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你降低做錯決定風險的方法- 《思考的框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遇過不少不認識的朋友會寫訊息或問我,
希望我這可以幫他做出人生重大選擇。
為什麼會想要尋找他人幫忙做決定呢?
其實是因為他太害怕看不到結果的未知,
怕做錯決定,
你會不會這樣呢?

的確有些決定選擇做錯的話,
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造成巨大成本去收復,甚至有難以收復的影響。

但到底要怎麼樣加強自己做決策,
避免或是減少問題的發生?
在《思考的框架》這本書裡面,
提供了一支「思維模型明星團隊」,
(我好喜歡這個說法)
幫助你降低做錯決定的風險。

▌怎樣可以達到真正理解你學到的東西

我很喜歡書裡面說的一段話:
關於真正的理解。
「雖然朋友在晚餐上一邊喝葡萄酒一邊發表高見可能很有趣,
但卻無法幫助你進步。
想知道自己對於真實的了解程度,
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與理解輸出行動。
如果你不在真實世界裡測試你的想法,
如果你的腳沒有踩在地上,
你如何確定自己是真正的理解。」

<我的反思 >
學這麼多策略與知識,
如果不拿來操作,
那還不能算是你的理解與智慧。
就像是如果學了一堆投資理財的知識,
結果完全沒有做任何的標的投資,
那是真的理解嗎?

像是我也讀了不少個人品牌的書籍,
如果不自己來做點實驗,
那那些知識也不會是我的。

所以要保持與現實的連結。
但為什麼沒有辦法與現實做連結呢:

▌難以保持與現實連結的三個原因

缺乏正確的視角與觀點

因為身在其中,
就很難看清楚系統的全貌。

自尊心造成的否定

過度執著於自己的觀點而看不見世界給的反饋。
自尊心會讓我們無法學習,
導致花力氣在捍衛自己的想法,
而非讓想法升級。

和自己的決策導致的後果距離太遠

當做的決策由他人來執行時,
我們與決策所產出的結果之間會開始產生隔閡,
讓我們無法立即更新對現實的理解。

所以可以怎麼解套呢?

今天我想跟你們分享其中的一個思維模型 : #了解自己的能力圈

▌思維模型 : 了解自己的能力圈

書中舉個例子:
一個外地人,
從大城市到小鎮待了幾天,
就認為自己掌握了小鎮的全貌,
因為他已經見了很多的人包含鎮長,店家,警長等等。
外地人堅信,
他已經知道在地長老知道的所有一切了,

這個例子有沒有讓你想到在企業組織或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類似的情境呢 ?

▌能力圈的兩個步驟與一個小心

所以第一步 : 要先了解我們的能力圈在哪裡
先區分那些是我們知道,
那些是我們不知道的。
理解沒有捷徑,
能力圈需要多年的經驗,
從錯誤中學習,
以及積極尋找更好的實踐與思考的方法。

第二步: 維持能力圈
因為世界在變,
所以知識會不斷更新,
所以能力圈也需要持續的更新。

如何保持 :
保持好奇心與學習的動力以及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誠實的紀錄自己的表現跟行為
例如 :
投資: 紀錄詳細的交易日誌
管理職 : 觀察並記錄你的決策結果

