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大漢天威番外篇-神祕的中書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中書令,堪稱漢代最神秘的官職之一。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完全沒有提過這個職務。

是漢武帝之前都不曾建立這個職務嗎?
又或者是司馬遷故意不記?

畢竟,按班固的史料收集,最早可考的中書令,就是司馬遷本人。
同時,也是司馬遷受宮刑之後,在宮廷擔任的職缺。

「(司馬)遷既被刑之後,為中書令,尊寵任職。

漢武帝對司馬遷並沒有什麼仇恨,他向來都是判刑歸判刑,任官歸任官。
而遭到閹割的「老」司馬遷,也仍舊十分得到漢武帝的寵信。

但司馬遷不太想幹活,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安就寫了一封信來勸他。

司馬遷的回信中,數次提及自己形體被殘,以及李陵之事。
這也是後世推測他對漢武帝很有怨恨的由來。

在漢書的百官公卿表中,提到中書為少府屬官。
「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者、宦者七官令丞。」

怎麼看都是八官啊?

大概參考一下《後漢書》的考據先:

尚書令一人,千石。本注曰: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更為中書謁者令。
黃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省中諸宦者。丞、從丞各一人。
鉤盾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諸近池苑囿遊觀之處。丞一人。
尚方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上手工作御刀劍諸好器物。丞、永安丞各一人。
御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作中衣服及補浣之屬。丞、織室丞各一人。
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侍使。丞一人。
內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中布張諸衣物。左右丞各一人。(內者令在漢書裡面其實有時候是指「內謁者令」,應與此職不同)
宦者令其實也是有的,但東漢廢除,內容不詳了。

基本上班固那句話的意思應該是,這八個官跟七個「官令丞」。

中書令是沒有「官令丞」的。

後七官其實就是皇宮大小事務負責人,所以毫不意外的大多數為宦官。
東漢後來也把尚方令改為宦官,從武庫開始一步步的掌握軍權,也很正常。

旁支不要扯太多,簡單說,漢武帝時代的中書令,其實就是尚書令。
這是最普遍的認知。

但這時候尚書令還不像東漢,東漢的尚書令職責比較接近漢武帝之前的「御史大夫」。
西漢原本是丞相負責召開大議整理建言,御史大夫負責審理跟發佈。

而漢武帝之所以皇權高漲,就是因為他加設了中書,讓奏章必須經過皇宮的審核再加以執行。

御史大夫跟中書令(尚書令)的交會點,就是霍光。
在霍去病威震漠北之後,霍光的職務便是御史守尚書令。
(這是司馬遷寫的,不排除他故意不想寫「中書令」)

但其實霍家一度試圖逼宮,穩定自己的外戚地位。
所以漢武帝廢了霍光的御史職務,並且開始任命身體有殘缺的宦官,來擔當中書令。

正名一下,宦官本身不是一個職務的名稱,是指「宦者為官」。

漢武帝這個人對於「禁中」的概念還挺開放,侍中、給事中、光祿大夫……這些職務他的使用量相當大。
其實某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依靠這些「皇宮親信」得掌大權。

檯面上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衛青了。

司馬遷擔當中書令這件事,不要說他自己不情不願,朝廷風氣面上,應該也是挺反感的。
雖然西漢當時還沒有品嘗到宦官亂政之苦,但劉邦從秦朝接過來的飯碗,就正是宦官打翻的。

讓一個宦官處理天下政事,怎麼樣也不太對頭。
後來霍光執政,就自領尚書事了。

到這邊都算簡單的。

但百官公卿表又記,「漢成帝初置尚書」。
偏偏第一個尚書令為張安世,任職時間為漢武帝死亡前。

好,假定尚書令跟中書令一樣,這邊混著寫沒關係。
但第二個「表上有名」的尚書令,五鹿充宗就跟中書令石顯同時存在了。

時為漢元帝初年。

很顯然,在昭宣之治的期間,拆出了這兩個職務。
因為前面經常混著寫,我們很難界定拆開的時間,跟拆分的內容。

我的判斷是這樣:政務仍由中書令審核處理,而尚書主要為發布宣讀政令。
石顯在位時,有「中書僕射」而無「尚書僕射」,所以這時的中書令,很可能還是負責著東漢以後的尚書令職務。

事實上,石顯的影響力也比五鹿充宗高。
且石顯是個宦官。

由於他不能再高升,後來便推薦五鹿充宗為少府,也就是他自己名義上的主管,一起為非作歹來著。

石顯威風了整個漢元帝時代,被漢成帝廢除。

成帝紀:「四年春,罷中書宦官,初置尚書員五人。」

石顯被廢過了四年,漢成帝才乾脆取消了中書宦官,改為尚書治事。
而張安世很可能是最後一個「非宦中書令」。

為什麼呢?

