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上市】教養:夠好,就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寫親職文的初衷,一是紀念自己當奶爸的實踐歷程,二是過程裡教養文太多無所適從,於是自己整理起較受用的大原則,以簡馭繁,像目錄一樣,真有遇到狀況再細查相關資訊,途中再轉為自己的想法。本書是親職歷程的重新整理,以「孩子的因材施教」與「父母有自己的定位」為核心再組織。

其中我特別想談「父親的心理定位」,因為父親的傳統意義式微,在這時代男性單純只有養家是會被嫌棄的,那麼父親角色該怎麼定位呢?有什麼是父親(或者稱父性)不可取代的功能。

我歸結的一個大方向:「父性心理原則」--冒險、陪伴與信念。但不限於生理男。


書籍會以故事串接以上概念,減少一直說理,以利讀者閱讀

比較說理、邏輯、歷程的思考,就用書籍外的演講另外分享(所以演講的內容與編排與書稍有不同),都歡迎讀者來聽


底下分享一篇初稿(尚未編輯與校稿的)

文章結構的編排方式是孩子的故事、心理師的童年、心理學理論、策略分享

第三部則是談父性心理學


面對「分離焦慮」:培養一個心理護身符

一包面紙的重量

兒子未滿3歲就得上幼兒園,沒辦法,雙薪家庭白天沒人可照顧。

兒子性格敏感膽小,「分離」對他是很大的焦慮。到幼兒園上課的適應期很長,每天早上都是十八相送,必須哄他:「下班很快來接你」、鼓勵他:「你長大了,可以上學,好棒喔」、利誘他:「你乖乖上學,下課後買糖果給你」,但一點用也沒有,我一轉身他就哽咽啜泣,我不捨,留下繼續安慰。

結果那個月我上班連續遲到好幾天,被主管叫去約談。有時我真的心急又要遲到,也會生氣兇他,但不論好說歹說,只要我要離開他就哭。幼兒園老師勸我讓他哭,說一般而言大概哭到九點多,他的心情就會收拾好或哭完,順著課程與同學互動忘記分離。是這樣沒錯,但當父母的還是心酸難受,畢竟送他來時才七點半而已,整整要哭兩個小時啊。

「學校好玩嗎?」下班接的時候他都很高興。

「好玩。」他說。

「明天再來上學好嗎?」我順著問。

「好。」他說。

但隔天早上還是一樣十八相送,我差點遲到。

今天如常,他又哭,可是我不能再遲到了,於是我轉身快走,但背後傳來啜泣與鼻涕聲。我嘆了口氣,雖然一切都是過程,還是希望趕快度過,不然他哭我也要哭了,因為要被公司列入黑名單了。

我拿出一包印有卡通圖案的面紙,先抽出一張幫他擤鼻涕,然後整包放他手上。「沒關係,害怕就害怕,哭就哭,等下哭完就用它擤擤鼻涕喔。爸爸去上班了。」我平靜地說,跟他再見,就不回頭了。

下班後接他,見到面時都先抱抱。突然,他從制服圍兜口袋拿出面紙還我。

「有沒有用啊?」我覺得張數沒有減少。他搖搖頭。

此時班老師剛好來,我順便問她兒子的情況。

「還好啊,也是哭一哭,上課後就跟大家玩成一片了。對了,那包面紙是你給的喔,他一整天都抓著它,好像寶貝一樣呢。」老師說。

兒子面對分離情境時,我給的面紙不再只是面紙,而是父親的象徵緊緊抓著,或許無意識中可以給予自己勇氣吧。孩子才三歲多,要他一個小小孩面對如此大的分離恐懼,真是令人心酸與不捨,他也很辛苦吶。換成大人程度,應該就是被放到外國生活一個月的感覺?

