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這是一場陰謀論?(上)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還記得2020農曆新年前,正在排隊上巴士回家過年的我,看著手機裡關於病毒來襲的新聞。那時候的我不以為然,以為這是假新聞(假新聞太多的年代)又或者應該好像伊波拉病毒那樣,“無傷大雅“。差不多要過完年,準備回去新加坡的我,被同行朋友告知病毒的嚴重性,他遞給我口罩,示意我戴上。當時的我還覺得他小題大做,但還是乖乖戴上口罩,準備和他一起去買盒口罩防身。誰知道,除了我居住的小鎮一盒口罩也沒有;去到KL機場等候室前,陪他到處去找,居然——口罩斷貨了!
我這才恍然大悟,看來這場病毒就好像珍珠一樣,那麼真。但我還是認為世人太過恐慌啦。也許事情並沒有想像中嚴重。當然,2019冠狀病毒突然來襲,這場疫情持續蔓延差不多要兩年——至少我居家辦公都快有一年時間了——足以狠狠地打臉我!
在這段期間,我忍不住回想2019年8月,我在越南旅行的時候病倒,向來身體硬朗的我居然要同行友人照顧。因為全身發熱、喉嚨不適而且有些許乏力。同年12月,我在韓國的時候也遭遇相似的經歷。不得不懷疑,COVID-19老早8月就開始發酵了吧?(要帶大家往“陰謀論”的方向前進啦。)
我在馬來西亞的舊上司,雖然已經離職而人在海外,但我們還是保持聯絡。一貫的,作為marketing(市場行銷)的人(不是全部。只是我的舊上司說過一句話:我太難相信一個品牌了。這都是市場行銷和包裝(packaging),你還相信嗎?)我的確認同對方的話,這市場上看到的,全都是品牌包裝而已。當中有多少是良心企業,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還有只有老天爺看到、知道。
一如既往,舊上司認為這是一場預謀——製造病毒,然後出來賣疫苗、買藥。所以他並不打算打疫苗。個人雖然認同他的觀點(覺得市場做的是品牌),但提倡打疫苗的我,實在不知道要如何讓對方接受打疫苗的好處。我只能靜靜不作聲。因為我知道對方是一個還蠻固執的人。聽不進去就是聽不進去。
我知道部分的人都會說這場疫情是一個陰謀。那,我就嘗試往這個角度來看待這事。
首先,為什麼要製造這樣的事?
第一:政治,我沒有很懂。我也覺得大部分的人都很可能被媒體誤導,所以更不能胡亂批判。講真,你和我識條鐵咩(懂個屁)?有時候你覺得得益者是某方,誰知道是不是奸人得逞呢?就是要大眾誤以為阿誰搞的。看Maggie Q 主演的《NIKITA》吧,真的不要自以為懂很多。角色會死的其中原因就是:自以為是。
第二:減緩人口數量。人口爆炸是一個事實,雖然有很多大城市都不想生或者是生不出。釋放一場病毒,看誰是強者誰就能留下來。殘忍嗎?會這樣問的人通常都是有慈悲心的人,要不然就是弱者。
如果是人為的話,那為什麼還要製造疫苗出來?
屠殺行動完畢,當然要給解藥啊。你可以說這就是故意的,就是要賺錢。但是大佬啊,又不需要你掏錢,很明顯你不在對家的眼裡啊。
你也可以說疫苗無效,靠的是自己的免疫力。但我覺得很搞笑咯!有多少人平時熬夜、吃垃圾食物、大吃肉和海鮮、少運動、脾氣暴躁又厭世,這樣的免疫力再好也是有限公司。免疫力不是我們突然間吃很多的維他命C就會好起來。而且,拜託,請對其他維生素、營養幾分尊重吧。這世界上不是只有維生素C是最好的。還有,藥物和食物,也麻煩理清楚才來開口講話吧。
你可以說疫苗無效,反而打下去還會有副作用。請問什麼是副作用?會死掉算不算?
