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要復健多久才會走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許多病人在中風之後,由於患側無力偏癱,面臨無法自行站立行走的問題,隨之而來的漫長復健也令病人與照顧者備受煎熬。

如果可以在中風早期預測往後的行走的【機率】甚至是
【時間】,至少讓個案知道還要繼續再努力多久就可以走路,也較能給予個案心理精神上的支持與期待。

  好消息是,2017年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一項臨床研究發現,可望透過在中風早期評估指定項目,來推測將來可以獨立行走的時間。

  中風早期評估的指定項目包括: 軀幹控制測試(trunk control test,TCT)髖伸直肌力評分(hip extension,MRC)。軀幹控制測試總共4項、共100分,動作項目分別為翻身至左側、翻身至右側、躺到坐、坐著不扶30秒,每個項目各得25分。肌力評分則總共5分,0分是肌力完全缺失,1分是有些許肌肉收縮,2分為有動作但無法抗重力,3分為有動作可抗重力但無法抗阻力,4分為可抗輕微阻力,5分為正常。


raw-image

  研究的預測方式為綜合判斷兩項早期評估分數,如:當TCT大於40分時,代表在中風後6周時有獨立行走的能力,但TCT小於40分時,須配合髖伸直肌力判斷,髖伸直肌力大於3分的話,可在12周達到獨立行走能力,但髖伸直肌力小於3分,則在12周時仍須依賴無法獨力行走。

  簡而言之,研究顯示個案於中風早期如果有足夠的軀幹控制臀部肌力,在將來的一個半月三個月之間可以自主走路的成功機率將大幅提升。

  不過,是否能行走除了這兩項元素以外,仍是需要具備不少能力的,如:平衡能力、本體感覺、認知能力、適當的姿勢調整、遠端足踝控制等等等;走路是一項複雜且動態的練習,需要配合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評估設計專屬的運動計畫,再加上個案認真且不斷的練習才有機會再次行走喔!

