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維斯塔繭居日記》: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維斯塔繭居日記》: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2021年7月21日
今年八月,我和Penny老師共同籌備的第一屆圖文創作訓練營即將開營了!為了七月二十二日晚上的直播活動,這兩天我抽空開始做簡報。說到舉辦這個課程的初衷,我們之所以推出這個線上訓練營,其實就是希望協助更多朋友愛上圖文創作,進而能夠鍛鍊內容產製的能力。
說到未來人才的培育,剛好前幾天讀到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最近所發佈的一項調查報告(針對十五個國家的一萬八千人進行調研),提到五十六種未來職場人才必備的基礎技能
麥肯錫把未來的工作者應該具備的能力與心態,分成以下的四大類能力、十三群等五十六種基礎技能:
一、認知能力:批判性思考、計畫及工作方式、溝通能力、心智靈活度。
二、自我領導能力:自我覺察與自我管理、創業精神、達成目標。
三、人際互動能力:動員系統、關係發展、團體工作效率。
四、數位能力:數位流暢度和公民權、軟體使用與開發、了解數位系統。
根據麥肯錫的研究指出,只要我們能夠掌握這些技能,在未來就有機會擁有更多的就業可能性、更好的收入以及更高的工作成就感。
五十六種未來職場人才必備的基礎技能
當然,我也同意好友游舒帆的觀點:這些技能的確重要,但企業該如何培育出這樣的人才?相較於難能可貴的全才,企業更應該培養員工的全局觀,同時招募更多具有全局觀的人才。
看完這篇文章,也讓我想起以前曾讀過的一本好書《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丹尼爾・品克提醒大家,當知識不再是唯一的力量,我們更要懂得善用感性的六種力量,讓自己成為今後世界所渴望的人才。
書上提到六種攸關未來前途的關鍵能力,分別是: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光是提供堪用的產品、服務、體驗或生活型態,已經不夠了。如今無論為賺錢或為成就感,都必須創作出好看、獨特,或令人感動的東西。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現代人面對過量資訊,一昧據理力爭是不夠的。總有人會找到相反例證來反駁你的說法。想要說服別人、灌輸資訊,甚至說服自己,都必須具備編織故事的能力。
對了,如果您對相關議題感興趣的話,或是想多了解有關圖文創作訓練營的資訊,歡迎七月二十二日晚上八點來收看我們的直播(會議 ID:895 2275 5068,密碼:20210722)。
讓我們在空中相會!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6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Vista通訊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327會員
306內容數
每天看到一堆轉貼的文章,老是無法抓到重點,更不知道如何應用和變現?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擾,那麼「Vista付費電子報」就是為您量身定制的知識饗宴。每天花不到一瓶綠茶的錢,就可得到Vista整理、過濾的豐富資訊,真的物超所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ist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維斯塔繭居日記》:鴻雁傳書 2021年7月20日 自從我開始發行電子報之後,就會不時收到讀者朋友們的來信。而這種透過書信與朋友們互動的方式,感覺有點像是以前學生時代交筆友,想起來覺得特別有趣。 過去的人書信往返,常用「鴻雁」或「鴻雁傳書」一詞代稱。那麼,什麼是「鴻雁」呢?這是一種群居水邊的大型候
《維斯塔繭居日記》:匪夷所思 2021年7月19日 對我家來說,今天的重要大事是終於輪到舍妹要去接種疫苗。也許是看到上禮拜我接種疫苗之後一切順利,加上家母允諾要陪她一塊去,所以也就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九點半左右,她們就從健康國小回來了。吃完午飯之後,舍妹還回房睡了一覺,不過到了晚上就有點變化,她
《維斯塔繭居日記》:寫作的迷人之處 2021年7月18日 身為一個自由工作者,工作與生活不受既定的時間所約束,聽起來令人生羨,其實一切都需要自律。所以,原本我對週末或例假日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這陣子繭居在家,更容易把平凡的日子過成了一杯沒有滋味的隔夜茶。 因此,建立儀式感很重要,更要懂得做好時間
如何寫出引人入勝的商品文案? 2021年7月17日 美國著名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您可能聽過這句話,或許也會覺得在素人網紅當道的今日,這句話聽起來很理所當然,並不感到意外。然而當年安迪・沃荷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那是連網際網路都還沒有發明的
《維斯塔繭居日記》:參加了一場集體成年禮 2021年7月16日 今天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錄製《寫自己的故事》的線上課程和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說到寫作,可能很多朋友會立刻想到商品文案、社群貼文或是文學創作吧?嗯,這些答案當然都沒錯,但是寫作的領域很寬廣,並不僅僅侷限於上述的範疇哦。 美學大師蔣勳曾
《維斯塔繭居日記》:新常態 2021年7月15日 最近有一個名詞相當火熱,我們時常可以從電視或報章雜誌等媒體上看到它。是的,我相信有人已經猜到了!沒錯,就是「新常態」(The New Normal)。 老實說,「新常態」並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在2007至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時,就有人用它來形容全球
《維斯塔繭居日記》:鴻雁傳書 2021年7月20日 自從我開始發行電子報之後,就會不時收到讀者朋友們的來信。而這種透過書信與朋友們互動的方式,感覺有點像是以前學生時代交筆友,想起來覺得特別有趣。 過去的人書信往返,常用「鴻雁」或「鴻雁傳書」一詞代稱。那麼,什麼是「鴻雁」呢?這是一種群居水邊的大型候
《維斯塔繭居日記》:匪夷所思 2021年7月19日 對我家來說,今天的重要大事是終於輪到舍妹要去接種疫苗。也許是看到上禮拜我接種疫苗之後一切順利,加上家母允諾要陪她一塊去,所以也就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九點半左右,她們就從健康國小回來了。吃完午飯之後,舍妹還回房睡了一覺,不過到了晚上就有點變化,她
《維斯塔繭居日記》:寫作的迷人之處 2021年7月18日 身為一個自由工作者,工作與生活不受既定的時間所約束,聽起來令人生羨,其實一切都需要自律。所以,原本我對週末或例假日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這陣子繭居在家,更容易把平凡的日子過成了一杯沒有滋味的隔夜茶。 因此,建立儀式感很重要,更要懂得做好時間
如何寫出引人入勝的商品文案? 2021年7月17日 美國著名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您可能聽過這句話,或許也會覺得在素人網紅當道的今日,這句話聽起來很理所當然,並不感到意外。然而當年安迪・沃荷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那是連網際網路都還沒有發明的