我摸摸兒子的頭說:「你真的很努力吶」。


我的童年:還有人可以依靠,雖然他現在不在身邊

兒子大概跟我有點像,小學一年級開學當天,母親帶我到教室坐好,在外面跟其他家長一起陪半小時後就去上班了,接著,我就開始哭了。

問我哭什麼,當然是很可怕啊。小學離住家很遠,要搭公車30分,我也不記得路,大人離開了,誰知道會不會來接,小孩心裡沒把握啊。

當天上午一直哭,連我旁邊座位的女生都來安慰,哭到導師沒辦法,打電話叫母親過來。母親好言相勸,離開後我又開始哭,又哭到導師沒辦法,我母親又再來,總共三次吧,小學才上半天課,也差不多要回家了。

面對陌生情境時,所有人都會感到害怕,直到熟悉環境的運作模式才會比較自在,但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裡,孩子應該要有人陪伴和帶領,像是嚮導在前方引路。長大一點後,抓到社會生活的要領,才懂自主運作。這有點像是我們都教孩子「迷路時要找警察伯伯」,然而沒有實際帶他做過,真的迷路時孩子才不敢找呢。

大人的分離焦慮呢,對外在的無措會轉成「心理的徬徨」,不知道怎麼做決定,不知道有誰會支持…這個時候,不能再叫爸媽來了,只能在心裡呼喚「你相信一定會照顧你、支持你的那個人來」,他在心裡照顧你,好振作起來去面對。過去青春期時被父母誤解而傷心,心裡總會想著曾祖母--「好哇,等下我就要跑去她住的地方躲起來了」。心裡有個依賴的對象,才不會陷入無助裡。

那時也不是真的跑去找曾祖母,我依賴的是一個「象徵」,就是「心理的護身符」,告訴自己我還有個人可以依靠,雖然他此刻不在身邊。


心理學觀點:分離焦慮與依附關係

「分離焦慮」指的是當環境中沒有熟悉的大人,孩子會失去安全感,也失去摸索探險的樂趣,他會急著先找父母,以維持那個安身也安心的感覺。「安心」會遠大於安身,否則即使環境安全也沒意義,這是人類獨有的心理發展歷程,也是親職教育裡談「依附關係(attachment)」的必要性。

依附關係的理論是,當嬰兒與母親平常有好的互動,給予立即回饋和相處模式的規律,慢慢形成了瞭解與期待,這些經驗內化後,形成自己與照顧者的「安全依附」,即使母親暫時離開現場,只留孩子與陌生人共室,他仍可穩定地探索新玩具,不會因為不安而慌張、鬧情緒,甚至被拋棄的受傷感。安全依附是指,即使外在的母親不在,「內在的母親」仍在,孩子有被愛的信心,所以能專心做眼前的事。

那要怎麼建立依附關係?1950年後半,專做恆河猴實驗的心理學家哈洛(Harlow)統計幼猴行為繪成圖表,發表「肢體接觸」才是影響感情或愛的重要因素,且完全凌駕吸奶的生理需求,後期更細部說明「與照顧者之間的接觸、動作、遊玩」才是傳遞情感的關鍵。哈洛主張孩子有需要就毫不遲疑抱他,肢體接觸不會寵壞小孩,反會讓他們安心,這也影響當時孤兒院的養育方式,知道給棄嬰喝奶是不夠的,他們還要人擁抱、搖晃、注視,對他們笑。如果現在還有人說孩子哭時不要去抱以免被操弄,或者說睡前擁抱道晚安是溺愛,都是不對的,安全感夠了,孩子就會有自己的獨立時刻。

我曾聽過某個案講起童年,母親只帶她上幼兒園一次,隔天就強迫她自己出門、下樓,出社區大門搭娃娃車,全程自己上下學。女孩雖然還是長大,然情緒面相當壓抑,也不容易信任人,這便是童年被迫早熟的代價。「有奶不算是娘,有愛才是」,有安全依附的愛才能滿足孩子心理需求,啟動他的自我成長。


