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花蓮・豐濱國小|Cilangasan 山腳下,阿美族第一所實驗小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原為太巴塱公學校之分校,於民國前兩年正式設校,歷經貓公學校(民國四年)、公蕃人公學校(民國六年)、豐濱公學校(民國 27 年),於光復後(民 34 年)正名豐濱國民學校,且在民國 57 年改稱豐濱國民小學迄今。108 年,學校正式轉型為「豐濱國小阿美族聖山 Cilangasan 實驗學校」,成為全台第一所體制內的阿美族實驗學校。
raw-image

從富田、玉里、瑞穗到光復,帶著花東縱谷的看見與故事,我決定繼續往東,前往看得見海的地方-豐濱。連結光復鄉與豐濱鄉的「光豐公路」(即台 11 甲)是舊時的台 11 主線,始於馬太鞍、終於貓公,橫切海岸山脈的彎曲路多,車速不宜過快。半小時後,便能感受縱谷沒有的元素,取代綠景的是一片藍,那藍是海、是魚,亦是豐濱鄉的代表色。

raw-image

從貓公到豐濱-奇拉雅山下的阿美族人

豐濱舊名「貓公」,源自當地四處可見的「貓公草」(即文殊蘭),其阿美族語便是 Fakong。Fakong 在阿美族文化裡的用途很多,早期多用來護膚,也能煮成草藥幫助婦女產後恢復元氣,可謂阿美族人坐月子聖品。不過,「貓公」的由來還有另一說,根據《花蓮縣鄉土史料》記載,相傳在清朝住著一位有錢人,他在住家附近發現一塊貌似公貓的金塊,便稱此地為「貓公」。

日治時期因應政府制度,貓公曾改制為「新社區」、「新社庄」。國民政府接手後,認為「新社」與當時「台中縣新社鄉」撞名,又覺得「貓公」二字不雅,遂以「漁獲量『豐』富而景觀宜人,地理位置『濱』臨太平洋」為由,改稱「豐濱鄉」。據豐濱鄉公所描述,此地「豐富的」社群部落,以其傳統慶典與生活文化為「濱海山城」綻放精彩的四季風情。

若有仔細逛過太巴塱國小,或許對貓公並不陌生。當時提到,位於豐濱鄉貓公「奇拉雅山」(Cilangasan)被視為阿美聖山,因其為阿美族繁衍後嗣的發源地。現今阿美族可分為五大群,依照地區概分為:

  • 北部阿美(又稱為南勢阿美群);
  • 中部阿美(包括花東縱谷的秀姑巒阿美群、海岸阿美群);
  • 南部阿美(臺東阿美群、恆春阿美群)。

根據調查,這五大阿美族亞群大部分的祖源與發展史,皆與奇拉雅山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儘管歷經多次遷徙,以 Cilangasan 為氏族名號的阿美族人,仍存在於各部落。

raw-image

阿美本位-全台第一所阿美族實驗學校

豐濱國小是我的逛校園旅程中,遇見的第一間原住民實驗小學(先前走過的拯民國小也是實驗小學唷)。

回溯自民國 103 年,教育部公布《實驗教育三法》,其中〈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提供公立學校轉型的機會,讓偏鄉學校或原住民小校有機會跳脫固有學校體制,以更彈性的辦學策略,促進教育多元發展。民國 105 年,原住民族實驗教育首先於台中「博屋瑪國小」(泰雅族)及屏東「地磨兒國小」(排灣族)響起號角,許多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如雨後春筍般探出頭來。

花蓮在民國 107 年迎來第一所原住民實驗學校-萬榮太魯閣民族教育小學,以推展太魯閣族文化實踐教育,也是太魯閣族(Truku)第一所實驗小學。隔年(民國 108 年),豐濱國小轉型為「豐濱國小阿美族聖山 Cilangasan 實驗學校」,成為全台灣第一所阿美族實驗小學,而「鶴岡國小秀姑巒阿美族 Olaw 實驗小學」(民國 109)與「永豐國小 Cilamitay 阿美族實驗小學」(民國 110)亦相繼轉型。換句話說,花蓮縣連續四年正式成立四所體制內原住民族實驗小學,其中阿美族就佔了三所,展現以教育為文化奠基、傳承部落生活智慧的決心。

轉型成原住民實驗小學,不同之處在哪裡呢?以體制內實驗小學來說,主要領域課程(國、數、自、社、英)不變,而其他非主科課程如生活、綜合、藝術、體育則整合為民族實驗教育,依據阿美族傳統文化與節慶排定課程(如上學年度的故事節、酒釀節,下學年度的聖山節、豐收節),找回與文化的連結。

班級命名,就是將阿美文化融入校園生活的例子。夥伴分享,在阿美族的文化裡,會依年齡將人分成不同的年齡階級,並在許多祭儀或部落事務中負責不同的工作。在學校,每個年級都會有自己的年齡階級,因此學校便將該文化納入班級命名,依據導師對孩子的觀察與期待而為班級命名,除了一年級,二至六年級會舉行班級命名儀式,也成為豐濱國小特色之一。