《維斯塔繭居日記》:參加了一場集體成年禮 2021年7月16日 今天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錄製《寫自己的故事》的線上課程和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說到寫作,可能很多朋友會立刻想到商品文案、社群貼文或是文學創作吧?嗯,這些答案當然都沒錯,但是寫作的領域很寬廣,並不僅僅侷限於上述的範疇哦。 美學大師蔣勳曾
《維斯塔繭居日記》:新常態 2021年7月15日 最近有一個名詞相當火熱,我們時常可以從電視或報章雜誌等媒體上看到它。是的,我相信有人已經猜到了!沒錯,就是「新常態」(The New Normal)。 老實說,「新常態」並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在2007至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時,就有人用它來形容全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 在當今科技迅速變革的時代,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成為我們在職場上保持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快速學習新工具和適應新環境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能力。持續學習並保持開放的心態,不僅能讓我們在不斷變化的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也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適應能力與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一、天賦才能與硬技能關係 天賦,通常指的是個人先天具備的才能或潛力,是一種自然的優勢。 硬技能指某個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被學習和教授的技能,通常是透過教育、培訓或實踐獲得的。這些技能往往與特定工作或職業相關聯,例如程序設計、會計、機械操作等。 天賦常被視為成功的基礎。擁有天賦的人在特定領域中可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要在職場展現出色的成果,不僅需要專業技術與知識,隨著工作性質的不斷發展,個人還必需具備團隊合作的特質與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軟實力 (Soft Skills)」。 從溝通、協調,到適應能力與解決問題,「軟實力」是有效促進團隊合作與組織成功的基礎。
Thumbnail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應用upskill、reskill和skill inventory的概念對個人職業發展和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至關重要。文章解釋了這三個概念的關係和重要性,並強調了持續學習和發展的文化對個人和組織的競爭力和創新力至關重要。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上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可說是一句極富啟發性的箴言,這句話提醒著我們擁有各種技能和才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善加運用及發揮在未來的時刻。 當我們談論「能力」不僅僅是指學術上的成就,也包括著人際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是靈活應對變化的能力,這些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技能
Thumbnail
在AI越來越發達的年代,「硬技能」早晚會被 AI 取代。然而,「軟技能」例如同理心和慈悲心,是無法被取代的,也是未來孩子需要具備的重要技能。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 在當今科技迅速變革的時代,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成為我們在職場上保持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快速學習新工具和適應新環境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能力。持續學習並保持開放的心態,不僅能讓我們在不斷變化的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也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適應能力與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一、天賦才能與硬技能關係 天賦,通常指的是個人先天具備的才能或潛力,是一種自然的優勢。 硬技能指某個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被學習和教授的技能,通常是透過教育、培訓或實踐獲得的。這些技能往往與特定工作或職業相關聯,例如程序設計、會計、機械操作等。 天賦常被視為成功的基礎。擁有天賦的人在特定領域中可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要在職場展現出色的成果,不僅需要專業技術與知識,隨著工作性質的不斷發展,個人還必需具備團隊合作的特質與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軟實力 (Soft Skills)」。 從溝通、協調,到適應能力與解決問題,「軟實力」是有效促進團隊合作與組織成功的基礎。
Thumbnail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應用upskill、reskill和skill inventory的概念對個人職業發展和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至關重要。文章解釋了這三個概念的關係和重要性,並強調了持續學習和發展的文化對個人和組織的競爭力和創新力至關重要。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上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可說是一句極富啟發性的箴言,這句話提醒著我們擁有各種技能和才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善加運用及發揮在未來的時刻。 當我們談論「能力」不僅僅是指學術上的成就,也包括著人際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是靈活應對變化的能力,這些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技能
Thumbnail
在AI越來越發達的年代,「硬技能」早晚會被 AI 取代。然而,「軟技能」例如同理心和慈悲心,是無法被取代的,也是未來孩子需要具備的重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