每個孩子個性不同,獨立的時間不同

即使有面紙,十八相送的日子還是持續,只是終於不再遲到。

如果白天對他是需要挑戰的陌生環境,那麼下課後,就增加親子時間吧。那時女兒未出生,下班接孩子後,就繼續帶孩子去公園玩球,等待他媽媽下班再一起回家吃飯,晚上一起看電視、遊戲、陪睡…親子時間拉長,類似存款的概念,好讓他的心裡建立起依附,並靠著象徵應付陌生情境的害怕。

女兒個性不同,比較外向,加上哥哥當時已幼兒園大班,跟我再見反倒乾淨俐落,最後變成我自己有不被需要的分離焦慮。

上幼兒園時的分離焦慮在所難免,上小學也大概還要再面對一次,請多理解孩子,這時期的他對「時間」沒什麼相對觀念,只要是害怕,即使只是半天,都感覺像是無限期。幼兒園的老師如何帶領也很重要,有些學校會以攜帶的「三個碗」來做說明,分別為早餐、午餐及點心,當三個碗都用過,就是回家時間了,這讓孩子具體感受時間的流逝,心裡會舒服一些。

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此時父母要做的不是過度同情孩子的怕,而是了解與接納他會哭哭啼啼、一點也不勇敢是很自然的事。每個孩子個性不同,加上年齡、性別發展也有差別,並沒有絕對怎麼最好的獨立訓練,讓我們站在協助的立場,增強內在的心理象徵,也教導實務的面對方法,等待,屬於孩子他獨立的那一刻。