霍光當時把尚書(中書)事領過來,在不希望有人干涉,又要能保障小皇帝安全的情況下。
沿用司馬遷規則,當成漢武遺志的一部份,定下宦官擔當「傀儡中書令」,對他來說最是方便。

相對而言,另外拆出一個發布宣讀政令的尚書令,也可能就是霍光所為。
他自己不能也不想拋頭露面,但讓中書宦官負責發布,很快傀儡就不傀儡了。

必須說的是,這樣做並不是在斷絕皇宮跟政務的連結性。

漢昭帝仍能從侍中、給事中、光祿大夫這些人身上,了解整個政局與朝廷變化。
不然在上官桀告發霍光時,漢昭帝拿什麼西瓜來判斷要相信誰。

霍光只是不敢壞了漢武帝的規矩,又不願意信任宦官……這也是他一貫的人設:「固執又想找最佳解。」

非得先把中書令釐清的原因,就是因為漢元帝時代即將展開。
如果說,漢昭帝統治的一切行為,幾乎都跟霍光脫不了關係。
那麼,漢元帝統治的所有動作,就非得跟中書石顯連結在一起不可。

政務人事,從來不是大將軍的事情。
而是這個中書(尚書)令。

就像我們在看三國志一樣。
挑選好人才,適才適用根本不是曹操的本領……

挑將領曹操還有三分本事,但真正鞏固著漢獻帝與曹操統治地區的優秀行政人才,幾乎全是尚書令荀彧搞出來的。

而政治的權力,移轉到中書(尚書)令這種職務的時候,其實也就表示西漢王朝,已經差不多忘記「內亂」是什麼樣的滋味。
在這樣的文化跟風氣底下,西漢終結者王莽將要登場了。