110 學年度豐濱國小各年級的年齡階級名稱:

  • 二年級:La Oway「黃藤」,期待孩子在不同環境都能自在生長;
  • 三年級:La Tektek「定樁」,為實驗教育第一年入學的孩子;
  • 四年級:La Olah「喜歡」,該班為好奇寶寶,喜歡嘗試新東西;
  • 五年級:La Toron「麻糬」,可塑性很高的一群孩子;
  • 六年級:La Cidal「太陽」熱力四射、很熱情、很嗨的孩子。
  • 今年畢業班:La Tingting 為「芒草掃把」,表示「乾淨」之意,因為老師和學生都愛乾淨!

由於命名後就不會再更動,在命名年齡階級時,導師都會特別慎重選詞,並反覆與族語老師討論該意象有沒有適合的族語用詞。例如:阿美族語沒有「自由」這個詞,必須用其他事物來描繪,而「鳥」(ayam)又太過籠統,會吃作物的老鷹在部落就不受歡迎,不同於漢人對鳥與自由的聯想,非常有趣!

raw-image

藏在校園裡的阿美文化

raw-image


豐濱國小校舍主體雖為傳統白磁磚式建築,卻在許多細節點綴著阿美文化的色彩。像是校門口黑底紅色三角形的圖騰意象(如首圖),以及一整面阿美族卡通圖案的馬賽克牆。


在校舍後方的草坪,看似雜物散落,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是早期族人的生活工具,像是以竹子束成的圓錐物,便是捕魚或釣魚的裝魚器具「魚簍」(dangko)。即便是工作室,校方也用樹枝陳設、掛上寫有「Pacefa 雜工坊」的木牌,為該空間增添不少生活感。

raw-image
raw-image

最令人震驚的是,豐濱國小竟然有間室內游泳池!根據網路資料顯示,該游泳池是在民國 99 年正式啟用,打通兩間教室所建置之長 15 公尺、寬 3 公尺、深 1 公尺的室內游泳池,雖然不是正規的游泳池,卻是當年花蓮縣少數有游泳池的國中小學之一(當年全縣僅十三所國中小學有游泳池)。

raw-image


儘管在我踏訪學校的此刻,游泳池並沒有在使用,我仍忍不著想像孩子們滿心期待跑來這裡上課的模樣。曾經有部落孩子告訴我,升上三年級最讓他期待的,就是每兩週一次的游泳課了!


謝謝夥伴,讓我有機會踏訪豐濱國小,認識全台第一間阿美族實驗小學,讓我有機會了解什麼是原住民族實驗教育,並以不同的視角逛校園,也才能完整介紹「年齡階級命名」這麼特殊的傳統。踏入相對不熟悉的文化環境,卻要肩負起文化教學的重任,我看見你非但沒有放棄,還卯起來自學阿美族語、考族語認證,全為了融入在地,幫助孩子能與自身文化連結,這群孩子能有你的陪伴,肯定是相當幸運的!