可以這樣做:減低分離焦慮的方法

  1. 事前先到新學校察看,熟悉教室、路線、周遭環境,當場模擬上下課,做接送演練。也可先與老師打招呼,介紹認識。至少去一次,「熟悉度」能減低對未知的恐懼。
  2. 攜帶有形象徵物:像是布偶娃娃、棉被、手帕等孩子生活中的好朋友,放入書包陪他一起上學。可先跟老師說一聲。
  3. 加強無形的內在韌性:仔細向孩子說明為什麼要這麼做,不否認孩子的情緒,同理但還是要完成,事後則要肯定、鼓勵。最重要的,分離時一定要「好好道再見」,不可偷跑,並承諾何時會接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40會員
262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4/24
你有聽過這樣的情況嗎?「常覺得手髒,每次上廁所或是摸過髒東西後都要去洗手,雖然用肥皂洗了好幾次,但總是覺得沒洗乾淨,心裡還是覺得髒,每次洗都要花上十幾分鐘,甚至洗到雙手都破皮了還是覺得不夠....」 一名國中生每天都認真洗手消毒、換下外出衣物,即使疫情趨緩後他仍在意自己的清潔
Thumbnail
2025/04/24
你有聽過這樣的情況嗎?「常覺得手髒,每次上廁所或是摸過髒東西後都要去洗手,雖然用肥皂洗了好幾次,但總是覺得沒洗乾淨,心裡還是覺得髒,每次洗都要花上十幾分鐘,甚至洗到雙手都破皮了還是覺得不夠....」 一名國中生每天都認真洗手消毒、換下外出衣物,即使疫情趨緩後他仍在意自己的清潔
Thumbnail
2025/04/23
此為心理師的經典課程,市面上少有的理論淺白筆記 宣傳範例:艾里斯的理情介紹,其他各家介紹皆遵循此結構。 特色:系統整理四大學派諮商理論讓你對各家諮商理論有概括性的通盤瞭解。
Thumbnail
2025/04/23
此為心理師的經典課程,市面上少有的理論淺白筆記 宣傳範例:艾里斯的理情介紹,其他各家介紹皆遵循此結構。 特色:系統整理四大學派諮商理論讓你對各家諮商理論有概括性的通盤瞭解。
Thumbnail
2025/04/21
你有聽過這樣的情況嗎?「常覺得手髒,每次上廁所或是摸過髒東西後都要去洗手,雖然用肥皂洗了好幾次,但總是覺得沒洗乾淨,心裡還是覺得髒,每次洗都要花上十幾分鐘,甚至洗到雙手都破皮了還是覺得不夠....」
Thumbnail
2025/04/21
你有聽過這樣的情況嗎?「常覺得手髒,每次上廁所或是摸過髒東西後都要去洗手,雖然用肥皂洗了好幾次,但總是覺得沒洗乾淨,心裡還是覺得髒,每次洗都要花上十幾分鐘,甚至洗到雙手都破皮了還是覺得不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那天和個案輔導老師在洗手間碰見,我們寒暄短聊了一下。 輔導老師說: 有許多個案問題的根源其實都來自家庭,家長不願意覺察調整,常常只能無奈囉! 輔導人員的角色,就只能調整到陪伴孩子(陪聊天),平安地渡過這三年啦! 我說: 你們也真是辛苦了!每天都要接受這麼多負面的情緒,不是只有學生耶!還要處理家長……
Thumbnail
那天和個案輔導老師在洗手間碰見,我們寒暄短聊了一下。 輔導老師說: 有許多個案問題的根源其實都來自家庭,家長不願意覺察調整,常常只能無奈囉! 輔導人員的角色,就只能調整到陪伴孩子(陪聊天),平安地渡過這三年啦! 我說: 你們也真是辛苦了!每天都要接受這麼多負面的情緒,不是只有學生耶!還要處理家長……
Thumbnail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Thumbnail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Thumbnail
我知道我還是會擔心,但我也會學著把我的擔心化為祝福,因為唯有祝福,才能讓你勇敢去飛翔。我相信你永遠會活得比我想像得還要大。你跳起來看到的世界,是我看不到的世界。你有你的精采,我有我的祝福。勇敢去跳躍吧!我最親愛的男孩
Thumbnail
我知道我還是會擔心,但我也會學著把我的擔心化為祝福,因為唯有祝福,才能讓你勇敢去飛翔。我相信你永遠會活得比我想像得還要大。你跳起來看到的世界,是我看不到的世界。你有你的精采,我有我的祝福。勇敢去跳躍吧!我最親愛的男孩
Thumbnail
初次看到這本書名,會以為是溫馨勵志類型的小說。翻開扉頁,仔細瞧了瞧,這才發現,這可不是虛構的小說。 這是真實的人生,是作者誠實的剖白,是一個父親給兒子的深情告白。 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表面看起來好像是責任、使命,家庭、兒女的狀況如何,可以衡量這個家的父母成熟度如何。 但這都太表面了。 有的!
Thumbnail
