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養生”──身體自愛運動在台灣的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皮膚白皙光滑、身體纖細修長,鵝蛋臉柳葉眉;壯碩高大、五官深邃。分別是對女性和男性「美」的定義。為了符合社會觀點,Dcard有美妝、健身版,健身產業近年來在台灣蓬勃發展,健身房、減肥診所像雨後春筍一樣,在全台各地攻城掠地。往往進入健身房的人無非是為了「更有吸引力」、「更健康」這兩種原因。
但就在全民一頭熱的投身這樣的活動中,健身房、減肥診所惹出的爭議也不小。尤其是前者,某連鎖健身房光2016前半年,就起訴了80起消費糾紛。根據自身經驗,在裡頭的觀感的確不佳。這樣變形的「養生」,追求健康,到最後鬧得雙方都不愉快,身邊從事健身工作的朋友提及這種事屢見不鮮。

我的身型真的那麼差嗎?

在談身體自愛這個主題之前,回到「養生」這個詞語的重點。養生一詞最早出自《莊子‧養生主》,是書中第三篇文章,這裡的養生意思是「順應自然,不為外物所滯」。簡單來說,養生最早提到應該頤養的,是自己的精神狀態,而非身體。一直到唐宋,醫學發達,並尊道家為國教,後才以此指身體。
身體自愛(Body Positivity)並不是新鮮事,起源於1960年代後期的美國,之後更先後促成了肥胖接納運動(Fat Acceptance Movement)。一言以蔽之,這個運動的宗旨在於接納自己,擺脫對身體的仇恨,主張不論身體胖瘦、性別、種族或外表,人們應接受所有身體。因為「美」的概念,是社會所建構的。而歸功於存在主義的發酵,上世紀人們開始關注於人的心理狀態,認為內在的心理健康比外在的身體健康還要重要。這點很多人認同,但仍然擺脫不了外在的影響。
確實,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許多人因為自認外貌不如人,造成自我厭惡、肥胖恐懼等心理疾病。同時「泡芙人」、「肌少症」等名詞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加之華人社會文化的「追求更好」的想法,讓許多人產生病態的外貌追求。

