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學習這堂「公民社會」的必修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隨著雙北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封城」之說也到處流竄,不少民眾為了自保也紛紛緊張地到大賣場掃貨。「求生存」其實是每個人的本能反應,適度儲存糧食也是防疫責任,但過度囤積物資的結果卻可能加速整個城市生存鍊的崩壞,連帶地也是讓自己陷入更險惡之境。
(Photo by Matt Collamer on Unsplash)
就像法國社會學家Alexis de Tocqueville曾提出「正確理解的自利原則」(principle of self-interest rightly understood)的概念,來說明真正「自利」的人不會只看見眼前短期好處(這是「自私」),而是會拉長視野,從更長期效益思考怎樣促進自己和社群的共同益處。
「正確理解的自利原則」的經典案例,就是2010年8月5日智利礦坑坍塌,造成33名礦工受困700公尺地下的重大事件。災難發生後,這群礦工的工頭Luis Urzua發揮最大的智慧,除了將原本僅夠維持2天的糧食謹慎分配,讓每人每兩天只進食2小湯匙鮪魚,1片口糧和2口牛奶。還與工人們約定每天正常作息,隨持監控空氣品質和礦坑安全,好讓體能維持在最佳狀態。
就這樣礦工們苦撐了69天,終於等到救援小組來臨而重見光明!深究整個脫困的過程,關鍵在於礦工們能秉持互信的態度,營造一個「共同求生」的集體盼望和行動意志,進而克制自己的飢餓焦慮和死亡恐懼。
換言之,如果災難發生的第一個時間,礦工們就「短視近利」地搶奪彼此手中有限的糧食,夥伴們勢必很快陷入彼此為敵的弱肉強食恐懼之中,不僅無法享有相互激勵的集體意志,還會加速彼此的傷亡。
回到疫情肆虐的物資搶奪現場,表面上大量囤積物資的人短時間內獲得了自保,也顯得聰明;但實際上他們失去的是人與人之間可以共同對抗災難的集體意志與共同求生盼望。特別是出於自私之心囤積物資的人,更會陷入無盡的孤獨與死亡恐懼之中,因為他們會「將心比心」地覺得周遭的人跟他一樣自私,無時無刻不想掠奪有限的生存物資。但他們或許沒想過如果社會上僅有自家物資豐沛,門外卻有諸多嗷嗷待哺的災民,暴力搶奪糧食的悲劇可能不遠。
由此也更可以看出,Tocqueville所說的「正確理解的自利原則」擔心的是人民的「自利」不夠長遠、不夠徹底、不夠精明,也就是「自私」,以致不知唯有與周遭人一起面對人生苦難挑戰,才可能產生共同對外的社群行動意志,並維持社會運作的基本秩序。能以「正確理解的自利原則」形成人民集體性格及公共制度的社會,也才是真正具有公民素養的「公民社會」。
(Photo by Greg Rosenke on Unsplash)
(本文寫於2021/5/18,5/19刊登於「台灣夢想城鄉協會」臉書,圖片來源:Matt CollamerGreg Rosenke
avatar-img
16會員
20內容數
透過藝術和教育能夠幹嘛啊?沒有要回答這麼困難的問題,這裡是NGO工作者邊做邊想邊整理的樹洞,放些療癒月誌、創作教案、工作坊設計、心理學小練習(?)練習釐清自己、他人與社會的界線。裡面也許會有些美麗的小石頭,喜歡就拿去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夢想城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萬華」就像大臺北地區的「廚房」,許多萬華基層勞動者則是家中辛勤照顧家人的「母親」。這群無名英雄長期犧牲犧牲自己,長時間處在吵雜、髒亂環境底下,從事勞力工作,提供中上階級民眾享受便利、安心的服務,然而卻換來他者的蔑視、嫌棄或責難…
1960年代左右,台北市的萬華剝皮寮開始有茶店出現,以「秀英茶室」和「長壽號茶桌仔店」(台語)為代表。 不同於有小姐作陪的「茶店仔」(台語),「長壽茶桌仔店」的茶友以附近做小生意的商人和中高齡男性為主,他們在這裡可以自在地交流資訊,也關心彼此日常生活的近況。
貧困者聚集的老舊社區生活,究竟是逼不得已的避難所?還是鄰里相互照應的桃花源?或許我們可從「地方知識」的概念,看看這些社區大小民眾如何在資源貧瘠的環境下求生存與發展的方法,為臺灣保留不同時代在地生活的珍貴記憶與智慧。
相較於一般民眾,臺北火車站及萬華區的街友被警察臨檢的頻率更高;如果有機會進一步檢視街友們的身份證件,可能發現他們當中許多人的「戶籍」都是設在「萬華區」。為什麼會這樣呢?