無論專業的科學家(不是隔壁家的三叔六嬸)說了多少次:被感染的傷害大於打疫苗後身體帶來的副作用(其實副作用=身體的自然反應)。還是會有人以為自己是自帶主角光環的人,或是超級英雄,有不死之身。
其實這真的沒關係的。我很想知道:阿主角,那我們要如何讓這場疫情快速結束?
這應該是一個很common sense的問題——如何讓這疫情結束?
好多看似很有道理的問題,比如:反正人有一死,什麼都不做,不好嗎?什麼都做足了但還是確診了,為什麼會這樣?反正不是100%抵抗病毒,為什麼要打疫苗?
我還是那句疑問:我們是在怕什麼?
疫苗出現得太快了,這不合乎常理。那需要多久研發出來的疫苗才算合情合理?我還對於手機品牌一年居然可以推出兩次新品而嘖嘖稱奇呢。為什麼在科技發達、這個大數據的年代,事情不能辦得更有效率?
誰敢要一個baby或孕婦來做臨床試驗?就好像災難發生,誰會叫一個孕婦先跳下去看看,我尾隨在後!故事情節都是沒懷孕的年輕人先探路,然後要孕婦跟隨自己吧。
這就自然的“沒有數據”啊,但如果當事人諮詢了醫生後,自己也決定要打疫苗的話,WHY NO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會員
296內容數
我喜歡分享,喜歡探索生活,探討生命。我喜歡的東西很多,想要說的話也很多。 簡單來說,我在這裡的原因很簡單。我把我想要說的寫出來,希望可以將這些小小體會分享出來,或啟發你,激勵你,或一起討論,或滿足一些想要八卦的你。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米 Em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我來說,宗教信仰只是個人相信,不該被其框架住。即便如此,家裡供奉觀音的我還是不會主動去吃牛肉(okay,就算被損友邀約,我還是堅決不會去碰牛肉),除非不小心。。。
2020三月,因為居家辦公多了不少時間,加上想要go back vegan lifestyle的念頭又起(這是已思考快半年多的時間才下的決定)所以在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工作吃飯的日子,我索性直接回歸到維根生活。當然,首先必須和準備飯菜的老媽說一聲,她沒多說什麼就隨我去。因為還沒正式封城,所以偶爾和朋友
好多人都說:28歲還年輕。(小心眼的我表示so?所以我是不能站出來說一說我在地球上的這些年來,我看到和學到什麼事情嗎?再者,我並不認為一個人的成熟度和TA的年齡成正比。內心戲上演完畢,我告訴自己:臣服吧,艾米)
打從懂事以來,我就好好奇自己為什麼會出生在這個世上。想要完成些什麼任務嗎?還是只是來感受一下當個人的感覺?那時候的我是懷著滿滿的好奇心來探討這個世界,漸漸長大後便會失去童真,繼而被這個社會折磨得忘記自己:區區困難挑戰並不是什麼大事件。怎麼說?像我之前說的,人生只有兩件大事嘛——活著和死了。
一眨眼,五月就這樣過去了。我因為工作量以及需要面對、處理的人事物,所以即使有那麼一丁點的時間,我都只想要拿來放空自己。我想我是時候要整理一番,好好寫下,來到這個地球的28年來,我學習到什麼。當然咯,去年學習到的兩件事還有價值觀,一直,我一直都還在學習中。
一向不熱衷於慶祝生日的我,在2020年原計劃要到廣州深圳或巴厘島過生日,就是應了那句“一計劃就計劃泡湯的人”,我就是這樣“腳頭唔好”(不吉利)的人。
對我來說,宗教信仰只是個人相信,不該被其框架住。即便如此,家裡供奉觀音的我還是不會主動去吃牛肉(okay,就算被損友邀約,我還是堅決不會去碰牛肉),除非不小心。。。
2020三月,因為居家辦公多了不少時間,加上想要go back vegan lifestyle的念頭又起(這是已思考快半年多的時間才下的決定)所以在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工作吃飯的日子,我索性直接回歸到維根生活。當然,首先必須和準備飯菜的老媽說一聲,她沒多說什麼就隨我去。因為還沒正式封城,所以偶爾和朋友
