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三級警戒以後,每週日去教會禮拜就被中止,改成線上禮拜,如今終於可以回去教會,當然很值得高興,但其實這兩個月的線上聚會,也帶來不一樣的景觀,值得分享。
其實各教會基本上都有採取線上作業的方式,透過直播讓會眾可以在家參與禮拜,甚至有些教會還有線上聖餐,由工作人員事先將無酵餅與葡萄汁送到會眾家裡去,再一起享用聖餐勒!
因為我有在聖歌隊服事,所以實體禮拜時,我不是單純坐在台下的會眾,而是坐在聖歌隊席。這一點大概是差異最大的地方,畢竟線上禮拜就沒有聖歌隊獻詩的步驟,改用過去錄影畫面取代,這對於很喜歡在禮拜時獻詩給上帝的我來說算是一個小小遺憾(對,我喜歡唱歌,但我只在教會唱歌)。
不過在家做禮拜還是要唱聖詩啦!當然還是盡量唱。
但這些都只是儀式性的細節,說起來算小事,其實線上禮拜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我可以到處跑」。
是這樣的,基本上實體聚會,每週就是去參加一場禮拜(雖然我的確有過一早參加過兩家教會兩場禮拜),但改成線上以後很不一樣,我每週可以參加三場禮拜,從早上八點(甚至七點半)一直聚會到十二點,連跑三家教會,甚至可以變成隨時做禮拜,反正有錄影。
算一算疫情期間我參加過得教會禮拜有嘉義北榮教會、嘉義東門教會、嘉義鹿滿教會、台南楠西教會、高雄福氣教會、台南太平境教會、台北濟南教會、台北雙連教會、台北靈糧堂、台北淡水教會,另外還有印尼唐崇榮牧師的教會、一間在芝加哥的教會,但沒特別去記住名字……
總之打「線上禮拜」或者「禮拜直播」就會跳出一堆來。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個現實問題,不管牧師講得多好,基本上影音效果不好,就看不下去,以上是我曾經完整參與禮拜的教會,還有更多是看幾分鐘就跳走看不下去了,這當然跟數位能力有差,但也跟數位心態有差,因為有些教會我知道他絕不是沒錢弄直播設備,也不可能找不到懂的人來處理,單純是心態問題……
數位時代,教會自己也要跟得上才行,有心的教會不只主日崇拜有直播,甚至還有線上主日學、查經班、禱告會,甚至還有每日讀經節目的教會,雖然一集只有五到十分鐘左右,卻是很重要的線上教材累積。
至少我自己的研經感想我也想開始弄廣播版的,畢竟以前當過電台節目主持人,自己弄個短時間的節目應該還辦得到才是(不過以前在電台我真的只負責講話,後製全是工作人員在忙)。
至於聚會內容其實重點當然還是牧師講道,不過觀察不同教會選擇的聖詩也很有意思(指長老教會),這段期間多唱了一些以前沒唱過得聖詩,還滿讓人高興的。
但牧師講道就有意思了,姑且不論講道能力的確有個人差異,其實就連題目的選擇,有時候也是看「緣份」的,畢竟不是每週聽講道都會獲得什麼很強烈的感動,更別提如果在神學認知上有衝突的時候……
這也變成線上禮拜的有趣之處,因為到處跑,可以找到比較合得來的牧師,但這樣一來又像是神學自助餐了……
是說,自己有認知到這是自助餐,其實就還好,畢竟觀點差太多真的很難繼續聽下去,這其實也是牧師難為的地方,畢竟一樣米養百樣人,就算是上帝的真理,表達方式也一樣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這一點都不容易阿!
當然,恢復二級以後,還是會喜歡去進行實體聚會,畢竟參加禮拜有很大一部份目的是為了要服侍上帝,雖說在家也可以,但畢竟有差,儀式性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很重要的心靈支柱,上帝或許不需要我去教會,但我需要跟上帝一起去教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