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話使人走多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牛棚離憶》作者季羨林有部作品叫《真話可以走多遠》,收錄他許多篇散文,每個字都蘊藏著他深刻的人生經歷,尤其經歷文革的蝕骨體會。在極權統治下,說真話往往只是針對政權而言,因為極權之下可說是「無話不謊」,只有「謊言蜚蜚」,才便於挑起人民之間的矛盾,使他們彼此攻訐,互相爭鬥,以起統治之效。劉曉波說過老共不能沒有敵人,敵人死光就另設敵人,甚至不惜妄想一個敵人來,儼如精神病患者。


謊言是暴君施加於人民的咒語,真話是人民戳穿暴政的雙面刃。我們總要相信咒語終究會失去法力,因為人民手中的雙面刃不是武器,而是喚醒靈魂的真理。暴君散播的謊言愈多,就代表他們感到咒語愈快失去法力。為免謊言不攻自破,必然會加速壓制真話的流傳。他們會無所不用其極發出「言論自由不等於無任何底線」等廢話,又會強調「正邪不兩立」,把反對統治的一切「打成壞份子」,是動亂派,這些下三濫手段由毛時代至今都依舊不變,從未有過進步。


人民總愛聽對自己有利的謊言,這是真理敵不過強權的原因。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出版自由,對暴政而言,都是培植真理的溫床,是破除咒語的力場,必須把苗頭除之而後快。


文學藝術是構成這溫床、這力場的肥沃土壤,也就是比家超所批評的顛覆政權的軟性手段。孔子說的「不學詩,無以言」、「言之無文,行之不遠」,都是屬政治範疇的,政治與文學藝術有著微妙的關係,文學藝術不應服膺於政治,甚至需要扮演著聖經中先知的角色,用文藝的方式說真話,刺穿謊言。


艾未未說藝術就是要指出問題核心,這是藝術的目的,其價值之所在。因此,暴政亦會以文藝的形式宣傳極權意識,樣板戲就是其中之佼佼。今天新光戲院上演的滑稽戲碼正是現代樣板戲的範本。


暴政欲控制言論、出版與文藝,就更容易顯露其本性。他們以為毀掉一個蘋果,就等於滅絕所有水果,這只是掩耳盜鈴罷了。伊朗導演拉素羅夫無懼政權禁令,拍攝《惡與他們的距離》(台譯《無邪》),在暴政和一眾平庸的邪惡的眼中,他所做的並不見得光,但事實正好相反,他正正站在光明中,以光影揭露黑暗。