參考資料
The TWIST Algorithm Predicts Time to Walking Independently After Stroke
Marie-Claire Smith, BHSc, P. Alan Barber, Phd, Cathy M. Stinear, PhD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2017 Oct-Nov;31(10-11):955-964. doi: 10.1177/1545968317736820. Epub 2017 Nov 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YL的沙龍
7會員
6內容數
蒐集近年來國內外發表的醫學臨床研究在復健醫學的發現,翻成淺顯易懂的語言及加上個人臨床應用上的看法,分享給大家~
CYL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12
動作學習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反覆練習,理論上多練習幾次就會越來越純熟。 就像小時候學游泳、學騎腳踏車、學習任何一種樂器,好像只要不斷地重複動作,身體就會漸漸記得動作該怎麼完成。 可是如果是生病癱瘓後的手腳呢?也會是一樣嗎?是不是多練習就會好了呢?
Thumbnail
2021/11/12
動作學習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反覆練習,理論上多練習幾次就會越來越純熟。 就像小時候學游泳、學騎腳踏車、學習任何一種樂器,好像只要不斷地重複動作,身體就會漸漸記得動作該怎麼完成。 可是如果是生病癱瘓後的手腳呢?也會是一樣嗎?是不是多練習就會好了呢?
Thumbnail
2021/04/23
還記得電影【鋼鐵人Iron man】鋼鐵人的軍人好友羅德斯上校嗎?當時因戰爭下半身完全癱瘓,之後依靠高科技的鋼鐵外衣重新站起來,電影這樣演,你以為只是編劇的想像嗎?其實早就有真實的醫療科技了呢!
Thumbnail
2021/04/23
還記得電影【鋼鐵人Iron man】鋼鐵人的軍人好友羅德斯上校嗎?當時因戰爭下半身完全癱瘓,之後依靠高科技的鋼鐵外衣重新站起來,電影這樣演,你以為只是編劇的想像嗎?其實早就有真實的醫療科技了呢!
Thumbnail
2021/04/21
經顱直流電刺激到底是甚麼?會不會危險呢?   經顱直流電刺激,顧名思義就是使用直流電,以非侵入的方式-貼電極片,穿透頭顱骨,刺激頭骨底下的腦皮質,簡單來說就是幫頭腦充電。電流量通常很微弱(約1到2豪安培),而電壓約是一顆電池的電量(9伏特)。近年來也被廣泛應用在復健與動作學習中。
Thumbnail
2021/04/21
經顱直流電刺激到底是甚麼?會不會危險呢?   經顱直流電刺激,顧名思義就是使用直流電,以非侵入的方式-貼電極片,穿透頭顱骨,刺激頭骨底下的腦皮質,簡單來說就是幫頭腦充電。電流量通常很微弱(約1到2豪安培),而電壓約是一顆電池的電量(9伏特)。近年來也被廣泛應用在復健與動作學習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跑步可以看到人生 復健原來也行~
Thumbnail
跑步可以看到人生 復健原來也行~
Thumbnail
定義:neuromotor exercise,中文其實不太好翻譯,大致上可以解釋成需要動作控制(motor skill)技能而且牽涉到全身性,並非單一局部,舉凡:平衡、敏捷動作、本體感覺訓練
Thumbnail
定義:neuromotor exercise,中文其實不太好翻譯,大致上可以解釋成需要動作控制(motor skill)技能而且牽涉到全身性,並非單一局部,舉凡:平衡、敏捷動作、本體感覺訓練
Thumbnail
機器人復健可以做到很多傳統復健做不到的訓練,提供更多支持,讓病人好的更多、好的更快!請裴育晟醫師解說。
Thumbnail
機器人復健可以做到很多傳統復健做不到的訓練,提供更多支持,讓病人好的更多、好的更快!請裴育晟醫師解說。
Thumbnail
規律運動對於維持或保持健康狀況很重要,除了一些工作或是有著重度活動的人,大部分人醒著的時候,總是長時間坐著,而這種坐式生活,則是一種危害健康的風險因子之一。
Thumbnail
規律運動對於維持或保持健康狀況很重要,除了一些工作或是有著重度活動的人,大部分人醒著的時候,總是長時間坐著,而這種坐式生活,則是一種危害健康的風險因子之一。
Thumbnail
臨床上,物理治療師處理的部分,涉及很廣。在實習階段就有處理過心肺、小兒、骨科、精神、神經...等的患者,幾乎整個醫院都跑透透。 除了常見的骨科病患,大多適用貼紮治療,他們能夠及時的給予有感、無感或不舒服的回饋;但當我們在處理除了骨科的患者外,假如患者沒辦法直接給予回饋,那要用什麼來判斷病患是否適合使
Thumbnail
臨床上,物理治療師處理的部分,涉及很廣。在實習階段就有處理過心肺、小兒、骨科、精神、神經...等的患者,幾乎整個醫院都跑透透。 除了常見的骨科病患,大多適用貼紮治療,他們能夠及時的給予有感、無感或不舒服的回饋;但當我們在處理除了骨科的患者外,假如患者沒辦法直接給予回饋,那要用什麼來判斷病患是否適合使
Thumbnail
動作學習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反覆練習,理論上多練習幾次就會越來越純熟。 就像小時候學游泳、學騎腳踏車、學習任何一種樂器,好像只要不斷地重複動作,身體就會漸漸記得動作該怎麼完成。 可是如果是生病癱瘓後的手腳呢?也會是一樣嗎?是不是多練習就會好了呢?
Thumbnail
動作學習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反覆練習,理論上多練習幾次就會越來越純熟。 就像小時候學游泳、學騎腳踏車、學習任何一種樂器,好像只要不斷地重複動作,身體就會漸漸記得動作該怎麼完成。 可是如果是生病癱瘓後的手腳呢?也會是一樣嗎?是不是多練習就會好了呢?
Thumbnail
許多病人在中風之後,由於患側無力偏癱,面臨無法自行站立行走的問題,隨之而來的漫長復健也令病人與照顧者備受煎熬。如果可以在中風早期預測往後的行走的【機率】甚至是 【時間】,至少讓個案知道還要繼續再努力多久就可以走路,也較能給予個案心理精神上的支持與期待。   
Thumbnail
許多病人在中風之後,由於患側無力偏癱,面臨無法自行站立行走的問題,隨之而來的漫長復健也令病人與照顧者備受煎熬。如果可以在中風早期預測往後的行走的【機率】甚至是 【時間】,至少讓個案知道還要繼續再努力多久就可以走路,也較能給予個案心理精神上的支持與期待。   
Thumbnail
坐了一陣子的椅子後,想起身走一走,這時~你有沒有想過走路是多麼複雜的事情,你可能會想,不就跨步出去就好了嗎,我阿嬤都會。但其實後面還是有一套機制促成這一連續的動作。本篇的主題就是...
Thumbnail
坐了一陣子的椅子後,想起身走一走,這時~你有沒有想過走路是多麼複雜的事情,你可能會想,不就跨步出去就好了嗎,我阿嬤都會。但其實後面還是有一套機制促成這一連續的動作。本篇的主題就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