好多人都說:28歲還年輕。(小心眼的我表示so?所以我是不能站出來說一說我在地球上的這些年來,我看到和學到什麼事情嗎?再者,我並不認為一個人的成熟度和TA的年齡成正比。內心戲上演完畢,我告訴自己:臣服吧,艾米)
打從懂事以來,我就好好奇自己為什麼會出生在這個世上。想要完成些什麼任務嗎?還是只是來感受一下當個人的感覺?那時候的我是懷著滿滿的好奇心來探討這個世界,漸漸長大後便會失去童真,繼而被這個社會折磨得忘記自己:區區困難挑戰並不是什麼大事件。怎麼說?像我之前說的,人生只有兩件大事嘛——活著和死了。
一眨眼,五月就這樣過去了。我因為工作量以及需要面對、處理的人事物,所以即使有那麼一丁點的時間,我都只想要拿來放空自己。我想我是時候要整理一番,好好寫下,來到這個地球的28年來,我學習到什麼。當然咯,去年學習到的兩件事還有價值觀,一直,我一直都還在學習中。
一向不熱衷於慶祝生日的我,在2020年原計劃要到廣州深圳或巴厘島過生日,就是應了那句“一計劃就計劃泡湯的人”,我就是這樣“腳頭唔好”(不吉利)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的持續,自我健康管理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以下是一些建議,有助於保護這兩個特別容易受到傳染病影響的年齡組。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大爆發,「RaTG13病毒」(即此前的「RaBtCoV/4991病毒」)越發成為舉世聚焦矚目的存在,各界都確定其為目前已知與大流行Covid-19病毒最接近的「近親親屬」毒株,這也意味著在通關鎮銅礦洞中所發現的9種病毒是世人眼下已知之「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
Thumbnail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感染冠狀病毒後,出現糖尿病、疲勞或血栓等健康問題的風險可能會持續至少兩年。
Thumbnail
今年3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了獲得國會兩黨支持的S.619號法案,自此《2023年Covid-19病毒起源法案》(COVID-19 Origin Act of 2023)正式生效、成為美國法律,使美國政府必須在生效的90天內盡可能解密關於Covid-19病毒起源的所有情報,
Thumbnail
現在的COVID-19似乎已經沒像以前剛出來時那麼可怕,因為致死率較沒這麼高症狀較平常感冒的嚴重一些。 怎說呢 ? 記得0824剛考試完的隔天就覺得喉嚨有點怪,心想 : 不會吧 ! 感冒了?! 0825當天夜裡喉嚨開始作怪,只有喝熱水緩解,想說應該不會這麼碰巧或許哪一天吹冷氣+電風散風太大的
Thumbnail
繼大兒子確診後,小兒子和我分別成為家戶內第二、第三個確診者。因著年紀小,我謹慎注意他的每一項身體測量數據:體溫、血氧、心跳,卻發現數字居高不下,必須送醫了!本文敘述就醫歷程、獲得之善意與愛,以及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的心境轉折。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久不見 :) 隨著台灣確診人數不斷飆升,確診隔離、居家照護的人數也變多了,上個禮拜,我們家裡也出現第一位確診者,只是正當大家都認為一人確診全家都難逃,這邊我也想分享我們家的經驗,如何降低家戶感染、保護家人避免染疫?可以先從這五件事情做好開始.....
