來越長,心理萌生成就感,但大部分書中的內容我都很模糊,現在寫閱讀心得後,更能記住書中的知識了。
Thumbnail
曾經記錄讀完的書名,看著清單越來越長,心理萌生成就感,但大部分書中的內容我都很模糊,現在寫閱讀心得後,更能記住書中的知識了。
Thumbnail
作者是一名日本精神科醫師,每年持續出版三本書籍、每日更新部落格及發表文章,主張”輸出”的重要性,例如每讀完一本書,常常過了一段時間後會容易忘記書中的內容,這個時候就要透過與他人分享,或是寫出心得感想來加強記憶﹐所謂"輸出"。
Thumbnail
作者是一名日本精神科醫師,每年持續出版三本書籍、每日更新部落格及發表文章,主張”輸出”的重要性,例如每讀完一本書,常常過了一段時間後會容易忘記書中的內容,這個時候就要透過與他人分享,或是寫出心得感想來加強記憶﹐所謂"輸出"。
Thumbnail
如果,你現在可以書寫,那就請你不要再看這篇文章,吸收知識了,因為輸出比輸入重要太多了。 這幾年來,我習慣把閱讀的書籍,有感覺的地方掃描起來,整理成一個資料夾,想著以後書寫時,肯定有機會用上。屆時,我只要從電腦上調閱出來即可。 然而,我卻發現我在書寫時,用到的資料少之又少。
Thumbnail
如果,你現在可以書寫,那就請你不要再看這篇文章,吸收知識了,因為輸出比輸入重要太多了。 這幾年來,我習慣把閱讀的書籍,有感覺的地方掃描起來,整理成一個資料夾,想著以後書寫時,肯定有機會用上。屆時,我只要從電腦上調閱出來即可。 然而,我卻發現我在書寫時,用到的資料少之又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