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果我仍然在教育界,我應該已被釘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是舊同事傳來的,是他執拾資料時撿到的,我也不知道是如何落在他手裡的......依稀記得,是我的課堂評課後,一位外間評課者給我的鼓勵卡。內容當然是客套及過獎了,卻令我對教書這一行感慨良多!
教書,我是半途出家的。縱使於進入這一行後到香港大學得到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我對教書卻是一知半解,唯有用有樣學樣,邊做邊學的策略去「教」。當中處理師生關係及課堂教學碰過不少壁。我當時的宗旨是於內容教學當中滲入及分享我對該命題的人生經歷,我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是半途出家的。
我所教的科目是宗教及倫理,由於分數不會計算於學期總分,絕大部分學生都會忽視甚至蔑視這一科,他們唯一期盼的就是可以在課堂上做其他科目的功課或休息。教授這一科是容易的,容易蒙混過關。
我所教的科目是宗教及倫理,屬屬情意教育,於既定課程大綱內,可運用及發揮的技巧及策略可以很豐富,要絞盡腦汁去觸碰學生的心靈,讓他們意識這個世界跟他們是有關的。教授這一科是困難的,難在要讓學生覺醒。
我的教學目的不是要學生信奉我所信的宗教,而是期望他們對自己、家庭、社會、國家及世界有所認識及覺醒。於教書頭幾年,我曾動用我的人脈,邀請了在社會上的邊緣人士(綜援領取者、龍屋居民、小販等),社會工作的前線人員、新聞工作者、大學教授、十大傑青、宗教領袖等,讓他們走進課堂或禮堂,跟學生直接分享及對話。我這樣做的原因是我認為我自身的經驗分享亦會有所欠缺,期望他們有第一身經驗。我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學校教育仍然有一定的空間。
香港的教育於這十多年出現了重大變化,由中央化轉到校本化,由中央集權到權力下放。於是,校本管理給予學校較大的權力,包括課程規劃、資源分配、教師發展及學校行政。教育改革的願景包括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體系、普遍提升全體學生的素質、建立多元化學校體系、塑造開發型的學習環境、確認德育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使命及建設一個具國際性、具民族傳統及兼容多元文化的教育體系。教育改革的原則是學生為本、永不放棄、講求質素、全方位學習及全社會動員。
以上的教育變化源自教育人力統籌科及教育署於1991年頒佈的「學校管理新措施」,為香港學校引入頗大的管理改革,其目的在將學校由「外控管理」轉變為「校本管理」,以提高教育質素及學校效能。「學校管理新措施」更清晰地界定學校行政人員,特別是辦學團體、校董及校長的角色;讓教師、家長及校友對學校的決策及管理有更多的參與;鼓勵更有系統地計劃及評估學校的活動;及讓學更靈活地運用資源。
經過2019年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香港教育變天。現時除了教學課程及課程評估中央化外,教學方法亦被中央化,靠的是批鬥。學生、家長及老師之間的批鬥及告發......總結一句,就是香港的教育於這兩年開始出現了重大變化,由校本化返回中央化,由權力下放返回中央集權。受害的,是學生。
我始終認為,學生學習是教師的終極目標,教學只是手段。我最有印象的一幕是一位畢業生於2019年尾香港正值社會運動,他給我訊息說,他終於明白為何我在課堂上跟他們分享我於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每晚放工後,便到金鐘佔領區聲援的心路歷程及時事分析。我還記得他當時是唯一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反對社會運動,理據是沒有功效而且擾民。我們在課堂上有過不少討論,當然最後沒有共識,但這正是多元化教育及社會的現實。他最後說如果我仍然在教育界,我應該已被釘牌了!我萬萬想不到他會是我芸芸學生中日後思想比較前進的一位。我相信這就是教育的醒覺,學生的學習成果。
於一言堂的中央化政策下,教師只有軀殼,學生沒有了靈魂,我相信香港未來三十年很難培養出傑出的人才。唯一出路是學生只能夠靠自我學習,是真正的自我學習,只要在沒有學校的情況下,他們才能夠有真正的學習。
「如果我仍然在教育界,我應該已被釘牌了!」幸運地,我早已自釘了。
Buy a cup of 🍮 or an 🍎 for Law AN at https://ko-fi.com/lawan
avatar-img
3會員
79內容數
故仔嘅專題包括世界國地旅遊熱點同埋秘境,有小鎮同埋城市,重要係包括當中嘅小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aw 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甜酸苦辣,起跌高低,人生常態。 「我最有印象是中四到中六去過的活動,心靈的活動。」高足說。 高足是大愛班內智慧最高的一位。這一班是大愛第一班由中四帶到中六的班,也是最後的一班。這晚,高足和一班同學約了大愛吃火鍋。 「你們還記得去了那裡?」大愛問。 「不太記得!只記得墳場、嘉道理農場、黑暗館等....
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是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是色聲香味觸法。人生有甜酸苦辣咸,食物有酸苦甘辛鹹。辣味是觸覺,淡味又是什麼呢? 在大自然中,味道的感覺,就是營養的感覺。天然食物的味道,是演化微調的感覺,是標記。甜代表開心,苦代表難過,淡味又代表什麼呢? 人為了克服食物的平淡無味,不但在實驗室......