Thumbnail
疫情稍緩,開始抱怨起莫名的簡訊實聯制,這政策不僅無端侵害個人隱私,並且浪費公帑。然而諸多防疫政策在醫師眼中,雖然不滿意,但也不得不說整體疫情控制,就結果而言是不錯的,至少大家的生活都只受到了還堪忍受的影響。 會知道這本書剛好也是聽了podcast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的介紹,醫療人員在面對許多關鍵時刻的無
Thumbnail
中国在 35 天内控制了最新爆发的 COVID-19,这就是战略 在周一 (23/8) 记录为零国内 COVID-19 病例之后,中国在短短 35 天内控制了最新的广泛爆发。 自7月20日在江苏省省会南京机场确诊首例最新疫情以来,最新一波疫情已波及10多个省区。 被认为是2020年武汉爆发以来最广泛
Thumbnail
生活的種種不順, 好似就在提醒我們,日常有多值得感恩。 或許用太過溫柔的方式,我們就不會警醒。 所以生活常常有些過於激烈的明示暗示, 如此才能喚起我們的覺知。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的持續,自我健康管理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以下是一些建議,有助於保護這兩個特別容易受到傳染病影響的年齡組。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大爆發,「RaTG13病毒」(即此前的「RaBtCoV/4991病毒」)越發成為舉世聚焦矚目的存在,各界都確定其為目前已知與大流行Covid-19病毒最接近的「近親親屬」毒株,這也意味著在通關鎮銅礦洞中所發現的9種病毒是世人眼下已知之「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
Thumbnail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感染冠狀病毒後,出現糖尿病、疲勞或血栓等健康問題的風險可能會持續至少兩年。
Thumbnail
今年3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了獲得國會兩黨支持的S.619號法案,自此《2023年Covid-19病毒起源法案》(COVID-19 Origin Act of 2023)正式生效、成為美國法律,使美國政府必須在生效的90天內盡可能解密關於Covid-19病毒起源的所有情報,
Thumbnail
現在的COVID-19似乎已經沒像以前剛出來時那麼可怕,因為致死率較沒這麼高症狀較平常感冒的嚴重一些。 怎說呢 ? 記得0824剛考試完的隔天就覺得喉嚨有點怪,心想 : 不會吧 ! 感冒了?! 0825當天夜裡喉嚨開始作怪,只有喝熱水緩解,想說應該不會這麼碰巧或許哪一天吹冷氣+電風散風太大的
Thumbnail
繼大兒子確診後,小兒子和我分別成為家戶內第二、第三個確診者。因著年紀小,我謹慎注意他的每一項身體測量數據:體溫、血氧、心跳,卻發現數字居高不下,必須送醫了!本文敘述就醫歷程、獲得之善意與愛,以及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的心境轉折。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久不見 :) 隨著台灣確診人數不斷飆升,確診隔離、居家照護的人數也變多了,上個禮拜,我們家裡也出現第一位確診者,只是正當大家都認為一人確診全家都難逃,這邊我也想分享我們家的經驗,如何降低家戶感染、保護家人避免染疫?可以先從這五件事情做好開始.....
Thumbnail
疫情稍緩,開始抱怨起莫名的簡訊實聯制,這政策不僅無端侵害個人隱私,並且浪費公帑。然而諸多防疫政策在醫師眼中,雖然不滿意,但也不得不說整體疫情控制,就結果而言是不錯的,至少大家的生活都只受到了還堪忍受的影響。 會知道這本書剛好也是聽了podcast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的介紹,醫療人員在面對許多關鍵時刻的無
Thumbnail
中国在 35 天内控制了最新爆发的 COVID-19,这就是战略 在周一 (23/8) 记录为零国内 COVID-19 病例之后,中国在短短 35 天内控制了最新的广泛爆发。 自7月20日在江苏省省会南京机场确诊首例最新疫情以来,最新一波疫情已波及10多个省区。 被认为是2020年武汉爆发以来最广泛
Thumbnail
生活的種種不順, 好似就在提醒我們,日常有多值得感恩。 或許用太過溫柔的方式,我們就不會警醒。 所以生活常常有些過於激烈的明示暗示, 如此才能喚起我們的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