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切努力看似無用,我會去看石匠敲打石頭。可能敲了一百下,石頭上連一條裂縫都沒有,但就在第一百零一下,石頭斷裂為兩半。然後我了解到,把石頭劈成兩半的不是最後那一下,而是先前的每一次敲擊。」——Jacob William Rees-Mogg, 社會改革家
大家好~初次見面,這是我第一次在方格子平台上發文,請大家多多指教(/▽\)
今天想來分享一本在這個暑假讀到的好書:《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 by James Clear)
這本書在兩年前就發行了,過去偶爾會有人提到這本書,但自從今年五月開始WFH後,這本書的知名度直接噌噌的往上竄XD
不過完整的看完這本書之後,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這本書可以這麼受到歡迎。裡面的內容並不是純粹鼓勵大家培養習慣,而是根據人的本性、科學上的研究,以及作者自身經驗解析,統整出許多可以實際操作的方法。重點是,這些方法其實一點也不難,從生活中的小地方開始著手,並選用正確的方法堅持下去,就會發現養成好習慣/擺脫壞習慣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如登天。
所以接下來的一週,我想分享我在讀這本書時做的一些筆記,簡單的做一下回顧,也可以讓在看這篇文章的大家更快速的理解這本書的內容~
(以下內文圖片皆截自《原子習慣》一書)
一、複利效應 & 失望之谷
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
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
複利效應是書中一直強調的概念。講到「巨大的改變」,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要做出巨大的行動,才能達成巨大的成果;而這份期待會造成壓力,進而變成改變的阻力。
相較而言,1%的改善看起來非常不起眼,但長遠來看,1%的效益其實非常驚人。如果每天都進步1%,持續一年,最後總共會進步37倍;相反來說,如果每天都退步1%,持續一年,最終會弱化到趨近於0!
由此可知,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是每一個瞬間做出的決定,而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或轉變。
那明明知道這個1%的效益非常大,為什麼我們卻無法堅持下去呢?在這裡要講到另一個概念——「失望之谷」。
突破的瞬間往往來自先前的許多行為,但這些行為的成果無法在當下立即兌現。我們期待會有線性進展,實際上成果不如預期。這兩者之間的期望落差就叫「失望之谷」。
為了突破這個瓶頸,我們要改變著眼處,從專注於目標的達成,轉移到系統的改變。
二、系統 vs 目標
設定目標的目的是贏得比賽,
建立系統的目的是持續待在比賽裡。
首先,我們要先區分系統跟目標的差異:
- 目標 → 欲達成的成果
- 系統 → 達到成果的過程 → 影響成果
目標有助於確立方向,但系統是進步的最佳解答。作者在書中提到如果花太多時間思考目標,卻花太少時間設計系統,會浮現這些問題:
- 贏家跟輸家擁有同樣的目標
目標設定會受到「倖存者偏差」影響,我們會覺得訂定跟獲勝的人一樣的目標就能成功,但實際上,每個在比賽中的選手目標都是奪金。所以差異並不是在目標的設定,而是達成目標的過程,也就是持續追求微小改善的系統,產出了不同的效果。
- 目標達成只不過是短暫的改變
其實就是所謂的「治標不治本」。從結果面著手,只能暫時解決問題;想要永久改善,就必須從系統面下手。修正輸入的公式,輸出的答案就會是正確的。
- 目標限制了你的快樂
如果一直想著「一旦達成目標,我就會快樂」,那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就無法獲得快樂,快樂只能留給未來的自己;也許當未來的自己達到了目標,又會有下一個新的目標,不斷輪迴的過程就是永遠都得不到快樂。再者,如果無法達成目標,那就永遠也得不到屬於目標的那份快樂。
當你愛上過程,而非產物,就不必等到獲得自己的許可才能快樂。只要能執行改變的系統,就能獲得滿足,這樣的心態更能產生延續的動力,也能獲得更多的快樂。
- 目標與長期進步相互矛盾
我們會想要設定一個目標,要求自己達成,是因為想要求取進步。但如果達成目標的那一天到來了,當我們衝過了終點線,就應該停止努力了嗎?設定目標的目的是贏得比賽,建立系統的目的則是持續待在比賽裡。重點不再於任何單一成就,而在於不斷精煉與持續改善的循環。
目標很難達成的問題所在,並不是目標本身困難,而是選擇執行了錯誤的系統。惡習一再復萌,不是因為不想改變,而是因為執行的系統不適合改變;好習慣無法養成,不是因為不想做到,而是因為執行的系統有太多阻力。
決定你成功或失敗的,不是你的目標,而是你的系統。所以下一篇開始要介紹如何把習慣拆分成原子般微小的組成元件,用這些微小的努力,一步步建構出複雜的成長系統。
一隻喜歡寫字的山羊,偶爾也會啟動一些瘋狂的小計畫♪(´▽`)
歡迎追蹤我的帳號,也歡迎來
我的IG逛逛噢(╹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