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之下的悲歌:鄧如雯案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長年遭受家暴的鄧如雯,有天終於不堪受虐,殺了自己的丈夫。(示意圖)
《家庭暴力防治法》是在現代社會當中,協助處理家庭暴力問題的專法,而當年促使這條法律誕生的,也就是第一起被搬上檯面獲得討論的案件:鄧如雯殺夫案。
此篇以鄧如雯與其夫的心理分析為主軸,探討此案發生的緣由,以及從這起案件中延伸看社會上家庭暴力的案件成因。
1993年10月27日,板橋一名22歲的少婦鄧如雯,在丈夫睡夢中殺害了長期對她實施性侵、暴力的丈夫林阿棋。
從鄧如雯的成長背景來看,她家經營檳榔攤,而林阿棋是當地的流氓,常跟黑道勾結,在鄧家的拚榔攤上光顧時,不僅常常對鄧父、鄧母施行肢體暴力,甚至對15歲的鄧如雯施暴,在當時保守的觀念之下,也讓鄧如雯被迫嫁給對方,這段經歷對於青少年期的人格發展影響甚大。
從鄧如雯的童年來看,父母為了生計,因此陪伴與教導她的時間很少,從小缺乏關注的情況之下,再加上其生長環境是底層社會,可能常看到暴力、打架等行為,但並未有人為她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而對於年幼的鄧如雯,是針對其原始恐懼的放大。在原始恐懼當中包含對於痛覺的排斥與對生命危險的警覺,而從小的環境許多暴力行為,讓鄧如雯的恐懼放大,進而會發展出對於此恐懼情境的應對方式,一開始是選擇迴避,但針對外界的暴力行為,未發展正確認知的狀態,因而不容易去質疑施暴者,反而容易自我質疑。
但其母跟女兒之間的情感互動是較健康的,即使時間並不多,但以鄧如雯對於情感的敏銳與細膩度,可以接受到父母給予的一定程度情感依附關係,因而鄧如雯的心理並沒有嚴重的扭曲,但其情感表達較偏向內傾型,但因為常至店中幫忙,因此與母親相處的時間也較多。
接著是青少年期,在林阿棋對自己的母親拳打腳踢時,鄧如雯並未目擊,包括其母親因為林阿棋一時的情緒不穩定,而造成右眼失明的狀況,但林阿棋也會關心並且照顧鄧家母女的生活,年僅十五歲的鄧如雯並不知道林阿棋是這樣的加害者,因為小時養成的認知慣性,加上其母親灌輸的保守教育觀念,其對於林阿棋依然不會有對外防衛機制的出現,對內的防衛機制是不反抗、忍氣吞聲,讓自己安全一些,甚至是在缺乏認同感的時候選擇相信林阿棋會幫助她們母女。而這也造成在鄧如雯十五歲那年,林阿棋對她伸出魔手時,鄧如雯並沒有告訴父母,也沒有與任何人求助。
這件事過後,鄧如雯的恐懼放大,但因為要因應外在環境,因此在其潛意識中壓抑與扭曲,造成其無法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青少年時期所需要的認同感也未獲滿足,從林阿棋身上,鄧如雯獲得一個依附感,並且因為他也照顧自己的母親,鄧如雯把原先應該對於父親的依賴與仰慕,因為父親都在外打零工,跟她接觸不多也無法給予的緣故,投射到林阿棋身上,也因為這樣的投射作用,被林阿棋性侵之後鄧如雯多次的會為林阿棋找理由開脫,將他的行為正當化。而在性侵行為之後,林阿棋也反覆的威脅鄧如雯,例如威脅殺死她全家,說她沒有人要等等,嚴重加深了她的自卑感,與更深的恐懼心理,也在此時,林阿棋給予的另一個情緒訊息即是鄧如雯嫁給他,他就會負責。
直到鄧如雯生下了林阿棋的孩子,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只得被迫嫁給林阿棋,鄧如雯的心理只能將婚姻理想化,相信有了孩子後林阿棋的重心可以從暴力與性轉移至孩子身上,唯有這樣的認知理想化,才能讓鄧如雯接受這場婚姻,但也因為這樣必要性的理想化認知,造成鄧如雯的壓抑情緒依然未獲解決,其也造成自卑情緒,覺得針對己深的傷害無所謂,但這些針對己身的情緒投射至外界的相關人士身上,尤其是經歷極為相似的家庭,包括其兩個妹妹、父母與自己的孩子。
「我是一家之主,你們吃、穿攏靠我,沒有我哪會有妳們?我打妳一下又怎麼了?就這麼禁不起打?做某ㄟ(妻子)本來就該順尪的意!」林阿棋在婚後常常用這樣的言語,讓鄧如雯的自我價值感一再被貶低,也合理化自己的暴力支配行為。
林阿棋並沒有停止其暴力行為,反而對鄧如雯變本加厲地實施暴行,藉此取得自己的控制權,鄧如雯因為自卑心理與情感內傾的關係,初期只是默默隱忍丈夫的行為,並且不斷加強自己的理想化信念,深信丈夫有天會改變,但當丈夫的行為施加到了孩子身上,例如把孩子丟進洗衣機內,並且時不時拳打腳踢,前述提及的投射情緒讓鄧如雯選擇不再隱忍,第一步依然不是與加害者正面對峙,而是選擇帶孩子逃跑。
