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 只要你記得,就永遠不會消失 (#無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自小學寫文章,老師給的建議總是:「一篇好的文章定要能引起他人共鳴。」看了形形色色的愛情故事,近來感情生活淡如水的我除了羨慕倒沒什麼可回味的。更何況是科幻或懸疑片,這些故事儘管能帶來短暫的刺激及衝擊,但幾個月後估計除了「很酷炫」外也講不出什麼更「酷炫」的評語了。
小女子在韓劇圈打滾少說也有五、六年有,而至今認為能做到直戳我內心的作品卻幾乎屈指可數。其中包括《請回答》及《機智生活》系列,我想對於申元浩導演的高評價是不必多說的。再來,就是這部《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了。
圖/《我是遺物整理師》宣傳照
若要對這部影集做個概述,我會說它在短短十集內探討的不只是生死離別及情感,此類一輩子的人生課題,更透過每一短篇故事呈現現代韓國的社會問題,其中不乏包括弱勢群體、職業災害、老人失智獨居、約會暴力、同性戀愛、校園暴力等。正如前陣子轟動全球的《寄生上流》,韓國影劇確實特別擅長將社會議題若有似無的嵌入劇情當中,給觀眾帶來無窮餘韻及反思──或許這些故事就發生在你我身邊。此劇也透過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的主角韓可魯(陳俊翔 飾)與其剛出獄即被指定為監護人的叔叔曹尚久(李帝勳飾),以「遺物整理師」這麼個不為人所熟悉的職業來貫穿、聯繫一則則案件故事。
若對「遺物整理師」一行業有興趣點此鏈結了解更多: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4807
死亡。在新聞上呈現的或許會是何處又發生了驚人事件,死者人數等這樣單純如報告般的消息。尤其疫情期間,每日死亡人數對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而言就僅僅是筆數據。曾經還看過這樣的統計數據:「世界平均每秒就有1.8人死亡」,雖然我想經過這場浩劫數字肯定有所變化,但當時腦中冒出的第一個想法便是「這樣的機率遲早有一天會輪到我身邊之人的」,突然那數據好像就變得銳利且有些噁心了。
透過劇情的描述,我們會了解角色背後的故事,甚至對其產生感情。可不是嗎?那串數字本就是人數,而人便是由一個個故事所組成的。看這影集總會有種特別奇妙的感受,每段故事固然有其缺憾但溫暖之處亦不少,每當看到暖心片段而露出的微笑總是很快消逝,心一沉,驚覺此段故事的主人翁已不在。

“眼睛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只要你記得,就永遠不會消失”

圖/《我是遺物整理師》劇照
死亡,第一個讓我打從心底感到畏懼之事。人類自栩為地球之王,我們有無數發展卓越的科學家,但對於「人類死後將往何處?」這問題始終沒有個明確的答案。我想人人都能明白所謂,面對未知會使人變得脆弱,而死亡就是這麼回事吧。
那究竟我為何會感到如此恐懼呢?或許是無法接受曾經活生生的,在某一瞬間就像沒存在過般消失了。孩提時期,我總不斷拿這件事哭鬧惹得父母煩躁,當時父親就讓我謹記一段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長大後一查,才發現是聖嚴法師提出的【處事四態度】。豁然開朗,我就想我父親怎麼能講出這麼有深度的話,但確實它對我受益無窮。正如劇中所說“過世的人,也會說話”,大至一件物品,小至任何共同的回憶。確實,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我想「放下它」指的並非將其徹底遺忘,文青點說就是「將它化為使你心靈富足的養分」,有些人或許消失了,但與我們之間的共同情感與記憶會永遠存在的。

“認識你後,我第一次開始期待明天,為了你我想成為比昨天的我更有勇氣的人,我再也不會畏畏縮縮的,我到死之前都不會放開你的手,我是你一輩子的伴侶,會永遠珍惜並愛著你”

圖/《我是遺物整理師》劇照

“我以為不懂得愛才丟臉,愛一個人也是丟臉的事嗎?”

2019年5月17日──台灣寫下歷史,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國家。
第一次接觸到同性愛情戲劇是2007年的泰國電影《愛在暹羅》,當時倒不是說受到了衝擊,而是沒有想過劇情可以有這樣的走向。之後,眾所皆知BL在女校的活躍與盛行帶領無數少女走向全新的世界。再加上,許多身邊朋友也面臨同樣困境,正因是親近的朋友們,我也花了些心思去了解,心境才由理解轉為支持。
套用我很喜歡的美國女星安·海瑟威在哥哥出櫃後選擇接納擁抱,並在演講曾發表過的話:「愛,是一種人性感受,絕非政治口號。但是,我得很遺憾的說,在我們居住的世界上,並非所有人都懷有相同感受。我的家人和我將會為了正確的事繼續奮鬥,直到等待多時的曙光展露。」這條路還是挺長的,不能夠理解的群體會永遠存在。但樂觀來看,現在已比少說五年前的風氣來的友善且自由的多了,也能合理地期待在人們的奮鬥下未來會有所不同。

love has no labels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讓人心情好的事,一想到就會笑的事。