初次看到這本書名,會以為是溫馨勵志類型的小說。翻開扉頁,仔細瞧了瞧,這才發現,這可不是虛構的小說。 這是真實的人生,是作者誠實的剖白,是一個父親給兒子的深情告白。 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表面看起來好像是責任、使命,家庭、兒女的狀況如何,可以衡量這個家的父母成熟度如何。 但這都太表面了。 有的!
Thumbnail
【個案解析:工作上給自己的高壓跟緊繃,原來從過去和長輩的相處模式,就一直存在著】 他是一位年輕男性 年前他就跟我聯繫 因為剛進入新工作的他 碰到了許多從沒觸碰過的工作處在很高壓的狀態 內心很緊張、緊繃的情緒無法紓解 是否可透過個案來處理? 解放過往被指責責罵的恐懼經驗讓腦袋不再一片空白
Thumbnail
【個案解析:工作上給自己的高壓跟緊繃,原來從過去和長輩的相處模式,就一直存在著】 他是一位年輕男性 年前他就跟我聯繫 因為剛進入新工作的他 碰到了許多從沒觸碰過的工作處在很高壓的狀態 內心很緊張、緊繃的情緒無法紓解 是否可透過個案來處理? 解放過往被指責責罵的恐懼經驗讓腦袋不再一片空白
Thumbnail
寫親職文的初衷,一是紀念自己當奶爸的實踐歷程,二是過程裡教養文太多無所適從,於是自己整理起較受用的大原則,以簡馭繁,像目錄一樣,真有遇到狀況再細查相關資訊,途中再轉為自己的想法。本書是親職歷程的重新整理,以「孩子的因材施教」與「父母有自己的定位」為核心再組織。
Thumbnail
寫親職文的初衷,一是紀念自己當奶爸的實踐歷程,二是過程裡教養文太多無所適從,於是自己整理起較受用的大原則,以簡馭繁,像目錄一樣,真有遇到狀況再細查相關資訊,途中再轉為自己的想法。本書是親職歷程的重新整理,以「孩子的因材施教」與「父母有自己的定位」為核心再組織。
Thumbnail
電話中聽到家長沉重的對我說出這句話,我突然覺察到自己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悲傷⋯。 我將一部分的注意力「看著」這個「悲傷」,試圖照顧自己不被情緒牽著。 我看見了! 這個悲傷其實是來自過往,曾被ㄧ位失控的媽媽歇斯底里的對我大吼:「我就是不相信你~~!我只有一個兒子,連我都不相信他,誰來相信他~~
Thumbnail
電話中聽到家長沉重的對我說出這句話,我突然覺察到自己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悲傷⋯。 我將一部分的注意力「看著」這個「悲傷」,試圖照顧自己不被情緒牽著。 我看見了! 這個悲傷其實是來自過往,曾被ㄧ位失控的媽媽歇斯底里的對我大吼:「我就是不相信你~~!我只有一個兒子,連我都不相信他,誰來相信他~~
Thumbnail
我不哭的! 從小我就是個獨立跟假會(台語)的孩子。 記得老爸意外離世那天,空間裡瀰漫著半夜響徹雲霄的電話鈴響、大人們紛亂雜沓的腳步聲、救護車嗚咿嗚咿開到家裡的聲音... 帶著一歲多弟弟站在靈堂前的我,心中無半點哭意;但看著諸多大人神色異常且幾乎都哭的呼天嗆地的神情,我果斷決定低頭跟一旁弟弟說『哭!現
Thumbnail
我不哭的! 從小我就是個獨立跟假會(台語)的孩子。 記得老爸意外離世那天,空間裡瀰漫著半夜響徹雲霄的電話鈴響、大人們紛亂雜沓的腳步聲、救護車嗚咿嗚咿開到家裡的聲音... 帶著一歲多弟弟站在靈堂前的我,心中無半點哭意;但看著諸多大人神色異常且幾乎都哭的呼天嗆地的神情,我果斷決定低頭跟一旁弟弟說『哭!現
Thumbnail
以我這個年紀來說,很多的人小時候對父親的印象就是一種「關鍵」的存在。比方小時候上學補習要遲到的關鍵接送;叛逆期擺爛的關鍵一巴掌;甚至是長大後想買包包買車時的關鍵一筆錢...感覺很關鍵很重要,但其實生活中絕大的鎖事碎事大事小事都是媽媽在弄媽媽在忙媽媽在收。 說到底什麼是父親,我們也不知道,也在摸索。
Thumbnail
以我這個年紀來說,很多的人小時候對父親的印象就是一種「關鍵」的存在。比方小時候上學補習要遲到的關鍵接送;叛逆期擺爛的關鍵一巴掌;甚至是長大後想買包包買車時的關鍵一筆錢...感覺很關鍵很重要,但其實生活中絕大的鎖事碎事大事小事都是媽媽在弄媽媽在忙媽媽在收。 說到底什麼是父親,我們也不知道,也在摸索。
Thumbnail
孩子,是為人父母的教室裡,最好的老師。教養孩子這個班,有學分叫「心酸」,也有學分叫「每天都喜歡」,不論考題困難或簡單,成績只要七分滿,享受這個班,孩子與我們的人生才能一起笑著看。
Thumbnail
孩子,是為人父母的教室裡,最好的老師。教養孩子這個班,有學分叫「心酸」,也有學分叫「每天都喜歡」,不論考題困難或簡單,成績只要七分滿,享受這個班,孩子與我們的人生才能一起笑著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