時常徵求外部回饋
如果發現自尊心作祟,
自我防禦系統又啟動,
就把目光再放到希望獲得的結果。

能力圈外如何應付自如呢?
所有的能力圈是在這一塊專業領域有多年的經驗,
但通常你很難在很短的時間達到。

接觸新領域要先掌握基本的知識

請教這新領域的高手

了解基本思維模型,
幫助自己在陌生領域有基本的了解

因為要去借用別人的專業,
所以我們要小心理解對方的動機造成的專業建議的可靠性。
很幸運的是我們現在可以藉由網路查到許多重要的資訊,
並學習一些基本的相關知識。
我們每天有系統地累積成功經驗,
就不用每次碰到新問題,
就都有束手無策的感覺。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布姐的沙龍
4會員
10內容數
布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09
美感與科技雙引擎助攻 房屋銷售「飆速」起飛 無限思維 造就科技差異性 第一次接觸前 就讓客戶有信任感 高資產客戶一試成主顧 催生「房產顧問」新服務
Thumbnail
2022/05/09
美感與科技雙引擎助攻 房屋銷售「飆速」起飛 無限思維 造就科技差異性 第一次接觸前 就讓客戶有信任感 高資產客戶一試成主顧 催生「房產顧問」新服務
Thumbnail
2021/11/29
◆ 那天有一位年輕朋友有聊到說, 他在他既有的工作之下又被老闆要求接額外的新專案。 他評估了一下工作量, 他覺得到時候一定會每天爆炸忙之外, 也可能讓專案進度出現問題。 但他不敢說不。 隔了幾個禮拜之後, 因為受害者心態使然, 所以在會議室裡面跟老闆開會檢討專案進度時, 一時無法控制情緒, 與老闆嗆
Thumbnail
2021/11/29
◆ 那天有一位年輕朋友有聊到說, 他在他既有的工作之下又被老闆要求接額外的新專案。 他評估了一下工作量, 他覺得到時候一定會每天爆炸忙之外, 也可能讓專案進度出現問題。 但他不敢說不。 隔了幾個禮拜之後, 因為受害者心態使然, 所以在會議室裡面跟老闆開會檢討專案進度時, 一時無法控制情緒, 與老闆嗆
Thumbnail
2021/11/27
​ ◆​ 前一陣子跟我小女兒在家裡玩財富流桌遊遊戲,​ 玩到一半,​ 她說媽咪,​ 這一輪我要先暫停 ,​ 因為我的精力變少了,​ 我需要休息,​ 讓我的精力變多。​ ​ 我提醒她說,​ 可是你如果繼續走這一圈,​ 可以從銀行多領很多錢喔。​ ​ 女兒說,​ 不用喔。​ 錢再賺就有了,​ 但是如果沒
2021/11/27
​ ◆​ 前一陣子跟我小女兒在家裡玩財富流桌遊遊戲,​ 玩到一半,​ 她說媽咪,​ 這一輪我要先暫停 ,​ 因為我的精力變少了,​ 我需要休息,​ 讓我的精力變多。​ ​ 我提醒她說,​ 可是你如果繼續走這一圈,​ 可以從銀行多領很多錢喔。​ ​ 女兒說,​ 不用喔。​ 錢再賺就有了,​ 但是如果沒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成熟,就是有能力拒絕一個好的選擇,目的是要追求其他更好的選擇。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還沒想清楚」這些事?
Thumbnail
成熟,就是有能力拒絕一個好的選擇,目的是要追求其他更好的選擇。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還沒想清楚」這些事?
Thumbnail
你是一個樂於學習的人嗎?應該沒有人會大聲說自己是個不愛學習的人,但是假設當我們面對一個新的想法、或是當我們被告知自己過去的認知是「錯誤」的時候,我們真的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並擁抱新資訊嗎? 這就是學習。 不管是個人或是組織,要保持不斷成長以及不斷創新,背後所需要具備的能力都是學習的能力
Thumbnail
你是一個樂於學習的人嗎?應該沒有人會大聲說自己是個不愛學習的人,但是假設當我們面對一個新的想法、或是當我們被告知自己過去的認知是「錯誤」的時候,我們真的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並擁抱新資訊嗎? 這就是學習。 不管是個人或是組織,要保持不斷成長以及不斷創新,背後所需要具備的能力都是學習的能力
Thumbnail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Thumbnail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Thumbnail
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
Thumbnail
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本討論人生有什麼有用技能的書。對於這種類型的書,我其實有種天然的防備。因為太多是那種教條式說教的書了,就像用命令口氣對小孩說話的大人,認為直接這樣做就好了,或是說做久了你就會懂了,也或許不會,不過沒關係,先做別問就對了,我覺得這是敷衍而且不負責任的,因為他沒有實際的指導意
Thumbnail
這是一本討論人生有什麼有用技能的書。對於這種類型的書,我其實有種天然的防備。因為太多是那種教條式說教的書了,就像用命令口氣對小孩說話的大人,認為直接這樣做就好了,或是說做久了你就會懂了,也或許不會,不過沒關係,先做別問就對了,我覺得這是敷衍而且不負責任的,因為他沒有實際的指導意
Thumbnail
從一枚拼圖找尋關聯之間的線索,一片一片拼湊出人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Thumbnail
從一枚拼圖找尋關聯之間的線索,一片一片拼湊出人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Thumbnail
「如果知識是力量,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則是智慧。」(頁51–52) 從小到大,我們所受的教育給我們一個觀念:知道的事情越多,代表他越聰明。我們甚至將一個人知道的程度量化成考試成績或智力測驗分數,以評判一個人的學習能力。 但是,你不覺得有很多聰明的人很難相處嗎?正是因為他們知道「太多東西」,所以常常誇耀
Thumbnail
「如果知識是力量,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則是智慧。」(頁51–52) 從小到大,我們所受的教育給我們一個觀念:知道的事情越多,代表他越聰明。我們甚至將一個人知道的程度量化成考試成績或智力測驗分數,以評判一個人的學習能力。 但是,你不覺得有很多聰明的人很難相處嗎?正是因為他們知道「太多東西」,所以常常誇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