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我的那些|從開始先認錯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疫情將世界的大門關起後,我與孩子,就這樣,開始專心地在與自己父母的家中生活,少了平常喜歡的外出活動後,除了要找更多活動跟孩子玩之後,我發現,更多了與自己以及父母之間的覺察。

這樣的覺察,我稱為是榜樣,我們長大的過程,往往當有了自我意識後,通常已經是國小,甚至國中之後了,在那之前,我們的世界,幾乎以父母為中心,很多習慣,都是跟著父母的。

我記得,家裡的菜,幾乎不會出現茄子,長大後,發現是因為媽媽不喜歡,所以從來不會去買,從桌上的菜餚,都是圍繞著父母愛吃的開始,到所有的行為模式,長大後,交了男友,結了婚,有了孩子,之前有一次,孩子不舒服,我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急了,開始回推,這些日子,可能會造成孩子不舒服的原因,於是,把主因推到了老公身上。

隨著疫情半封城的日期,持續延後,我開始觀察,為什麼自己從小到大,總習慣把一些事情的過錯,先推到別人身上,跟父母爭吵的時候,其實也是,會先頂嘴,無論如何,自己的錯,總是放到最後,或是甚至根本不願意低頭。

那天,母親跑到我面前,跟我說,因為我使用了烤箱,導致廚房更熱,讓她中暑現象更明顯,已經過了好幾好幾天,她卻不認為,其實自己也是在煮飯,以及身體本來就容易燥熱,又加上廚房是完全密閉空間,無對外窗戶,自然而然,熱氣會聚集,於是,她把中暑的問題,移到了我身上,且深信不疑。

父親也是,許多時候,都是深信不疑地,先說自己並沒有那樣,可是行為卻總是誠實地,表現出來,當被發現時,仍然是嚴厲斥責,並絕口不承認,自己所做的與行為是背道而馳的事情。

我發現,自己是這樣看著他們的背影長大了,而如今,我站在分水嶺之中,我感謝他們給我的照顧,現在的我,有了孩子,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知道自己的錯,且勇於承認,並且能夠心安地去面對所有。

無論何時,願自己,與孩子,都能像是與植物共處般的自在,且舒服。

無論何時,願自己,與孩子,都能像是與植物共處般的自在,且舒服。

於是,我開始學會先認錯,聽到他們的聲音,遇到事情的時候,我知道自己會有衝動的心,想要去找任何可以頂替的可能,於是,我開始先閉嘴,就是把嘴巴都閉起來,什麼話都不說,只是觀察那些想要湧出的念頭,像是浪潮似的,慢慢地等待,他們退潮的時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毛小姐-avatar-img
2021/06/24
我也曾有一樣的過程,遇到事情總想找個人賴,也是在養育孩子之後,才發現自己有這樣的盲點(也發現原來是跟原生家庭有關),現在也比較能夠勇敢的承認自己的錯誤了.....
Cha Cha real talk -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6/25
謝謝你的分享,以及勇敢地去面對,有時,我們往往只要放下,會發現眼前的一切都開闊起來了,而你的孩子也很幸福,能有妳這樣的母親 我覺得上一輩,與我們這一輩,並沒有好壞,只是當我們自己成為一個舒服且想要的樣子與生活時,就能好好地讓孩子看見,並在他們心中種下一個種子,讓他們在成長之路也能如實地面對真實,然後活出自己,想想這樣,就一切值得了
avatar-img
Cha Cha real talk 的沙龍
20會員
54內容數
與孩子之間的相處,不應用教育二字框架著,而是回到人與人之間,心的交流,放下原本思維,與孩子成為自然而然地相處,會發現,原來無形之中,問題不在只是問題,而是一份邀請,邀請你加入未知的領域,好好地探索,好好地玩。
2022/11/27
水裡的感覺,離我好遠了,想想似乎上了國中就再也沒有認真碰過水了,最近陪著孩子游泳,戴上泳鏡,滑到水裡時,那些遺忘的第一次,瞬間像是自動播放似的,滴滴答答,調出那年與爸爸一起游泳的經驗。 小學五年級的暑假,比以往都還要熱,唯獨清晨略帶點涼意,那時爸爸問我:「想不想涼一下?去玩水呢?」「當然好」小小年紀
Thumbnail
2022/11/27
水裡的感覺,離我好遠了,想想似乎上了國中就再也沒有認真碰過水了,最近陪著孩子游泳,戴上泳鏡,滑到水裡時,那些遺忘的第一次,瞬間像是自動播放似的,滴滴答答,調出那年與爸爸一起游泳的經驗。 小學五年級的暑假,比以往都還要熱,唯獨清晨略帶點涼意,那時爸爸問我:「想不想涼一下?去玩水呢?」「當然好」小小年紀
Thumbnail
2022/11/14
回頭想想,我幾乎不太會去插手指教別人的教育,站在孩子面前,我其實很自然就會回到孩子,就是盡情玩,跟翻轉很多奇怪的想法,想來想去,就算有不開心的時候,很快也就忘了,然後就繼續玩了。 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我明白許多人會很不解我的教育理念,他們或許會在我面前提出質疑,或是在背後議論,彷彿指教這件事情,似乎
Thumbnail
2022/11/14
回頭想想,我幾乎不太會去插手指教別人的教育,站在孩子面前,我其實很自然就會回到孩子,就是盡情玩,跟翻轉很多奇怪的想法,想來想去,就算有不開心的時候,很快也就忘了,然後就繼續玩了。 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我明白許多人會很不解我的教育理念,他們或許會在我面前提出質疑,或是在背後議論,彷彿指教這件事情,似乎
Thumbnail
2021/10/05
在談公園恐懼症前,我想談談社會化,回顧以前自己的成長,似乎總在每一次的不可以中,才開始明白,原來很多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漸漸地,從他人的表情,以及口氣,開始慢慢地去把自己原始的野性,調成一個能在社會裡與他人共處的性格。
Thumbnail
2021/10/05
在談公園恐懼症前,我想談談社會化,回顧以前自己的成長,似乎總在每一次的不可以中,才開始明白,原來很多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漸漸地,從他人的表情,以及口氣,開始慢慢地去把自己原始的野性,調成一個能在社會裡與他人共處的性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