圖/《我是遺物整理師》劇照
有人一輩子追求幸福,卻不知幸福為何物。我並不會在此斷言幸福即是愛,此類稍為籠統的話。劇中另一金句“眼前擺著一樣的東西,有人看到愛,有人卻看到恨。”對於幸福而言何不是一樣的,因個人、因其背後故事而異?所以我想不論為金錢、事業、愛情、子女、或是單純追求安穩的生活,“幸福是讓人心情好的事,一想到就會笑的事。”我贊同這樣的說法。
心中有什麼,眼裡就會看到什麼。”患有亞斯伯格的可魯並不能以常人的視角來理解所謂所謂錯綜複雜的情感。但或許也因如此可魯才能發現其中最珍貴且純粹的東西。有人說幸福便是善良的活著,但比起許多人立志要善良的活著,若將其轉化為日常生活或思考模式必然的一部份,時刻惦在心底而非刻意展示或掛在嘴邊,估計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幸福」。

“到了該離開的時候,那果斷轉身的背影是多麼美麗,春意盎然。我蘊藏的愛情正在凋零,落英繽紛,被訣別的祝福包裹著,現在是離開的時候,向著茂盛的綠蔭,和即將結出果實的秋天,我的青春,向花一般逝去…。”

圖/《我是遺物整理師》宣傳照
儘管整齣劇之劇情起赴跌宕,尤其在情感表達方面及具張力。但畫面色調、背景音樂,一切都是那樣淺淺淡淡的,如春日般溫柔且舒適的。就像人離開時,不帶走一物輕輕的走了,留下一種悲傷與溫暖交融之感。
avatar-img
4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ll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眨眼間,來到法國尼斯也一個月了。漸漸地習慣了這邊的生活,喜歡上了蔚藍海岸的陽光風情。雖然想念滷肉飯,卻也愛上了起司配baguette;想念親朋好友,卻也認識不少熱心和善並將要陪著我度過未來一年的有緣人。
在我旅程道路上,我繼續前行,誰知恍然間停下已過大半。環視周遭,景物變得熟悉親切,多了隨行的同伴,雖偶遇波瀾,心卻不再懸也不再慌。說不上甚麼行家,但至少已不是五個月前那一問三不知的黃毛丫頭。
十二月,這紅色綠色白色的十二月。儘管天氣寒冷依然暖意融融的十二月。 隨著十二月的到來,城市各處皆洋溢著聖誕節的氣息。行道樹上纏滿了五顏六色的小彩燈、商店爭先恐後地打出聖誕特價的大招牌、打開電視跟電台全都在提醒著聖誕將至。
十一月,從假期回歸正常生活;總是陽光高照的尼斯下起了豪大雨;街道邊曾經的蓊蓊鬱鬱都成了滿地橘黃。相較於剛抵達時的八月,又看見了尼斯的另一面貌。這使我不住猜想,自己是否也變得和以往不同或者有所成長了呢? 和轟家一起準備的變裝派對小點心
兩個月,不長也不短。對周遭事物逐漸熟悉,偶爾停下腳步看看卻又覺得其實人地生疏。甜蜜的新鮮期在無聲無響中邁向了下一階段。在放肆的玩樂中抬起頭,意識到自己需著手努力於還有極大進步空間的法文。而隨著十月的來到,我們也歡喜迎來了兩周假期!
眨眼間,來到法國尼斯也一個月了。漸漸地習慣了這邊的生活,喜歡上了蔚藍海岸的陽光風情。雖然想念滷肉飯,卻也愛上了起司配baguette;想念親朋好友,卻也認識不少熱心和善並將要陪著我度過未來一年的有緣人。
在我旅程道路上,我繼續前行,誰知恍然間停下已過大半。環視周遭,景物變得熟悉親切,多了隨行的同伴,雖偶遇波瀾,心卻不再懸也不再慌。說不上甚麼行家,但至少已不是五個月前那一問三不知的黃毛丫頭。
十二月,這紅色綠色白色的十二月。儘管天氣寒冷依然暖意融融的十二月。 隨著十二月的到來,城市各處皆洋溢著聖誕節的氣息。行道樹上纏滿了五顏六色的小彩燈、商店爭先恐後地打出聖誕特價的大招牌、打開電視跟電台全都在提醒著聖誕將至。
十一月,從假期回歸正常生活;總是陽光高照的尼斯下起了豪大雨;街道邊曾經的蓊蓊鬱鬱都成了滿地橘黃。相較於剛抵達時的八月,又看見了尼斯的另一面貌。這使我不住猜想,自己是否也變得和以往不同或者有所成長了呢? 和轟家一起準備的變裝派對小點心
兩個月,不長也不短。對周遭事物逐漸熟悉,偶爾停下腳步看看卻又覺得其實人地生疏。甜蜜的新鮮期在無聲無響中邁向了下一階段。在放肆的玩樂中抬起頭,意識到自己需著手努力於還有極大進步空間的法文。而隨著十月的來到,我們也歡喜迎來了兩周假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死期將至》是一部探討生命與死亡意義的韓劇,講述主角崔怡在一系列死亡後的重生經歷。這部劇不僅揭示了自殺的自私,也讓觀眾反思生存的價值和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透過不同角色的痛苦與掙扎,崔怡逐漸瞭解生命的可貴,最終決定珍惜生命,鼓勵觀眾在面對困難時勇敢尋找生活的價值與希望。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
