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看到今天的標題,我想應該也有很多人立刻聯想到了我所化用的歌曲吧?最近正巧聽到有人演唱這首歌,習慣性的滑到評論區,才發現有人分享了中島美嘉演唱這首歌的時空與背景,頓時心頭湧上了無限情緒,不管在這場演唱中她走音的有多厲害,我想她都是唯一能把這首歌內核唱好的人。
希望今天的漫畫介紹,和這首歌,都能療癒你的心。
身體受傷了要找醫生,心生病了也該找醫生
「精神病患很多,自殺率卻低的國家;與精神病患很少,自殺率特別高的國家,你覺得哪種情況比較好呢?」弱井醫生向雨宮護士發問,隨即以醫生的立場肯定了前者,因為他正是因為希望醫癒病人的心,才投身於此業。
這部漫畫描述了各種因為身心疾病而成為病患的人群的苦痛、醫生又如何醫治並幫助患者,找到能與「能與病症共同共度一生」的方法。
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對於「精神疾病」的認知理解只停留在八點檔演員演出的瘋瘋癲癲樣子之上,雖然心裡知道有這個名詞、有這種疾病的人,但是都覺得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離自己很遙遠,平常也沒有會得知這種資訊的機會,因此對於這種領域知識一無所知。
對於精神疾病的不瞭解的壞處有很多,因為有許多病症初期表徵會容易被當成是病人在找藉口逃避事情,反而更容易造就病人的精神壓力;而且長年對於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和偏見,也會讓許多人因為面子問題而不敢求醫,更釀成許多悲劇。
說實話,精神疾病在治療的療程上,每一步都前進的很不容易,光是病人能夠意識到「自己好像有問題」的這個階段,其實就已經容易花去不少時間了,而到真的去醫院衷心接受治療的這階段,更是難上加難,過程中又容易充滿各種刺激和變化,唯一能夠確定的只有:這段療程漫長且持久,且也可能永遠都沒有「治癒」的終點,患者也要做好該有的心裡準備,去學習與摸索自己如何和病情和諧的共度一生的方法。
想當然爾,療程越早開始越好。
雖然醫療開藥必須要交給專業的來,但是精神疾病這類的疾病在療程上也其實非常需要大眾的關心與理解,倘若大眾在觀察到自己以及親朋好友的不對勁的時候,不要把這種徵兆當成是一時的過度反應,那麼就會有更多人能夠更早知道這種困擾著自己的苦痛可能是因為什麼原因,也許就能夠挽救一條寶貴的人命,而有時候,人光是知道自己為什麼痛,這樣就足夠療癒了。
其實隨著現在各種作品也會不時出現精神病患者的角色,有許多精神疾病的名稱也慢慢普及到大眾的知識領域範圍,然而查過這類知識的你也一定會發現資訊雖然非常多,但實在不知道要從哪裡下手,所以我們格外需要一本科普書籍,並且是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來為我們講解這方面的知識。
而這本漫畫正是以這樣的姿態所登場:《Shrink~精神科醫生弱井~》(日:Shrink~精神科医ヨワイ~)以漫畫的方式來講述患者的日常生活,溫柔且柔和的來為社會大眾做精神疾病的科普,描述患者的病名、病況、療程、一路到療程結束後,這類人又如何回歸社會繼續生活的種種情況,希望能讓讀者你減緩對精神疾病未知的恐懼感,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時,能盡快去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對症下藥,求醫有方
由於這部故事是建立在日本的情況,可能有許多患者「痊癒」之後該如何回歸社會、以及又要去哪種職場工作更好的建議並不適用於台灣*,但是這部作品光是如何柔和的將一般人所不瞭解、甚至會妖魔化的「精神疾病」好好解釋,並且幫人找到一個出口,這就已經是特別了不起的事了。
*台灣的患者可能會在求醫時就開始踢到鐵板,因為台灣目前沒有像海外留學回來的弱井醫生一樣是「心理醫師」這種綜合性的存在,只有精神科醫師(主要負責開藥)跟心理師(不能開藥可以諮商,要有證照),許多患者求醫的時候就會有不知道該掛哪種科的疑問。
