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事實」太細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根津・カヤバ珈琲
  東京倏地變冷了,早上十點的現在,也只有20度上下。
  日常之中分分秒秒,我們總是不斷形成人我關係的各種印象。調整距離,以策安全。這些附帶各種脈絡、交疊各種因果不相干事件的印象。僅僅一瞬,自己都會嚇死自己。例如察覺對方line秒讀秒回,或每一句對話都間隔一分多鐘的不同,往往會不自禁地陷入,自己是不是「又惹人厭煩了」的循環。
  偶然讀完一篇友人育兒日記。這位父親的幼稚園女兒,與爸爸極不親近。父親是位感情極細膩之人,為此有莫大焦慮。但關係的挫敗,致使他最終找了一個看似終極,但卻鑽牛角尖的歸因:「是不是因為我不夠用心?」於是乎,更死命地在意摺衣服的折角、擦抹時抹布的濕度。
  當然,這也是細緻。只是,或許與女兒的情緒反應,有些距離。我突然意識到,他對女兒的反應感到挫敗,但並不對女兒的反應感到好奇。
  沒有好奇與核對,也就沒有沮喪之外的,其他可能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視女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的回信中規中矩,彷彿與我的距離又遠了。魚雁往返,我不想斷。接著他,我再度回信如下:   「不覺得嗎?許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對自己下指令,或說自己催眠自己。喜歡或開心的心情雖然本來就有,但例如說我自己,常常需要更亢奮的情緒,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圍繞在自己身邊的所有的事情。   
  東京成功了。但現在的東京,正在消化她成功之後的孤獨。奧運結束,帕奧正熾。東京用力地做完了所有她承諾世界的事情。很努力也很用力。   晚上文稿寫得悶,想起自己從未逛過夜晚的千鳥之淵,不知道會不會華麗打燈。信步乘車,九段下二號出口無人,迎面而來,是各處貼滿「東京オリンピック」標語。    一切如期。
  他的回信中規中矩,彷彿與我的距離又遠了。魚雁往返,我不想斷。接著他,我再度回信如下:   「不覺得嗎?許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對自己下指令,或說自己催眠自己。喜歡或開心的心情雖然本來就有,但例如說我自己,常常需要更亢奮的情緒,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圍繞在自己身邊的所有的事情。   
  東京成功了。但現在的東京,正在消化她成功之後的孤獨。奧運結束,帕奧正熾。東京用力地做完了所有她承諾世界的事情。很努力也很用力。   晚上文稿寫得悶,想起自己從未逛過夜晚的千鳥之淵,不知道會不會華麗打燈。信步乘車,九段下二號出口無人,迎面而來,是各處貼滿「東京オリンピック」標語。    一切如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打文章的頻率已經和與兒子深度溝通的次數差不多了! 記錄一下他主動找我聊內心的想法~他說月考已經很認真在準備了還是沒有考好!非常的自責,第一次段考失利就算了,第二次仍舊滑鐵盧,不知道怎麼對我們交代,我先聽他在學校遇到的事情,然後適時地把我在公司的情況也講給他聽
Thumbnail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老一輩男人情感內斂,對自己的孩子儘管用生命在疼惜,卻相當拙於表達,讓人分辨不出是關心還是生氣。尤其對女兒,偶爾看老妻不順眼隨口就罵,女兒做錯事,再不順眼再生氣,也只是繃著臉不說話,十足老派情懷。 有一位爸爸,做水電工程起家,四十九歲那決定退休,跟妻子一起經營雜貨店,夫妻倆更是利用餘閒做志工。這
對於孩子的關愛,要如何拿捏才不會過度,又不傷自己的心? 二個孩子都年過40, 但都未婚未嫁,這方面我倒是看得很開,也沒去探探他們既有的對象,有沒有要結婚的念想,一切隨緣。 家人,常常就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情緒,現在的孩子,也不樂意說太多,心情好,什麽都好說,心情不好,還給妳白眼跟愛回不回的方式來相處
Thumbnail
今年過年期間,想起了20幾年母親離開的那一天,當時的我才上國二,原來應該是青春洋溢的年紀,陽光明媚的天空開始下起傾盆大雨,從那之後我的臉上沒有笑容,用冷言冷語與沉默抗拒關心我的人,尤其是我的父親,原因是什麼一開始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在二月初第一場讀書會導讀的周慕姿心理師的「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
Thumbnail
兒子在的時候,我們都很好,他很盡力,我很正常,有說有笑。兒子不在的時候,他問我也會答,只是少了笑容……。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打文章的頻率已經和與兒子深度溝通的次數差不多了! 記錄一下他主動找我聊內心的想法~他說月考已經很認真在準備了還是沒有考好!非常的自責,第一次段考失利就算了,第二次仍舊滑鐵盧,不知道怎麼對我們交代,我先聽他在學校遇到的事情,然後適時地把我在公司的情況也講給他聽
Thumbnail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老一輩男人情感內斂,對自己的孩子儘管用生命在疼惜,卻相當拙於表達,讓人分辨不出是關心還是生氣。尤其對女兒,偶爾看老妻不順眼隨口就罵,女兒做錯事,再不順眼再生氣,也只是繃著臉不說話,十足老派情懷。 有一位爸爸,做水電工程起家,四十九歲那決定退休,跟妻子一起經營雜貨店,夫妻倆更是利用餘閒做志工。這
對於孩子的關愛,要如何拿捏才不會過度,又不傷自己的心? 二個孩子都年過40, 但都未婚未嫁,這方面我倒是看得很開,也沒去探探他們既有的對象,有沒有要結婚的念想,一切隨緣。 家人,常常就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情緒,現在的孩子,也不樂意說太多,心情好,什麽都好說,心情不好,還給妳白眼跟愛回不回的方式來相處
Thumbnail
今年過年期間,想起了20幾年母親離開的那一天,當時的我才上國二,原來應該是青春洋溢的年紀,陽光明媚的天空開始下起傾盆大雨,從那之後我的臉上沒有笑容,用冷言冷語與沉默抗拒關心我的人,尤其是我的父親,原因是什麼一開始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在二月初第一場讀書會導讀的周慕姿心理師的「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
Thumbnail
兒子在的時候,我們都很好,他很盡力,我很正常,有說有笑。兒子不在的時候,他問我也會答,只是少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