不料她帶孩子逃跑後,林阿棋開始威脅鄧家父母,不但言語上威脅,還一如既往的暴力相待,鄧如雯為了保護自己的父母與妹妹,逼不得已又回到林阿棋身邊承受暴力,此時其自卑情緒加上對於外界環境的無能為力感放大,林阿棋又常常以羞辱性的言語對待她,這樣的外部因素長期刺激下,鄧如雯會出現一種恍惚、混亂的狀態。筆者推測會出現一些極端想法與情緒後,進入一段短暫的失神狀態,此時鄧如雯無法釐清自己的情緒與思路,會有極端與兩極化的情緒因為過度的壓抑而反彈,接著無意識中長期以來發展的機制,又會自我壓抑這些時間所產生的混亂,並且壓抑回潛意識當中,等於一個無法脫離的循環,這樣的機制長期下來造成鄧如雯的精神耗弱。
直到林阿棋試圖對鄧如雯的妹妹施暴,在鄧如雯的心理層面來看,妹妹是她投射最重的人,也因為父母被林阿棋暴力與威脅的情況,鄧如雯是無法為父母做些什麼的,這樣的無力感造成在鄧如雯的認知上,妹妹是絕對不可被侵犯的,因此這樣的行為激發鄧如雯的極端與混亂情緒狀態,原先鄧如雯嘗試跟林阿棋理論,不但未果,還被林阿棋打了一頓,終於,鄧如雯在林阿棋睡夢中殺掉了他。
事後,鄧如雯從混亂狀態清醒,開始針對自身的行為建構其認知,她的情緒矛盾,一方面對於殺掉自己的丈夫出現罪咎感,另一方面覺得自己的家人都安全了,遭到法院宣判入獄的時候,鄧如雯並不是怨天尤人,反而也是覺得自己安全了,一場從十五歲開始的噩夢終於獲得解脫。
談完了鄧如雯的部分,這起命案的受害人林阿棋,究竟是在什麼樣子的背景與心理之下,才會長年對於鄧家實施威脅、暴行、性侵害等等犯罪行為?
筆者以林阿棋的行為做推斷,第一點,林阿棋並非廣泛性質的施暴,而是專一性的針對鄧如雯一家人,代表林阿棋並不是單純想要從事暴力行為的心態,加上他時常採用威脅的手段,筆者認為,其是想要取得對於鄧家的控制與支配心態,並且抓住鄧家在經濟上的弱點,時常資助鄧家解決經濟的問題,讓鄧如雯的母親只得忍受長期的虐打與性侵。
在林阿棋的行為當中,可以看見他會以病態扭曲的方法迫使鄧如雯與他結婚,並且在鄧如雯想帶兩個孩子離開的時候以她的家人威脅,也藉由不斷的貶低鄧如雯的自尊,再對鄧如雯說他會負責的行為來看,他想要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感關係,並且接受不了中間有任何變數,而這樣的病態心理,可以分析林阿棋的成長背景當中,人格是如何發展的。
林阿棋曾經被管訓兩年,在外與人起爭執也是因其採用暴力手段,屢次引來警方的關注,他本身從事殯葬業,經濟收入足夠動輒五千、一萬的支持鄧家母女的經濟,在經濟上十分的獨立。
筆者推估在其成長背景之下,也不是一個經濟穩定的環境,而他也在很早被迫自立(大約是青少年時期),為自己負責經濟與生活,在同儕之間不免產生自卑感,於是尋找各種管道讓自己處於優越地位,例如暴力、金錢與性。而在林阿棋的童年,應是在一個極端父權的教育環境之下成長,加上經濟狀況不好,其父親可能也會以經濟為理由,認為其母親應該要遵從丈夫,而在這樣的家庭之下,林阿棋的潛意識也被賦予一個父權形象的期待。
在這樣的期待與經濟壓力之下,林阿棋被迫很早獨立接觸社會,而一接觸,就是金錢與暴力決定一切的世界,林阿棋初入社會時應也擔任過被群體打壓的角色,在這樣的自卑感與自我防衛機制底下,林阿棋開始模仿周遭能夠處於支配地位的人讓自己也取得支配地位,而在他接觸的群體中,最簡單直觀的方式,就是暴力與威逼,這樣的方法,也讓他得到了支配權。

他十分缺乏穩定的情感關係,包含家庭與同儕,筆者認為在林阿棋的成長過程中有試著追求情感關係,可是卻被對方給拒絕、背叛的經驗,而林阿棋的防衛機制正好與鄧如雯的相反,其是對外的防衛,也造成在遇到鄧母時,先發制人採取極端的控制手段,因為唯有如此,林阿棋才覺得在這段關係中他是安全的,但他並不能正確的理解情感。