這是因為精神疾病的病因和治療法其實有很多,視患者情況也不一定只有吃藥或者接受諮商就能得到好轉的可能,當然也有些醫院開設綜合兩種科別的「身心科」可供患者選擇,就診時如果優先選擇資源豐富的大醫院,應該會少走許多冤枉路。
不過台灣的患者還有一種選擇,就是考慮去找中醫的資源:在台灣中醫網查詢「憂鬱症」就可以查到主治憂鬱症的醫師列表,患者對外亦也可宣稱自己在「調養身體」。希望患者你不管是找哪種師、中醫或西醫,記得要找對自己沒有壓力的醫生,這場長期抗戰才能撐的久。
精神科這門學問不只許多人充滿偏見,更會有很多誤解,首先有許多人肯定會想:「既然是病,那一定可以治癒對吧?」但其實只要病一發作過,真正完全康復的機率非常之低,在「復發才是常態」的世界裡,患者必須考慮的是「如何找到與病情共同生存下去的方法」,而不是想盡快治好回到原本生活節奏(有時候這種想法就是導致病因的壓力源),或者是因為沒有希望而乾脆尋死,請盡量活下去。
很多時候患者會將疾病當成拖累自己的包袱,畢竟因精神疾病而被打斷人生計劃的人肯定有很多吧?但請先明白「生病絕對不是任何一個人的錯」這件事,錯誤可以被矯正,然而病情卻不是如此,而它的成因其實也一直潛藏在你過往的生活之中,而患者最先要找的不是戰犯,而是去審視自己的生活有什麼事情「讓自己不舒服了」,有病識感、遠離病因,才是療程的真正開始。
罹患疾病其實就已經足夠有精神壓力了,但找醫生這件事上,其實社會上有許多資源(有些甚至是免費的,當然有些治療也能健保給付)可以使用,對因生病而無法正常工作的患者來說這些資訊也能救你一命,十分很推薦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把上面這個噗的連結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社會能給予各種援助性的彈藥,但真正想攻克病情的話,還是要看病人自己的心態,自憐自艾、深溺在情緒漩渦之中都無助於改善情況,也不是硬要強迫患者被架上只能正向思考的十字架,而是以正確的心態看待這件事:就將病情當成是人生的轉捩點吧!這是上天給予的一次停下來的機會,說不定能藉此發現自己還有另外一條路。
別再叫我加油了,人不可以軟弱嗎?
恐慌症
這部漫畫從介紹病例的開始就很有一套,特別是單行本第一本收錄的病例,它談論的就不是想到精神病就會開始談論的典型案例,而是發生原因是源自於現代社會忙碌的高強度壓力,導致身體疲於應付外界的刺激,休息時也不能好好休息,惡性循環之下所引發的「恐慌症」。
以這樣的案例來拉開序幕,也隱性的告訴各位讀者:「精神疾病遠比你想的來得靠近」,也直接劍指現代忙碌的現代人,你是不是就跟故事中的病人,一直因為各種責任,而無視了自己的上限?看不見的東西就未必不會累積,比如壓抑跟疲勞和睡眠,過了某個域值,身體就有可能以「恐慌症」的形式爆發出來,強制病人你「不能再繼續無視自己的壓力,該休息的時候就好好休息」。
微笑憂鬱症
而第二個收錄的例子,其實也非常違反大眾的直覺,但確實也非常常見於這個社會上,那就是「微笑憂鬱症」,這種病正容易發生在「好人」身上。這個社會為了方便,不製造麻煩,其實經常會強迫人填入一個固定的形狀裡,有時人類會因為想要不製造別人麻煩,「微笑著無視了自己的情緒」,強迫自己待在不適合的位子上,也因為個性太過善良,不希望別人因為自己停下腳步,拼命的迎合大眾的期待,而導致自己已經超過了被勉強的上限,直到發病徹底爆發。
其實不用等到發病,在面對日常大小事,產生各種不舒服情緒的時候,人心上就已經出現了傷口,為了預防傷口擴大到無法挽回的地步,自我可以進行「情緒急救」*,就像是在幫心上的傷口貼OK繃一樣,能幫助自己維持心理健康。
*這個網站提供了七個實用的方法(也可點這個連結),希望有效幫助人養成定時了解自己情緒的習慣,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才能了解哪種作法對你最有用。
成人發展性障礙
再接下來一個案例是:「成人發展性障礙」,這種案例其實跟我們更常聽到的「亞斯伯格」、「過動症」這類幼時就容易確診的病況很相近,但這種病之所以沒有在幼時就發覺,而是在成人時才確診,是因為成人的環境並不如幼時那樣單純,而導致成人之後遇到各種綜合性情況無法處理時,才被發現的。
