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冷知識背後的熱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短評
《冷知識背後的熱思考》的作者是台灣知識型YouTuber啾啾鞋,他藉由三十個問題告訴你他如何整理資訊、創造內容以及表達想法,而筆者讀的時候點頭如搗蒜,他很多想法跟我很接近。
知識性文章與影片的創作階段,必須閱讀大量文章,他建議先用掃描的方式,找出重複多次的關鍵字,再讀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最後再交叉比對,就能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整體架構。
筆者整理了三個我喜歡的主題跟大家分享,一是讀書習慣,二是目標管理,三是如何問問題。
看書的時候你是螢光筆派?標籤指派?還是保持乾淨派呢?
  • 閱讀方法
剛開始讀書的時候,很容易覺得處處都是金句,所以回頭再看一次的時候,會發現其實有些地方沒那麼重要。
作者建議讀到重點的時候,用標籤紙做記號,讀完整本書的時候,再重新看一次標籤,再做第二次的重點篩選。
貼標籤的好處是可以撕掉,經過第二次篩選後的重點,也更加符合整個知識架構。
後來翻翻過往的書籍,的確我有犯下「前幾章很多螢光筆跡」的錯,覺得這個是一個蠻好的方法,跟大家分享囉!
  • 利用閱讀培養自己的線性思考力
閱讀方式百百種,有人喜歡跳著讀,循序漸進,同時讀很多本。
相較於網路世界很難得的體驗,閱讀培養線性思考的能力,沒有超連結的運用,能一步步了解知識,從不同的範例中尋求一致性。
擺脫拖延症,從目標管理開始
  • 三種拖延的原因
①非適應性完美主義:完美主義者常常設定高標準但卻達不到而責怪自己,有種要不就做到完美要不就乾脆不要做的心態。
②爭取主控權:為了顯示主控權而不聽別人的命令,故意拖延時間,來顯示自己能控制這件事。
③疏離恐懼症:有人害怕獨處而不能單獨行事。
  • 目標管理
①設定明確目標:評估動機,確定這個目標是你想達成的?
「我想戒飲料啊,可是天氣好熱。」問題就出在這個可是,會說出可是表示你的動機不夠充分,沒那麼在意你想減肥這件事。
把「我不能」變成「我不」,從外在動機變成內在動機,例如「我不能喝飲料」變成「我不喝飲料」。
②建立執行頻率:在計畫的階段執行的頻率
③劃分具體任務:把大目標分成許多可行的小任務。
把目標從量化變質化,從要考幾分變成我要搞懂這個章節,把重心放在弄懂而非拿分數拿名次。
除此之外,多一個坡道,多訂一個額外的步驟,讓事情進行的變得更輕鬆。
明確的目標是屋簷,涵蓋整個計畫;執行頻率是梁柱,支撐整個計畫運行;具體任務是磚塊,一層一層把計畫構築起來記得給計劃一些彈性容忍值。
  • 四個督促自己的方法
許多人會看很多方法,但還是卡在訂定計畫的階段,而沒有執行。這邊提供四種好方法。
①建立問責制:請別人來督促你
②公開承諾:向大家承諾自己要在什麼時間內完成什麼事
③把目標寫下來:實際寫下來,目標就會從一個虛幻的想法變成實際存在的字了,這種實體化的轉換對有些人來說是具有意義的。
④讓拖延變得有意義:如果你現在有三件ABC事要做,但你不想做A ,那你可以先做B ,罪惡感比較低。
三、如何把問題問的更深入、更有洞見?
作者認為只有回答者能回答的問題,才有可能是好問題,這個問題是不是只有他能回答,是的話,才有提問的價值。
  • 限縮範圍,用精確性塑造好問題
請問您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有何看法?這種問法太廣泛了,作者提供三種問問題的方式。
①以時間限縮:請問您對於「未來十年」人工智慧的發展有何看法?
②以事物的範疇限縮:請問您認為未來十年人工智慧對於「人類的就業」有何影響?
③以對象的範疇限縮:請問您認為未來十年人工智慧對於「金融工作者」的就業有何影響?
書籍資訊
  • 書名:冷知識背後的熱思考 啾啾鞋教你幫大腦開外掛的30個法則
  • 作者:啾啾鞋
  • 出版社:商周出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宋你一本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富蘭克林教你如何走出心靈舒適區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富蘭克林教你如何走出心靈舒適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愛瑞克分享了他對速讀技巧、閱讀策略以及多元化知識融合的見解。他指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在面對知識焦慮時,選擇透過閱讀解決實際問題。然而,「問題導向」的閱讀策略對某些人來說,感覺成效有限。透過尋求來自年齡稍長但經歷相似的人的建議,可以更好地應對知識焦慮,獲得真正有價值的啟發和成長。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閱讀工具書可能需要一些技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一些建議,從拆解目標到讀書的氛圍,都會讓你更容易培養閱讀的習慣。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今年年初在盤點個人目標時,意外發現閱讀30本書,對時間思維的認知改變,是快速閱讀的第一步驟。建立有目的性的閱讀思維,並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快速閱讀不是重點,重點是內化了多少知識。
原本是覺得自己的思路塞住了, 才去看書​後來就感覺, ​書中作者的想法,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看書,是想解決自己的什麼問題?​ 後來就參加了邱奕霖老師的圖解讀書會。 2024年第一本讀的書是原子習慣 ​大家都想培養好的習慣,但經常都夭折,我也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愛瑞克分享了他對速讀技巧、閱讀策略以及多元化知識融合的見解。他指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在面對知識焦慮時,選擇透過閱讀解決實際問題。然而,「問題導向」的閱讀策略對某些人來說,感覺成效有限。透過尋求來自年齡稍長但經歷相似的人的建議,可以更好地應對知識焦慮,獲得真正有價值的啟發和成長。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閱讀工具書可能需要一些技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一些建議,從拆解目標到讀書的氛圍,都會讓你更容易培養閱讀的習慣。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今年年初在盤點個人目標時,意外發現閱讀30本書,對時間思維的認知改變,是快速閱讀的第一步驟。建立有目的性的閱讀思維,並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快速閱讀不是重點,重點是內化了多少知識。
原本是覺得自己的思路塞住了, 才去看書​後來就感覺, ​書中作者的想法,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看書,是想解決自己的什麼問題?​ 後來就參加了邱奕霖老師的圖解讀書會。 2024年第一本讀的書是原子習慣 ​大家都想培養好的習慣,但經常都夭折,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