艋舺公園或其它各地的公園,許多中高齡大叔聚集聊天、下棋或簽賭,看到這群人無畏疫情緊繃還大喇喇地群聚,真的會令人擔心與生氣。但在此同時,我們是否也該追問:「為什麼他們要聚集在這些地方?是惡意傳播病毒嗎?還是對防疫無知?亦或有其它我們不知情的重要原因?」
清代初期的萬華是北部地區最早開發的區域,也是最熱鬧的城鎮。1850 年左右,萬華的華西街北段因為靠近碼頭,成為商賈、船夫與碼頭工人的落腳處,並發展出各種服務這些商賈和底層勞動者的商業和性產業⋯⋯
「萬華」就像大臺北地區的「廚房」,許多萬華基層勞動者則是家中辛勤照顧家人的「母親」。這群無名英雄長期犧牲犧牲自己,長時間處在吵雜、髒亂環境底下,從事勞力工作,提供中上階級民眾享受便利、安心的服務,然而卻換來他者的蔑視、嫌棄或責難…
1960年代左右,台北市的萬華剝皮寮開始有茶店出現,以「秀英茶室」和「長壽號茶桌仔店」(台語)為代表。 不同於有小姐作陪的「茶店仔」(台語),「長壽茶桌仔店」的茶友以附近做小生意的商人和中高齡男性為主,他們在這裡可以自在地交流資訊,也關心彼此日常生活的近況。
貧困者聚集的老舊社區生活,究竟是逼不得已的避難所?還是鄰里相互照應的桃花源?或許我們可從「地方知識」的概念,看看這些社區大小民眾如何在資源貧瘠的環境下求生存與發展的方法,為臺灣保留不同時代在地生活的珍貴記憶與智慧。
相較於一般民眾,臺北火車站及萬華區的街友被警察臨檢的頻率更高;如果有機會進一步檢視街友們的身份證件,可能發現他們當中許多人的「戶籍」都是設在「萬華區」。為什麼會這樣呢?
艋舺公園或其它各地的公園,許多中高齡大叔聚集聊天、下棋或簽賭,看到這群人無畏疫情緊繃還大喇喇地群聚,真的會令人擔心與生氣。但在此同時,我們是否也該追問:「為什麼他們要聚集在這些地方?是惡意傳播病毒嗎?還是對防疫無知?亦或有其它我們不知情的重要原因?」
清代初期的萬華是北部地區最早開發的區域,也是最熱鬧的城鎮。1850 年左右,萬華的華西街北段因為靠近碼頭,成為商賈、船夫與碼頭工人的落腳處,並發展出各種服務這些商賈和底層勞動者的商業和性產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同時,霍布斯也指出,他並非要控訴人性,也沒有誇大這種人與人的爭鬥與不信任。但即便在和平時期,他也希望讀者思考這些問題:為什麼一個人外出旅行時會帶上武器與旅伴、為什麼返回家中要栓上門閂、甚至在家中,也會將擺放貴重物品的箱子上鎖。明明已經知道存在有法律和公權力,他為什麼會做這些行為?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筆者在上周的最後,並不是在講笑話,你想要解決問題,就得切入人性。不然各位自問,為了弱勢訂立法案,你會想支持那個你熟悉的,還是根本不知道這是哪位的? 熟悉,指的是住你家對面的那個阿桑,小時候每天出門都會遇到的老農,你會知道他們的苦,曉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在此基礎上制定的法案......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在職場上,同事是資源的競爭者,而長官則是資源的分配者。此外,文章還探討了人性的幾個現象及看法,如不對人性抱有太高期待、當別人對你太好時要小心等。最後邀請讀者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其他文章,分享互動的方式。整髒的內容充滿了關於如何應對職場及人性的智慧。
Thumbnail
在資本主義世界中,賺錢是生活的基本需求。本文介紹瞭如何以商品思維和產品思維來生存和賺錢,強調了多元化學習技能的重要性,並提供相應的具體建議。
Thumbnail
1.基本概念 自利,對社會是有好處的。 貪婪是好的,自私的作用,造就看不見的手。 期待我們晚餐不是來自他人的善行, 不談我們需要的東西,而是出於他人自身利益的考慮, 靠得是自利自愛,談對他們的好處。 供給與需求相等時,東西就會完美地被定價。 馬爾薩斯的陷阱,讓我們要擔心無窮無盡
Thumbnail
人們在這個社會,其實不一定是安全的,反而應該時時準備好。 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在危機時刻保護自己的建議,包括預備心理、觀察、跑步、大聲呼救、準備重要的物品、熟悉避難地點及急救/危險常識。 文章充滿了實用的生存技巧和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同時,霍布斯也指出,他並非要控訴人性,也沒有誇大這種人與人的爭鬥與不信任。但即便在和平時期,他也希望讀者思考這些問題:為什麼一個人外出旅行時會帶上武器與旅伴、為什麼返回家中要栓上門閂、甚至在家中,也會將擺放貴重物品的箱子上鎖。明明已經知道存在有法律和公權力,他為什麼會做這些行為?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筆者在上周的最後,並不是在講笑話,你想要解決問題,就得切入人性。不然各位自問,為了弱勢訂立法案,你會想支持那個你熟悉的,還是根本不知道這是哪位的? 熟悉,指的是住你家對面的那個阿桑,小時候每天出門都會遇到的老農,你會知道他們的苦,曉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在此基礎上制定的法案......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在職場上,同事是資源的競爭者,而長官則是資源的分配者。此外,文章還探討了人性的幾個現象及看法,如不對人性抱有太高期待、當別人對你太好時要小心等。最後邀請讀者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其他文章,分享互動的方式。整髒的內容充滿了關於如何應對職場及人性的智慧。
Thumbnail
在資本主義世界中,賺錢是生活的基本需求。本文介紹瞭如何以商品思維和產品思維來生存和賺錢,強調了多元化學習技能的重要性,並提供相應的具體建議。
Thumbnail
1.基本概念 自利,對社會是有好處的。 貪婪是好的,自私的作用,造就看不見的手。 期待我們晚餐不是來自他人的善行, 不談我們需要的東西,而是出於他人自身利益的考慮, 靠得是自利自愛,談對他們的好處。 供給與需求相等時,東西就會完美地被定價。 馬爾薩斯的陷阱,讓我們要擔心無窮無盡
Thumbnail
人們在這個社會,其實不一定是安全的,反而應該時時準備好。 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在危機時刻保護自己的建議,包括預備心理、觀察、跑步、大聲呼救、準備重要的物品、熟悉避難地點及急救/危險常識。 文章充滿了實用的生存技巧和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