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知道你的不知道:打開重新思考的力量──《逆思維》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果知識是力量,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則是智慧。」(頁51–52)
從小到大,我們所受的教育給我們一個觀念:知道的事情越多,代表他越聰明。我們甚至將一個人知道的程度量化成考試成績或智力測驗分數,以評判一個人的學習能力。
但是,你不覺得有很多聰明的人很難相處嗎?正是因為他們知道「太多東西」,所以常常誇耀自己的知識、侃侃而談,甚至一定要在社群媒體上跟人戰個你死我活才爽快。他們期待的是得到眾人的認可,因此不斷捍衛自己的信念,蒐集符合信念的證據,好證明自己是對的。
不過,當我們不願意去更新自己的觀點,其實我們就離真正的知識越來越遠。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在《逆思維: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Think Again: 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就指出,若我們要獲得真正的知識,我們就必須學習「重新思考」的能力,以謙遜的態度開始,抱持著懷疑與好奇心,去承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發現新的事物。他藉由大量的故事,分享重新思考帶來的力量,讓我們脫離檢察官(執意拆穿與懷疑他人)、傳教士(捍衛自己的觀點並視為福音)與政治人物(在意人氣勝過精確度)的模式,讓我們能以科學家的思考更開放地接納未知(雖然現在很多「科學家」也是固執地在捍衛自己的理論就是了)。

比起不知道,「一知半解」更危險

我們往往都滿足自己「已經知道」什麼,卻忽略了「要去知道」的事物。因此,學習重新思考的藝術,首先要「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當我們在一個領域從新手進入到業餘者時,我們時常爬上作者稱的「愚蠢山」。我們因為一點點的知識而讓自己自以為「懂了」,可以對某個主題高談闊論,卻忽略了自己站的峰頂背後還有更高的山頭。就像是覺得自己讀了一些書或文章,就以為自己真的懂了「元宇宙」、「疫苗」、「伊底帕斯情結」、「斷食」、「典範轉移」,或對一些法律與政策侃侃而談。
相較於沒有知識,「一知半解」反而才是更危險的事情。因為它會讓我們自負,陷入過度自信的泥淖中。書中就有舉例,新進的住院醫師似乎常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導致七月份醫院的死亡率增高。

培養自信的謙遜,離開盲目的自負

不過,為了避免自負,有些人則跳到另一個極端,凡事懷疑自己。但作者指出,真正的謙遜不代表自信過低,而是「關乎腳踏實地,認清我們也有缺點,容易犯錯」(頁76)。重新思考的核心在於,我們要培養「自信的謙遜」我們既相信自己的能力,但同時也了解自己可能沒有正確的解決方式。「盲目的自負」為相信自己的能力,又對於唯一的解決方法執迷不悟;「自信的謙遜」則相信自己的能力,但對於解決方法抱持開放的態度。
作者提到,願意承認自己不懂某些事、願意修正自己信念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表現更好;願意承認自己的弱點的領導人,反而越能辨識並超越自己的極限。
承認自己會犯錯,來點自嘲或許不錯。書中提到橋水基金的創辦人雷‧達利歐(Ray Dalio)曾說過:「假如你不自我反省,並且心想:『哇,一年前的我還真蠢。』那麼你這一年來肯定沒學到多少。」
我自己的做法是,「欣賞」你在社群媒體上的「動態回顧」。如果你覺得自己過去怎麼那麼蠢,那恭喜你,你長大了。享受這樣的幽默感,可以讓我們更樂觀地去擁抱自己的錯誤。

異議網絡讓我們成長

不過,自己要從事重新思考,難免會陷入盲點。這時候,就很需要夥伴的協助。作者指出,我們需要「異議網絡」,「一群我們相信會指出我們的盲點,並且協助我們克服弱點的人。他們的角色是藉由督促我們謙遜以待自己的專業、懷疑我們的知識,並且對新觀點產生好奇,進而啟動重新思考的循環。」(頁130)
書中提到,通常高表現的團隊都有很強的異議網絡,因為他們不是為了尋求別人的認同在工作,而是實事求是地透過「有建設性的衝突」來獲得更好的答案。在一個重視學習成長、接納錯誤的組織文化中,人們更能擁有「心理安全感」,勇於坦率承認自己犯的錯,好讓這些錯誤於未來不再發生。相反地,當團隊的成員缺乏心理安全感,害怕犯錯會遭到譴責或報復,就會傾向隱藏自己的錯誤,反而讓組織不斷重複同樣的錯誤而無法進步。

少問「為何」,多問「如何」

我們雖然常將「對事不對人」掛在嘴邊,卻常常針鋒相對地批評別人的不是。作者建議一個我覺得很不錯的方法,那就是少問「為何」,多問「如何」。如果我們問某人「為何」要支持某個特定的理念、生活方式或政策,往往會讓他引起防衛心,進而更加堅信自己的信念。然而,如果我們問他們要「如何」實際落實這些理念、「如何」活得更好、政策會「如何」實際運作,這就會讓他注意到自己的知識缺口,進而產生比較正向的爭論。
例如,如果伴侶之間常常問的是「你『為什麼』沒洗碗?」、「你『為什麼』那麼累?」下一秒,往往就是產生因自我防衛而來的衝突。但是,如果我們可以試著問對方「我們要『如何』整理廚房?」、「你覺得要『如何』提振精神?」至少我們可以開啟新的思考方向與解決方案。