當時的林阿棋也會對鄧如雯說甜言蜜語,筆者認為這不全是用來矇騙鄧如雯的手法,一部份林阿棋也錯把施暴後因為超我而產生的罪咎感,轉嫁於對鄧如雯母女的照顧上,也填補自身的情感缺乏,因此在婚後,他的認知上判定這樣的行為是愛鄧如雯的表現,鄧如雯的不反抗也讓他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從雙方的觀點來看,都是加害,都是受害者,或許每件事,都是如此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秋逸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笛卡兒在實質二元論的猜想中提及,人的肉體與心靈是兩個獨立存在的部分,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廣為人知的「肉體」與「靈魂」分離的說法,二元論在許多宗教經驗當中都有被討論,而且也是奠基於此,才有關於「死後世界」的相關討論,他們認為肉體(此指大腦)是心靈的客體。
上篇談到了女主角Nina與其母親的客體依附關係,也談論了母親的態度對於女主角性格的形成是有極大影響的,接下來我們要先從女主角身邊的三個人(外在客體)來進一步探討Nina這個人的人格結構。
由客體理論的觀點來看電影黑天鵝中的母女互動關係,投射、分裂、理想化、貶抑,從這些觀念裡深度解析這部電影。
面對質疑的態度,即是經營個人品牌的第一個舞台。 質疑是每個人在做社群經營,個人品牌行銷之中,只要累積了一定的流量或討論度,就會面對到的一個問題。
社群時代,誰都逃不了的功課,也就是社群經營。 前陣子專心做論文與研究的撰寫,在社群媒體上的曝光僅限於一般的文章發佈,也沒有做任何刻意的行銷或者網路宣傳,但是這點關於「個人品牌」的經營,無疑是一個致命傷。 本篇文章當中從個人經驗起筆,探究社群經營的起點。
社群經營,要如何達到效率與策略性的目的? 解析個人品牌經營的關鍵,與個人的經驗分享。
笛卡兒在實質二元論的猜想中提及,人的肉體與心靈是兩個獨立存在的部分,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廣為人知的「肉體」與「靈魂」分離的說法,二元論在許多宗教經驗當中都有被討論,而且也是奠基於此,才有關於「死後世界」的相關討論,他們認為肉體(此指大腦)是心靈的客體。
上篇談到了女主角Nina與其母親的客體依附關係,也談論了母親的態度對於女主角性格的形成是有極大影響的,接下來我們要先從女主角身邊的三個人(外在客體)來進一步探討Nina這個人的人格結構。
由客體理論的觀點來看電影黑天鵝中的母女互動關係,投射、分裂、理想化、貶抑,從這些觀念裡深度解析這部電影。
面對質疑的態度,即是經營個人品牌的第一個舞台。 質疑是每個人在做社群經營,個人品牌行銷之中,只要累積了一定的流量或討論度,就會面對到的一個問題。
社群時代,誰都逃不了的功課,也就是社群經營。 前陣子專心做論文與研究的撰寫,在社群媒體上的曝光僅限於一般的文章發佈,也沒有做任何刻意的行銷或者網路宣傳,但是這點關於「個人品牌」的經營,無疑是一個致命傷。 本篇文章當中從個人經驗起筆,探究社群經營的起點。
社群經營,要如何達到效率與策略性的目的? 解析個人品牌經營的關鍵,與個人的經驗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林郁婷贏得奧運拳擊金牌的感人故事,並探討了在運動與生活中遭遇性別刻板印象與惡意攻擊的挑戰。作者表達了對林郁婷勇氣的敬佩,以及對家庭暴力與社會支持的呼籲。希望大家能更加包容與瞭解,不要被成見所限制。
Thumbnail
  整起案件陸少齊是以「江綿為主謀」這個方向進行調查,然而越是搜集到江綿更多的情報陸少齊心裡就越難受,好像這世界所有的不幸全部都降臨在這個未成年的小女孩身上,同儕的排擠霸凌、親生母親的惡意拋棄、然後被不知名的男性強暴。   否則為何檢查出來懷孕隔天就自殺?根本就不是江綿姑姑說的和什麼男同學私奔,而
Thumbnail
阿茂啊,他終究是倪莉女兒的生父。家暴或出軌當然都很可惡,但罪不至死。他其實也應當獲得公道。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作者:作者︰丹青手 #校園 #瘋批男主 作品簡介︰ 林荍從小在霍家長大,為了在霍家生存下去,只能讨好和她年紀相差不大霍家二少爺。 霍圾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做什麽都是第一,斯斯文文從不打架,不發脾氣,不抽煙,不喝酒,沒有任何不良嗜好,溫柔體貼,沒有缺點……可只有林荍知道她讨好的是一條溫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1K_5qt0Ug已經淡忘了《誰是受害者》第一季的內容,當時應該覺得不難看吧,所以看到第二季將要上檔,還留意了一下上檔日期。 週五很適合追劇,八集也不長,精彩的話,會收不住就熬夜把它追完,但這套劇,我大概看了一半再多,在劇情交代了