猶記得早年八十多歲的老爸最近中風入院,院方以防他隨意走動而發生意外,將他困捆綁在床上。從前跑船的老爸天生愛自由,拼命掙扎,弄至手部及精神也受到難以忘懷的創傷。他在病房內告訴我他從前走過街市,見到雞隻關在狹窄的籠內,心裡很是難受:「人要吃牠也不要令牠這麼痛苦!......
說到地獄,你會想起誰?講起地獄,我會想起沙特(桑-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著名法國哲學家、作家、劇作家、小說家、政治活動家,存在主義哲學大師)。他曾經說過:「他人就是地獄。」意思是當我死後,我在他人的目光中凝固起來......
說到天堂,你會想起那一位?你的親人?或會是他們嗎?說到天堂,我只會想起香港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因為她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第一位公開說天堂已留有位置的人。她能夠進入天堂嗎?你估計你能否進入天堂嗎?天堂是怎樣的?天堂是否等同樂園嗎? 要探討基督宗教如何看天堂樂園,先要註明的是死後的天堂......
Theorizing and Inpouring “The less theorizing you do about God, the more receptive you are to His inpouring.”
甜酸苦辣,起跌高低,人生常態。 「我最有印象是中四到中六去過的活動,心靈的活動。」高足說。 高足是大愛班內智慧最高的一位。這一班是大愛第一班由中四帶到中六的班,也是最後的一班。這晚,高足和一班同學約了大愛吃火鍋。 「你們還記得去了那裡?」大愛問。 「不太記得!只記得墳場、嘉道理農場、黑暗館等....
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是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是色聲香味觸法。人生有甜酸苦辣咸,食物有酸苦甘辛鹹。辣味是觸覺,淡味又是什麼呢? 在大自然中,味道的感覺,就是營養的感覺。天然食物的味道,是演化微調的感覺,是標記。甜代表開心,苦代表難過,淡味又代表什麼呢? 人為了克服食物的平淡無味,不但在實驗室......
猶記得早年八十多歲的老爸最近中風入院,院方以防他隨意走動而發生意外,將他困捆綁在床上。從前跑船的老爸天生愛自由,拼命掙扎,弄至手部及精神也受到難以忘懷的創傷。他在病房內告訴我他從前走過街市,見到雞隻關在狹窄的籠內,心裡很是難受:「人要吃牠也不要令牠這麼痛苦!......
說到地獄,你會想起誰?講起地獄,我會想起沙特(桑-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著名法國哲學家、作家、劇作家、小說家、政治活動家,存在主義哲學大師)。他曾經說過:「他人就是地獄。」意思是當我死後,我在他人的目光中凝固起來......
說到天堂,你會想起那一位?你的親人?或會是他們嗎?說到天堂,我只會想起香港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因為她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第一位公開說天堂已留有位置的人。她能夠進入天堂嗎?你估計你能否進入天堂嗎?天堂是怎樣的?天堂是否等同樂園嗎? 要探討基督宗教如何看天堂樂園,先要註明的是死後的天堂......
Theorizing and Inpouring “The less theorizing you do about God, the more receptive you are to His inpouring.”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們切開兩個視角來解釋,當初國高中時都有配一位教官。在我念的學校裡,教官就是眼中釘,每次畢業的時候都有人要揍他們,這是教育上的錯誤。不過呢,在台灣面對對岸緊張的時刻,雙方才一來我往到了兩岸通親的政策,而民進黨政府把他視為威權教育的一顆兵棋。這個兵棋幾乎蔓延了好幾的年代,連之前的火熱遊戲「返校」都有教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我和教育界有著神奇的緣分,取得合格教師證,卻沒走到教學第一線,回歸行銷本業投身業界服務近20年。有天我竟然會以講師身份踏入校園,教學對象還是榮獲教學卓越獎的校長、行政主管及教職人員,以往是訴求經營績效的企業點餐,首次跨域來到非商管類的教育界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幾年教書生涯,開過無數次訓導會議,我發現香港教師只用兩個角度評估學生——成績和操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們切開兩個視角來解釋,當初國高中時都有配一位教官。在我念的學校裡,教官就是眼中釘,每次畢業的時候都有人要揍他們,這是教育上的錯誤。不過呢,在台灣面對對岸緊張的時刻,雙方才一來我往到了兩岸通親的政策,而民進黨政府把他視為威權教育的一顆兵棋。這個兵棋幾乎蔓延了好幾的年代,連之前的火熱遊戲「返校」都有教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我和教育界有著神奇的緣分,取得合格教師證,卻沒走到教學第一線,回歸行銷本業投身業界服務近20年。有天我竟然會以講師身份踏入校園,教學對象還是榮獲教學卓越獎的校長、行政主管及教職人員,以往是訴求經營績效的企業點餐,首次跨域來到非商管類的教育界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幾年教書生涯,開過無數次訓導會議,我發現香港教師只用兩個角度評估學生——成績和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