請不要問小孩「長大後要做什麼?」

最後,也是《逆思維》令我最印象深刻之處是,作者鼓勵我們不要太早就決定自己的職業,否則這樣的執著會讓我們傾向「加倍努力」,而失去了更多探索的可能性。心理學家稱之為「認同早閉」,即「太早確定自我感知,卻沒有足夠的實質審查,然後不願思考替代性的自我。」(頁338)他發現,通常在20歲很確定自己職涯的學生,通常在30歲會成為最後悔的那群人。
大人很常會問小孩:「長大後要做什麼?」但作者認為,「職業是要採取的行動,而不是要聲稱的身分。當他們把工作視為他們做的事,而不是他們的身分,他們就會變得更願意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頁339)
職涯不盡然是直線進行的,人生的路也不會因早年的某一決定而全然照著想像走。當我們重視自己做的事情勝過外在的標籤,我們才能更有彈性地去找到新的可能性,而非只是「照著計劃走」。
《逆思維》是一本相當值得閱讀的書,作者格蘭特透過生動的故事與搞笑的梗圖,讓我們認識重新思考的力量與好處。
重新思考讓我們樂於擁抱錯誤,更真實地認識我們所處的世界;讓我們可以與人建立有建設性的衝突,彼此成長;讓我們開啟對於職涯與人生的新的可能路徑,擁抱未知。
培養真正的智慧,不在於強化自己的知道,而是樂於去探索自己的不知道。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書評】好的思考方式,成就你理想中的樣貌:稻盛和夫《稻盛和夫的思考之道》人類必須在一生的生活中,靠自己的意志與努力,才能學到高超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avatar
微讀
2024-05-22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書評—從思維到方法,一人創業大神帶你打造致富腦ohn Lee Dumas 製作的podcast累積超過3000多集,他從2012年每天日更不間斷到現在,全世界有超過1億聽眾聽過他的節目,他也創立podcastersparadise(播客天堂)平台,上面的線上付費課程已連續8年創造每年破百萬美金的收入,這本書精華了他從零開始到成為播客帝王的過程
Thumbnail
avatar
Christantine但丁
2023-11-29
不正常書評|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正是開啟智慧的鑰匙:談用逆思維為人生重新思考人的思考有其舒適圈。若說「物理上」待在舒適圈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大敵,那這大敵之中的大敵,唯「思想上的舒適圈」莫屬。因為它既不亦察覺,人腦有時甚至會「自動駕駛」來捍衛這個舒適圈。本篇將介紹突破思考盲點的「逆思維」一書。
Thumbnail
avatar
Sho 的路上觀察手記
2023-08-29
不正常書評|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正是開啟智慧的鑰匙:談用逆思維為人生重新思考人的思考有其舒適圈。若說「物理上」待在舒適圈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大敵,那這大敵之中的大敵,唯「思想上的舒適圈」莫屬。因為它既不亦察覺,人腦有時甚至會「自動駕駛」來捍衛這個舒適圈。本篇將介紹突破思考盲點的「逆思維」一書。
Thumbnail
avatar
Sho 的路上觀察手記
2023-08-29
【書評】提高你的品味,從知道「美學」開始:寶琳·布朗《哈佛商學院的美學課》「美學」是我們所有人類,感受一個物件、或是透過感官體驗所得到的愉悅。
Thumbnail
avatar
微讀
2023-08-29
【書評】提高你的品味,從知道「美學」開始:寶琳·布朗《哈佛商學院的美學課》「美學」是我們所有人類,感受一個物件、或是透過感官體驗所得到的愉悅。
Thumbnail
avatar
微讀
2023-08-29
5個你應該知道的西洋小眾男歌手🎤:適合獨處時聆聽的抒情Playlist推薦今天來跟各位介紹幾位相對小眾的西洋男歌手,他們的每首歌都品味在線、品質保證,光是他們自己出的歌就夠讓人循環播放一整天! 重點是他們不僅唱歌好聽,還既年輕又長得好看,實在是讓人太羨慕啦。
Thumbnail
avatar
背景音樂
2023-07-22
5個你應該知道的西洋小眾男歌手🎤:適合獨處時聆聽的抒情Playlist推薦今天來跟各位介紹幾位相對小眾的西洋男歌手,他們的每首歌都品味在線、品質保證,光是他們自己出的歌就夠讓人循環播放一整天! 重點是他們不僅唱歌好聽,還既年輕又長得好看,實在是讓人太羨慕啦。
Thumbnail
avatar
背景音樂
2023-07-22
筆耕推推書|你所不知道的澳洲—二花小姐《澳洲認真使用須知》書評【筆耕推推書】你所不知道的澳洲 「歲月靜好,靠的是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的努力,在彼此需要的時候互通有無。沒有誰比較厲害、誰比較重要,起跑點不分輸贏,因為出發後各有各的路……」
Thumbnail
avatar
筆耕小書店
2022-02-17
神奇之道讀書心得2—當無法立即解決問題時,怎麼讓自己心平氣和? 神奇之道讀書心得—當拼命努力無法立即解決問題時怎麼辦? 在上一篇文章中,意識到傳統理性之道產生的問題,後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發現很多類似的例子,當我們聚焦想解決某件事情的時候,如果這件事情一時之間無法獲得解決(這很常見),真的就很容易出現災難性的想像,並且「另加斤兩」擴散想像更多不幸可能性。
Thumbnail
avatar
雲衣
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