Thumbnail
林于如案,在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充滿爭議的此刻,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身上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這本書由胡慕情撰寫,內容涵蓋林于如的案件細節與作者和林于如的書信往來。林于如案是司法上第一件台灣女性連續殺人案,受臺灣經濟、文化、家庭和性別等議題牽動,透過作者踏查與考證,將林于如放回當年的人際網絡中,期待過追尋真相,大眾可以理解事件的生成,避免流於貼標與刻板印象,對於社會案件有更多省思。
Thumbnail
極短篇小說:曾被女兒視為「淫蕩」母親的「艾薇」,隨著命運之手的推送,遇到欣賞她的餐館老闆「羅力」,命定的姻緣又成全了他們的愛情。
Thumbnail
「女主過的越慘我和她爸就越往死裡寵她 愛她」我穿越成了一個虐文小說的惡毒女配:「女主的後媽」 女主被男主殺 男主才後悔 後來還娶了女主的閨蜜 我要讓女主走向正軌 讓男主永遠高攀不起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林郁婷贏得奧運拳擊金牌的感人故事,並探討了在運動與生活中遭遇性別刻板印象與惡意攻擊的挑戰。作者表達了對林郁婷勇氣的敬佩,以及對家庭暴力與社會支持的呼籲。希望大家能更加包容與瞭解,不要被成見所限制。
Thumbnail
  整起案件陸少齊是以「江綿為主謀」這個方向進行調查,然而越是搜集到江綿更多的情報陸少齊心裡就越難受,好像這世界所有的不幸全部都降臨在這個未成年的小女孩身上,同儕的排擠霸凌、親生母親的惡意拋棄、然後被不知名的男性強暴。   否則為何檢查出來懷孕隔天就自殺?根本就不是江綿姑姑說的和什麼男同學私奔,而
Thumbnail
阿茂啊,他終究是倪莉女兒的生父。家暴或出軌當然都很可惡,但罪不至死。他其實也應當獲得公道。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作者:作者︰丹青手 #校園 #瘋批男主 作品簡介︰ 林荍從小在霍家長大,為了在霍家生存下去,只能讨好和她年紀相差不大霍家二少爺。 霍圾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做什麽都是第一,斯斯文文從不打架,不發脾氣,不抽煙,不喝酒,沒有任何不良嗜好,溫柔體貼,沒有缺點……可只有林荍知道她讨好的是一條溫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1K_5qt0Ug已經淡忘了《誰是受害者》第一季的內容,當時應該覺得不難看吧,所以看到第二季將要上檔,還留意了一下上檔日期。 週五很適合追劇,八集也不長,精彩的話,會收不住就熬夜把它追完,但這套劇,我大概看了一半再多,在劇情交代了
Thumbnail
林于如案,在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充滿爭議的此刻,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身上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這本書由胡慕情撰寫,內容涵蓋林于如的案件細節與作者和林于如的書信往來。林于如案是司法上第一件台灣女性連續殺人案,受臺灣經濟、文化、家庭和性別等議題牽動,透過作者踏查與考證,將林于如放回當年的人際網絡中,期待過追尋真相,大眾可以理解事件的生成,避免流於貼標與刻板印象,對於社會案件有更多省思。
Thumbnail
極短篇小說:曾被女兒視為「淫蕩」母親的「艾薇」,隨著命運之手的推送,遇到欣賞她的餐館老闆「羅力」,命定的姻緣又成全了他們的愛情。
Thumbnail
「女主過的越慘我和她爸就越往死裡寵她 愛她」我穿越成了一個虐文小說的惡毒女配:「女主的後媽」 女主被男主殺 男主才後悔 後來還娶了女主的閨蜜 我要讓女主走向正軌 讓男主永遠高攀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