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思維#18 | 這樣做,才是團隊合作,而不是吃大鍋飯

2021/07/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 Unsplash
前一陣子,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一件事。
他們公司固定在約莫四五月進行調薪,當然依照個人績效的不同,幾家歡樂幾家愁。
但有一個小部門的主管,他的調薪方式很特別,不論你的績效、年資、薪水多高,一律加四千。
月薪八萬的老人,跟領四萬的新人,都調了四千。
老人當然不開心,問主管原因,主管的回答是:「我們都是一個team,所有績效都是團隊合作,所以調薪每個人都調一樣。」

這讓我想到,二十幾年前,在當大頭兵的時候,二兵升一兵,一律加500。
全營的義務役士兵都很清楚每個人一個月多少錢,也就六千多塊,但也沒有人打算在營裡「認真工作」。
吃大鍋飯的結果,就是讓人「能混則混、能摸則摸」,反正做多做少,領一樣的錢,只要不出大差錯就好了。
而且,整個單位瀰漫著一股「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風氣,最後所有人看起來都很忙,實際上都在瞎忙。
單位的績效,自然也不會太好,但反正大樹底下好乘涼,組織不會這麼快倒,大家也就裝沒事,樂得輕鬆。

往外看,發現到處都一樣?

自然,像小陳這樣有能力、有績效的戰將,不會在這種地方一直待下去,一定會想找別的工作。
但是,出去外面,卻在面試中聽見主管說:「我們這裡重視團隊合作,不看重個人英雄主義!」
小陳心裡想,「又是一個吃大鍋飯的地方!」鼻子摸摸,又繼續尋找下一個伯樂去了。
不少公司會把「團隊合作」放在公司的核心價值裡面。包含許多大型公司,例如中國信託、中鋼、王品集團等。
難道這些績效良好的大公司也都是吃大鍋飯的地方嗎?
從小,我們就知道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還記得老父親要三兄弟折筷子的故事嗎,三兄弟最後瞭解了團結力量大,就不再吵架了。
我們心裡同樣也有一個疑問,那這樣,不就都分不出來每個人的貢獻了嗎?

真正好的團隊是什麼樣子

實際上,真正好的團隊合作,當然不會抹煞每個人的努力,給大家吃大鍋飯。
不僅如此,真正良好的團隊,必定能夠發揮出1+1大於2的效果。
在1990年代,NBA的公牛隊,締造了前所未有的佳績,被稱為「公牛王朝」。
你應該還記得那位,被稱作「籃球之神」的男人,麥可喬丹。
其實,在「禪師」傑克遜來到公牛隊之前,麥可喬丹一枚冠軍戒指也沒有拿過。
那時候的公牛隊,戰術極為簡單:「傳球給喬丹,然後得分」。
喬丹是全隊的中心,也是球技最高超的人,這個戰術乍看之下沒什麼問題,但對手很快也就有解決之道。
「把喬丹防死」,就破解了。
傑克遜看出這個問題,並開始做調整,改以「三角戰術」迎戰。
在這個戰術下,每個人在團隊中的角色都不同,必須衡量當時的情況,在團隊中適時的發揮作用。
換而言之,每位球員的機會更加平等,自主性也更高。
當然,喬丹的接受,是這個戰術能成形的最重要因素。
這是一個由喬丹個人,邁向公牛團隊的過程。
而倚賴的是,團隊每個人,需要對彼此更加了解。
每個人的習慣、特色、球風、缺點、何時要補上、何時要給機會,都必須要清楚透徹。
在場上,彼此都很清楚、有默契,這個時機點,誰最適合發揮。

團隊的綜效

公牛隊的明星球員,也從喬丹一人,變成喬丹、皮朋、羅德曼的鐵三角。
在這樣一個真正的團隊中,個人的努力仍然重要,但彼此的尊重與合作,使得綜效(Synergy)能夠出現。
雖然,在拿到三屆總冠軍之後,公牛隊因為內部的矛盾而分崩離析。
但這個由明星球員主導,轉變成真正團隊的故事,讓我們更能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團隊。

「一名偉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讓周圍的隊友變得更好。」-- 麥可喬丹。

本文作者為日常領導力Podcast主講人,歡迎在Instagram或是FB粉絲團與作者互動

日常領導力Van
日常領導力Van
領導力不是掌權高位者的專利, 它存在於你我的日常生活。 我是Van,領導學的白居易, 讓我們一起探索超實用的日常領導力! (原:領導學院 Podcast) https://linktr.ee/leadershipcpodcas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