Thumbnail
一生中大概都有幾次搬家的經驗,但只要是和家人一起,到哪都是我們的家。一旦有變故了,家就不再是家了,真的只是一間房子了,那種百感交集只有經歷過的人能深刻體會。人生到頭來就是得自己一個人走完這一程,雖然感傷但也正提醒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曾經,更重要的是當下的每一刻。
Thumbnail
2009年,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熱映,這才讓社會大眾開始注意到這群直對死亡的外線工作者,其實這行業包含的面向很廣,禮儀師、入殮師、法師、國樂手、化妝師、孝女白琴、雕刻師等,而近日熱度逼人的陸劇「春色寄情人」中男主的職業~遺體整容師,也在他們同一行列中。 或許是劇中場景位於小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記得倪匡死後,我在腦內預演了一次所有我所仰慕的人離去時的感受。死亡有兩種,一種是生理層面的死亡;一種是當他們做出令我信念幻滅的事時,腦內把他們當下仍存的表相,與過去的他們曾經震撼過我靈魂的美好割絕而生的死亡。
Thumbnail
生死的問題一直讓人們困惑,如果有來世,我們能否記得今生的一切?人在生活中總是容易忘記,但我們或許應該感到幸運,因為這一生教會我們許多,我們珍惜並寫下自己的故事。
Thumbnail
《死期將至》敘述一個主角自殺死亡後,經歷12次將死之人最終的死亡,讓他重新審視死亡的選擇,並對人生有了其他的體悟。這部韓劇結合愛情、動作、驚悚,呈現精湛的演技和動人的故事情節,縈繞的核心就是向死而生,給觀眾啟發與感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死期將至》是一部探討生命與死亡意義的韓劇,講述主角崔怡在一系列死亡後的重生經歷。這部劇不僅揭示了自殺的自私,也讓觀眾反思生存的價值和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透過不同角色的痛苦與掙扎,崔怡逐漸瞭解生命的可貴,最終決定珍惜生命,鼓勵觀眾在面對困難時勇敢尋找生活的價值與希望。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
Thumbnail
一生中大概都有幾次搬家的經驗,但只要是和家人一起,到哪都是我們的家。一旦有變故了,家就不再是家了,真的只是一間房子了,那種百感交集只有經歷過的人能深刻體會。人生到頭來就是得自己一個人走完這一程,雖然感傷但也正提醒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曾經,更重要的是當下的每一刻。
Thumbnail
2009年,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熱映,這才讓社會大眾開始注意到這群直對死亡的外線工作者,其實這行業包含的面向很廣,禮儀師、入殮師、法師、國樂手、化妝師、孝女白琴、雕刻師等,而近日熱度逼人的陸劇「春色寄情人」中男主的職業~遺體整容師,也在他們同一行列中。 或許是劇中場景位於小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記得倪匡死後,我在腦內預演了一次所有我所仰慕的人離去時的感受。死亡有兩種,一種是生理層面的死亡;一種是當他們做出令我信念幻滅的事時,腦內把他們當下仍存的表相,與過去的他們曾經震撼過我靈魂的美好割絕而生的死亡。
Thumbnail
生死的問題一直讓人們困惑,如果有來世,我們能否記得今生的一切?人在生活中總是容易忘記,但我們或許應該感到幸運,因為這一生教會我們許多,我們珍惜並寫下自己的故事。
Thumbnail
《死期將至》敘述一個主角自殺死亡後,經歷12次將死之人最終的死亡,讓他重新審視死亡的選擇,並對人生有了其他的體悟。這部韓劇結合愛情、動作、驚悚,呈現精湛的演技和動人的故事情節,縈繞的核心就是向死而生,給觀眾啟發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