漢娜鄂蘭認為自由不只是可以做甚麼,而且要做得最好,把人性美好一面發揮極致,這是行動的本質。蘋果日報是人民眾多行動中的重要一環,但不是全部,人要走更遠的路,靠的就是人人肯說真話,蘋果可以是人人,人人可以是蘋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子遴的沙龍
29會員
188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鄭子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本文探討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如何在二十多年後仍具有深刻意義,並從中反思中國社會的公共空間、私有化觀念、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文章分析王小波如何批判中國社會的「報喜不報憂」風氣、以及缺乏公共空間的概念,並探討知識分子應如何透過理性思維、批判精神與增廣知識,在話語權不對等的社會中發聲。
Thumbnail
2025/04/05
本文探討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如何在二十多年後仍具有深刻意義,並從中反思中國社會的公共空間、私有化觀念、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文章分析王小波如何批判中國社會的「報喜不報憂」風氣、以及缺乏公共空間的概念,並探討知識分子應如何透過理性思維、批判精神與增廣知識,在話語權不對等的社會中發聲。
Thumbnail
2025/03/19
愛麗絲·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祕密》及其兒子馬丁·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探討了童年創傷如何代代相傳。文章分析了米勒的理論,指出父母的投射、壓抑以及童年創傷如何影響孩子人格發展,並導致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如自戀障礙和憂鬱症。文章強調療癒童年創傷的重要性,並呼籲人們反思家庭關係以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3/19
愛麗絲·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祕密》及其兒子馬丁·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探討了童年創傷如何代代相傳。文章分析了米勒的理論,指出父母的投射、壓抑以及童年創傷如何影響孩子人格發展,並導致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如自戀障礙和憂鬱症。文章強調療癒童年創傷的重要性,並呼籲人們反思家庭關係以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3/19
本文探討現代基督徒靈肉二元論的現象,並從麥可·福斯特的《有身體的教會》、韓炳哲的《愛欲之死》等著作中,分析靈肉疏離如何導致社會問題及信仰危機。文章強調重新建立「道成肉身」的架構,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並以「我與你」的關係取代「我與它」的物化關係,才能真正與上帝建立連結。
Thumbnail
2025/03/19
本文探討現代基督徒靈肉二元論的現象,並從麥可·福斯特的《有身體的教會》、韓炳哲的《愛欲之死》等著作中,分析靈肉疏離如何導致社會問題及信仰危機。文章強調重新建立「道成肉身」的架構,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並以「我與你」的關係取代「我與它」的物化關係,才能真正與上帝建立連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Thumbnail
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即便在文學上,詩也不同於小說與散文,其自由性在於能無視語法規則,無視於語言的線性與理性,是完全自由的,透過詩能解放人類的心靈,即便我們被肉體所束縛。因此,對於一個規訓的體制而言,詩,是危險的。
Thumbnail
即便在文學上,詩也不同於小說與散文,其自由性在於能無視語法規則,無視於語言的線性與理性,是完全自由的,透過詩能解放人類的心靈,即便我們被肉體所束縛。因此,對於一個規訓的體制而言,詩,是危險的。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喜歡說妄語呢?貪、瞋、痴強烈,樂於追求名聞利養,油嘴滑舌且沒有慚恥心的人。學佛修行的人沒有見到本尊或鬼神,卻謊稱見到;未曾證悟,也沒有蒙佛授記,卻說已經獲得,這屬於犯上人法妄語,出家人若說此妄語是為破根本戒。對正法、上師、僧眾惡意中傷、毀謗、欺騙,是為大妄語。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喜歡說妄語呢?貪、瞋、痴強烈,樂於追求名聞利養,油嘴滑舌且沒有慚恥心的人。學佛修行的人沒有見到本尊或鬼神,卻謊稱見到;未曾證悟,也沒有蒙佛授記,卻說已經獲得,這屬於犯上人法妄語,出家人若說此妄語是為破根本戒。對正法、上師、僧眾惡意中傷、毀謗、欺騙,是為大妄語。
Thumbnail
人言可畏的可怕,只有經歷過才知啊,以訛傳訛造成對當事者的毀謗和傷害,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特別是在轉述事情時,絕對要謹言,保持善意和真實,除了提醒自己別成為不實消息的傳播者,更要能夠明辨是非,學會理性思考。
Thumbnail
人言可畏的可怕,只有經歷過才知啊,以訛傳訛造成對當事者的毀謗和傷害,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特別是在轉述事情時,絕對要謹言,保持善意和真實,除了提醒自己別成為不實消息的傳播者,更要能夠明辨是非,學會理性思考。
Thumbnail
說謊的時候,如果鼻子真的會變長,人們也許會選擇說真話或保持沉默。 正因爲皮諾丘只是童話,所以謊言從來沒有消失。謊言似真實偽,混淆聽者的判斷,企圖操控利己或損他的結果。謊言大者可以竊國,小謊就算沒有帶來任何實質損害,依然飽受撻伐,世所不容,正因爲說謊的行爲玩弄他人認知,被玩弄的人被當成傻子,豈能不憤
Thumbnail
說謊的時候,如果鼻子真的會變長,人們也許會選擇說真話或保持沉默。 正因爲皮諾丘只是童話,所以謊言從來沒有消失。謊言似真實偽,混淆聽者的判斷,企圖操控利己或損他的結果。謊言大者可以竊國,小謊就算沒有帶來任何實質損害,依然飽受撻伐,世所不容,正因爲說謊的行爲玩弄他人認知,被玩弄的人被當成傻子,豈能不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