王莽為什麼能興起,又為什麼覆滅?
隨著中書令的登場,以及轉換為尚書令,都已經隱隱約約在告訴我們原因了。

政重於軍,看起來對於百姓的負擔降低,是國家經營較佳的原則。
但古時候的「軍警」其實是同一個體系。

掌握軍警的人,才能有效執行法律:不管是共識法律還是他自己的為所欲為。

一個國家如果放鬆了軍警體系,只依靠約定俗成的道德文化來推行政令,不要說什麼敵國虎視眈眈了。
自己國內的政令都不可能落實啊。

事實上,這不是中國演繹至西漢第一次發生這樣的故事。
秦始皇就做了降低國內軍力的動作。

而劉邦警戒著這件事。

有趣的是,東漢背負著這樣的記憶,逐步逐步提高國內軍力之後,又迎來了另一種滅亡模式。
同樣不是新玩法,是一個類似著春秋戰國壓死周王室的玩法而已。

治理國家就像走鋼索。
左傾的結果,是掉下去。
右傾的結果,還是掉下去。

只有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才能獲得三十條命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2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管輅所活躍的年代,其實正是司馬懿與曹爽政治鬥爭的時期。從中我們知道有一樁「清河平原郡國界線之爭」。當時為了避免混亂說得沒有很仔細,這件事情其實記在《孫禮傳》。 孫禮是涿郡容城人,在官渡之戰後加入曹操軍。從他的身上,我們將再一次觀看,司馬懿跟曹爽之間的衝突。
Thumbnail
管輅所活躍的年代,其實正是司馬懿與曹爽政治鬥爭的時期。從中我們知道有一樁「清河平原郡國界線之爭」。當時為了避免混亂說得沒有很仔細,這件事情其實記在《孫禮傳》。 孫禮是涿郡容城人,在官渡之戰後加入曹操軍。從他的身上,我們將再一次觀看,司馬懿跟曹爽之間的衝突。
Thumbnail
對照日本書紀的歌功頌德,我們大約可以猜想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大約不是以漢朝的家臣身份寫作的。那麼,司馬遷和漢武帝之間的君臣心結最後是否真的解開了呢?關於這點,雖然眾說紛紜,但除非有新的考古證據出現,恐怕難有定論。
Thumbnail
對照日本書紀的歌功頌德,我們大約可以猜想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大約不是以漢朝的家臣身份寫作的。那麼,司馬遷和漢武帝之間的君臣心結最後是否真的解開了呢?關於這點,雖然眾說紛紜,但除非有新的考古證據出現,恐怕難有定論。
Thumbnail
史記的許多讀者都發現司馬遷在這部巨著中展現的各種體裁與格式處處表現出其不凡的文書整理能力。只是,許多人也發現,史記中所整理的資料中也存有各式各樣的矛盾,到底司馬遷本人有沒有發現這些破綻呢?他為何要留下這些彼此衝突的資料和說法呢
Thumbnail
史記的許多讀者都發現司馬遷在這部巨著中展現的各種體裁與格式處處表現出其不凡的文書整理能力。只是,許多人也發現,史記中所整理的資料中也存有各式各樣的矛盾,到底司馬遷本人有沒有發現這些破綻呢?他為何要留下這些彼此衝突的資料和說法呢
Thumbnail
司馬遷和漢武帝劉徹的關係始終是一個謎,司馬遷究竟是如何看待漢武帝的朝政,其實耐人尋味。
Thumbnail
司馬遷和漢武帝劉徹的關係始終是一個謎,司馬遷究竟是如何看待漢武帝的朝政,其實耐人尋味。
Thumbnail
一個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就相信自己具備了改天換地的能量。權力是一副春藥,對有些人來講,吃了這副春藥就可以幹世界了。
Thumbnail
一個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就相信自己具備了改天換地的能量。權力是一副春藥,對有些人來講,吃了這副春藥就可以幹世界了。
Thumbnail
尚書令。 過去非屬三公,不是丞相,由漢武帝特設的政令處理機構首長。 為什麼到了東漢末年,被視為實質上的宰相,能跟三公一樣「獨坐」? 在歷史的洪流中,尚書台有著什麼樣的變化? 東漢順帝,或許就是幫助我們找到答案的關鍵。
Thumbnail
尚書令。 過去非屬三公,不是丞相,由漢武帝特設的政令處理機構首長。 為什麼到了東漢末年,被視為實質上的宰相,能跟三公一樣「獨坐」? 在歷史的洪流中,尚書台有著什麼樣的變化? 東漢順帝,或許就是幫助我們找到答案的關鍵。
Thumbnail
中書令,堪稱漢代最神秘的官職之一。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完全沒有提過這個職務。 是漢武帝之前都不曾建立這個職務嗎? 又或者是司馬遷故意不記? 畢竟,按班固的史料收集,最早可考的中書令,就是司馬遷本人,也是司馬遷受宮刑之後,在宮廷擔任的職缺。 中書令這個職責的變化,牽動著兩漢,甚至「魏」的滅亡…
Thumbnail
中書令,堪稱漢代最神秘的官職之一。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完全沒有提過這個職務。 是漢武帝之前都不曾建立這個職務嗎? 又或者是司馬遷故意不記? 畢竟,按班固的史料收集,最早可考的中書令,就是司馬遷本人,也是司馬遷受宮刑之後,在宮廷擔任的職缺。 中書令這個職責的變化,牽動著兩漢,甚至「魏」的滅亡…
Thumbnail
在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儒士隨著時間的演變,慢慢的變成「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 即使在三國時代,領有將軍職跟行政官位也經常不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不過在先秦年代,出將入相幾乎是基本款了。 楚漢相爭時,大將軍兼丞相的第一人,其實就是鼎鼎有名的韓信。 原則上,曹參只是給韓信打下手的……
Thumbnail
在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儒士隨著時間的演變,慢慢的變成「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 即使在三國時代,領有將軍職跟行政官位也經常不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不過在先秦年代,出將入相幾乎是基本款了。 楚漢相爭時,大將軍兼丞相的第一人,其實就是鼎鼎有名的韓信。 原則上,曹參只是給韓信打下手的……
Thumbnail
「史記」是中國二十四史之首,對後代史學影響深遠。究竟,這部司馬遷嘔心瀝血完成的作品,所想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楚漢相爭又如何影響了後世的政治文化?一起來探索吧!
Thumbnail
「史記」是中國二十四史之首,對後代史學影響深遠。究竟,這部司馬遷嘔心瀝血完成的作品,所想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楚漢相爭又如何影響了後世的政治文化?一起來探索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