如何從〈養生主〉連結至身體自愛

過去十年來,台灣的教科書已經開始將肥胖恐懼視為一種心理疾病。但其實心理疾病在台灣的重視遠沒有身理上的多。我們有健保給付看醫生、吃藥等,大多數的精神藥物卻是自費的。這是體制造成我們無法在接納自己上有所突破的原因之一。另外,社群媒體興起,我們可以很簡單的成為一個網帥、網美的粉絲,而外貌姣好的人生活似乎多采多姿,映照出我們的自卑,也是一個問題。
雖然《莊子》早就有身體自愛的概念,不過大多數人對養生的態度依然是身體及外貌上的,幾乎不重視人們的情緒狀況。這是台灣有所不足,但能夠著力的點。將「養生」的定義回復為「順應自然」而非刻意去做自己討厭的活動,又對自身厭惡。另外,對於他人外貌上的評價,以正向的態度看待,才能真正將這種對於身心有益的運動施行於生活當中。
avatar-img
2會員
7內容數
我是李紅瘦,出生於1999年,是社會口中的七八年級生。因為網際網路、社群媒體,在我成長的過程中,華人社會與文化中長久的傳統與習俗漸漸被質疑、解構。 社會與公民活動上,女性權益、婚姻平權、多元文化等成為了千禧世代的普世價值。這個專題透過訪問與這些議題相關的政治人物。希望透過自己的方式,讓我們這一代的發聲,能夠促成改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紅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年輕人仍想待在一個以守舊,抱持著與千禧世代想法背道而馳的政黨? 他是陳柏翰,擁抱著千禧世代的價值觀,或許是最不國民黨的國民黨人,但或許在這個社會,七八年級生成為主力後,對他的評價也會瞬間改變。
作為一個剛踏入職場的自由記者,三級警戒降級後馬上南北往返果然太累了,尤其是要寫自己並不感興趣的政治文章。唯一值得高興的是,我還能從一個千禧世代的受訪者口中聽到感觸深刻的話。作為資訊接受更快速的我們,卻依然喜歡把人、事、物,甚至周遭所有的一切分類,最簡單的二分法,成為我們的直覺。或是跟著人群如此的走,
為什麼年輕人仍想待在一個以守舊,抱持著與千禧世代想法背道而馳的政黨? 他是陳柏翰,擁抱著千禧世代的價值觀,或許是最不國民黨的國民黨人,但或許在這個社會,七八年級生成為主力後,對他的評價也會瞬間改變。
作為一個剛踏入職場的自由記者,三級警戒降級後馬上南北往返果然太累了,尤其是要寫自己並不感興趣的政治文章。唯一值得高興的是,我還能從一個千禧世代的受訪者口中聽到感觸深刻的話。作為資訊接受更快速的我們,卻依然喜歡把人、事、物,甚至周遭所有的一切分類,最簡單的二分法,成為我們的直覺。或是跟著人群如此的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從擔任護理師十年的經歷,到最後成立以身材管理為主的「美麗株會社」,創辦人譚雅月抱持著空杯學習的態度,兢兢業業的不只替每個顧客管理好外觀的身材和膚質,更希望從心開始的管理,讓身材管理能從內的美好到身體的健康,一次完善。
Thumbnail
【隨著現代人開始重視自身健康與體態,保健產品成為市場上新寵兒。(圖/渼若漾提供)】 (記者李婉如報導 ) 在現代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自身健康與體態,尤其是20–45歲的年輕族群對保健與美容的關注度有顯著的提升。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便指出,透過飲食調整和營養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在邁向養生之道之前,先思考一下你的飲食是否健康。所謂養生之道,就是要健康樂活,維護身體健康。除了正常作息與運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吃出健康,才能活得快樂。想要快樂生活,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追求健康,不是單純地吃保健商品或補品,而是要將健康生活化。追求健康需從健康生活化開始,其關鍵在於三省吾身:保身、養
Thumbnail
最近我們大家都在為了幸福生活中做了一個決定「我們要改變身材!」 台灣美食真的太好吃了,所以過重比率太高了! 我們大家就一起參加了美型計畫 為了穿上封存衣櫃裡的洋裝 為了擺脫皮帶繃緊的肚子。 就這樣開啟了維持八周的美型計畫。 這是嵐嵐一開始的體重 嵐嵐體重已經好久沒有變過了 就是維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健身族群中的身材焦慮問題,以及個人對於健身態度的認知和做法。作者提醒讀者不要為網紅的完美身材所迷惑,要以健身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保持健康體態,並擺脫不必要的焦慮。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像是為自己的身體寫下一首悅耳的樂章,讓我們以亞里士多德的風格來思考這個主題。 首先,讓我們關注自己的飲食,就像是一位賢者注重思想的營養一樣。我們應該選擇多樣化、均衡的飲食,注重蔬菜水果、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的攝取,避免過量攝取加工食品和糖分。透過健康的飲食,我們可以為身體提供充足的
Thumbnail
所謂「飲食男女」,人類對於食物與性愛的追求是本性,但隨著近年來國人健康意識的抬頭,飲食方式開始慢慢出現變化,少油少糖少鹽的概念以及有機蔬果在逐漸普及大眾,改變的動機除了追求外貌身型的美觀之外,促進身體的內部良好循環與健康維持也是大家首重的要點。
Thumbnail
關於健身,你了解了多少呢,難道真的深蹲不能超過腳尖嗎,還是做太重就會變得太壯呢。 這些以往世俗的觀念在這裡通通不成立啦!我們強調的是一個把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覺得自己太胖了:所以健身,覺得自己太瘦了:所以健身,覺得自己跳不高:所以健身,甚至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所以健身 這些想讓自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從擔任護理師十年的經歷,到最後成立以身材管理為主的「美麗株會社」,創辦人譚雅月抱持著空杯學習的態度,兢兢業業的不只替每個顧客管理好外觀的身材和膚質,更希望從心開始的管理,讓身材管理能從內的美好到身體的健康,一次完善。
Thumbnail
【隨著現代人開始重視自身健康與體態,保健產品成為市場上新寵兒。(圖/渼若漾提供)】 (記者李婉如報導 ) 在現代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自身健康與體態,尤其是20–45歲的年輕族群對保健與美容的關注度有顯著的提升。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便指出,透過飲食調整和營養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在邁向養生之道之前,先思考一下你的飲食是否健康。所謂養生之道,就是要健康樂活,維護身體健康。除了正常作息與運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吃出健康,才能活得快樂。想要快樂生活,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追求健康,不是單純地吃保健商品或補品,而是要將健康生活化。追求健康需從健康生活化開始,其關鍵在於三省吾身:保身、養
Thumbnail
最近我們大家都在為了幸福生活中做了一個決定「我們要改變身材!」 台灣美食真的太好吃了,所以過重比率太高了! 我們大家就一起參加了美型計畫 為了穿上封存衣櫃裡的洋裝 為了擺脫皮帶繃緊的肚子。 就這樣開啟了維持八周的美型計畫。 這是嵐嵐一開始的體重 嵐嵐體重已經好久沒有變過了 就是維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健身族群中的身材焦慮問題,以及個人對於健身態度的認知和做法。作者提醒讀者不要為網紅的完美身材所迷惑,要以健身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保持健康體態,並擺脫不必要的焦慮。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像是為自己的身體寫下一首悅耳的樂章,讓我們以亞里士多德的風格來思考這個主題。 首先,讓我們關注自己的飲食,就像是一位賢者注重思想的營養一樣。我們應該選擇多樣化、均衡的飲食,注重蔬菜水果、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的攝取,避免過量攝取加工食品和糖分。透過健康的飲食,我們可以為身體提供充足的
Thumbnail
所謂「飲食男女」,人類對於食物與性愛的追求是本性,但隨著近年來國人健康意識的抬頭,飲食方式開始慢慢出現變化,少油少糖少鹽的概念以及有機蔬果在逐漸普及大眾,改變的動機除了追求外貌身型的美觀之外,促進身體的內部良好循環與健康維持也是大家首重的要點。
Thumbnail
關於健身,你了解了多少呢,難道真的深蹲不能超過腳尖嗎,還是做太重就會變得太壯呢。 這些以往世俗的觀念在這裡通通不成立啦!我們強調的是一個把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覺得自己太胖了:所以健身,覺得自己太瘦了:所以健身,覺得自己跳不高:所以健身,甚至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所以健身 這些想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