raw-image

參考資料:
1. 豐濱國小網頁。豐濱國小創校100週年校慶專輯連結
2. 豐濱鄉公所網頁、豐濱鄉 wiki
3. 原住民委員會-阿美族介紹
4.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豐濱之最 大貓公部落因植物得名報導
5. 天下獨立評論:花蓮豐濱,全國第一所「阿美族實驗學校」-報導
6. 日出、飛魚、貓公草—阿美族聖山山腳下的豐濱部落傳說文章
7. 鮑瑤鋒〈公立小學推動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面面觀—以臺中市為例〉評論
8. 自由時報-〈全縣中小學 僅13校有泳池〉報導、原住民族電視台報導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moLin的沙龍
31會員
43內容數
國小是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連結地區的重要媒介。 或許是因為最純粹的情感、喜惡都發生在學生時期,因此學校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場域。 愈遠離都市,愈能看見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色,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在這裡,我記錄了踏訪過的那些小學,那些故事。
Amo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6
噶媽教育所創立於 1910 年,為土坂國小之前身。民 35 年達仁設鄉,學校改名為「臺東縣達仁鄉中心國民學校」,次(民 36)年再改名為「土坂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土坂國民小學,並於民 106 年轉型為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
Thumbnail
2023/08/06
噶媽教育所創立於 1910 年,為土坂國小之前身。民 35 年達仁設鄉,學校改名為「臺東縣達仁鄉中心國民學校」,次(民 36)年再改名為「土坂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土坂國民小學,並於民 106 年轉型為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
Thumbnail
2022/07/30
民國 10(1921)年,港口公學校設立,民國 34 (1945)年光復後則改名為港口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制為港口國民小學。
Thumbnail
2022/07/30
民國 10(1921)年,港口公學校設立,民國 34 (1945)年光復後則改名為港口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制為港口國民小學。
Thumbnail
2022/02/23
創校於民國 37 年,前身為富里國民學校永豐分班,民國 42 年升格為分校,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永豐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改制為永豐國民小學。民國 110 年正式轉型為「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為花蓮第三所阿美族實驗小學。
Thumbnail
2022/02/23
創校於民國 37 年,前身為富里國民學校永豐分班,民國 42 年升格為分校,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永豐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改制為永豐國民小學。民國 110 年正式轉型為「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為花蓮第三所阿美族實驗小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望014 /景美國小 . 學校上百年,古樸有味,門口不是我愛的椰子樹標配,而是蒲葵,長如此高大,說明有歷史。 認識這學校是因為去景美夜市,學校對面的巷子進去有一家雙管四神湯,他特愛這味,從他很小時候就開始不時的拜訪,有時光吃四神湯,不過他胃口好,多半就是吃油飯配湯,或是又加一碗蚵仔麵線,每次看他吃喝
Thumbnail
望014 /景美國小 . 學校上百年,古樸有味,門口不是我愛的椰子樹標配,而是蒲葵,長如此高大,說明有歷史。 認識這學校是因為去景美夜市,學校對面的巷子進去有一家雙管四神湯,他特愛這味,從他很小時候就開始不時的拜訪,有時光吃四神湯,不過他胃口好,多半就是吃油飯配湯,或是又加一碗蚵仔麵線,每次看他吃喝
Thumbnail
位於新竹縣橫山鄉這一間大山北月,在去之前以為他僅是間餐廳,上網查資料之後發現他其實是小學,但是真正走一遭後,才察覺他其實是座客家人文生態館,在這裡不僅很適合親子/寵物一起來玩,還可以品嘗到台三線的新竹特色美食,感受到客家人節儉再生之美德,離開之前,別忘了買個特色產品帶回家,支持一下在地文創吧!
Thumbnail
位於新竹縣橫山鄉這一間大山北月,在去之前以為他僅是間餐廳,上網查資料之後發現他其實是小學,但是真正走一遭後,才察覺他其實是座客家人文生態館,在這裡不僅很適合親子/寵物一起來玩,還可以品嘗到台三線的新竹特色美食,感受到客家人節儉再生之美德,離開之前,別忘了買個特色產品帶回家,支持一下在地文創吧!
Thumbnail
記得在金剛大道拍這張照片時,王心凌剛與譚維維合唱草東沒有派對的 #山海 。冬天的金剛大道,水稻仍為秧苗,還不足以讓我留戀。若問我該山往還是海走去,難以抉擇的我,會說那就待在長光吧! (長光公車站牌) 若從花蓮端坐公車來長光,必須在靜浦(德蕾莎)換車,除非搭。若從台東端搭8101、8102 來,就在長
Thumbnail
記得在金剛大道拍這張照片時,王心凌剛與譚維維合唱草東沒有派對的 #山海 。冬天的金剛大道,水稻仍為秧苗,還不足以讓我留戀。若問我該山往還是海走去,難以抉擇的我,會說那就待在長光吧! (長光公車站牌) 若從花蓮端坐公車來長光,必須在靜浦(德蕾莎)換車,除非搭。若從台東端搭8101、8102 來,就在長
Thumbnail
民國 44 年,琉球國民學校天南分校成立,民國 61 年改制為琉球國民小學天南分校,直到民國 65 年才獨立設校為天南國民小學。
Thumbnail
民國 44 年,琉球國民學校天南分校成立,民國 61 年改制為琉球國民小學天南分校,直到民國 65 年才獨立設校為天南國民小學。
Thumbnail
民國 49 年,華山國民學校華南分校成立,減緩該村孩子上下學路途遙遠之不便,並於民國 51 年獨立設校為華南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華南國民小學。
Thumbnail
民國 49 年,華山國民學校華南分校成立,減緩該村孩子上下學路途遙遠之不便,並於民國 51 年獨立設校為華南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華南國民小學。
Thumbnail
創校於民國 37 年,前身為富里國民學校永豐分班,民國 42 年升格為分校,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永豐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改制為永豐國民小學。民國 110 年正式轉型為「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為花蓮第三所阿美族實驗小學。
Thumbnail
創校於民國 37 年,前身為富里國民學校永豐分班,民國 42 年升格為分校,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永豐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改制為永豐國民小學。民國 110 年正式轉型為「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為花蓮第三所阿美族實驗小學。
Thumbnail
新埤公學校餉潭分教場創校於民國 12 年,民國 30 年改名為新埤國民學校餉潭分教場,民國 32 年獨立為餉潭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改為餉潭國民小學。民國 107 年,餉潭國小改制為公辦民營實驗小學,由屏東縣慧光圓通普賢文教基金會承辦。
Thumbnail
新埤公學校餉潭分教場創校於民國 12 年,民國 30 年改名為新埤國民學校餉潭分教場,民國 32 年獨立為餉潭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改為餉潭國民小學。民國 107 年,餉潭國小改制為公辦民營實驗小學,由屏東縣慧光圓通普賢文教基金會承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