發展障礙這件事說直白一點,其實就是「不善於對付自己所不擅長的東西,而產生了生活上的障礙這件事」,相反的,如果讓這種人去做自己所喜歡的事,那當然就不是「障礙」了嘛!所以找到擅長的舞台,這樣只能專注某一領域的人,也能做個人獨特「個性」來看待,而非障礙。
這部作品在連續講了三個現代社會的人有可能因為沒有這方面知識,所以容易發病了也不知道的病例,之後才開始切入大眾更耳熟能詳的精神疾病開始講解,並且作者挑了一個就算在憂鬱症界裡也算是獨特的存在,那就是「雙向情感障礙」,其實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躁鬱症」。
躁鬱症
躁鬱症雖然看起來跟憂鬱症有一半像,過往也以為是憂鬱症的的「鬱期」再加上「躁期」這樣的存在,但其實兩種病是截然不同的病,使用的藥物也非常不一樣(憂鬱症的藥甚至會加重躁鬱症病情),但很容易因為患者都是鬱期才去看病而導致誤診,而轉到躁期就覺得自己好了所以停藥,是非常狡猾的疾病。
但不管是躁鬱症還是憂鬱症,其實都展現了有些病就是「因為腦子生病了才會讓患者出現這些情況」,心理跟大腦確實有連動作用,長期憂鬱的人也會影響大腦激素的分泌,所以遇到需要吃藥的情況,病人不要怕,先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並能回歸正常生活軌道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其它疑問則可再跟醫師商量。
許多精神疾病都不可能靠患者自力救濟,向別人求助並不羞恥,醫生和家人和周圍親友在旁支援的情況也很重要,患者自己也要知道情況和相應的知識,才不會讓患者自己擅自停止用藥,造成情況的惡化。
飲食障礙
下個案例描述的「飲食障礙」的成因就可能更複雜了,特別是現代提倡以瘦為美的價值觀,更是讓許多女性罹患了厭食症。罹患飲食障礙的患者有大多數都是女性患者,治療的療程也非常困難且長久,因為醫生不可能強迫你吃東西,而這也不是跟這種人說「你很瘦很漂亮了」就能解決的病情,真正可以治癒對方的方法,就是找到對方「所飢渴之物」,真正對症下藥才可能痊癒。
上面這個賽門雖然是講解來自俄羅斯的真人秀節目《通靈之戰》的節目片段,但占卜師真正治癒這個少女的方法,絕對不是靠「通靈」這種解法,而是掌握了能打開少女心防的鑰匙,找到她為什麼不吃的關鍵,以及家人一直長久以來的陪伴,她才終於開始解開心結進食(據說她設法恢復了體重,甚至還會去健身房健身),恢復健康。
會特別把這個案例拎出來講,也是要提醒讀者,人在找不到解決方法時,很容易誤入歧途,求神拜佛、甚至去求靈能力者通靈等等,這個案例剛好是這個家庭有遇上善良的占卜師,非常的幸運;但一般很多人是沒有這種福氣的,非常容易像《
還願DEVOTION》的主線故事一樣,被邪教組織弄到家破人亡。
請不要病急亂投醫。
當然這部《Shrink~精神科醫生弱井~》接下來還有講解其它病例,這些就敬請大家自己去閱讀本作品,或是移駕底下這篇心得文,分享了好幾頁作品內頁,希望能讓你湧出好想去看的念頭,接觸這部作品絕對不會讓你吃虧的:
延伸閱讀:溺英恵《人氣漫畫家×憂鬱症漫畫家》
這部似乎是江野朱美老師披馬甲出來、在PIXIV所連載的BL漫,當我看到時就忍不住為之傾倒,標題的憂鬱症絕對不是噱頭,貨真價實會給讀者重重一拳。我自己算是很不容易流眼淚的人,但看到主角矢晴那個滿滿都是垃圾的家、矢晴因為疾病的原因一直不停地沉睡、連藥袋上的自己名字「矢晴」都能失手寫成「失晴」的場面真的讓人忍不住淚流……。只能說,還好這部漫畫採倒敘手法,回頭看第一話他把新畫好的作品給對方看的橋段,會加倍讓人覺得真是太好了……!
這部作品雖然現在才九話,卻讓我重讀很多遍,也非常推薦讀這部漫畫時,注意兩位主角的眼睛與眼神所看的方向,真的是傳神到不行。
我自己本來也想自己介紹這麼棒的作品,然後就發現有其它大大已經先行寫了一篇這麼棒的介紹文,那我沒有什麼好補充的了(笑),大家請自己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